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413,分95页显示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21  22  23  2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解醒
解明
解连环
解恨
慧解
获解
直解
疏解
疏解
解虎
解角
解酒
解论
解遣
解形
《漢語大詞典》:解醒
解除昏迷状态,使之清醒。 清 蒲松龄 《雪夜同翟晴霞许圣瑞及儿孙小饮》诗:“合醉勿须辞飞觥,更有团茶能解醒。” 刘操南 茅赛云 《武松演义》第九回:“ 武松 道:‘嫂嫂,与我同来的两人,相烦用药解醒,邀他们出来。’”
《漢語大詞典》:解明
(1).晓悟聪明。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刘令言 始入 洛 ,见诸名士而叹曰:‘ 王夷甫 太解明。’”
(2).解释;阐明。 明 李贽 《与友人书》:“ 文王 因象以设卦,因卦以立爻,而夫子为之传,直取本卦爻之象而敷衍之,即所繫之辞而解明之,极易看,亦极难看。” 鲁迅 《二心集·〈艺术论〉译本序》:“ 蒲力汗诺夫 在这里,却将这作为重要的艺术生产的问题,解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以及阶级间的矛盾。”
《漢語大詞典》:解连环(解連環)
(1).战国策·齐策六:“ 秦始皇 尝使使者遗 君王后 玉连环,曰:‘ 齐 多智,而解此环不?’ 君王后 以示羣臣,羣臣不知解; 君王后 引椎椎破之,谢 秦 使曰:‘谨以解矣!’”后以“解连环”比喻解决难题。 宋 辛弃疾 《汉宫春·立春日》词:“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 清 郑燮 《与丹翁书》:“此等辞令,固非庸手所能,亦非狠手所办,真是解连环妙手。”亦省作“ 解环 ”。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酷儒莠书:“其意盖倣 齐 君王后 以椎解环,不知环破即解,乱丝斩之仍不治也。”
(2).词牌名。又名《望梅》《杏梁燕》。双调一百零六字,仄韵。《词谱》卷三四:“此调始自 柳永 ,以词有‘信早梅偏占阳和’,及‘时有香来,望明艷遥知非雪’句,名《望梅》。后因 周邦彦 词有‘妙手能解连环’句,更名《解连环》。 张辑 词有‘把千种旧愁,付与杏梁语燕’句,又名《杏梁燕》。”
《國語辭典》:解恨  拼音:jiě hèn
消除心中的怨恨。如:「他总想报复对方来解恨。」
《漢語大詞典》:慧解
(1).佛教语。谓智慧颖悟。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释慧远:“ 远 藉慧解於前因,发胜心於旷劫。” 章炳麟 《定复仇之是非》:“抑人类者,其巨雀无明之遗卵歟?无明故,背慧解而生横计;横计虽妄,举世不以为非。”
(2).指聪明解事。 宋 洪迈 《夷坚乙志·侠妇人》:“为买一妾,不知何许人也,性慧解,有姿色。”
《漢語大詞典》:获解(獲解)
拘捕押送。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盗有道:“纵其自取七宝繫腰、金玉器皿,席捲而去。翼旦,责令有司官兵肖形掩捕,刻期获解。”
分類:拘捕押送
《漢語大詞典》:直解
直接领悟;即时了解。 明 方孝孺 《勉学诗》之一:“圣门本弘大,梯磴多接引。 曾 高 愚鲁资,直解配 颜閔 。”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惟直示以冰,使之触之,则虽不言质力二性,而冰之为物,昭然在前,将直解无所疑沮。”
《國語辭典》:疏解  拼音:shū jiě
疏通解除紧绷的状态。如:「疏解交通阻塞。」
《漢語大詞典》:疏解
亦作“疎解”。 阐释;解释。明史·沈束传:“ 束 繫久,衣食屡絶,惟日读周易,为疏解。”
分類:阐释解释
《韵府拾遗 麌韵》:解虎
杨杰诗解虎锡常间饲虎石长在
《漢語大詞典》:解角
(1).脱角。说文·鹿部:“麚,以夏至解角。” 段玉裁 注:“《月令》仲夏之月日长至,鹿角解。” 汉 张衡 《南都赋》:“ 松子 神陂 ,赤灵解角。”《西游记》第五一回:“魔王使个蟒翻身, 大圣 却施鹿解角。”
(2).指包围已解除的一角。史记·匈奴列传:“於是 高帝 令士皆持满傅矢外乡,从解角直出,竟与大军合,而 冒顿 遂引兵而去。”
(3).指太岁离开角星不在东方,春令已过。 唐 陈子昂 《饯陈少府从军序》:“尔其苍龙解角,朱鸟司辰。”
(4).解散丫角。丫角,丫结。儿童发式。借指青少年。 明 张居正 《七贤咏·阮步兵》:“解角风尘会,戢翼云林里。”
《國語辭典》:解酒  拼音:jiě jiǔ
1.禁止喝酒。汉。司马相如 上林赋:「于是乎乃解酒罢猎。」
2.消解酒醉的状态。如:「今天酒喝多了,还是泡杯浓茶来解酒吧!」
分類:醒酒
《高级汉语词典》:解论
解说讨论
《漢語大詞典》:解遣
(1).犹押送。晋书·乐广传:“司隶校尉 满奋 敕 河南 中部收缚拜者送狱, 广 即便解遣。”
(2).遣散。《陈书·高祖纪下》:“近所募义军,本拟西寇,竝宜解遣,留家附业。”
分類:遣散押送
《漢語大詞典》:解形
(1).脱身。《后汉书·王昌传》:“朕, 孝成皇帝 子 子舆 者也。昔遭 赵氏 之祸,因以 王莽 篡杀,赖知命者将护朕躬,解形河滨,削迹 赵 魏 。” 李贤 注:“解形犹脱身也。”
(2).分解形体。 晋 王嘉 拾遗记·晋时事:“东方有解形之民,使头飞於南海,左手飞於东山,右手飞於西泽,自脐以下,两足孤立。至暮,头还肩上,两手遇疾风飘於海外,落玄洲之上,化为五足兽,则一指为一足也。”
(3).道教语。犹尸解。 唐 陈子昂 《体玄先生潘尊师碑颂》:“遂解形而遗世,乘白云以上宾。” 前蜀 杜光庭 《仙传拾遗·张子房》:“ 子房 佐 汉 ,封 留侯 ,为大司徒。解形於世,葬於 龙首原 。”
(4).犹解脱。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欲以此金铸铜佛送 西山 潭柘寺 供养,冀仰託佛佑,早得解形。”参见“ 解脱 ”。
《國語辭典》:解脱(解脫)  拼音:jiě tuō
1.开释、解除。《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宁成传》:「是时九卿罪死即死,少被刑,而成极刑,自以不复收,于是解脱,诈刻传出关归家。」《汉书。卷七六。赵广汉传》:「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
2.佛教用语。指修行者的心已完全息灭贪、瞋、痴等一切烦恼的境界。《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六:「若诸众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尘,欲身清净,我于彼前,现梵王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亦称「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