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普静觉 朝代:后梁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普静院常觉禅师。陈留人也。生李氏。幼习儒。绝无干禄意。志乐山水。颇务游观。至庐山归宗。适弘章禅师开法。乃言下有省。固求出家。未几。章将顺寂。命师前。抚之曰。汝于大法有缘。后济度无量。吾呼吸间人耳。不能遂汝志。即以披剃事。嘱之门人。章乃寂。师至梁乾化二年落发。明年纳戒于东林甘露坛。寻游五台。抵上都。干丽景门外。独居二年。有比邻张生者。清信士也。屈师供养偶榻焉。其家至深夜。与妻窃窥之。见师体遍满榻中。头足俱出榻外。生大惊。及令奴婢视之如常。生倍加信。敬曰弟子。夫妇偕老。愿割宅前区。以裨丈室可乎。师欣然受之。后唐天成三年。遂成大院。赐额曰普静。师以时机浅昧。难任极旨。苟启之非器。谤讟由生。未若不言之为愈。于是每月三八日。随缘行施。僧俗受惠者。以万计。尝谓诸徒曰。但得慧门无壅。则福何滞哉。一日给事中陶谷。入院见师所为。因问曰。经云。离一切相即名诸佛。今目前纷然。如何离得。师曰。给事见个甚么。陶欣然仰重。自是王公大人。屡荐章服师号。皆却不受。以开宝四年冬。右胁而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省澄,俗姓阮,仙游(今属福建)人。太祖乾德中赐号真觉禅师。初驻泉州招庆寺,后主龙华寺。事见清乾隆《仙游县志》卷四五、《闽诗录》丙集卷一九。
李觉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993 【介绍】: 宋青州益都人,祖籍京兆长安,字仲明。李成子。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举《九经》,授将作监丞,通判建州。迁左赞善大夫、知泗州,转秘书丞。奉旨与孔维等校定《五经正义》。雍熙三年使交州,还迁国子博士。累上书言时务,述养马、漕运、屯田等事,太宗颇嘉奖,以本官直史馆。官终司门员外郎。
全宋文·卷一○七
李觉,字仲明,青州益都(今山东益都)人。画家李成子。太平兴国五年举《九经》,起家将作监丞,通判建州,迁知泗州,转秘书丞。太宗命与孔维等校定《五经正义》。雍熙三年,奉使入交州,迁国子博士。淳化二年,详校《春秋正义》成,改水部员外郎、判国子监。四年,迁司门员外郎。《宋史》卷四三一有传。
刘觉 朝代:

人物简介

简介
开宝八年(975)任抚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1 【介绍】: 宋僧。天竺摩伽陀国人。宋初至鄜州,与河中梵学僧法进共译经义,始出《无量寿经》、《尊胜经》、《七佛赞》。太祖建隆六年召见,赐紫衣师号,入译经传法院。太宗雍熙二年改名法贤。真宗咸平元年复进所译新经,真宗为之制序。卒谥玄觉法师。
补续高僧传·译经篇
天息灾。北天竺迦湿弥罗国人也。太平兴国中。与乌填曩国三藏施护。至京师。时梵德前后叠来。各献梵筴。集置甚富。上。方锐意翻传。思欲得西来华梵淹贯器业隆善者。为译主。诏于太平兴国寺西。建译经传法院。以须之。先是。有梵德法天者。中天竺国人。妙解五明。深入三藏。初至蒲津。与通梵学沙门法进。译无量经七佛赞。守臣表上之。上览之大悦曰。胜事成矣。与天息灾施护同召见。问佛法大意。对扬称旨。赐紫方袍。并居传法院。赐师号天息灾明教大师。法天传教大师。施护显教大师。令先以所将梵本。各译一经。诏梵学僧法进常谨清沼。笔受缀文。光禄卿杨说。兵部员外郎张洎润文。殿直刘素监护。所须受用。悉从官给。三师述译经仪式上之。且请。译文有与御名庙讳同者。前代不避。若变文回护。恐妨经旨。诏答。佛经用字。宜从正文。庙讳御名。不须回避。未一月新译经成。天息灾上圣佛母经。