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13,分95页显示 上一页 76 77 78 79 80 82 83 84 85 下一页
三解脱
解脱天
解脱分
解脱衣
解脱身
解脱戒
解脱味
解脱门
解脱服
解脱食
解脱相
解脱律
解脱冠
解脱海
佛类词典(续上)
解脱三解脱
解脱天
解脱分
解脱衣
解脱身
解脱戒
解脱味
解脱门
解脱服
解脱食
解脱相
解脱律
解脱冠
解脱海
解脱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曰木底Multi木叉。Moks!a译曰解脱。离缚而得自在之义。解惑业之系缚,脱三界之苦果也。注维摩经一曰:「肇曰:纵任无碍,尘累不能拘,解脱也。」唯识述记一本曰:「解谓离缚,脱谓自在。」华严大疏五曰:「言解脱者,谓作用自在。」顿悟入道要门论上曰:「问欲修何法,即得解脱?答:唯有顿悟一门,即得解脱。云何顿悟?答:顿者,顿除妄念。悟者,悟无所得。」又曰:「但无忧憎心,即是二性空。二性空者,自然解脱也。」又曰:「云何解脱心?答无解脱心,亦无无解脱心,即名真解脱也。」传心法要下曰:「前际无去,今际无住,后际无来。安然端坐,任运不拘,方名解脱。」【又】涅槃之别称。以涅槃之体,离一切之系缚故也。唯识述记一本曰:「言解脱者,体即圆寂。由烦恼障缚诸有情恒处生死,證圆寂已能离彼缚,立解脱名。」俱舍论十八曰:「解脱涅槃,亦名无上。」大乘义章二曰:「涅槃果德,绝缚名脱。」同十八曰:「言解脱者,自体无累,名为解脱。又免羁缚,亦曰解脱。」梵语杂名曰:「解脱,梵语木底。」【又】禅定之别称。如三解脱,八解脱,不思议解脱。脱缚自在者禅定之德也。大乘义章十三曰:「八解脱者,名为解脱绝下缚故。」注维摩经一曰:「什曰:亦名三昧,亦名神足。或令修短改度或巨细相容,变化随意,于法自在,故名解脱。」【又】五分法身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脱离束缚而得自在的意思,亦即涅槃的别名。
【佛学次第统编】
前世间观,可以轮回观总之。出世间观,亦可以解脱观总之。盖凡夫受轮回故,不得解脱,诸圣得解脱故,不受轮回。
解脱者,自在之义。梵语木底木叉,译作解脱,即离缚而得自在之义。解惑业之系缚,脱三界之苦果也。故涅槃之体,离一切之系缚,得以解脱为其别称。禅定之德,系脱缚自在,亦得别受种种解脱之名号。故解脱者,可为出世之总相也。
【俗语佛源】
系梵语Mukti或Moksa的意译。《维摩诘经·佛国品》谓:「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脱。」从佛教的意义上说,解除妄想烦恼的束缚,脱离生死轮回的痛苦,获得自在,谓之「解脱」。唐代窥基大师对此有明确的解释:「由烦恼障,缚诸有情,恒处生死。證圆寂已。能离彼缚,立解脱名……解谓离缚,脱谓自在。」(《成唯识论述记》卷一)佛教的根本目的在于解脱,如唐·白居易《自觉》诗云:「我闻浮屠教,中有解脱门。」解脱的内容是脱离生死苦海,如明·李卓吾《与周友山书》谓:「古人以有身为患,故欲出离,以求解脱。」从脱离生死轮回的意义来说,「解脱」与「涅槃」的意义是相似的。佛教中关于解脱的说法很多。举凡一切摆脱束缚、负担、烦恼、痛苦者,均谓之解脱。今用解脱一词,基本上是沿袭与引申了佛教上的意义。如:家用电器进入家庭,把人们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李明权)
