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拂榻
 
徐孺榻
      
登榻
 
故榻
 
榻尘
 
高人榻
  
一榻高悬
 
留宾榻
 
榻空悬
 
下尘榻
 
陈蕃悬榻
   
陈蕃解榻
 
陈公榻
 
高悬一榻
 
挂尘榻
  
陈蕃礼高士
 
陈蕃怜
 
旧榻悬尘
 
郡斋榻
  
榻留徐稚
 
榻正悬
  
下榻见贤
 
下榻荣
 
一榻陈蕃
 
优贤榻
 
仲举思
 
延榻
 
一榻容孺紫
 
一榻容孺子
 
一榻依陈
 
招徐稚
 
至两榻

相关人物
周璆
 
徐稚
 
陈蕃(字仲举)


《后汉书》卷五十三〈周黄徐姜申屠列传·徐稚〉~746~
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就。
《后汉书》卷六十六〈陈王列传·陈蕃〉~259~
太尉李固表荐,徵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时李膺为青州刺史,名有威政,属城闻风,皆自引去,蕃独以清绩留。郡人周璆,高絜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璆字孟玉,临济人,有美名。民有赵宣葬亲而不闭埏隧,因居其中,行服二十馀年,乡邑称孝,州郡数礼请之。郡内以荐蕃,蕃与相见,问及妻子,而宣五子皆服中所生。蕃大怒曰:「圣人制礼,贤者俯就,不肖企及。且祭不欲数,以其易黩故也。况乃寝宿冢藏,而孕育其中,诳时惑众,诬污鬼神乎?」遂致其罪。

简释

徐孺榻:指礼贤重才,或指礼遇宾客。唐孟浩然《荆门上张丞相》:“坐登徐孺榻,濒接李膺杯。”


例句

解榻招徐稚,登楼引仲宣。 元稹 献荥阳公诗五十韵

何武劾腐儒,陈蕃礼高士。 刘禹锡 送湘阳熊判官孺登府罢归钟陵因寄呈江西裴中丞二十三兄

陈蕃待客应悬榻,宓贱之官独抱琴。 刘长卿 送宇文迁明府赴洪州张观察追摄丰城令

陈蕃悬榻待,谢客枉帆过。 刘长卿 送李校书适越谒杜中丞

亦知到处逢下榻,莫滞秋风西上期。 刘长卿 送贾三北游

酒倦临流醉,人逢置榻迎。 司空曙 送张弋

知从江仆射,登榻更何人。 司空曙 送柳震归蜀

陈公有贤榻,君去岂空还。 司空曙 送郑况往淮南

坐登徐孺榻,频接李膺杯。 孟浩然 荆门上张丞相

郡守虚陈榻,林间召楚材。 孟浩然 韩大使东斋会岳上人诸学士

徒郁仲举思,讵回道林辙。 宋之问 见南山夕阳召监师不至

解榻皆五侯,结交尽群英。 岑参 送许子擢第归江宁拜亲因寄王大昌龄

颁条忝贵郡,悬榻久相望。 崔善为 答王无功冬夜载酒乡馆

置榻恩逾重,迎门礼自卑。 崔融 哭蒋詹事俨

自守陈蕃榻,尝登王粲楼。 张九龄 候使登石头驿楼作

忽望题舆远,空思解榻游。 张九龄 钱王司马入计同用洲字

才子登科去,诸侯扫榻迎。 张乔 送友人归袁州

悬榻迎宾下,趋庭学礼闻。 张垍 奉和岳州山城

去官惭比谢,下榻贵同徐。 戴叔伦 奉陪李大夫九日宴龙沙

登舟惭郭泰,解榻愧陈蕃。 李商隐 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

管宁穿亦坐,徐孺去常悬。 李德裕 恩山居一十首忆葛胜木禅床

深谢陈蕃怜寂寞,远飞芳字警沉迷。 李涉 和尚书舅见寄

我来属芳节,解榻时相悦。 李白 奉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

高人屡解陈蕃榻,过客难登谢朓楼。 李白 寄崔侍御

宾馆尽开徐稚榻,客帆空恋李膺舟。 李群玉 将欲南行陪崔八宴海榴亭

复此开悬榻,宁唯入后堂。 杜审言 赠崔融二十韵

李门余妄进,徐榻君恒设。 杜正伦 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节

徐榻不知倦,颍川何以酬。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

还将徐孺子,处处待高人。 杜甫 奉送韦中丞之晋赴湖南

南征问悬榻,东逝想乘桴。 杜甫 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

山深水增波,解榻秋露悬。 杜甫 赠李十二丈别

解榻再见今,用才复择谁。 杜甫 送殿中杨监赴蜀见相公

南昌一榻延徐孺,楚国千钟逼老莱。 杜荀鹤 和友人见题山居水阁八韵

郑乡空健羡,陈榻未招延。 温庭筠 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

榻因徐孺解,醴为穆生陈。 窦庠 敕目至家兄蒙淮南仆射杜公奏授校兼节度参谋同书寄上

庾亮楼何阨,陈蕃榻更崇。 窦庠 东都嘉量亭献留守韩仆射

自当徐孺榻,不是谢公亭。 窦庠 酬韩愈侍郎登岳阳楼见赠

定知有客嫌陈榻,从此无人上庾楼。 窦巩 登玉钩亭奉献淮南李相公

使君延上榻,时辈仰前程。 罗隐 南康道中

一榻偶依陈太守,三年深忆祢先生。 罗隐 安陆赠徐砺

一榻早年容孺子,双旌今日别文翁。 罗隐 重送朗州张员外

含情非迟客,悬榻但生尘。 羊士谔 早春对雨

谁敢强登徐稚榻,自怜还学谢安吟。 蒋肱 永州陪郑太守登舟夜宴席上各赋诗

宾馆尽开徐稚榻,客帆空恋李膺舟。 许浑 将为南行陪尚书崔公宴海榴堂

重花不隔陈蕃榻,修竹能深夫子墙。 钱起 寻司勋李郎中不遇

方辞郡斋榻,为酌离亭樽。 韦应物 送豆卢策秀才

置榻宿清夜,加笾宴良辰。 韦应物 送陆侍御还越

郡有优贤榻,朝编贡士诏。 韦应物 题从侄成绪西林精舍书斋

好贤常解榻,乘兴每登楼。 高适 奉酬睢阳李太守

叨承解榻礼,更得问缣游。 高适 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

解榻情何限,忘言道未殊。 高适 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

典故 
挂朝衣
   
尘冠挂
 
挂冠服
 
挂两梁冠
 
挂触邪冠
 
挂冠裂冕
 
挂冠侣
 
挂冠贞白
 
逢萌解冠
 
挂官辞朝
 
华阳挂冠

相关人物
逢萌


《太平御览》卷九百四十八〈虫豸部五·蜘蛛〉~4339~2~
《金楼子》:「楚国龚舍初随楚王朝,宿未央宫,见蜘蛛焉。有赤蜘蛛大如栗,四面萦罗网,有虫触之而死者,退而不能得出焉。舍乃叹曰:『吾生亦如是耳,仕宦者人之网罗也,岂可淹岁。』于是挂冠而退。时人笑之,谓舍为蜘蛛之隐。」
《后汉书》卷四十四〈邓张徐张胡列传·胡广〉~504~
胡广字伯始,南郡华容人也。六世祖刚,清高有志节。平帝时,大司徒马宫辟之。值王莽居摄,刚解其衣冠,县府门而去,遂亡命交阯,隐于屠肆之閒。后莽败,乃归乡里。父贡,交阯都尉。
《后汉书》卷八十三〈逸民列传·逢萌〉~2759~
逢萌字子康,北海都昌人也。家贫,给事县为亭长。时尉行过亭,萌候迎拜谒,既而掷楯叹曰:「大丈夫安能为人役哉!」遂去之长安学,通春秋经。时王莽杀其子宇,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东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

简释

挂冠:咏辞官归隐,唐杜甫《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客则挂冠至,交非倾盖新。”


例句

设醴降华幡,挂冠守空谷。 丘丹 经湛长史草堂

圣朝思直谏,不是挂冠时。 储嗣宗 送顾陶校书归钱塘

挂却衣冠披薜荔,世人应是笑狂愚。 刘商 寄李辅

名在仪曹籍,何人肯挂冠。 厉玄 送顾非熊及第归仍山

迟尔同携手,何时方挂冠。 孟浩然 题云门山寄越府包户曹徐起居

即事遂幽赏,何心挂儒冠。 孟云卿 新安江上寄处士

君子满清朝,小人思挂冠。 岑参 太一石鳖崖口潭旧庐招王学士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岑参 与高适薜据登恩寺浮图