法天上吉祥持世经。施护上如来庄严经各一卷。诏两街。选义学沙门百人。详定经义。时左街僧录神曜等言。译场久废。传译至艰。三师。即持梵文先翻梵义。以华文證之。曜众乃服。上览新经。示宰臣曰。佛氏之教。有裨政理。普利群生。达者自悟渊源。愚者妄生诬谤。朕于此道。微识其宗。凡为君正心无私。即自利行。行一善以安天下。即利他行。如梁武舍身为奴。此小乘偏见。非后代所宜法也。车驾幸译经院。赐坐慰劳。增什物给童子。悉出禁中所藏梵本。令其翻译。复选梵学沙门。为笔受。义学沙门十人。为證义。自是每岁诞节。必献新经。皆召坐赐斋。以经付藏颁行。适西国有进大乘祝藏经。诏法天详定。天奏。此经是于阗书体。非是梵文。况其中无请问人。及听法众。前后六十五处。文义不正。帝召天谕曰。使邪伪得行。非所以崇佛教也。宜焚弃此本。以绝后惑。下诏曰。朕方隆教法。用福邦家。其内外诸郡童行并与剃度。时新经陆续以进上如次披览。谓宰臣曰。天息灾等。妙得翻译之体。诏除天息灾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法天施护朝奉大夫试鸿胪卿。法天改名法贤。并月给酥酪钱有差。上亲制三藏圣教序以赐之。用冠新译之首。中云。法师天息灾等。常持四忍。早悟三空。翻贝叶之真诠。续人天之圣教。芳猷重启。偶运当时。润五声于文章。畅四始于风律。堂堂容止。穆穆辉华。旷劫而昏蛰重明。玄门昭显。轨范而宏光妙法。净界腾音。及真宗即位。礼部侍郎陈恕。以译院久费供亿为言。上不听。且制序文。命置先帝序后。从法贤请也。咸平三年八月。天息灾示寂。谥慧辩。敕有司具礼祭葬。次年法贤亡。谥玄觉。礼视慧辩。施护先逝。三师遭逢圣世。首隆译场。续狮弦之响。发空谷之音。阐宣之功。无忝前哲矣。
新续高僧传·译经篇第一之一
释法天,一曰法贤,中天竺摩伽陀国人。宋初,至鄜州,与河中梵学僧法进共译经义,始出《无量寿经》、《尊胜经》、《七佛赞》。州牧王龟从润色之,献阙下。太祖建隆六年八月,召见赐紫。初兴译事,诏童子五十人习梵书。法天所译,《大方等总持宝光明经》五卷,《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六卷、《外道问圣大乘法无我义经》二纸馀,《佛说一切如来乌瑟腻沙最胜总持经》七纸馀,《佛说圣曜母陀罗经》三纸半,《圣无能胜金刚大陀罗尼经》三纸半,《佛说大乘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五纸,《毗俱胝菩萨一百八名经》三纸馀,《诸佛心印陀罗尼经》一纸半,《圣虚空藏菩萨陀罗尼经》六纸馀,《佛说慈氏菩萨誓愿陀罗尼经》一纸弱,《佛说大护明大陀罗尼经》五纸,《佛说大乘圣吉祥持世陀罗尼经》七纸,《佛说普贤菩萨陀罗尼经》二纸强,《最上大乘金刚大教宝王经》二卷,《妙臂菩萨所问经》四卷,《佛说金刚菩萨降伏一切部多大教王经》三卷,《圣多罗菩萨一百八名陀罗尼经》六纸馀,《佛说宝藏神大明曼拿罗仪轨经》二卷,《大寒林圣拿罗陀罗尼经》四纸馀,《最胜佛顶陀罗尼经》二纸强,《无能胜大明陀罗尼经》七纸半,《无能胜大明心陀罗尼经》一纸半,《佛说圣宝藏神仪轨经》二卷,《七佛赞呗伽陀》二纸强,《佛说文殊师利一百八名梵赞》三纸半,《佛说圣观自在菩萨梵赞》二纸弱,《犍椎梵赞》七纸半,《佛说长者施报经》六纸馀,《佛说七佛经》一卷,《毗婆尼佛经》二卷,《佛说大三摩惹经》四纸半,《妙法圣念处经》八卷,《佛说分别缘生经》一纸馀,《嗟袜曩法天子受三归依获免恶道经》三纸馀,《佛说诸形有为经》一纸强,《佛说目莲所问经》二纸弱,《佛说苾刍五法经》四纸馀,《佛说苾刍迦尸迦十法经》二纸半,《菩提心观释》二纸馀,《佛一百八名赞》二纸馀,《胜军化世百喻伽陀经》七纸弱,《六道伽陀经》五纸。综上所译,都四十四种,大小百一十九纸,成帙者三十五卷,其所敷者博,而功亦勤矣。