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费商量(费商量)  拼音:fèi shāng liáng
事情难以解决,人难以沟通,皆可谓「费商量」。如:「他很固执,我看这件事费商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二回:「紊伦常名分费商量,报涓埃夫妻勤伺候。」
《國語辭典》:质成(質成)  拼音:zhí chéng
求人评定是非真伪。语本《诗经。大雅。绵》:「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
《國語辭典》:难题(難題)  拼音:nán tí
不容易解决的问题。如:「只要团结一致,天大的难题也难不倒我们。」《孽海花》第二六回:「当下就很严厉地责成贤王,务劝皇帝同皇后和睦。贤王领了严旨,知道是个难题。」
《国语辞典》:再议(再议)  拼音:zài yì
1.再作商议。《三国演义》第三回:「废立之事,不可酒后相商,另日再议。」《醒世姻缘传》第八四回:「你去合相大爷商议,该怎么待,你就依著行罢。我如今也没工夫,等下回与你再议。」
2.一种拖延语辞,多用于事情一时无法解决的时候。如:「此事动辄得咎,还是改日再议。 」
《漢語大詞典》:先决
为解决某一问题,必须首先解决的。如:先决条件。
《國語辭典》:问题(問題)  拼音:wèn tí
1.事态的严重性足以引人研究讨论,或尚待解决者。如:「犯罪问题」、「公害问题」。
2.考试时的题目。如:「期末考的问题出得太偏僻了。」
《漢語大詞典》:修事
(1).指治理政事。《孔子家语·入官》:“故南面临官,贵而不骄,富而能供,有本而能图末,修事而能建业。”
(2).成事,解决回题。 唐 袁郊 甘泽谣·懒残:“其缘山磴道,为大石所拦。乃以十牛縻绊以挽之,又以数百人鼓噪以推之,力竭而愈固,更无他途,可以修事。”
(3).特指治馔之事。 唐 李匡乂 资暇集·非五臣:“又 子建 《七启》云:‘寒芳莲之巢龟,鱠西海之飞鳞。’五臣亦改‘寒’为‘搴’。搴,取也,何以对下句之‘膾’耶?况此篇全説修事之意,独入此‘搴’字,於理甚不安。”
《國語辭典》:措施  拼音:cuò shī
1.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对于层出不穷的抢劫事件,治安单位应采取积极措施。」
2.施行。如:「措施得当」。
《漢語大詞典》:事儿
指某人正在作的事情。例如:他们主要的事儿是谈论他们过去曾经如何如何以及往后又将如何如何。
使人关心的事;必须解决的问题。例如:这可不是我的事儿。
《國語辭典》:单方(單方)  拼音:dān fāng
1.简单的药方。其用药不过一、二味,适应不过一、二症,药力专一而收效迅速。《隋书。卷三四。经籍志三》:「王世荣单方,一卷。」宋。戴复古 访友人家即事诗:「妻病无钱供药物,自寻野草试单方。」也作「丹方」。
2.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宋。韩世忠 临江仙。冬看山林词:「劝君识取主人公,单方只一味,尽在不言中。」宋。刘克庄 湖南江西道中诗一○首之一:「酒与离骚难捏合,不如痛饮是单方。」
3.对双方而言,指各自的一方。
《漢語大詞典》:解连环(解連環)
(1).战国策·齐策六:“ 秦始皇 尝使使者遗 君王后 玉连环,曰:‘ 齐 多智,而解此环不?’ 君王后 以示羣臣,羣臣不知解; 君王后 引椎椎破之,谢 秦 使曰:‘谨以解矣!’”后以“解连环”比喻解决难题。 宋 辛弃疾 《汉宫春·立春日》词:“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 清 郑燮 《与丹翁书》:“此等辞令,固非庸手所能,亦非狠手所办,真是解连环妙手。”亦省作“ 解环 ”。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酷儒莠书:“其意盖倣 齐 君王后 以椎解环,不知环破即解,乱丝斩之仍不治也。”
(2).词牌名。又名《望梅》《杏梁燕》。双调一百零六字,仄韵。《词谱》卷三四:“此调始自 柳永 ,以词有‘信早梅偏占阳和’,及‘时有香来,望明艷遥知非雪’句,名《望梅》。后因 周邦彦 词有‘妙手能解连环’句,更名《解连环》。 张辑 词有‘把千种旧愁,付与杏梁语燕’句,又名《杏梁燕》。”
《國語辭典》:症结(癥結)  拼音:zhēng jié
1.腹腔内结块的病症。《史记。卷一○五。扁鹊仓公列传。扁鹊》:「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南史。卷五二。梁宗室列传下。始兴忠武王憺》:「丁父忧,隆冬席地,哭不绝声,不尝谷粒,唯饮冷水,因患症结。」
2.比喻病根或事理疑难困阻的关键。如:「事情症结」、「症结出现时,大家须捐弃成见,共谋解决办法。」《清史稿。卷四五七。列传。程文炳》:「先是,诏疆阃诸臣条陈时政,文炳洞见新军症结,具疏未上。」
《國語辭典》:解手  拼音:jiě shǒu
1.分手、离别。唐。韩愈 祭河南张员外文:「两都相望,于别何有,解手背面,遂十一年。君出我入,如相避然,生阔死休,吞不复宣。」宋。秦观 寄张文潜右史诗:「解手亭皋才几月,春风已复动林塘。」
2.排泄大小便。《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何道就乘此机会,走到女墙边,月亮去处,假意解手。」《红楼梦》第二八回:「少刻,宝玉出席解手,蒋玉菡便随了出来。」也作「解手儿」。
3.解决、处理。《水浒传》第三九回:「我教仁兄一著解手,未知如何?」《喻世明言。卷一九。杨谦之客舫遇侠僧》:「这恶物是老人化身来的,若把这恶物打死在这里,那老人也就死了,恐不好解手。」
《漢語大詞典》:释滞(釋滯)
谓解决疑难问题。 三国 魏 曹植 《辅臣论》:“辨博通幽,见传异度。德实充塞於内,知谋纵横於外。解疑释滞,剖散盘错者, 王司徒 朗 也。”《晋书·刑法志》:“法欲必奉,故令主者守文;理有穷塞,故使大臣释滞。” 唐 杨炯 《唐上骑都尉高君神道碑》:“排患而释滞,功成而不居。”
《漢語大詞典》:赒急(賙急)
帮助解决急难之事。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韦居士:“ 高宗 諭之曰:当今谁知有 元祐 人如 韦许 者,又尝賙急之,岂可以常人比哉!”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解给》:“然而僚属遇意外急需,下役亦多家道贫苦,賙急悯贫,仁宰之事又未可概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