挂冠东都门,采蕨南山岑。 张九龄 在郡秋怀二首

挂冠谢朝侣,星驾别君门。 张说 杂诗四首

客来不用呼清风,此处挂冠凉自足。 施肩吾 玩友人庭竹

自于南国同埋剑,谁向东门便挂冠。 李咸用 依韵修睦上人山居十首

昔人怀井邑,为有挂冠期。 李德裕 秋日登郡楼望赞皇山感而成咏

挂冠知止足,岂独汉疏贤。 李林甫 送贺监归四明应制

博平真人王志安,沉吟至此愿挂冠。 李白 观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图

常称挂冠吏,昨日归沧洲。 李颀 题綦毋校书别业

有计冠终挂,无才笔谩提。 杜牧 朱坡

故国何年到,尘冠挂一枝。 杜牧 裁竹

看著挂冠迷处所,北山萝月在移文。 杜牧 送故人归山

客则挂冠至,交非倾盖新。 杜甫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

惆怅都南挂冠吏,无人解向此山居。 杨鸿 晴望九华山

即事遂幽赏,何心挂儒冠。 权德舆 新安江路

借问檐前树,何枝曾挂冠。 泰系 题石室山王宁所居

南北东西无所羁,挂冠目在胜分司。 白居易 初致仕后戏酬留守牛相公并呈分司诸寮友

挂冠顾翠緌,悬车惜朱轮。 白居易 秦中吟十首不致仕

七旬才满冠已挂,半禄未及车先悬。 白居易 达哉乐天行

卧忆郊扉月,恩深未挂冠。 许浑 病中二首

每挹挂冠侣,思从初服旋。 韦嗣立 偶游龙门北溪忽怀骊山别业因以言志示弟淑奉呈诸大僚

行当挂其冠,生死君一访。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

典故
海棠春睡
 
杨妃醉
 
酲初解
 
唤醒海棠
 
睡犹未足
 
佳人春睡
 
春睡未足
 
海棠贪困
 
海棠无力贪春睡
 
海棠醉睡
 
环儿半睡
 
开元妃子春酲
 
破睡海棠
 
人共海棠俱醉
 
睡来添醉色
 
一成春困
 
玉环扶浅醉
 
醉得海棠无力
 
妃棠
 
妃子睡起
 
矇松欲睡
 
明皇称许
 
晓妆无力春醉方酣

相关人物
杨玉环(杨贵妃)
 
李隆基


《海录碎事》卷十〈后妃门〉
《太真外传》:「上皇登沉香亭,诏太真妃子。妃子时卯醉未醒,命力士从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上皇笑曰:『岂是妃子醉,真海棠睡未足耳。』」
《全芳备祖·前集》卷七
《杨妃传》:「唐明皇曾召太真妃,太真妃被酒新起,帝曰:『此乃海棠花睡未足耳。』」
典故  
天上佳期
 
织女牵牛
  
乌鹊填
 
牛女夕
  
会双星
 
织女桥
 
痴牛騃女
 
喜鹊桥
 
牵牛会
 
银汉渡
 
鹊桥人
 
银河灵鹊
 
借鹊
 
鸟鹊桥
  
鹊桥牛女
  
丹鹊桥
 
帝子桥
 
飞桥驾鹊
 
飞向银河
 
耕慵织懒
 
河汉星桥
 
河鹊填桥
 
怜飞鹊
   
七夕女
 
泣分河
 
桥横鹊
 
鹊误仙盟
  
天上弄机人
 
星解聚
 
星渚桥空
 
银河响幽咽
 
织女皇姑
 
织星桥
 
酬鸟鹊
 
绛河度牵牛
  
牛女鹊桥
  
桥成鸟鹊
   
填成鸟鹊
 
填鸟鹊
   
野鹊并影
 
银河鹊桥

相关人物
武丁
 
牛郎
 
织女


《史记》卷二十七〈天官书〉~30~
南斗为庙,其北建星。建星者,旗也。牵牛为牺牲。其北河鼓。河鼓大星,上将;左右,左右将。婺女,其北织女。织女,天女孙也。唐·司马贞《史记索隐》:「织女,天孙也。案:荆州占云『织女,一名天女,天子女也。』」
《太平御览》卷六〈天部六·星中〉~59~
河鼓三星,在牵牛北,主军鼓。盖天子三将军也,中央大将军也,其南左星,左将军也,其北右星右将军也,所以备关梁而拒难也,昔传牵牛织女七月七日相见者,则此是也,故《尔雅》云:河鼓谓之牵牛。
《岁时广记》二卷第二〈十六七夕〉~835~
梁·吴均《齐谐记》曰:「桂阳成武丁有仙道,常在人间,忽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渡河,诸仙悉还宫。吾向已被召,不得暂停,与尔别矣,后三千年当复还。』弟问曰:『织女何事渡河?兄何当还?』答曰:『织女暂诣牵牛,一去后三千年当还。』明旦,果失武丁所在。世人至今犹云『七月七日织女嫁牵牛』。」又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七月七日,世谓织女牵牛聚会之日,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卷三十六〈应劭·风俗通义〉
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卷二十三〈诗·七夕诗〉
玉匣卷悬衣,针楼开夜扉。姮娥随月落,织女逐星移。离前忿促夜,别后对空机。倩语雕陵鹊,填河未可飞。
《昭明文选》卷十九、三国魏·曹子建(植)《洛神赋》
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唐·李善注引三国魏·曹植《九咏注》曰:「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
《毛诗正义》卷十三之一〈小雅·谷风之什·大东〉~437~
有饛簋飧,有救棘匕。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眷言顾之,?焉出涕。小东大东,杼柚其空。纠纠葛屦,可以履霜。佻佻公子,行彼周行。既往既来,使我心疚。有洌氿泉,无浸穫薪。契契寤叹,哀我惮人。薪是穫薪,尚可载也。哀我惮人,亦可息也。东人之子,职劳不来。西人之子,粲粲衣服。舟人之子,熊罴是裘。私人之子,百僚是试。或以其酒,不以其浆。鞙鞙佩璲,不以其长。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救天毕,载施之行。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维南有箕,载翕其舌。维北有斗,西柄之揭。

简释

七夕:咏七夕,或喻指夫妇聚会。唐杜甫《牵牛织女》:“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例句

乌鹊桥成上界通,千秋灵会此宵同。 刘威 七夕

鹊桥初就咽银河,今夜仙郎自姓和。 和凝 杨柳枝

酒醒推篷坐,凄凉望女牛。 唐彦谦 夜泊东溪有怀

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 孟郊 古意

桥成乌鹊助,盖转凤皇飞。 张光朝 天门街西观荣王聘妃

凤梭停织鹊无音,梦忆仙郎夜夜心。 戴叔伦 织女词

所嗟不及牛女星,一年一度得相见。 施肩吾 古别离二首

心如七夕女,生死难再匹。 曹邺 古相送

乌鹊填应满,黄公去不归。 李峤

喜逐行人至,愁随织女归。 李峤

穿针楼上闭秋烟,织女佳期又隔年。 李群玉 秋登涔阳城二首

西风未起悲龙梭,年年织素攒双蛾。 李贺 有所思

织女桥边乌鹊起,仙人楼上凤皇飞。 李邕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乌鹊桥头双扇开,年年一度过河来。 李郢 七夕

新秋牛女会佳期,红粉筵开玉馔时。 李郢 七夕寄张氏兄弟

相如才调逸,银汉会双星。 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

鹊飞应织素,凤起独吹箫。 羊士谔 梁国惠康公主挽歌词二首之一

主第岩扃架鹊桥,天门阊阖降鸾镳。 赵彦昭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河鹊填桥至,山熊避槛来。 郑愔 奉和幸上官昭容院献诗四首之四

桥成鹊已去,机罢女应过。 陈润 赋得秋河曙耿耿

须教翡翠闻王母,不奈乌鸢噪鹊桥。 陆畅 解内人嘲

天上琼花不避秋,今宵织女嫁牵牛。 陆畅 云安公主出降杂咏催妆二首

玉树杂金花,天河织女家。 韦渠牟 步虚词十九首

化为金印新祥瑞,飞向银河旧路岐。 韩偓

霜刀剪汝天女劳,何事低头学桃李。 韩愈 芍药歌

飘白霓,挂丹梯,应从织女机边落。 顾况 庐山瀑布歌送李顾

八十老婆拍手笑,妒他织女嫁牵牛。 顾况 杜秀才画立走水牛歌

此夕河汉上,双星含凄然。 鲍溶 秋夜闻郑山人弹楚妃怨

人言天孙机上亲手迹,有时怨别无所惜。 鲍溶 霓裳羽衣歌

典故
张良辞汉
 
赤松游
 
赤游伴
 
解组汉朝

相关人物
张良
 
黄初平


《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2047~
留侯从上击代,出奇计马邑下,及立萧何相国,所与上从容言天下事甚众,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留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雠彊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閒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彊食之,曰:「人生一世閒,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彊听而食。
典故 
唱刀环
 
破镜飞
 
折大刀
 
飞明镜
 
问刀头
 
飞破镜
 
大刀折
 
望刀头
 
梦刀头
 
视刀环
 
刀环约
 
盼刀环
 
咏大刀
 
赋刀环
 
梦刀环
 
刀环视
  
破镜刀环
  
刀环泣
 
刀头飞镜
 
寄刀环
 
寄刀头
 
解刀环
 
雪窖刀环
 
刀环泪
 
刀环有约
 
明月揽刀环

相关人物
任立政
 
李陵


《汉书》卷五十四〈李广苏建列传·李广·(孙)李陵〉~2458~
昭帝立,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辅政,素与陵善,遣陵故人陇西任立政等三人俱至匈奴招陵。立政等至,单于置酒赐汉使者,李陵、卫律皆侍坐。立政等见陵,未得私语,即目视陵,而数数自循其刀环,握其足,阴谕之,言可还归汉也。
《邵氏闻见后录》卷十八~4~
古乐府:「藁砧今何在?山上复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藁砧,鈇也,问夫何在。重山,出字,夫出也。何当大刀头,刀头有环,何时还也。破镜飞上天,月半还也。如李义山「空看小垂手,忍问大刀头」;宋子京「曾损归书凭鲤尾,莫令残月误刀头。」俱用此事云。