自太祖以来,迄于真宗,四十馀年中,累承恩锡,赐天竺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号曰“传教大师”。太宗雍熙二年,帝览新译经已,改其名曰法贤。盖天、贤皆译音,本叠韵也。咸平元年,复进所译新经,真宗为之制序。今大藏载法贤所译经共六十馀部,中有《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七卷,共二十五品,首列圣教序。以咸平四年五月示寂。谥玄觉法师,敕送终,如慧辨礼。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觉庵道人,建宁游察院侄女。为南岳下十五世,圆悟克勤禅师法嗣。《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住襄州鹿门寺,嗣如净。
全宋诗
觉禅师,住潭州智度寺。初于成都讲解《华严经》,后谒张商英于荆南,商英遂荐其往蒋山从圜悟学。事见《罗湖野录》卷三。今录偈三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尼正觉,海盐(今属浙江)人。枢密郭三益孙女,适云间叶氏,夫死,誓节为尼。事见明《海盐县图经》卷一二。
齐天觉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池州青阳人,字莘夫。家贫,好读书,淹贯经史子集。举于州,授温州天富知监,迁知襄阳、宣城二县,改赣州佥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徽州歙县人,俗姓纪,号觉庵。少时每遇盛夏,辄于昏暮伏草莽中,求以身施蚊蚋者二十年。初居休宁普满寺,后住通州白狼山,时称雪山子。有《池阳百问》。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嘉州人,字虚静。善画山水,尤工草虫,南僧称为心草虫。作诗自然超脱。历住临汝叶县东禅及州之天宁、香山三大刹,还蜀住毗庐以终。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觉心。字虚静。嘉州夹江农家子。甚富。少好游猎。一旦纵鹰犬弃妻子。出家学道。周历云水。似有得者。性喜画。善作草虫。人称为心草虫。游中原。作从犊图诗。名动一时。诸学士大夫。翕然宗之。孔南明崔德符。招致临汝。住叶县东禅。及州之天宁香山三大刹。后因兵乱还蜀。邵泽民刘中远两侍郎。善之。请住毗卢。陈涧上称之曰。虚静师所造者道也。放乎诗。游戏乎画。如烟云水月。出没太虚。所谓风行水上。自成文理者耶。后终于所居。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觉性,僧侣,宋遗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俗姓王,潼川人,号正觉。少为进士有声,后出家昭觉寺。晚年从五祖演和尚学道,颇有声誉。出主保福寺卒。
大明高僧传·卷第七 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宗显号正觉。潼川王氏子也。少选为进士有声。尝昼掬溪水为戏。至夜思之遂见水泠然盈室。欲汲之不可得。忽尔尘境自空叹曰。吾世网裂矣。往依昭觉白公得度。萧然一衲随众咨参。一日白公问。高高峰顶立深深海底行作么生会。忽于言下顿悟曰。钉杀脚跟也。白拈起拂子曰。这个又作么生。显一笑而出。服勤七祀。出游至京都淮浙遍历丛林。晚登五祖见演和尚问。未知关棙子。难过赵州桥。如何是关棙子。祖曰。汝且在门外立。显进步一踏而退。祖曰。许多时茶饭元来也有人知滋味。明日入室。祖见显便问。是昨日问话僧否。我固知尔见处。秖未过得白云关在。显珍重便出。时圆悟为侍者。乃以白云关意扣悟。悟曰。直下会取。