(术语)梵曰木底Multi木叉。Moks!a译曰解脱。离缚而得自在之义。解惑业之系缚,脱三界之苦果也。注维摩经一曰:「肇曰:纵任无碍,尘累不能拘,解脱也。」唯识述记一本曰:「解谓离缚,脱谓自在。」华严大疏五曰:「言解脱者,谓作用自在。」顿悟入道要门论上曰:「问欲修何法,即得解脱?答:唯有顿悟一门,即得解脱。云何顿悟?答:顿者,顿除妄念。悟者,悟无所得。」又曰:「但无忧憎心,即是二性空。二性空者,自然解脱也。」又曰:「云何解脱心?答无解脱心,亦无无解脱心,即名真解脱也。」传心法要下曰:「前际无去,今际无住,后际无来。安然端坐,任运不拘,方名解脱。」【又】涅槃之别称。以涅槃之体,离一切之系缚故也。唯识述记一本曰:「言解脱者,体即圆寂。由烦恼障缚诸有情恒处生死,證圆寂已能离彼缚,立解脱名。」俱舍论十八曰:「解脱涅槃,亦名无上。」大乘义章二曰:「涅槃果德,绝缚名脱。」同十八曰:「言解脱者,自体无累,名为解脱。又免羁缚,亦曰解脱。」梵语杂名曰:「解脱,梵语木底。」【又】禅定之别称。如三解脱,八解脱,不思议解脱。脱缚自在者禅定之德也。大乘义章十三曰:「八解脱者,名为解脱绝下缚故。」注维摩经一曰:「什曰:亦名三昧,亦名神足。或令修短改度或巨细相容,变化随意,于法自在,故名解脱。」【又】五分法身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脱离束缚而得自在的意思,亦即涅槃的别名。
【佛学次第统编】
前世间观,可以轮回观总之。出世间观,亦可以解脱观总之。盖凡夫受轮回故,不得解脱,诸圣得解脱故,不受轮回。
解脱者,自在之义。梵语木底木叉,译作解脱,即离缚而得自在之义。解惑业之系缚,脱三界之苦果也。故涅槃之体,离一切之系缚,得以解脱为其别称。禅定之德,系脱缚自在,亦得别受种种解脱之名号。故解脱者,可为出世之总相也。
【俗语佛源】
系梵语Mukti或Moksa的意译。《维摩诘经·佛国品》谓:「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脱。」从佛教的意义上说,解除妄想烦恼的束缚,脱离生死轮回的痛苦,获得自在,谓之「解脱」。唐代窥基大师对此有明确的解释:「由烦恼障,缚诸有情,恒处生死。證圆寂已。能离彼缚,立解脱名……解谓离缚,脱谓自在。」(《成唯识论述记》卷一)佛教的根本目的在于解脱,如唐·白居易《自觉》诗云:「我闻浮屠教,中有解脱门。」解脱的内容是脱离生死苦海,如明·李卓吾《与周友山书》谓:「古人以有身为患,故欲出离,以求解脱。」从脱离生死轮回的意义来说,「解脱」与「涅槃」的意义是相似的。佛教中关于解脱的说法很多。举凡一切摆脱束缚、负担、烦恼、痛苦者,均谓之解脱。今用解脱一词,基本上是沿袭与引申了佛教上的意义。如:家用电器进入家庭,把人们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李明权)
三解脱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曰三空。亦曰三三昧。具名三解脱门:一空解脱,二无相解脱,三无愿解脱。三种之禅定也。(参见:三解脱门)
(名数)又曰三空。亦曰三三昧。具名三解脱门:一空解脱,二无相解脱,三无愿解脱。三种之禅定也。(参见:三解脱门)
解脱天
【佛学大辞典】
(人名)玄奘三藏在印度时,彼土之小乘众,称三藏为解脱天。慈恩寺传五曰:「诸众欢喜,为法师竞立美名。大乘众号曰摩诃耶那提婆,此云大乘天。小乘众号曰木叉提婆,此云解脱天。」
(人名)玄奘三藏在印度时,彼土之小乘众,称三藏为解脱天。慈恩寺传五曰:「诸众欢喜,为法师竞立美名。大乘众号曰摩诃耶那提婆,此云大乘天。小乘众号曰木叉提婆,此云解脱天。」
解脱分
【佛学大辞典】
(术语)顺解脱分之略。
(术语)顺解脱分之略。
解脱衣
【佛学大辞典】
(衣服)解脱幢相衣之略。袈裟之别称。