简释

刀环有约:环、还谐音,用以咏思乡之情。清尤侗《挽叶元礼台人三首》之二:“刀环有约劳恩妇,剑铁无家泣老亲。”


例句

佳期应借问,为报在刀头。 宋之问 望月有怀

百战苦不归,刀头怨明月。 常建 塞上曲

佳期应借问,为报在刀头。 康庭芝 咏月

藁砧刀头未有期,攀条拭泪坐相思。 徐彦伯 芳树

怪来频起咏刀头,枫叶枝边一夕秋。 施肩吾 送裴秀才归淮南

空看小垂手,忍问大刀头。 李商隐 拟意

破镜徒相问,刀头恐隔年。 李群玉 初月二首

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杜甫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之一

夜闻汉使归,独向刀环泣。 王昌龄 从军行二首

书中自报刀头约,天上三看破镜飞。 赵嘏 洞庭寄所思

别马连嘶出御沟,家人几夜望刀头。 钱起 送崔校书从军

东城跃紫骝,西路大刀头。 韩翃 送刘侍御赴令公行营

王程应未尽,且莫顾刀环。 高适 入昌松东界山行

赠君从此去,何日大刀头。 高适 送刘评事充朔方判官赋得征马嘶

典故
千里共明月
 
千里共婵娟
 
千里音尘
 
但愿人长久
 
明月千里隔
 
一轮明月人千里
 
月满人千里
 
谢郎解道月明千里


《昭明文选》赋庚·第十三卷·物色·谢庄·〈月赋〉~602~
陈王初丧应刘。端忧多暇。绿苔生阁。芳尘凝榭。悄焉疚怀。不怡中夜。乃清兰路。肃桂苑。腾吹寒山。弭盖秋阪。临浚壑而怨遥。登崇岫而伤远。于时斜汉左界。北陆南。白露暧空。素月流天。沈吟齐章。殷勤陈篇。抽毫进牍。以命仲宣。仲宣跪而称曰。臣东鄙幽介。长自丘樊。昧道懵学。孤奉明恩。臣闻沈既义。高明既经。日以阳德。月以阴灵。擅扶光于东沼。嗣若英于西冥。引兔于帝台。集素娥于后庭。朒朓警阙。朏魄示冲。顺辰通烛。从星泽风。增华台室。扬采轩宫。委照而吴业昌。沦精而汉道融。若夫气霁地表。云敛天未。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列宿掩缛。长河韬映。柔祇雪凝。圆灵水镜。连观霜缟。周除冰净。君王乃厌晨欢。乐宵宴。收妙舞。弛清县。去烛房。即月殿。芳酒登。鸣琴荐。若乃凉夜自凄。风篁成韵。亲懿莫从。羁孤递进。聆皋禽之夕闻。听朔管之秋引。于是弦桐练响。音容选和。徘徊房露。惆怅阳阿。声林虚籁。沦池灭波。情纡轸其何托。愬皓月而长歌。歌曰。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歌响未终。馀景就毕。满堂变容。回遑如失。又称歌曰。月既没兮露欲晞。岁方晏兮无与归。佳期可以还。微霜沾人衣。陈王曰。善。乃命执事。献寿羞璧。敬佩玉音。复之无斁。
《全唐诗》卷五百三十〈怀江南同志【送客】〉
南国别经年【南国去经年】,云晴波接天。蒲深鸂鶒戏,花暖鹧鸪眠。竹暗湘妃庙,枫阴楚客船。唯应洞庭月,万里共婵娟【万里共娟娟】。
典故
风流地
  
卓家
  
琴挑
 
弹凤
   
琴心先许
 
动文君
 
琴心误
 
文君婿
 
卓家琴
 
锦里琴心
 
漫寄心
 
琴中凤语
 
通琴意
 
文君望久
 
文君知曲意
 
闻琴解佩
 
夜扣相如扉
 
卓氏
 
卓氏琴台
 
座上琴心
 
琴寄情
  
相如琴心
 
相如意蜜
 
卓氏寡

相关人物
卓文君
 
卓王孙
 
司马相如

参考典故
卓王孙
 
夜失身
 
夜失身


《史记》卷一百一十七〈司马相如列传〉~3000~
临邛中多富人,而卓王孙家僮八百人,程郑亦数百人,二人乃相谓曰:「令有贵客,为具召之。」并召令。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数。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相如不得已,彊往,一坐尽倾。酒酣,临邛令前奏琴曰:「窃闻长卿好之,愿以自娱。」相如辞谢,为鼓一再行。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閒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卓王孙大怒曰:「女至不材,我不忍杀,不分一钱也。」人或谓王孙,王孙终不听。文君久之不乐,曰:「长卿第俱如临邛,从昆弟假贷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炉。相如身自著犊鼻裈,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昆弟诸公更谓王孙曰:「有一男两女,所不足者非财也。今文君已失身于司马长卿,长卿故倦游,虽贫,其人材足依也,且又令客,独柰何相辱如此!」卓王孙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艺文类聚》第四十三卷〈乐部三·歌〉
汉司马相如〈琴歌〉曰:「相如游临邛,富人卓王孙家,有女文君。新寡,窃于壁见之。相如因以琴歌挑之曰:『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皇。有艳淑女在此房,何缘交接为鸳鸯。凤兮凤兮从我栖,得托字尾永为妃。交情通体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例句

临江起珠楼,不卖文君酒。 于濆 宫怨

不恨归日迟,莫向临邛去。 孟郊 古别离

本是风流地,游人易白头。 李端 送友人游蜀

琴心正幽怨,莫奏凤凰诗。 李端 送夏侯审游蜀

不是相如怜赋客,争教容易见文君。 李群玉 同郑相并歌姬小饮戏赠

兰浦秋来烟雨深,几多情思在琴心。 李群玉 戏赠魏十四

似濯文君锦,如窥汉女妆。 李群玉 临水蔷薇

使君居曲陌,园令住临邛。 李贺 恼公

琴心与妾肠,此夜断还续。 李贺 有所思

临邛行乐处,莫到白头回。 李频 送友人入蜀

锦字梭悬壁,琴心月满台。 杜牧 代人作

凝魂空荐梦,低耳悔听琴。 杜牧 为人题赠二首之一

卓氏近新寡,豪家朱门扃。 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

岂比成都人,琴心中夜起。 权德舆 杂诗五首之一

巴水漾情情不尽,文君织得春机红。 温庭筠 锦城曲

难为子猷志,虚负文君名。 田娥 寄远

好似文君还对酒,胜于神女不归云。 白居易 卢侍御小妓乞诗座上留赠

唯应对杨柳,暂醉卓家琴。 卢纶 送从舅成都县丞广归蜀

料得相如偷见面,不应琴里挑文君。 罗虬 比红儿诗之二十八

芳树文君机上锦,远山孙寿镜中眉。 罗隐 题袁溪张逸人所居

卓家人寂寞,扬子业凋残。 耿湋 送蜀客还

戍客烽楼迥,文君酒幔斜。 薛能 和杨中丞早春即事

少年流落在并州,裘脱文君取次游。 薛能 并州

醉席眠英好,题诗恋景慵。芳菲聊一望,何必在临邛。 薛能 桃花

莫比班家扇,宁同卓氏琴。 许浑 赠萧炼师

卓氏琴台废,深芜想径通。 贾岛 送朱休归剑南

雪下文君沾酒市,云藏李白读书山。 郑谷 蜀中三首

文君手里曙霞生,美号仍闻借蜀城。 郑谷 锦二首

不须更奏幽兰曲,卓氏门前月正明。 韦庄 听赵秀才弹琴

晋朝叔夜旧相知,蜀郡文君小来识。 韦庄 赠峨嵋山弹琴李处士

文君酒市逢初雪,满贳新沽洗旅颜。 齐己 送人入蜀

典故 
风光流转
 
人生七十稀
 
七十古来稀
 
典春衫
 
解衣贳酒
 
杜陵酒债
 
流转为风光
   
相关人物
杜甫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五〈曲江二首〉
〈曲江二首〉其二:「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案:八尺曰寻。倍寻曰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穿花蛱蝶深深见【穿花蛱蝶深深舞】,点水蜻蜓款款飞【点水蜻蜓缓缓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典故
无情渭水
 
儿解应门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五〈秦州杂诗二十首〉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二:「秦州山北寺【秦州城北寺】,胜迹隗嚣宫【传是隗嚣宫】。苔藓山门古【苔藓山门故】,丹青野殿空。月明垂叶露,云逐渡溪风。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典故 
飞一箭
 