显笑曰。我不是不会。祇是未谙。待见这老汉共伊理会一上耳。次日祖往舒城。显与悟继往。适会于兴化。祖问记得曾在那里相见来。显曰。全火秖候。祖顾悟曰。这汉饶舌。后游庐山回举高高峰顶立话所得之意。白五祖。祖曰。吾尝以此事诘先师。先师曰。我曾问远和尚。远曰。猫有软血之功。虎有起尸之德。非索达本源不能到也。显侍之久。祖钟爱之。辞返蜀祖为小参。复送之以颂曰。离乡四十馀年。一时忘却蜀语。禅人回到成都。切须记取鲁语。显归昭觉。白公尚无恙。再侍之声誉蔼然。初出住长松。次主保福。大张炉鞴。煅炼四方学者。故龙象多出其轮下焉。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显。潼川王氏子。少举进士。有声。尝掬溪水为戏。至夜思之。见水。泠然盈室。欲汲不可。而尘境自空。悟曰。吾世网裂矣。往依白得度。随众咨参。一日白问。高高峰顶立。深深海底行。子如何会。显于言下顿悟。曰。钉杀脚跟也。白举起拂子。显一笑而出。服勤七祀。南游见五祖演和尚。久处侍寮。澈法底蕴。四十馀年始还。时白尚无恙。举应长松。迁保福信相。太常卿苏元老。序其语录云。顷者吾蜀。但以讲席律坛。为无等等法。未知祖道之高。晚得真觉胜禅师。自黄檗。阐化成都昭觉寺。初会易之广大。变动周流六虚者。又原道之微妙。混成先天地生者。遂言曰。吾法函盖乾坤不为大。销殒虚空不为难。当体现成。随用立具。西南缁素。骤闻者多。瞪瞢不入。久各怃然。莫不失喜落涕。恨遭遇之晚。胜禅师既殁。绍禅师继之。其法犹胜禅师也(绍即白)。而化度加众。绍禅师既殁。显禅师继之。其法犹绍禅师也。而缘合加盛。前住长松。今居保福。皈依之侣未可计。济拔之功未有艾也。呜呼。释迦别传。迦叶亲授。西天祖师所护念。中华耆宿所承袭。遐哉邈矣。不图今日及吾身亲见之。然师奥句微言。某未敢窥测。聊举大略。晓吾党新发意者。蕲与交臂作舞。同趍师门云。盖其为时贤致叹。如此。 明河曰。显出蜀得东山。磨淬最久。始臻源奥。及出世。独为绍觉烧香。议者谓。其以小技溷掩道望。以故情谬紊师承。丛林目为显牛子云。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宗显,字正觉,潼川王氏子也。少选为进士,有声于时。尝昼掬溪水为戏,至夜思之,遂见水泠然盈室,欲没之不可得,忽尔尘境自空,叹曰:“吾世网裂矣。”往依昭觉白公得度,萧然一衲,随众咨参。一日,白公问:“高高峰顶立,深深海底行,作么生会?”忽于言下顿悟,曰:“钉杀脚跟也。”白拈起佛子曰:“这个又作么生?”显一笑而出。服勤七祀,出游至京都淮浙,遍历丛林,晚登五祖见演,问:“未知关捩子难过赵州桥,如何是关捩子?”演曰:“汝且在门外立。”显进步一踏而退。演曰:“许多时茶饭,原来也有人知味。”明日,入室,演问:是昨日问话僧否?我固知尔见处,秪未过得白云关。显珍重便出。时圆悟为侍者,乃以白云关意扣悟,悟曰:“直下会取。”显笑曰:“我不是不会,秪是未谙得耳。”次日,演往舒城,显与悟继住,适会于兴化,演问:“记得曾在何处相见?”显曰:“全火秪候。”演顾悟曰:“殊饶舌。”后游庐山,回举“高高峰顶立”话所得之意白演,演曰:“吾尝以此事诘先师,先师曰:‘我曾问远和尚,远曰猫有歃血之功,虎有起尸之德,非素达本源,不能到也。’”显侍之久,演钟爱之。辞返蜀,演为小参,复送之以颂曰:“离乡四十馀年,一时忘郤蜀语。禅人回到成都,切须记取鲁语。”显归昭觉,白公尚无恙,再侍之,声誉蔼然。初出住长松,次主保福,大张炉鞴,煆炼学者,故龙象多出其门。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宝觉,俗姓时,安州(今河北安新)人。住婺州宝林寺,称果昌宝觉禅师。为青原下十三世,法云善本禅师法嗣。与杨杰有交。《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