【佛学常见辞汇】
解脱幢相衣的简称,即袈裟的别名。
(衣服)解脱幢相衣之略。袈裟之别称。
【佛学常见辞汇】
解脱幢相衣的简称,即袈裟的别名。
解脱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佛身之一。佛身解脱烦恼障,故名解脱身。唯识述记十末曰:「言法身者,非三身中之法身也。佛得二名,离烦恼故,名解脱身。离所知障,具无边德,名为法身。」又五分法身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已经解脱烦恼障碍的佛身,为二佛身之一。
【三藏法数】
解缚得脱,故名解脱。有二种:一者,有为解脱,谓以无漏智慧,断有漏烦恼。二者,无为解脱,谓一切烦恼,灭尽无馀,烦恼既尽,理本无为。由二种解脱,得證此身,故名解脱身。
(术语)二佛身之一。佛身解脱烦恼障,故名解脱身。唯识述记十末曰:「言法身者,非三身中之法身也。佛得二名,离烦恼故,名解脱身。离所知障,具无边德,名为法身。」又五分法身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已经解脱烦恼障碍的佛身,为二佛身之一。
【三藏法数】
解缚得脱,故名解脱。有二种:一者,有为解脱,谓以无漏智慧,断有漏烦恼。二者,无为解脱,谓一切烦恼,灭尽无馀,烦恼既尽,理本无为。由二种解脱,得證此身,故名解脱身。
解脱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别解脱戒之略。
【三藏法数】
谓身不杀、盗、淫,口不妄言、绮语、恶口、两舌,则自然远离惑业之缚,而得自在,是名解脱戒。
(术语)别解脱戒之略。
【三藏法数】
谓身不杀、盗、淫,口不妄言、绮语、恶口、两舌,则自然远离惑业之缚,而得自在,是名解脱戒。
解脱味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出世法三昧之一。涅槃之妙味也。胜鬘经曰:「涅槃一味等味,谓解脱味。」法华经药草喻品曰:「为大众说甘露净法,其法一味解脱涅槃。」胜鬘宝窟中末曰:「出世法有三种味:一法味,二禅悦味,三解脱味。」
【佛学常见辞汇】
涅槃的妙味。
(术语)出世法三昧之一。涅槃之妙味也。胜鬘经曰:「涅槃一味等味,谓解脱味。」法华经药草喻品曰:「为大众说甘露净法,其法一味解脱涅槃。」胜鬘宝窟中末曰:「出世法有三种味:一法味,二禅悦味,三解脱味。」
【佛学常见辞汇】
涅槃的妙味。
解脱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空,无相,无愿,三种之禅定也。此三者为涅槃之门户,故名。俱舍论二十八曰:「于中无漏者名三解脱门,能为涅槃为入门故。」大乘义章二曰:「涅槃果德绝缚名脱,空无相等与脱为门,名解脱门。」
【佛学常见辞汇】
通向涅槃的门户,指空、无相、无愿之三种禅定,因此三种禅定乃是通向涅槃的门户。
(术语)谓空,无相,无愿,三种之禅定也。此三者为涅槃之门户,故名。俱舍论二十八曰:「于中无漏者名三解脱门,能为涅槃为入门故。」大乘义章二曰:「涅槃果德绝缚名脱,空无相等与脱为门,名解脱门。」
【佛学常见辞汇】
通向涅槃的门户,指空、无相、无愿之三种禅定,因此三种禅定乃是通向涅槃的门户。
解脱服
【佛学大辞典】
(衣服)又曰解脱幢衣,解脱幢相衣。袈裟之异名。言袈裟为求出离解脱之人之服。法苑珠林二十二曰:「大哉解脱服,无相福田衣,披奉如戒行,广度诸众生。」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解脱衣、解脱幢衣、解脱幢相衣等,是袈裟的别名,因袈裟是志求解脱的人所穿的衣服。