下聊城
   
聊城矢
 
射聊城
  
破聊城
 
聊城功
 
一箭书
 
聊城笴
 
鲁连射书
  
一矢解世纷
 
一矢聊城飞去
  
箭镞无书
 
鲁连乘舟
 
鲁连箭书
 
田单惭取聊
 
下燕城
 
一发下城

相关人物
田单
 
鲁仲连


《史记》卷八十三〈鲁仲连邹阳列传·邹阳〉
其后二十馀年,燕将攻下聊城,聊城人或谗之燕,燕将惧诛,因保守聊城,不敢归。齐田单攻聊城岁馀,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鲁连乃为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书曰:吾闻之,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却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今公行一朝之忿,不顾燕王之无臣,非忠也;杀身亡聊城,而威不信于齐,非勇也;功败名灭,后世无称焉,非智也。三者世主不臣,说士不载,故智者不再计,勇士不怯死。今死生荣辱,贵贱尊卑,此时不再至,愿公详计而无与俗同。且楚攻齐之南阳,魏攻平陆,而齐无南面之心,以为亡南阳之害小,不如得济北之利大,故定计审处之。今秦人下兵,魏不敢东面;衡秦之势成,楚国之形危;齐弃南阳,断右壤,定济北,计犹且为之也。且夫齐之必决于聊城,公勿再计。今楚魏交退于齐,而燕救不至。以全齐之兵,无天下之规,与聊城共据期年之敝,则臣见公之不能得也。且燕国大乱,君臣失计,上下迷惑,栗腹以十万之众五折于外,以万乘之国被围于赵,壤削主困,为天下僇笑。国敝而祸多,民无所归心。今公又以敝聊之民距全齐之兵,是墨翟之守也。食人炊骨,士无反外之心,是孙膑之兵也。能见于天下。虽然,为公计者,不如全车甲以报于燕。车甲全而归燕,燕王必喜;身全而归于国,士民如见父母,交游攘臂而议于世,功业可明。上辅孤主以制群臣,下养百姓以资说士,矫国更俗,功名可立也。亡意亦捐燕弃世,东游于齐乎?裂地定封,富比乎陶、卫,世世称孤,与齐久存,又一计也。此两计者,显名厚实也,愿公详计而审处一焉。且吾闻之,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昔者管夷吾射桓公中其钩,篡也;遗公子纠不能死,怯也;束缚桎梏,辱也。若此三行者,世主不臣而乡里不通。乡使管子幽囚而不出,身死而不反于齐,则亦名不免为辱人贱行矣。臧获且羞与之同名矣,况世俗乎!故管子不耻身在缧绁之中而耻天下之不治,不耻不死公子纠而耻威之不信于诸侯,故兼三行之过而为五霸首,名高天下而光烛邻国。曹子为鲁将,三战三北,而亡地五百里。乡使曹子计不反顾,议不还踵,刎颈而死,则亦名不免为败军禽将矣。曹子弃三北之耻,而退与鲁君计。桓公朝天下,会诸侯,曹子以一剑之任,枝桓公之心于坛坫之上,颜色不变,辞气不悖,三战之所亡一朝而复之,天下震动,诸侯惊骇,威加吴、越。若此二士者,非不能成小廉而行小节也,以为杀身亡躯,绝世灭后,功名不立,非智也。故去感忿之怨,立终身之名;弃忿悁之节,定累世之功。是以业与三王争流,而名与天壤相毙也。愿公择一而行之。燕将见鲁连书,泣三日,犹豫不能自决。欲归燕,已有隙,恐诛;欲降齐,所杀虏于齐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宁自刃。」乃自杀。聊城乱,田单遂屠聊城。归而言鲁连,欲爵之。鲁连逃隐于海上,曰:「吾与富贵而诎于人,宁贫贱而轻世肆志焉。」
《战国策》卷十三〈齐六·逍遥论〉
初,燕将攻下聊城,人或谗之。燕将惧诛,遂保守聊城,不敢归。田单攻之岁馀,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鲁连乃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曰:「吾闻之,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怯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燕将曰:「敬闻命矣!」因罢兵到读[一]而去。故解齐国之围,救百姓之死,仲连之说也。

简释

鲁连箭:喻指不战而屈人之兵。唐李白《江夏寄汉阳辅录事》:“‘君草陈琳檄,我书鲁连箭。”


例句

秋深为尔持圆扇,莫忘鲁连飞一箭。 刘商 赋得赋雉歌送杨协律表弟赴婚期

莫学仲连逃海上,田单空愧取聊城。 刘长卿 送卢侍御赴河北

投阁嗤扬子,飞书代鲁连。 张继 酬李书记校书越城秋夜见赠

仍留一只箭,未射鲁连书。 李白 奔亡道中五首之三

君草陈琳檄,我书鲁连箭。 李白 江夏寄汉阳辅录事

暂屈汾阳驾,聊飞燕将书。 杜甫 收京三首之一

系书请问燕耆旧,今日何须十万兵。 杜甫 渔阳

不然学仲连,一发下燕城。 白居易 答箭镞

星飞庞统骥,箭发鲁连书。 钱起 送屈突司马充安西书记

典故   
试汤饼
 
何郎面
  
汤饼试何郎
 
何郎傅粉
 
傅粉疏狂
  
傅粉郎君
 
汤饼赐都尉
 
姓何应解傅
  
热承汗
 
汤饼试平叔
 
疑粉

相关人物
何晏(字平叔)
 
曹睿(魏明帝)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容止〉~608~
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南朝梁·刘孝标注引《魏略》曰:「晏性自喜,动静粉帛不去手,行步顾影。」
《三国志》卷九〈魏书·曹真·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桓范〉~608~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略》曰:「晏性自喜,动静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
《太平御览》卷一百五十四〈皇亲部二十·驸马〉~88~
晋·裴启《语林》曰:「何晏字平叔,以主婿拜驸马都尉,美姿仪,帝每疑其傅粉,后夏月赐以汤饼,大汗出,以朱衣自拭之,尤皎然。」

简释

何郎:称赞青年男子貌美,或指情郎或驸马。唐李贺《同沈驸马赋得御沟水》:“幸因流浪处,暂得见何郎。”


例句

汤饼赐都尉,寒冰颁上才。 刘禹锡 翠微寺有感

何郎独在无恩泽,不似当初傅粉时。 刘禹锡 题于家公主旧宅

平叔正堪汤饼试,风流不合问年颜。 方干 赠山阴崔明府

郎若姓何应解傅,女能窥宋不劳施。 罗隐

熏香荀令偏怜少,傅粉何郎不解愁。 李端 赠郭驸马之一

幸因流浪处,暂得见何郎。 李贺 同沈驸马赋得御沟水

香传贾娘手,粉离何郎面。 杨巨源 独不见

何郎载酒别贤侯,更吐歌珠宴庾楼。 卢邺 和李尚书命妓钱崔侍御

典故
香雾云鬟
 
云鬟香雾
 
清辉玉臂寒
 
鄜州今夜
 
离恨寄鄜州
 
闺中今夜寒生玉臂
 
遥怜儿女未解忆长安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四〈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何当倚虚幌】,双照泪痕乾。
典故
干鼎镬
 
茅焦解衣
 
茅焦笔
 
茅焦脱衣

相关人物
茅焦


《说苑》卷九〈正谏〉~280~
秦始皇帝太后不谨,幸郎嫪毐,封以为长信侯,为生两子,毐专国事,浸益骄奢,与侍中左右贵臣俱博饮,酒醉争言而斗,瞋目大叱曰:「吾乃皇帝之假父也,窭人子何敢乃与我亢!」所与斗者走行白皇帝,皇帝大怒,毐惧诛,因作乱,战咸阳宫。毐败,始皇乃取毐四肢车裂之,取其两弟囊扑杀之,取皇太后迁之于萯阳宫,下令曰:「敢以太后事谏者,戮而杀之!」从蒺藜其脊肉,干四肢而积之阙下,谏而死者二十七人矣。齐客茅焦乃往上谒曰:「齐客茅焦愿上谏皇帝。」皇帝使使者出问客,得无以太后事谏也,茅焦曰然,使者还白曰:「果以太后事谏。」皇帝曰走往告之,若不见阙下积死人邪?使者问茅焦,茅焦曰:「臣闻之天有二十八宿,今死者已有二十七人矣,臣所以来者,欲满其数耳,臣非畏死人也。」走入白之,茅焦邑子,同食者尽负其衣物行亡,使者入白之,皇帝大怒曰:「是子故来犯吾禁,趣炊镬汤煮之,是安得积阙下乎!」趣召之入,皇帝按剑而坐,口正沫出,使者召之入,茅焦不肯疾行,足趣相过耳,使者趣之,茅焦曰:「臣至前则死矣,君独不能忍吾须臾乎?」使者极哀之,茅焦至前再拜谒起,称曰:「臣闻之,夫有生者不讳死,有国者不讳亡;讳死者不可以得生,讳亡者不可以得存。死生存亡,圣主所欲急闻也,不审陛下欲闻之不?」皇帝曰:「何谓也?」茅焦对曰:「陛下有狂悖之行,陛下不自知邪!」皇帝曰:「何等也?愿闻之。」茅焦对曰:「陛下车裂假父,有嫉妒之心;囊扑两弟,有不慈之名;迁母萯阳宫,有不孝之行;从蒺藜于谏士,有桀纣之治。今天下闻之,尽瓦解无向秦者,臣窃恐秦亡为陛下危之,所言已毕,乞行就质。」乃解衣伏质。皇帝下殿,左手接之,右手麾左右曰:「赦之,先生就衣,今愿受事。」乃立焦为仲父,爵之上卿;皇帝立驾,千乘万骑,空左方自行迎太后萯阳宫,归于咸阳;太后大喜,乃大置酒待茅焦,及饮,太后曰:「抗枉令直,使败更成,安秦之社稷;使妾母子复得相会者,尽茅君之力也。」
典故
试牛刀
     
