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02,分67页显示  上一页  19  20  21  22  23  25  26  27  28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无觉有观三昧
无觉无观三昧
等正觉
等妙觉王
等觉
等觉大士
等觉已下
等觉金刚心
众生本觉心莲
遍觉
圆觉
圆觉三观
圆觉会
圆觉经
极觉
无觉有观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新云无寻有伺三摩地。三三昧之一。谓以空无相无作相应心将入二禅之时,觉知之心已亡,分别禅味之念犹在,一切定观,皆悉正直。故名无觉有观三昧。中间禅之禅定也。(参见:三三昧)
【三藏法数】
谓以空、无相、无作相应心将入二禅之时,觉知之心已亡,分别禅味之念犹在。一切定观皆悉正直,故名无觉有观三昧。
三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是为旧称,新称云三三摩地,译曰三定,三等持,就能修之行而名之。仁王经谓之三空,此就所观之理而名之。十地论谓之三治,此就所断之障而名之。此三昧有有漏无漏二种:有漏定谓之三三昧,无漏定谓之三解脱门。解脱即涅槃,无漏为能入涅槃之门也。犹如有漏曰八背舍,无漏曰八解脱也。三三昧之义:一、空三昧与苦谛之空,无我,二行相相应之三昧也。观诸法为因缘生,无我无我所有。空此我我所二者,故名为空三昧。二、无相三昧,是与灭谛之灭,静,妙,离,四行相相应之三昧也。涅槃离色声香味触五法,男女二相,及三有为相(除住相)之十相,故名为无相。以无相为缘,故名为无相三昧。三、无愿三昧,旧云无作三昧,又云无起三昧。是与苦谛之苦,无常,二行相,集谛之因,集,生,缘,四行相相应之三昧也。苦谛之苦,无常及集谛可厌恶,又道谛之道,如,行,出,四行相如船筏之必舍故总不愿乐之,故以之为缘,谓之无愿三昧。又于诸法无所愿乐,则无所造作,故谓为无,名为无起。但苦谛之空无我二行相与涅槃之相相似,非可厌舍,故无愿三昧中,不取之也。法华经信解品曰:「世尊往昔说法既久,我时在座,身体疲懈,但念空无相无作。」无量寿经上曰:「超越声闻缘觉之地,得空无相无愿三昧。」同下曰:「住空无相无愿之法,无作无起观法如化。」智度论十九曰:「于三界中智慧不著,一切三界转为空无相无作,解脱门。」同二十曰:「涅槃城有三门,所谓空无相无作。(中略)行此法得解脱,到无馀涅槃,以是故名解脱门。」俱舍论二十八曰:「空谓非我,无相谓灭四,无愿谓馀十,诸行相相应,此通净无漏无漏三脱门。」大乘义章二曰:「言无愿者,经中或复名为无作,亦名无起。(中略)此三经论名解脱门,亦名三治,亦名三空义,或复说为三三昧门。三脱三昧经论同说,三治一门如地论说。言三空者,如仁王经,言三脱者就果名也。三障对治,故名三治。言三空者就理彰名,三三昧者,就行名也。」
【佛学常见辞汇】
三种的三昧、即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三昧是定的意思。空三昧是观察世间的一切法都是缘生的,也都是虚妄不实的;无相三昧是观察世间的一切形相都是虚妄假有;无愿三昧又名无作三昧,即观一切法幻有,而无所愿求。
【佛学次第统编】
法界次第云三三昧:梵语三昧,华言正定,亦云正心行处。谓众生之心,从无始已来,常不正直,得是三昧,心行正直,故名三昧。
一、有觉有观三昧 谓初心在禅曰见,细心分别禅味曰观。以空无相无作相应心,入于初禅,则一切觉观,皆悉正直,故名有觉有观三昧。
二、无觉有观三昧 谓以空无相无作相应心,将入二禅之时,觉知之心已亡,分别禅昧之念犹在,一切定观,皆悉正直,故名无觉有观三昧。
三、无觉无观三昧 谓以空无相无作相应心,入于三禅,乃至灭受想定时,觉知之心,分别禅味之念俱亡,故名无觉无观三昧。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梵语三昧,华言正定,亦云正心行处。谓众生之心,从无始已来,常不正直,得是三昧,心行正直,故名三昧。
〔一、有觉有观三昧〕,谓初心在禅曰觉,细心分别禅味曰观。以空、无相、无作相应心入于初禅,则一切觉、观皆悉正直,故名有觉有观三昧。(空、无相、无作,即三解脱门也。)
〔二、无觉有观三昧〕,谓以空、无相、无作相应心将入二禅之时,觉知之心已亡,分别禅味之念犹在。一切定观皆悉正直,故名无觉有观三昧。
