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住襄州鹿门寺,嗣如净。
全宋诗
觉禅师,住潭州智度寺。初于成都讲解《华严经》,后谒张商英于荆南,商英遂荐其往蒋山从圜悟学。事见《罗湖野录》卷三。今录偈三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尼正觉,海盐(今属浙江)人。枢密郭三益孙女,适云间叶氏,夫死,誓节为尼。事见明《海盐县图经》卷一二。
齐天觉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池州青阳人,字莘夫。家贫,好读书,淹贯经史子集。举于州,授温州天富知监,迁知襄阳、宣城二县,改赣州佥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徽州歙县人,俗姓纪,号觉庵。少时每遇盛夏,辄于昏暮伏草莽中,求以身施蚊蚋者二十年。初居休宁普满寺,后住通州白狼山,时称雪山子。有《池阳百问》。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嘉州人,字虚静。善画山水,尤工草虫,南僧称为心草虫。作诗自然超脱。历住临汝叶县东禅及州之天宁、香山三大刹,还蜀住毗庐以终。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觉心。字虚静。嘉州夹江农家子。甚富。少好游猎。一旦纵鹰犬弃妻子。出家学道。周历云水。似有得者。性喜画。善作草虫。人称为心草虫。游中原。作从犊图诗。名动一时。诸学士大夫。翕然宗之。孔南明崔德符。招致临汝。住叶县东禅。及州之天宁香山三大刹。后因兵乱还蜀。邵泽民刘中远两侍郎。善之。请住毗卢。陈涧上称之曰。虚静师所造者道也。放乎诗。游戏乎画。如烟云水月。出没太虚。所谓风行水上。自成文理者耶。后终于所居。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觉性,僧侣,宋遗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俗姓王,潼川人,号正觉。少为进士有声,后出家昭觉寺。晚年从五祖演和尚学道,颇有声誉。出主保福寺卒。
大明高僧传·卷第七 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宗显号正觉。潼川王氏子也。少选为进士有声。尝昼掬溪水为戏。至夜思之遂见水泠然盈室。欲汲之不可得。忽尔尘境自空叹曰。吾世网裂矣。往依昭觉白公得度。萧然一衲随众咨参。一日白公问。高高峰顶立深深海底行作么生会。忽于言下顿悟曰。钉杀脚跟也。白拈起拂子曰。这个又作么生。显一笑而出。服勤七祀。出游至京都淮浙遍历丛林。晚登五祖见演和尚问。未知关棙子。难过赵州桥。如何是关棙子。祖曰。汝且在门外立。显进步一踏而退。祖曰。许多时茶饭元来也有人知滋味。明日入室。祖见显便问。是昨日问话僧否。我固知尔见处。秖未过得白云关在。显珍重便出。时圆悟为侍者。乃以白云关意扣悟。悟曰。直下会取。显笑曰。我不是不会。祇是未谙。待见这老汉共伊理会一上耳。次日祖往舒城。显与悟继往。适会于兴化。祖问记得曾在那里相见来。显曰。全火秖候。祖顾悟曰。这汉饶舌。后游庐山回举高高峰顶立话所得之意。白五祖。祖曰。吾尝以此事诘先师。先师曰。我曾问远和尚。远曰。猫有软血之功。虎有起尸之德。非索达本源不能到也。显侍之久。祖钟爱之。辞返蜀祖为小参。复送之以颂曰。离乡四十馀年。一时忘却蜀语。禅人回到成都。切须记取鲁语。显归昭觉。白公尚无恙。再侍之声誉蔼然。初出住长松。次主保福。大张炉鞴。煅炼四方学者。故龙象多出其轮下焉。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显。潼川王氏子。少举进士。有声。尝掬溪水为戏。至夜思之。见水。泠然盈室。欲汲不可。而尘境自空。悟曰。吾世网裂矣。往依白得度。随众咨参。一日白问。高高峰顶立。深深海底行。子如何会。显于言下顿悟。曰。钉杀脚跟也。白举起拂子。显一笑而出。服勤七祀。南游见五祖演和尚。久处侍寮。澈法底蕴。四十馀年始还。时白尚无恙。举应长松。迁保福信相。太常卿苏元老。序其语录云。顷者吾蜀。但以讲席律坛。为无等等法。未知祖道之高。晚得真觉胜禅师。自黄檗。阐化成都昭觉寺。初会易之广大。变动周流六虚者。又原道之微妙。混成先天地生者。遂言曰。吾法函盖乾坤不为大。销殒虚空不为难。当体现成。随用立具。西南缁素。骤闻者多。瞪瞢不入。久各怃然。莫不失喜落涕。恨遭遇之晚。胜禅师既殁。绍禅师继之。其法犹胜禅师也(绍即白)。而化度加众。绍禅师既殁。显禅师继之。其法犹绍禅师也。而缘合加盛。前住长松。今居保福。皈依之侣未可计。济拔之功未有艾也。呜呼。释迦别传。迦叶亲授。西天祖师所护念。中华耆宿所承袭。遐哉邈矣。不图今日及吾身亲见之。然师奥句微言。某未敢窥测。聊举大略。晓吾党新发意者。蕲与交臂作舞。同趍师门云。盖其为时贤致叹。如此。 明河曰。显出蜀得东山。磨淬最久。始臻源奥。及出世。独为绍觉烧香。议者谓。其以小技溷掩道望。以故情谬紊师承。丛林目为显牛子云。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宗显,字正觉,潼川王氏子也。