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413,分95页显示  上一页  69  70  71  72  73  75  76  77  78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入文解释
三解脱门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大哉解脱服
五十种无著无缚解脱回向
五解脱轮
不可思议解脱经
不可思议解脱法门
不思议解脱
不思议解脱经
不时解脱
不动解脱
六解一亡
心作解脱
心解脱
入文解释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凡讲经论。先于文前论一部之大意及题号,了后,则释本文,谓之入文解释。
三解脱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云三三昧。有单重二种。(参见:三三昧)
【佛学常见辞汇】
三种进入解脱境界的智门。一、空解脱门,是了达诸法本空,而不著于空;二、无愿解脱门,是了知诸法幻有,而无所愿求;三、无相解脱门,是了知诸法无相,而无不相,入于中道。
【佛学次第统编】
三解脱者,解脱自在之义。门者能通之义,谓由此三解脱门,则能通至涅槃也。一曰空,二曰无相,三曰无作。
一、空解脱门 因缘所生之法,毕竟无实体,故谓之空。观一切法皆从因缘和合而生,自性本空,无我我所。若能如是通达,则于诸法而得自在,故名空解脱门。
二、无相解脱门 绝众理之众相,离涅槃男女等之诸相,谓之无相。知一切法空,观男女一异等相实不可得,能如是通达诸法无相,即得自在,故名无相解脱门。
三、无作解脱门 无作者,无因缘之造作也,如言无为是。又无作者,为心无造作于物之念也。又不假身口意之动作,继续自然之法也,如无作戒无作色等。又云无愿,谓若知一切法无相,不于三界有所愿求。若无愿求,则不造作生死之业,即无果报之苦,而得自在,故名无作解脱门。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解脱,即自在之义也。门,即能通之义。谓由此三解脱门,则能通至涅槃,故名三解脱门。(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空解脱门〕,谓观一切法,皆从因缘和合而生,自性本空,无我、我所,若能如是通达,则于诸法而得自在,故名空解脱门。(我者,众生于五阴身中,强立主宰,名之为我。我所者,众生妄执五阴之身及男女、资生等物,皆名我所。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二、无相解脱门〕,谓既知一切法空,故观男女、一异等相,实不可得;若能如是通达诸法无相,即得自在,故名无相解脱门。
〔三、无作解脱门〕,无作,又云无愿。谓若知一切法无相,则于三界无所愿求;若无愿求,则不造作生死之业;若无生死之业,即无果报之苦而得自在,故名无作解脱门。(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三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是为旧称,新称云三三摩地,译曰三定,三等持,就能修之行而名之。仁王经谓之三空,此就所观之理而名之。十地论谓之三治,此就所断之障而名之。此三昧有有漏无漏二种:有漏定谓之三三昧,无漏定谓之三解脱门。解脱即涅槃,无漏为能入涅槃之门也。犹如有漏曰八背舍,无漏曰八解脱也。三三昧之义:一、空三昧与苦谛之空,无我,二行相相应之三昧也。观诸法为因缘生,无我无我所有。空此我我所二者,故名为空三昧。二、无相三昧,是与灭谛之灭,静,妙,离,四行相相应之三昧也。涅槃离色声香味触五法,男女二相,及三有为相(除住相)之十相,故名为无相。以无相为缘,故名为无相三昧。三、无愿三昧,旧云无作三昧,又云无起三昧。是与苦谛之苦,无常,二行相,集谛之因,集,生,缘,四行相相应之三昧也。苦谛之苦,无常及集谛可厌恶,又道谛之道,如,行,出,四行相如船筏之必舍故总不愿乐之,故以之为缘,谓之无愿三昧。又于诸法无所愿乐,则无所造作,故谓为无,名为无起。但苦谛之空无我二行相与涅槃之相相似,非可厌舍,故无愿三昧中,不取之也。法华经信解品曰:「世尊往昔说法既久,我时在座,身体疲懈,但念空无相无作。」无量寿经上曰:「超越声闻缘觉之地,得空无相无愿三昧。」同下曰:「住空无相无愿之法,无作无起观法如化。」智度论十九曰:「于三界中智慧不著,一切三界转为空无相无作,解脱门。」同二十曰:「涅槃城有三门,所谓空无相无作。(中略)行此法得解脱,到无馀涅槃,以是故名解脱门。」俱舍论二十八曰:「空谓非我,无相谓灭四,无愿谓馀十,诸行相相应,此通净无漏无漏三脱门。」大乘义章二曰:「言无愿者,经中或复名为无作,亦名无起。(中略)此三经论名解脱门,亦名三治,亦名三空义,或复说为三三昧门。三脱三昧经论同说,三治一门如地论说。言三空者,如仁王经,言三脱者就果名也。三障对治,故名三治。言三空者就理彰名,三三昧者,就行名也。」
【佛学常见辞汇】
三种的三昧、即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三昧是定的意思。空三昧是观察世间的一切法都是缘生的,也都是虚妄不实的;无相三昧是观察世间的一切形相都是虚妄假有;无愿三昧又名无作三昧,即观一切法幻有,而无所愿求。
【佛学次第统编】
法界次第云三三昧:梵语三昧,华言正定,亦云正心行处。谓众生之心,从无始已来,常不正直,得是三昧,心行正直,故名三昧。
一、有觉有观三昧 谓初心在禅曰见,细心分别禅味曰观。以空无相无作相应心,入于初禅,则一切觉观,皆悉正直,故名有觉有观三昧。
二、无觉有观三昧 谓以空无相无作相应心,将入二禅之时,觉知之心已亡,分别禅昧之念犹在,一切定观,皆悉正直,故名无觉有观三昧。