解牛刀
  
割鸡手
 
牛刀发硎
  
惜牛刀
  
牛刀小邑
 
武城
 
武城割鸡
 
武城声
  
小邑割鸡

相关人物
子游
 
孔子


《论语注疏·阳货》~54~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史记》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传〉~220~
言偃,吴人,字子游。少孔子四十五岁。子游既已受业,为武城宰。孔子过,闻弦歌之声。孔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曰:「昔者偃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孔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简释

弦歌:喻出任邑令。唐秦韬玉《送友人罢举除南陵令》:“共言愁是酌离杯,况值弦歌枉大才。”

武城弦:咏重视礼乐教化。唐卢照邻《于时春也慨然有江湖之思寄赠柳九陇卜“遥闻彭泽宰,高弄武城弦。”

武城鸡:喻大材小用。唐张九龄《赠澧阳韦明府》:“谁开太阿匣,持割武城鸡。”

牛刀:喻有大材之人。唐孟浩然《赠萧少府》:“鸿渐升羽仪,牛刀列下班。”


例句

朝来仙阁听弦歌,暝入花亭见绮罗。 储光羲 同武平一员外游湖五首时武贬金坛令

闲逐维私向武城,北风青雀片时行。 刘言史 送人随姊夫任云安令

将雏有旧曲,还入武城弦。 严维 咏孩子

侧听弦歌宰,文书游夏徒。 孟浩然 同卢明府早秋宴张郎中海亭

弦歌既多暇,山水思微清。 孟浩然 和张明府登鹿门作

沿洄洲渚趣,演漾弦歌音。 孟浩然 与白明府游江

弦歌试宰日,城阙赏心违。 宋之问 送武进郑明府

谁开太阿匣,持割武城鸡。 张九龄 赠澧阳韦明府

多谢弦歌宰,稀闻桴鼓声。 张说 送王晙自羽林赴永昌令

变风须恺悌,成化伫弦歌。 张说 送苏合宫颋

弦歌试宰日,城阙赏心违。 徐坚 送武进郑明府

寄谢弦歌宰,西来定未迟。 李白 望汉阳柳色寄王宰

逢君听弦歌,肃穆坐华堂。 李白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弦歌欣再理,和乐醉人心。 李白 赠从孙义兴宰铭