(衣服)又曰解脱幢衣,解脱幢相衣。袈裟之异名。言袈裟为求出离解脱之人之服。法苑珠林二十二曰:「大哉解脱服,无相福田衣,披奉如戒行,广度诸众生。」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解脱衣、解脱幢衣、解脱幢相衣等,是袈裟的别名,因袈裟是志求解脱的人所穿的衣服。
解脱食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出世五食,又九食之一。出家行人,由解脱惑业之系缚,增长善根,资益慧命,犹如世间之食,资养诸根。故称解脱为食。
【三藏法数】
解脱即自在之义也。谓修圣道之人,离诸业缚,于法自在,即得长养一切菩提善根。如世之食,资益身根,是为解脱食。
【三藏法数】
解脱即自在之义。谓修行之人,因修出世圣道,断除烦恼惑业之缚,不受生死逼迫之苦,即得增长善根,资益慧命,犹世间之食,能养诸根,支持其命,故名解脱食。(已上五种,即出世间食也。)
(术语)出世五食,又九食之一。出家行人,由解脱惑业之系缚,增长善根,资益慧命,犹如世间之食,资养诸根。故称解脱为食。
【三藏法数】
解脱即自在之义也。谓修圣道之人,离诸业缚,于法自在,即得长养一切菩提善根。如世之食,资益身根,是为解脱食。
【三藏法数】
解脱即自在之义。谓修行之人,因修出世圣道,断除烦恼惑业之缚,不受生死逼迫之苦,即得增长善根,资益慧命,犹世间之食,能养诸根,支持其命,故名解脱食。(已上五种,即出世间食也。)
解脱相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相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三相之一。(参见:三相)
(术语)三相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三相之一。(参见:三相)
三相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解脱相,言无生死之相也。二、离相,言无涅槃之相也。三、灭相,言生死涅槃之无相,其无相亦无。即非有非无之中道也。法华经药草喻品曰:「如来说法,一相一味,所谓解脱相离相灭相。」文句七上曰:「解脱相者,无生死相,离相者,无涅槃相,灭相者无相,亦无相。」又曰:三有为相。(参见:有)
【佛学常见辞汇】
解脱相、离相、灭相。解脱相是无生死的相;离相是无涅槃的相;灭相是无生死涅槃的无相,连无相亦无,即是非有非无之中道妙理。
(名数)一、解脱相,言无生死之相也。二、离相,言无涅槃之相也。三、灭相,言生死涅槃之无相,其无相亦无。即非有非无之中道也。法华经药草喻品曰:「如来说法,一相一味,所谓解脱相离相灭相。」文句七上曰:「解脱相者,无生死相,离相者,无涅槃相,灭相者无相,亦无相。」又曰:三有为相。(参见:有)
【佛学常见辞汇】
解脱相、离相、灭相。解脱相是无生死的相;离相是无涅槃的相;灭相是无生死涅槃的无相,连无相亦无,即是非有非无之中道妙理。
解脱律
【佛学大辞典】
(经名)解脱戒本经之略名。
(经名)解脱戒本经之略名。
解脱冠
【佛学大辞典】
(譬喻)解脱之贵如宝冠。增一阿含经十四曰:「天王来至此,及诸魔眷属。复以方便降,令著解脱冠。」
(譬喻)解脱之贵如宝冠。增一阿含经十四曰:「天王来至此,及诸魔眷属。复以方便降,令著解脱冠。」
解脱海
【佛学大辞典】
(譬喻)解脱之德,深广如海。华严经二曰:「此智幢王解脱海。」
(譬喻)解脱之德,深广如海。华严经二曰:「此智幢王解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