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解悟  拼音:jiě wù
了解领悟。《北史。卷九二。恩幸列传。和士开》:「解悟捷疾,为同业所尚。」《西游记》第三六回:「那长老听说,一时解悟,明彻真言,满心欢喜。」
《國語辭典》:开悟(開悟)  拼音:kāi wù
1.开通觉悟。《史记。卷六八。商君传》:「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宋史。卷四三七。儒林传七。程迥传》:「释经订史,开悟后学。」
2.佛教用语。指修行人證知现象没有真实性的经验。唐。实叉难陀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四:「十方普现大神通,一切众生悉开悟。」
《漢語大詞典》:解寤
犹解悟。《方言》第一“党、晓、哲,智也” 晋 郭璞 注:“党,朗也。解寤貌。”
分類:解悟郭璞
《漢語大詞典》:得解
谓获得乡荐。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四:“官府多用申解二字……士人获乡荐亦曰得解。”宋史·选举志二:“时诸道贡籍多燬於兵,乃詔转运司令举人具 元符 以后得解、升贡、户贯、三代、治经,置籍于礼部,以稽考焉。”参阅文献通考·选举三
分類:获得乡荐
《國語辭典》:求解  拼音:qiú jiě
1.请求解除祸难。《史记。卷七五。孟尝君传》:「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醒世恒言。卷二九。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却说汪知县几日间连接数十封书札,都是替卢楠求解的。」
2.求得明白、解悟。南朝宋。谢灵运 辨宗论:「同游诸道人,并业心神道,求解言外。」
3.请求解答。《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此间孀妇谢小娥示我十二字谜语,每来寺中求解。」
《漢語大詞典》:开析(開析)
(1).劈开。诗·陈风·墓门:“墓门有棘,斧以斯之。” 毛 传:“维斧可以开析之。”
(2).得到启发和解悟。 汉 蔡邕 《太傅胡公碑》:“其诱人也,恂恂焉,怡怡焉,能使蒙惑开析,伪戾优顺,逸惰勤信。” 唐 张说 《中书令逍遥公墓志铭》:“其与人也,温良善诱,仁恕多容,俾夫顽蔽开析,愎鷙扰从。”
(3).分析。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四:“既而上顾问之, 晦叔 方为之开析可否,语简而当。” 宋 叶适 《上宁宗皇帝札子》之三:“自非守臣开析利害,达於圣聪,而陛下惻然主张,特发圣训,厥弊无由可革。”
《漢語大詞典》:哑羊(啞羊)
佛教语。喻指至愚不知解悟之人。 章炳麟 《〈频伽精舍校刊大藏经〉序》:“ 金山 宗仰上人 向以禪定蛰居退閒,愍今之沙门,喜离文字,而谈实相,末流猥杂,不自堕於哑羊,则恣意为矫乱论。”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三章:“嗟乎!望吾慈母切勿驱儿作哑羊可耳。”参见“ 哑羊僧 ”。
《漢語大詞典》:哑羊僧(啞羊僧)
佛教语。指不知解悟的僧人。大智度论卷三:“云何名哑羊僧?虽不破戒,钝根无慧,不别好丑,不知轻重,不知有罪无罪,若有僧事,二人共諍,不能断决,默然无言,譬如白羊,乃至人杀,不能作声,是名哑羊僧。” 清 钱谦益 《叶九来〈锄经堂诗〉序》:“余今为哑羊僧。”
《漢語大詞典》:解空人
解悟万法皆空的人。指高僧。 唐 贾岛 《哭柏岩禅师》诗:“自嫌双泪下,不是解空人。” 宋 梅尧臣 《答来上人春日即事》诗:“如何异乡感,却出解空人。”
《漢語大詞典》:哑羊僧(啞羊僧)
佛教语。指不知解悟的僧人。大智度论卷三:“云何名哑羊僧?虽不破戒,钝根无慧,不别好丑,不知轻重,不知有罪无罪,若有僧事,二人共諍,不能断决,默然无言,譬如白羊,乃至人杀,不能作声,是名哑羊僧。” 清 钱谦益 《叶九来〈锄经堂诗〉序》:“余今为哑羊僧。”
《國語辭典》:解铃还须系铃人(解鈴還須繫鈴人)  拼音:jiě líng hái xū xì líng rén
系在老虎脖子的金铃只有系上去的人能解下来。典出明。瞿汝稷《指月录。卷二三。六祖下第十世。法灯禅师》。比喻由谁制造出来的事端、问题需要当事人去解决。如:「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病还得心药医,这件事仍须他出面去解决。」
解悟
【佛学大辞典】
(术语)会得道理也。法华经提婆品曰:「无量众生,闻法解悟。」探玄记一曰:「遂经三载,冥加悟解。」圆觉大疏上之二曰:「先悟后修为解悟,先修后悟为證悟。」宗镜录三十六曰:「若因悟而修即是解悟,若因修而悟即是證悟。」禅源诸诠三曰:「若因悟而修,即是解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