三、无觉无观三昧 谓以空无相无作相应心,入于三禅,乃至灭受想定时,觉知之心,分别禅味之念俱亡,故名无觉无观三昧。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梵语三昧,华言正定,亦云正心行处。谓众生之心,从无始已来,常不正直,得是三昧,心行正直,故名三昧。
〔一、有觉有观三昧〕,谓初心在禅曰觉,细心分别禅味曰观。以空、无相、无作相应心入于初禅,则一切觉、观皆悉正直,故名有觉有观三昧。(空、无相、无作,即三解脱门也。)
〔二、无觉有观三昧〕,谓以空、无相、无作相应心将入二禅之时,觉知之心已亡,分别禅味之念犹在。一切定观皆悉正直,故名无觉有观三昧。
〔三、无觉无观三昧〕,谓以空、无相、无作相应心入于三禅乃至灭受想定时,觉知之心、分别禅味之念俱亡,故名无觉无观三昧。
【三藏法数】
(出成实论)
〔一、分修三昧〕,谓定、慧二分,随修一分也。或修定不修慧,或修慧不修定,是名分修三昧。(梵语三昧,华言调直定,亦名正定、正受。)
〔二、共修三昧〕,谓修定亦兼修慧,修慧亦兼修定,是名共修三昧。
〔三、圣正三昧〕,自初果须陀洹已去,圣位所修,名为圣正。谓以定修心,因慧能破烦恼;以慧修心,因定能破烦恼。定慧一时具足,故名圣正三昧。(梵语须陀洹,华言预流。)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学大辞典】
(经名)四十卷,华严经之具名。但常为四十卷中最末一卷之别称。
大哉解脱服
【佛学大辞典】
(术语)赞叹袈裟德之偈文。出于善见论。度人而授袈裟时诵之。法苑珠林二十二曰:「然后和尚为著袈裟,当正著时依善见论复说偈赞云:大哉解脱服,无相福田衣,披奉如戒行,广度诸众生。」
五十种无著无缚解脱回向
【佛学大辞典】
(名数)金刚幢菩萨十回向中第九,无著无缚回向之菩萨,以其所修之善根为五十种之回向。出八十华严三十二。
五解脱轮
【佛学大辞典】
(术语)金刚界五智如来所住之五大月轮也。五大月轮是清净之菩提心,能解脱烦恼,故名。又能解脱五趣轮回之缠缚,而成为圆明无碍之月轮,故名。【又】五轮塔婆之异名。(参见:五轮塔婆)
不可思议解脱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维摩经之异名。以此经明不可思议解脱之法门故也。经首曰:「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又】华严经之异名也。智度论三十三曰:「不可思议解脱经中广说。」同一百曰:「又有不可思议解脱经十万偈。」探玄记一曰:「良为此经所说之法皆一摄一切,无不悉是不思议解脱,故以为名。」华严经大疏钞三曰:「四从法彰名,如智论释嘱累品名此经为不思议解脱经。」
不可思议解脱法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解脱者三昧之异名也,三昧之神用,巨细相容,随变化于法,自在无碍,离一切之系缚故云解脱,维摩经不思议品所明之一端也。又华严一部所明一多无碍之法相总是也。维摩经不思议品曰:「维摩诘言:唯舍利弗,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若菩萨住此解脱者,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须弥山本相如故,而四天王忉利诸天不觉不知己之所入,唯应度者乃见须弥入芥子中,是名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又以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不娆鱼鳖鼋鼍水性之属,而彼大海本性如故。」注一云:「什曰:解脱亦名三昧,亦名神足。或令修短改度,或巨细相容,变化随意,于法自在,解脱无碍,故名解脱。能者能然,物不知所以,故曰不思议。」
不思议解脱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华严经,维摩经所明之法门也,(参见:不可思议解脱法门)
不思议解脱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华严经之异名,又维摩经之异名。(参见:不可思议解脱经)
不时解脱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种罗汉之一。阿罗汉之根性愚钝,而待好时好缘解脱烦恼者,谓之时解脱;根性锐利,不必待好时好缘,随意入定解脱烦恼者,谓之不时解脱。六种罗汉中前五者为时解脱,后一者为不时解脱。俱舍颂疏二十五曰:「后不动种性名不时解脱,谓是利根以不待时,便能入定,入心心解脱故。」
【三藏法数】
谓前法行利根之人,能于一切时中,进修善业,不待时节,及以缘具,而入于道,故名不时解脱。
不动解脱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时爱心解脱之对。六种阿罗汉中不动阿罗汉之称。不退动于烦恼,解脱烦恼之系缚,故名。
六解一亡
【佛学大辞典】
(譬喻)以一巾喻涅槃,六结喻眼等之六根聚集而现生死。然生死与涅槃,本由对待而感者。若解生死之结(六解),则涅槃之一巾亦泯亡。故曰六解一亡。楞严经五曰:「六解一亦亡。(中略)佛言:六解一亡亦复如是,由汝无始心性狂乱,知见妄发,发妄不息,劳见发尘,如劳目睛则有狂华,于湛精明,无因乱起,一切世间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劳颠倒华相。」
心作解脱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六特胜之第十一。
心解脱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慧解脱。无学之一。(参见:无学)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慧解脱,无学之一。
【三藏法数】
谓因此心离于贪爱之缚,而得解脱,故名心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