少选为进士,有声于时。尝昼掬溪水为戏,至夜思之,遂见水泠然盈室,欲没之不可得,忽尔尘境自空,叹曰:“吾世网裂矣。”往依昭觉白公得度,萧然一衲,随众咨参。一日,白公问:“高高峰顶立,深深海底行,作么生会?”忽于言下顿悟,曰:“钉杀脚跟也。”白拈起佛子曰:“这个又作么生?”显一笑而出。服勤七祀,出游至京都淮浙,遍历丛林,晚登五祖见演,问:“未知关捩子难过赵州桥,如何是关捩子?”演曰:“汝且在门外立。”显进步一踏而退。演曰:“许多时茶饭,原来也有人知味。”明日,入室,演问:是昨日问话僧否?我固知尔见处,秪未过得白云关。显珍重便出。时圆悟为侍者,乃以白云关意扣悟,悟曰:“直下会取。”显笑曰:“我不是不会,秪是未谙得耳。”次日,演往舒城,显与悟继住,适会于兴化,演问:“记得曾在何处相见?”显曰:“全火秪候。”演顾悟曰:“殊饶舌。”后游庐山,回举“高高峰顶立”话所得之意白演,演曰:“吾尝以此事诘先师,先师曰:‘我曾问远和尚,远曰猫有歃血之功,虎有起尸之德,非素达本源,不能到也。’”显侍之久,演钟爱之。辞返蜀,演为小参,复送之以颂曰:“离乡四十馀年,一时忘郤蜀语。禅人回到成都,切须记取鲁语。”显归昭觉,白公尚无恙,再侍之,声誉蔼然。初出住长松,次主保福,大张炉鞴,煆炼学者,故龙象多出其门。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宝觉,俗姓时,安州(今河北安新)人。住婺州宝林寺,称果昌宝觉禅师。为青原下十三世,法云善本禅师法嗣。与杨杰有交。《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成觉。代州张氏子。方学语。能诵金刚般若。父母异之。𢹂送善住院。希公为童子。希公道望赫然。赐号慈懿大师。移住清凉寺。慈懿以师亲侍。日久心知为法器。一日谓之曰。古人谓出家为大丈夫。所以为大丈夫有四事。近知识。问正法。思义理。如说修行。是也。后生可畏。无以吾老滞守一隅。尔其行乎。由是遍访师匠。依明教大师最久。故于惟识一宗。洞明底蕴。后大弘其道。时人谓。慈懿以知人有子。明教以传法得人。师尝示学者曰。学道人。持心有三要。曰大。曰专。曰远。大。则佛祖得处。我必得之。不为人天小利所牵。专。则惟究一事。不为名相所引。远。则以證为期。死而后已。具此之心。必能至道。务实去华。其言大率如此。年八十而终。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明律篇
圆觉律师。德明者。住金陵能仁寺。际遇太宗召见。赐紫衣并御容。及罗汉像以归。律声振江以南。求法人望之而归。真宗嗣位。复赠以诗章。有精勤演律达真风。释子南禅道少同之句。二师道行。在当时必表表一方。竟尔失传。仅于断镌残刻间得其名。不得言其详也。惜哉。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惠觉,一名先觉,盐官(今浙江海宁西南)人。早年与乡人施德操有交,为苏轼、米芾所礼,性朴野,喜为诗。事见《北窗炙輠录》卷上。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琅琊山慧觉禅师者。西洛人也。父为衡阳太守。死于官。师扶榇归洛。过澧阳。药山古刹。宛若夙居。由此出家。后得法于汾阳。住滁水。高揭刹竿。与雪窦显公。同时唱道。时号二甘露门。上堂。奇哉十方佛。元是眼中花。欲识眼中花。元是十方佛。欲识十方佛。不是眼中花。欲识眼中花。不是十方佛。于此明。得过在十方佛。于此未明。声闻起舞。独觉临妆。珍重。师福相端严。所至成益。尝往苏州。看范希文。因受信施。及千馀缗。遂遣人阴计在城诸寺僧数。皆密送钱。同日为众檀设斋。其即预辞范公。是日侵早发船。逮天明众知已去。有追至常州得见者。受法利而还。灵源称之曰。观此老一举。使姑苏道俗。悉起信心。增深道种。师法嗣数辈。长水璿讲师。其一也。具义解中。泉大道三公。同参也。见列感通中。 系曰。三公。皆为西河师子儿。而举公跳踯。故悭于嗣。夫为善知识。如雾露在人。当使时时有润。琅琊苏州之举。须琅琊始得。嚣嚣者不得效颦。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楞严道人。名继。殊有高行。赐号觉济大师。与文与可。为方外友。相得甚驩。有诗赠焉。觉济大师。且赞其像。极其称叹云。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觉,号佛照。住岳州君山寺。为南岳下十五世,圆悟克勤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四、《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觉阿上人,俗姓滕,日本国人。年十四得度受具,习大小乘有声。年二十九,属商者自华回,言禅宗之盛,遂奋然拉法弟金庆渡海,拜灵隐佛海禅师。次年秋,辞游金陵,抵长芦江岸,闻鼓声忽大悟,返灵隐,作五偈述所见,辞佛海东归,住睿山寺。为南岳下十六世,灵隐佛海慧远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二○、《五灯会元》卷二○有传。今录诗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