弦歌咏唐尧,脱落隐簪组。 李白 赠清漳明府侄聿

范宰不买名,弦歌对前楹。 李白 赠范金卿二首

才年三十佩铜印,知尔弦歌汉水清。 李颀 送崔婴赴汉阳

遥闻彭泽宰,高弄武城弦。 卢照邻 于时春也恍然有江湖之思寄赠柳九陇

寻仙在仙骨,不用废牛刀。 许浑 广陵送剡县薛明府赴任

能奏明廷主,一试武城弦。 高适 过卢明府有赠

《國語辭典》:下榻  拼音:xià tà
汉朝南昌太守陈蕃,不喜宾客,惟敬重徐稚,特设一榻,徐来则放下接待,去则悬起。见《后汉书。卷五三。徐稚传》。指礼贤下士,留客歇宿。后指投宿、住宿。《三国演义》第四回:「使君宽怀安坐,今晚便可下榻草舍。」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八出:「我二人不回寓,就下榻此间了。」
《漢語大詞典》:徐榻
见“ 徐稺榻 ”。
《漢語大詞典》:徐稚榻
指 东汉 陈蕃 为 徐稺 特设之榻。 陈蕃 为太守,在郡不接宾客,唯 稺 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事见《汉书·徐稺传》。后用为好客之典。 唐 许浑 《将为南行陪尚书崔公宴海榴堂》诗:“宾馆尽开 徐稺 榻,客帆空恋 李膺 舟。”亦省称“ 徐榻 ”。 唐 杜正伦 《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节》:“ 李 门余妄进, 徐 榻君恒设。” 唐 黄滔 《祭陈侍御峤》:“旋以 孔 罇引满, 徐 榻解悬。”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记》卷二:“月满西堂,復陈 徐 榻,清风动竹,故人倘来。”《花月痕》第十五回:“三更凉梦回 徐 榻,一夜西风瘦 沈 郎。”
分類:陈蕃太守
《漢語大詞典》:徐稚榻
指 东汉 陈蕃 为 徐稺 特设之榻。 陈蕃 为太守,在郡不接宾客,唯 稺 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事见《汉书·徐稺传》。后用为好客之典。 唐 许浑 《将为南行陪尚书崔公宴海榴堂》诗:“宾馆尽开 徐稺 榻,客帆空恋 李膺 舟。”亦省称“ 徐榻 ”。 唐 杜正伦 《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节》:“ 李 门余妄进, 徐 榻君恒设。” 唐 黄滔 《祭陈侍御峤》:“旋以 孔 罇引满, 徐 榻解悬。”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记》卷二:“月满西堂,復陈 徐 榻,清风动竹,故人倘来。”《花月痕》第十五回:“三更凉梦回 徐 榻,一夜西风瘦 沈 郎。”
分類:陈蕃太守
《國語辭典》:悬榻(懸榻)  拼音:xuán tà
汉代陈蕃做太守时不接宾客,惟与徐稚相善,稚来,特设一床榻,徐稚走后,即将床榻悬挂起来。见《后汉书。卷五三。徐稚传》。后指以礼接待贤人。北周。庾信园庭〉诗:「倒屣迎悬榻,停琴听解嘲。」清。陈曾寿〈浣溪沙,花径冥冥取次行〉词:「悬榻经年虚望眼,寄声几度损吟魂?」
《國語辭典》:扫榻(掃榻)  拼音:sǎo tà
1.清扫床上的灰尘。宋。葛长庚〈懒翁斋赋〉:「雨送添砚之水,竹供扫榻之风。」
2.汉代太守陈蕃在郡不接宾客,唯徐稚到来时特设一榻。见《后汉书。卷五三。徐稚传》。后以扫榻表示欢迎嘉宾。宋。陆游寄题徐载叔秀才东庄〉诗:「南台中丞扫榻见,北门学士倒屣迎。」《西湖佳话。西冷韵迹》:「妾既邀鲍先生到此,本当扫榻,亲荐枕衾,又恐怕流入狎邪之私,而非慷慨相赠之初心。」
《漢語大詞典》:挂榻
(1).谓礼待贤士。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宗室书》:“邦君佇德,寧无挂榻之思;州将钦风,应有题车之命。”参见“ 下榻 ”。
(2).指寺院中暂住的过往僧人。《西游记》第九三回:“寺中听説到了东土 大唐 取经僧人,寺中若大若小,不问长住、挂榻、长老、行童,一一都来参见。”
《國語辭典》:下榻  拼音:xià tà
汉朝南昌太守陈蕃,不喜宾客,惟敬重徐稚,特设一榻,徐来则放下接待,去则悬起。见《后汉书。卷五三。徐稚传》。指礼贤下士,留客歇宿。后指投宿、住宿。《三国演义》第四回:「使君宽怀安坐,今晚便可下榻草舍。」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八出:「我二人不回寓,就下榻此间了。」
《漢語大詞典》:稚榻
亦作“穉榻”。 小床。 唐 许浑 《寄献三川守刘公》诗之一:“花深穉榻迎何客,月在膺舟醉几人。”
《漢語大詞典》:置榻
后汉书·陈蕃传:“郡人 周璆 ,高絜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 蕃 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后以“置榻”喻礼贤。 唐 崔融 《哭蒋詹事俨》诗:“置榻恩逾重,迎门礼自卑。”
分類:礼贤
《漢語大詞典》:解榻
东汉 陈蕃 任 豫章 太守时,不接待宾客,只有 南州 高士 徐稺 来时特设一榻, 徐稺 走后即悬挂起来。又任 乐安 太守时,亦曾为郡人 周璆 “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事见后汉书·徐稺传,又《陈蕃传》。后以“解榻”为热情接待宾客或礼贤下士之典。 唐 白居易 《叙法书情四十韵上宣歙崔中丞》:“好风迎解榻,美景待搴帷。” 宋 王禹偁 《神童刘少逸与时贤联句诗序》:“一日 潘生 与之偕行,惠然肯顾,因解榻以延之。” 清 归庄 《哭张十翰林四十六韵》:“开樽虽 北海 ,解榻必 南州 。”
《漢語大詞典》:设榻(設榻)
(1).设置床榻。新唐书·韦縚传:“朔日於 宣政 设榻,东向置案, 縚 坐读之。”
(2).后汉书·徐穉传载: 徐穉 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时 陈蕃 为太守,不接待宾客,“唯 穉 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后以“设榻”指款待敬重的宾客或知交。 宋 梅尧臣 《苏子美竹轩和王胜之》:“我期霰雪时,来听幽声卧。应当为设榻,勿使赏心剉。” 明 申涵光《怀太原傅青主》诗:“曾约溪村访钓竿,数年设榻待君欢。”
《漢語大詞典》:陈榻(陳榻)
见“ 陈蕃榻 ”。
《漢語大詞典》:陈蕃榻(陳蕃榻)
后汉 陈蕃 为太守,在郡不接宾客,唯 徐稺 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见《后汉书·徐稺传》。后因以“陈蕃榻”为礼贤下士之典。 唐 张九龄 《候使登石头驿楼作》诗:“自守 陈蕃 榻,尝登 王粲 楼。” 唐 李白 《寄崔侍御》诗:“高人屡解 陈蕃 榻,过客难登 谢朓 楼。” 清 孙枝蔚 《九日入城饮周伯衡观察寓斋留宿明日有诗见赠用韵答谢》:“当涂谁下 陈蕃 榻,把卷如登 杜甫 堂。”亦省作“ 陈榻 ”。 唐 窦巩 《登玉钩亭奉献淮南李相公》:“定知有客嫌 陈 榻,从此无人上 庾 楼。” 唐 温庭筠 《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公射》:“ 郑 乡空健羡, 陈 榻未招延。”
《漢語大詞典》:陈蕃榻(陳蕃榻)
后汉 陈蕃 为太守,在郡不接宾客,唯 徐稺 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见《后汉书·徐稺传》。后因以“陈蕃榻”为礼贤下士之典。 唐 张九龄 《候使登石头驿楼作》诗:“自守 陈蕃 榻,尝登 王粲 楼。” 唐 李白 《寄崔侍御》诗:“高人屡解 陈蕃 榻,过客难登 谢朓 楼。” 清 孙枝蔚 《九日入城饮周伯衡观察寓斋留宿明日有诗见赠用韵答谢》:“当涂谁下 陈蕃 榻,把卷如登 杜甫 堂。”亦省作“ 陈榻 ”。 唐 窦巩 《登玉钩亭奉献淮南李相公》:“定知有客嫌 陈 榻,从此无人上 庾 楼。” 唐 温庭筠 《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公射》:“ 郑 乡空健羡, 陈 榻未招延。”
《漢語大詞典》:冠挂
谓帽子被东西钩去。《淮南子·原道训》:“ 禹 之趋时也,履遗而弗取,冠挂而弗顾。” 汉 崔駰 《达旨》:“与其有事,则褰裳濡足,冠挂不顾,人溺不拯,则非仁也。”
分類:帽子东西
《國語辭典》:挂冠  拼音:guà guān
比喻辞去官职。参见「挂冠」条。唐。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國語辭典》:挂冠(掛冠)  拼音:guà guān
汉王莽杀子,逢萌以为祸将累人,乃解冠挂东都城门而去。见《后汉书。卷八三。逸民列传。逢萌》。后比喻辞官。《南齐书。卷五四。高逸列传。杜京产》:「泰始之朝,挂冠辞世,遁舍家业,隐于太平。」宋。欧阳修 送襄陵令李君诗:「民淳政简居多乐,无苦思归欲挂冠。」《儒林外史》第八回:「看老世台这等襟怀高旷,尊大人所以得畅然挂冠。」也作「挂冠」、「挂衣冠」。
《國語辭典》:挂衣冠  拼音:guà yī guān
辞去官职。参见「挂冠」条。金。王寂〈日暮倚杖水边〉诗:「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是迟。」
《國語辭典》:挂冠  拼音:guà guān
比喻辞去官职。参见「挂冠」条。唐。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國語辭典》:挂冠(掛冠)  拼音:guà guān
汉王莽杀子,逢萌以为祸将累人,乃解冠挂东都城门而去。见《后汉书。卷八三。逸民列传。逢萌》。后比喻辞官。《南齐书。卷五四。高逸列传。杜京产》:「泰始之朝,挂冠辞世,遁舍家业,隐于太平。」宋。欧阳修 送襄陵令李君诗:「民淳政简居多乐,无苦思归欲挂冠。」《儒林外史》第八回:「看老世台这等襟怀高旷,尊大人所以得畅然挂冠。」也作「挂冠」、「挂衣冠」。
《國語辭典》:七夕  拼音:qī xì
农历七月七日夜晚。相传天上牛郎织女于这晚相会,后世以此日为情人节。此日妇女往往会陈瓜果、穿七孔针在庭院中祭拜,以乞求巧艺。见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七月》。
《國語辭典》:乞巧  拼音:qǐ qiǎo
相传阴历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二星相会之期,旧俗妇女此夕必备陈瓜果、鲜花、胭脂于庭中向天祭拜,以期拥有姣美的面貌;并对月引线穿针,以期双手灵巧,长于刺绣织布,称为「乞巧」。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七月》:「是夕,人家妇女结䌽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也作「祈巧」。
《漢語大詞典》:填桥(填橋)
见“ 填河 ”。
《漢語大詞典》:填河
亦称“ 填桥 ”。 指每年七月七夕 牛郎 、 织女 相会,群鹊衔接为桥以渡银河的民间传说。 南朝 梁 庾肩吾 《七夕》诗:“离前忿促夜,别后对空机。倩语雕陵鹊,填河未可飞。” 五代 徐夤 《鹊》诗:“香闺报喜行人至,碧汉填河织女回。” 明 高启 《鹊轩》诗:“詎信填河事,寧歌绕树诗。” 清 李渔 《蜃中楼·结蜃》:“那楼上呵,好一似天孙织所,凄凄可怜;俺便做个填桥乌鹊行方便!”参见“ 鹊桥 ”。
《國語辭典》:天女  拼音:tiān nǚ
1.中国古代传说为天帝的女儿。参见「织女」条。
2.女神。《维摩诘所说经。卷中。观众生品第七》:「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天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
