《漢語大詞典》:解免
(1).逃脱,避免。《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 墨 ,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宋 苏轼 《论役法差雇利害起请画一状》:“而贫下之人,无故出三五百钱,未办之间,吏卒至门,非百钱不能解免,官钱未纳,此费已重。”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热中于復辟以后之赐环,而先为是齟齬不了之语,以耸 东胡 群兽之听,冀万一可以解免。” 叶圣陶 《火灾·归宿》:“他本来因街市喧嚣,攘攘往来的都不是他愿见的人,所以避往田野,希望解免闷郁。”
(2).解职,免职。《旧唐书·玄宗纪上》:“詔自今内外官有犯赃至解免已上,纵逢赦免,并终身勿齿。”
(3).解劝。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四姐》:“生惶恐自投,情词哀恳。三姐从旁解免,四姐怒稍释,由此相好如初。”
(2).解职,免职。《旧唐书·玄宗纪上》:“詔自今内外官有犯赃至解免已上,纵逢赦免,并终身勿齿。”
(3).解劝。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四姐》:“生惶恐自投,情词哀恳。三姐从旁解免,四姐怒稍释,由此相好如初。”
《漢語大詞典》:解离(解離)
(1).分离;拆散。《三国志·魏志·张邈传》:“ 暹 奉 与 术 ,卒合之军耳,策谋不素定,不能相维持。子 登 策之,比之连鸡,势不俱栖,可解离也。”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炙法》:“用鹅、鸭、麞、鹿、猪、羊肉,细研,熬,和调如啗炙。若解离不成,与少麵。”
(2).药草名。即防己。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防己》。
(2).药草名。即防己。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防己》。
《骈字类编》:月解
宋史河渠志窃以为南北津渡务在利涉不容简忽而但求征课臣已为之缮治舟舰选募篙梢使远处巡检兼监渡官于诸渡月解钱则例量江面阔狭计物货重轻斟酌裁减
《漢語大詞典》:解化
(1).解脱转化。指舍弃肉身,修行成道。 宋 黄庭坚 《书问政先生诰后》:“ 杨氏 ( 杨行密 )之未解化而去,弟子葬之。举棺,唯衣履存焉。”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吕岩论》:“虽解化一事,似或玄微,正非假房中黄白之小端,从而服食颐养,能尽其道者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三》:“ 王子乔 事,旧説 浮丘公 携与乘鹤,共登 嵩山 ,此事又不同,解化时年正十五六云云。”
(2).分解;变化。《西游记》第二二回:“又只见那骷髏一时解化作九股阴风,寂然不同。” 郭沫若 《北伐途次》十八:“ 土耳其 近年的国权运动的成功也有同样的意义,便是近东问题已经解化成远东问题了。”
(3).理解;领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学问也要点化,但不如自家解化者自一了百当。不然,亦点化许多不得。”
(2).分解;变化。《西游记》第二二回:“又只见那骷髏一时解化作九股阴风,寂然不同。” 郭沫若 《北伐途次》十八:“ 土耳其 近年的国权运动的成功也有同样的意义,便是近东问题已经解化成远东问题了。”
(3).理解;领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学问也要点化,但不如自家解化者自一了百当。不然,亦点化许多不得。”
《漢語大詞典》:解夏
佛教语。谓僧尼一夏九旬安居期满而散去。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夏乃众僧长养之节,在外行则恐伤草木虫类,故九十日安居。至七月十五日,应禪寺掛搭,僧尼尽皆散去,谓之解夏。” 唐 韩鄂 《岁华纪丽·中元》:“众僧解夏。”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二》:“四月十五日,天下僧尼就禪刹搭掛,谓之‘结夏’,又谓之‘结制’,盖方长养之辰,出外恐伤草木虫蚁,故九十日安居。《释苑宗规》云:‘ 祝融 在候, 炎帝 司方当法王禁足之辰。’是释子护生之日,至七月十五日,始尽散去,谓之‘解夏’,又谓之‘解制’。” 清 褚人穫 《坚瓠续集·僧尼结夏》:“至七月十五日,应禪寺掛褡,僧尼皆散去,谓之解夏、解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