3.燕子。元。伊世珍《琅嬛记》卷上引《采兰杂志》:「昔有燕飞入人家,化为一小女子,长仅三寸,自言天女,能先知吉凶。故至今名燕为天女。」
《國語辭典》:天孙(天孫)  拼音:tiān sūn
1.织女星的别称。参见「织女星」条。
2.皇帝的孙子。《称谓录。卷一○。皇诸孙。天孙》:「《焦氏易林》:『天孙帝子与日月处。』」
《漢語大詞典》:女牛
织女星和牵牛星。 唐 唐彦谦 《夜泊东溪有怀》诗:“酒醒推篷坐,凄凉望女牛。” 宋 吴自牧 梦粱录·七夕:“遂令女郎望月,瞻斗列拜,次乞巧于女牛。” 清 林则徐 《中秋炮台眺月有作》诗:“乘槎我欲凌女牛,举杯邀月与月酬。”
《漢語大詞典》:星度
(1).星辰运行的度数。《史记·历书》:“乃者,有司言星度之未定也,广延宣问,以理星度,未能詹也。”《后汉书·方术传上·谢夷吾》:“﹝ 谢夷吾 ﹞少膺儒雅,韜含六籍,推考星度,综校图録。”新五代史·杂传十九·马重绩:“古今所纪,考审多差,《宣明》气朔正而星度不验,《崇玄》五星得而岁差一日。”
(2).犹星命。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七:“ 婺州 一衙前 葛好问 者,精於星度,尝谓 子容 之命全似 杜祁公 。” 宋 林逋 《赠胡介》诗:“金方烧易得,星度算来玄。” 明 高攀龙 《与段幻然书》之三:“臺丈星度年来未佳,慎之!慎之!”
《國語辭典》:星桥(星橋)  拼音:xīng qiáo
1.传说中的鹊桥。宋。李清照 行香子。草际鸣蛩词:「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2.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的七星桥。传说秦代李冰守蜀造桥,画斗魁七星,故称为「星桥」。
《國語辭典》:乌鹊桥(烏鵲橋)  拼音:wū què qiáo
相传每年七夕乌鹊填天河成桥,以渡织女、牛郎,使之相会。后以乌鹊桥比喻男女相会的地方。唐。宋之问明河篇〉:「鸳鸯机上疏萤度,乌鹊桥边一雁飞。」
《國語辭典》:鹊桥(鵲橋)  拼音:què qiáo
相传每年七夕,为了让织女渡过天河与牛郎相会,喜鹊会飞聚起来,搭成跨越天河的桥道,称为「鹊桥」。后世则以鹊桥比喻夫妻、情人久别团聚的机缘。宋。秦观 鹊桥仙。纤云弄巧词:「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國語辭典》:牛女  拼音:niú nǚ
牵牛与织女二星的合称。晋。潘岳西征赋〉:「仪景星于天汉,列牛女以双峙。」明。高濂《玉簪记》第一九出:「谁承望今宵牛女,银河咫尺间,巧一似穿针会,两下里青春浓桃艳李。」
《國語辭典》:牵牛织女(牽牛織女)  拼音:qiān niú zhī nǚ
指牵牛星、织女星。也指牵牛与织女两个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如:「相传农历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相会之时。」三国魏。文帝〈燕歌行〉三首之一:「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國語辭典》:牛郎织女(牛郎織女)  拼音:niú láng zhī nǚ
牵牛星与织女星。相传织女为天帝孙女,长年织造云锦天衣。嫁给牛郎后,荒废织事,天帝大怒。责令织女与牛郎分离,只准两人于每年七夕相会一次。见明。冯梦京《月令广义。卷一四。七月令。日次。一年一会》引《小说》。后比喻分离两地,难以会面的夫妻或情侣。
《國語辭典》:织女(織女)  拼音:zhī nǚ
1.从事纺织的女子。三国吴。杨泉〈织机赋〉:「织女扬翚,美乎如芒,丽姿研雅,动有令光。」
2.中国古代传说是天帝的女儿。汉代传说与牵牛郎为夫妇,婚后废织,被天帝分隔于银河两岸,遥遥相对,每年农历七月七日方能相会。也称为「天女」。
3.星官名。由三颗星组成,属牛宿。《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织女三星,在天纪东端,天女也,主果蓏丝帛珍宝也。王者至孝,神祇咸喜,则织女星俱明,天下和平。大星怒角,布帛贵。」文中所指大星,为织女三星中最亮的一颗星,即俗称的织女星。参见「织女星」条。
《國語辭典》:织女星(織女星)  拼音:zhī nǚ xīng
星名。属天琴座,是夏秋夜空中一颗明亮的星,隔银河与牵牛星相对。也称为「天女」、「天孙」、「织女」。
《國語辭典》:双星(雙星)  拼音:shuāng xīng
1.牵牛、织女二星。比喻夫妇二人。元。李俊民 七夕诗:「云汉双星聚散频,一年一度事还新。」元。马祖常 拟唐宫。银河七夕度双星词:「银河七夕度双星,桐树逢秋叶未零。」
2.两颗恒星因重力吸引而环绕其共同质心运动,称为「双星」。
《漢語大詞典》:灵匹(靈匹)
(1).神仙匹偶。指牵牛、织女二星。《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二·七日夜女歌六》:“灵匹怨离处,索居隔长河。”《文选·谢惠连〈七月七日夜咏牛女〉》:“云 汉 有灵匹,弥年闕相从。” 张铣 注:“灵匹,谓牛女相匹耦也。” 唐 王勃 《七夕赋》:“佇灵匹於星期,眷神姿於月夕。” 明 谢谠《四喜记·巧夕宫筵》:“灵匹渡银河,人间醉綺罗。”
(2).美好的配偶。 唐 孟郊 《婵娟篇》:“月嬋娟,真可怜。夜半 姮娥 朝太一,人间本自无灵匹。” 唐 嵩山女 《书任生案》诗:“神仙尽灵匹,君意合何如?”
《漢語大詞典》:鹊填河(鵲填河)
(1).俗传七夕喜鹊填河成桥以渡 牛郎 、 织女 。 唐 白居易 《和微之诗·和祝苍华》:“秃似鹊填河,堕如乌解羽。” 清 叶衍兰 《菩萨蛮·甲午感事》词:“珊瑚金翡翠,滴尽鮫人泪。遗恨鹊填河, 波斯 得宝多。”
(2).曲名。宋史·乐志十七:“仙吕宫九:《折红蕖》《鹊填河》。”
《國語辭典》:鹊桥(鵲橋)  拼音:què qiáo
相传每年七夕,为了让织女渡过天河与牛郎相会,喜鹊会飞聚起来,搭成跨越天河的桥道,称为「鹊桥」。后世则以鹊桥比喻夫妻、情人久别团聚的机缘。宋。秦观 鹊桥仙。纤云弄巧词:「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國語辭典》:刀环(刀環)  拼音:dāo huán
刀头的环。因环、还同音,古人以喻征人思归。《汉书。卷五四。李广苏建传。李广》:「立政等见陵,未得私语,即目视陵,而数数自循其刀环,握其足,阴谕之,言可还归汉也。」唐。柳中庸征人怨〉诗:「岁岁金河复玉阙,朝朝马策与刀环。」
《國語辭典》:刀头(刀頭)  拼音:dāo tóu
1.刀或刀柄的顶端。唐。杜甫后出塞〉诗:「千金买马鞭,百金装刀头。」
2.还。刀头有环,环、还同音,所以做为「还」的隐语。唐。赵嘏 洞庭寄所思诗:「书中自报刀头约,天上三看破镜飞。」
《國語辭典》:大刀头(大刀頭)  拼音:dà dāo tóu
还。刀头常有环,环音谐「还」,故以大刀头暗指还。汉。无名氏〈稿砧今何在〉诗:「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國語辭典》:大刀头(大刀頭)  拼音:dà dāo tóu
还。刀头常有环,环音谐「还」,故以大刀头暗指还。汉。无名氏〈稿砧今何在〉诗:「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漢語大詞典》:弦心
犹琴心。琴音中所表达出的心意。 唐 司空图 《成均讽》:“芳情尽寄于絃心,巧变逾新于 濮 上。”
《國語辭典》:文君  拼音:wén jūn
1.汉代卓文君。参见「卓文君」条。
2.比喻新寡之妇。《聊斋志异。卷二。董生》:「妾适痴郎四五年,翁姑相继逝,又不幸为文君,剩妾一身,茕无所依。」
《國語辭典》:琴心  拼音:qín xīn
以琴音传达情意。《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唐。李贺有所思〉诗:「琴心与妾肠,此夜断还续。」
《漢語大詞典》:琴意
琴声中寄托的情意。 隋 王通 中说·礼乐:“子游 汾亭 ,坐鼓琴,有舟而钓者过曰:‘美哉琴意,伤而和,怨而静,在山泽而有廊庙之志。’” 宋 欧阳修 《弹琴效贾岛体》诗:“琴声虽可听,琴意谁能论。”
《漢語大詞典》:凤媒(鳳媒)
司马相如 爱慕 卓文君 ,弹琴作歌示意,诗中有“凤兮凤兮从皇栖,得託子尾永为妃”之句, 文君 终与 相如 成为夫妻。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后即用“凤媒”表示自求婚配。 唐 骆宾王 《棹歌行》:“凤媒羞自託,鸳翼恨难穷。”
《漢語大詞典》:典衣
(1).典押衣服。 唐 杜甫 《曲江》之二:“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2).指饮酒。 清 曹寅 《读朱赤霞寄后陶诗漫和》:“衙罢典衣违例禁,病餘丸药避章纠。”
《漢語大詞典》:古希
见“ 古稀 ”。
分類:古希
《國語辭典》:古稀  拼音:gǔ xī
语本唐。杜甫 曲江二首之一:「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指人七十岁。《文明小史》第一回:「目下年纪虽已古稀,却是最能顺时达变,所有书院里的学生,无有一个不佩服他的。」
分類:七十
《漢語大詞典》:希年
古稀之年,古指七十岁。 宋 刘克庄 《最高楼·乙卯生日》词:“几曾三宿为归计,更巴一岁是希年。”参见“ 古稀 ”。
分類:七十
《國語辭典》:古稀  拼音:gǔ xī
语本唐。杜甫 曲江二首之一:「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指人七十岁。《文明小史》第一回:「目下年纪虽已古稀,却是最能顺时达变,所有书院里的学生,无有一个不佩服他的。」
分類:七十
《漢語大詞典》:稀年
杜甫 《曲江》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因以“稀年”为七十岁的代称。 宋 李昴 《水调歌头·寿参政徐意一》词:“地位到公辅,耆艾过稀年。”参见“ 古稀 ”。
分類:七十
《國語辭典》:古稀  拼音:gǔ xī
语本唐。杜甫 曲江二首之一:「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指人七十岁。《文明小史》第一回:「目下年纪虽已古稀,却是最能顺时达变,所有书院里的学生,无有一个不佩服他的。」
分類:七十
《漢語大詞典》:一笴
(1).一支箭。笴,箭杆。仪礼·乡射礼:“君射则为下射,上射退於物一笴,既发则答君而俟。”辽史·耶律曷鲁传:“攻莫能下,命 曷鲁 持一笴往諭之。”
(2).表数量。犹言一杆。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四折:“则被他一骑马,一笴鎗,衝突将来,杀的人人退缩,个个奔逃。”
分類:数量
《漢語大詞典》:燕将书(燕將書)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燕 将攻下 聊城 , 聊城 人或谗之 燕 , 燕 将惧诛,因保守 聊城 ,不敢归。 齐 田单 攻 聊城 岁餘,士卒多死而 聊城 不下。 鲁连 乃为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 燕 将…… 燕 将见 鲁连 书,泣三日,犹豫不能自决。欲归 燕 ,已有隙,恐诛;欲降 齐 ,所杀虏於 齐 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寧自刃。’乃自杀。”后以“燕将书”指劝归或劝降的书信。 北周 庾信 《燕歌行》:“属国征戍久离居, 阳关 音信絶能疏。愿得 鲁连 飞一箭,持寄思归 燕 将书。” 唐 杜甫 《收京》诗之一:“暂屈 汾阳 驾,聊飞 燕 将书。” 仇兆鳌 注引 朱鹤龄 曰:“自 香积寺 北之捷,王师振威,贼徒胆落, 严庄 来降, 思明 纳款, 河 北事势,折简可定,故用 仲连 射书事。”
分類:书信
《漢語大詞典》:系书(繫書)
见“ 繫帛书 ”。
《漢語大詞典》:系帛书(繫帛書)
谓缚帛书于雁足以传音信。汉书·苏武传:“﹝ 常惠 ﹞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繫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繫,一本作“ 係 ”。 唐 杨炯 《送东海孙尉诗序》:“但当晨看旅鴈,君逢繫帛之书;夕望牵牛,余候乘槎之客。”亦省作“ 繫书 ”。 南朝 梁 江淹 《恨赋》:“裂帛繫书,誓还 汉 恩。”
《國語辭典》:飞书(飛書)  拼音:fēi shū
1.匿名的书信。《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章德窦皇后纪》:「八年,乃作飞书以陷竦,竦坐诛,贵人姊妹以忧卒。」也作「蜚条」。
2.急速递送书函。《晋书。卷二三。乐志下》:「飞书告喻,响应来同。」
《漢語大詞典》:鲁连书(魯連書)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齐 田单 攻 聊城 岁餘,士卒多死而 聊城 不下。 鲁连 乃为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 燕 将…… 燕 将见 鲁连 书,泣三日,犹豫不能自决,欲归 燕 ,已有隙,恐诛;欲降 齐 ,所杀虏於 齐 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寧自刃。’乃自杀。 聊城 乱, 田单 遂屠 聊城 。”后以“鲁连书”谓以文克敌,不战而胜。 唐 李白 《奔亡道中》诗之三:“仍留一隻箭,未射 鲁连 书。” 宋 苏轼 《送蒋颖叔帅熙河》诗:“愿为 鲁连 书,一射 聊城 笴。”
分類:克敌
《漢語大詞典》:鲁连箭(魯連箭)
同“ 鲁连书 ”。 唐 李白 《江夏寄汉阳辅录事》诗:“君草 陈琳 檄,我书 鲁连 箭。”
《漢語大詞典》:何郎粉
即傅粉 何郎 。 三国 魏 何晏 性自喜,好修饰,平日粉白不去手。因以“何郎粉”借指年轻俊美的男子。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 张郎 倘得相亲傍,乍相逢厌见 何郎 粉,看邂逅偷将 韩寿 香。”亦省作“ 何粉 ”。 明 王骥德 《男王后》第三折:“嫂嫂,你本琼岛仙郎,错做金宫艷质,如今幸亲 何 粉,敢惜 韩 香?”参见“ 何郎 ”。
《漢語大詞典》:何郎
(1). 三国 魏 驸马 何晏 仪容俊美,平日喜修饰,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人称“傅粉 何郎 ”。后即以“何郎”称喜欢修饰或面目姣好的青年男子。见世说新语·容止三国志·魏志·曹爽传 裴松之 注引《魏略》。 唐 宋璟 《梅花赋》:“儼如傅粉,是谓 何郎 。” 唐 许浑 《夏日戏题郭别驾东堂》诗:“犹恐 何郎 热,冰生白玉盘。”
(2).借作驸马的美称。 唐 刘禹锡 《题于家公主旧宅》诗:“ 何郎 独在无恩泽,不似当初傅粉时。”
(3).指 南朝 梁 诗人 何逊 。 何逊 青年时即以文学著称,为当时名流所称道。 唐 李商隐 《漫成》诗之三:“雾夕咏芙蕖, 何郎 得意初。” 宋 刘克庄 《沁园春·维扬作》词:“甚都无人诵, 何郎 诗句,也无人报,书记平安。” 明 高启 《梅花》诗之一:“自去 何郎 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4).借指才高的年轻男子。 明 叶宪祖 《丹桂钿合》第七折:“ 何郎 俊才调凌云, 谢女 艳容华濯露。”
《漢語大詞典》:何郎
(1). 三国 魏 驸马 何晏 仪容俊美,平日喜修饰,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人称“傅粉 何郎 ”。后即以“何郎”称喜欢修饰或面目姣好的青年男子。见世说新语·容止三国志·魏志·曹爽传 裴松之 注引《魏略》。 唐 宋璟 《梅花赋》:“儼如傅粉,是谓 何郎 。” 唐 许浑 《夏日戏题郭别驾东堂》诗:“犹恐 何郎 热,冰生白玉盘。”
(2).借作驸马的美称。 唐 刘禹锡 《题于家公主旧宅》诗:“ 何郎 独在无恩泽,不似当初傅粉时。”
(3).指 南朝 梁 诗人 何逊 。 何逊 青年时即以文学著称,为当时名流所称道。 唐 李商隐 《漫成》诗之三:“雾夕咏芙蕖, 何郎 得意初。” 宋 刘克庄 《沁园春·维扬作》词:“甚都无人诵, 何郎 诗句,也无人报,书记平安。” 明 高启 《梅花》诗之一:“自去 何郎 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4).借指才高的年轻男子。 明 叶宪祖 《丹桂钿合》第七折:“ 何郎 俊才调凌云, 谢女 艳容华濯露。”
《國語辭典》:傅粉  拼音:fù fěn
在脸上抹粉。《汉书。卷五三。景十三王传。广川惠王刘越传》:「前画工画望卿舍,望卿袒裼傅粉其傍。」《儒林外史》第三四回:「这两人,面如傅粉,唇若涂朱,举止风流,芳兰竟体。」
分類:傅粉搽粉
《國語辭典》:傅粉何郎  拼音:fù fěn hé láng
三国时何晏脸色白净,魏明帝以为他抹粉。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后用以称美男子。唐。李端〈赠郭驸马〉诗:「熏香荀令偏怜少,傅粉何郎不解愁。」
《國語辭典》:傅粉郎  拼音:fù fěn láng
美男子。参见「傅粉何郎」条。
《國語辭典》:傅粉何郎  拼音:fù fěn hé láng
三国时何晏脸色白净,魏明帝以为他抹粉。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后用以称美男子。唐。李端〈赠郭驸马〉诗:「熏香荀令偏怜少,傅粉何郎不解愁。」
《國語辭典》:粉郎  拼音:fěn láng
美男子。多指所爱的男子。元。无氏名〈喜春来。梦回酒醒〉曲:「玉人低唤粉郎呵,休睡波,良夜苦无多。」
分類:何晏仪容
《國語辭典》:割鸡(割雞)  拼音:gē jī
杀鸡。比喻处理小事。唐。李白赠清漳明府侄聿〉诗:「小邑且割鸡,大刀伫烹牛。」
《國語辭典》:割鸡焉用牛刀(割雞焉用牛刀)  拼音:gē jī yān yòng niú dāo
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语出《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比喻处理小事,毋需大才。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二折:「则这割鸡焉用牛刀手,小将那消大帅收。」《封神演义》第四○回:「太师用兵多年,如今为何颠倒!料西歧不过是姜尚、黄飞虎等,『割鸡焉用牛刀?』」也作「杀鸡焉用牛刀」。
《國語辭典》:弦歌  拼音:xián gē
1.依和著琴瑟的声音来咏诗。《淮南子。俶真》:「弦歌鼓舞,缘饰诗书,以买名誉于天下。」《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2.孔子到鲁国武城听到子游用弦歌之声教化人民。典出《论语。阳货》。比喻以礼乐教化群众。唐。刘禹锡〈国学新修五经壁本记〉:「俾我学徒,弦歌以时。」
《國語辭典》:弦歌(絃歌)  拼音:xián gē
泛指音乐。《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传。王涣传》:「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文选。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八》:「平生少年十,轻薄好弦歌。」
《漢語大詞典》:弦歌宰
论语·阳货:“ 子 之 武城 ,闻弦歌之声。”朱熹集注:“时 子游 为 武城 宰,以礼乐为教,故邑人皆弦歌也。”后以“弦歌宰”称以礼乐施教化的县令。 唐 张说 《送王晙自羽林赴永昌令》诗:“多谢弦歌宰,稀闻桴鼓声。”参见“ 弦歌 ”。
《國語辭典》:弦歌  拼音:xián gē
1.依和著琴瑟的声音来咏诗。《淮南子。俶真》:「弦歌鼓舞,缘饰诗书,以买名誉于天下。」《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2.孔子到鲁国武城听到子游用弦歌之声教化人民。典出《论语。阳货》。比喻以礼乐教化群众。唐。刘禹锡〈国学新修五经壁本记〉:「俾我学徒,弦歌以时。」
《國語辭典》:弦歌(絃歌)  拼音:xián gē
泛指音乐。《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传。王涣传》:「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文选。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八》:「平生少年十,轻薄好弦歌。」
《漢語大詞典》:武城弦
论语·阳货:“子之 武城 ,闻弦歌之声。” 朱熹 集注:“弦,琴瑟也。时 子游 为 武城 宰,以礼乐为教,故邑人皆弦歌也”。后借指礼乐教化。 唐 卢照邻 《寄赠柳九陇》诗:“遥闻 彭泽 宰,高弄 武城 弦。” 唐 高适 《遇卢明府有赠》诗:“谁能奏明主,一试 武城 弦。”
分類:礼乐教化
《国语辞典》:武城弦歌  拼音:wǔ chéng xián gē
孔子的学生子游出任武城邑令,用礼乐教化百姓。孔子到武城,听到武城一片弦乐歌声,便开玩笑说:「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回答说:「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孔子即向同行弟子表示子游的话是对的,自己刚才不过是说笑罢了。典出《论语。阳货》。后以武城弦歌表示为政者重视礼乐教化,为政得法。
《漢語大詞典》:武城鸡(武城雞)
《论语·阳货》:“子之 武城 ,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朱熹 集注:“因言其治小邑,何必用此大道也。”后以“武城鸡”喻微小之物。 唐 张九龄 《赠澧阳韦明府》诗:“君有百鍊刃,堪断七重犀。谁开 太阿 匣,持割 武城 鸡。”亦作“ 武城禽 ”。 谢无量 《春日寄怀马一浮》诗:“料驯 元晏 鹤,倚落 武城 禽。”
分類:微小
《國語辭典》:牛刀  拼音:niú dāo
宰牛用的大刀。语出《论语。阳货》:「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比喻大材。唐。孟浩然赠萧少府〉诗:「鸿渐升仪羽,牛刀列下班。」
分類:大材
《國語辭典》:牛刀割鸡(牛刀割雞)  拼音:niú dāo gē jī
比喻大材小用。参见「割鸡焉用牛刀」条。宋。朱熹 答蔡季通:「旋运只是劳心之所致,小试参同之万一,当如牛刀割鸡也。」
分類:大材小用
《國語辭典》:牛刀  拼音:niú dāo
宰牛用的大刀。语出《论语。阳货》:「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比喻大材。唐。孟浩然赠萧少府〉诗:「鸿渐升仪羽,牛刀列下班。」
分類:大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