〔三、无觉无观三昧〕,谓以空、无相、无作相应心入于三禅乃至灭受想定时,觉知之心、分别禅味之念俱亡,故名无觉无观三昧。
【三藏法数】
(出成实论)
〔一、分修三昧〕,谓定、慧二分,随修一分也。或修定不修慧,或修慧不修定,是名分修三昧。(梵语三昧,华言调直定,亦名正定、正受。)
〔二、共修三昧〕,谓修定亦兼修慧,修慧亦兼修定,是名共修三昧。
〔三、圣正三昧〕,自初果须陀洹已去,圣位所修,名为圣正。谓以定修心,因慧能破烦恼;以慧修心,因定能破烦恼。定慧一时具足,故名圣正三昧。(梵语须陀洹,华言预流。)
无觉无观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新云无寻无伺三摩地。三三昧之一。谓以空无相无作相应心入于二禅。乃至灭受想定,觉知之心,分别禅味之念俱亡。故名无觉观三昧。二禅已上乃至非想地之禅定也。(参见:三三昧)
【三藏法数】
谓以空、无相、无作相应心入于三禅乃至灭受想定时,觉知之心、分别禅味之念俱亡,故名无觉无观三昧。
三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是为旧称,新称云三三摩地,译曰三定,三等持,就能修之行而名之。仁王经谓之三空,此就所观之理而名之。十地论谓之三治,此就所断之障而名之。此三昧有有漏无漏二种:有漏定谓之三三昧,无漏定谓之三解脱门。解脱即涅槃,无漏为能入涅槃之门也。犹如有漏曰八背舍,无漏曰八解脱也。三三昧之义:一、空三昧与苦谛之空,无我,二行相相应之三昧也。观诸法为因缘生,无我无我所有。空此我我所二者,故名为空三昧。二、无相三昧,是与灭谛之灭,静,妙,离,四行相相应之三昧也。涅槃离色声香味触五法,男女二相,及三有为相(除住相)之十相,故名为无相。以无相为缘,故名为无相三昧。三、无愿三昧,旧云无作三昧,又云无起三昧。是与苦谛之苦,无常,二行相,集谛之因,集,生,缘,四行相相应之三昧也。苦谛之苦,无常及集谛可厌恶,又道谛之道,如,行,出,四行相如船筏之必舍故总不愿乐之,故以之为缘,谓之无愿三昧。又于诸法无所愿乐,则无所造作,故谓为无,名为无起。但苦谛之空无我二行相与涅槃之相相似,非可厌舍,故无愿三昧中,不取之也。法华经信解品曰:「世尊往昔说法既久,我时在座,身体疲懈,但念空无相无作。」无量寿经上曰:「超越声闻缘觉之地,得空无相无愿三昧。」同下曰:「住空无相无愿之法,无作无起观法如化。」智度论十九曰:「于三界中智慧不著,一切三界转为空无相无作,解脱门。」同二十曰:「涅槃城有三门,所谓空无相无作。(中略)行此法得解脱,到无馀涅槃,以是故名解脱门。」俱舍论二十八曰:「空谓非我,无相谓灭四,无愿谓馀十,诸行相相应,此通净无漏无漏三脱门。」大乘义章二曰:「言无愿者,经中或复名为无作,亦名无起。(中略)此三经论名解脱门,亦名三治,亦名三空义,或复说为三三昧门。三脱三昧经论同说,三治一门如地论说。言三空者,如仁王经,言三脱者就果名也。三障对治,故名三治。言三空者就理彰名,三三昧者,就行名也。」
【佛学常见辞汇】
三种的三昧、即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三昧是定的意思。空三昧是观察世间的一切法都是缘生的,也都是虚妄不实的;无相三昧是观察世间的一切形相都是虚妄假有;无愿三昧又名无作三昧,即观一切法幻有,而无所愿求。
【佛学次第统编】
法界次第云三三昧:梵语三昧,华言正定,亦云正心行处。谓众生之心,从无始已来,常不正直,得是三昧,心行正直,故名三昧。
一、有觉有观三昧 谓初心在禅曰见,细心分别禅味曰观。以空无相无作相应心,入于初禅,则一切觉观,皆悉正直,故名有觉有观三昧。
二、无觉有观三昧 谓以空无相无作相应心,将入二禅之时,觉知之心已亡,分别禅昧之念犹在,一切定观,皆悉正直,故名无觉有观三昧。
三、无觉无观三昧 谓以空无相无作相应心,入于三禅,乃至灭受想定时,觉知之心,分别禅味之念俱亡,故名无觉无观三昧。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梵语三昧,华言正定,亦云正心行处。谓众生之心,从无始已来,常不正直,得是三昧,心行正直,故名三昧。
〔一、有觉有观三昧〕,谓初心在禅曰觉,细心分别禅味曰观。以空、无相、无作相应心入于初禅,则一切觉、观皆悉正直,故名有觉有观三昧。(空、无相、无作,即三解脱门也。)
〔二、无觉有观三昧〕,谓以空、无相、无作相应心将入二禅之时,觉知之心已亡,分别禅味之念犹在。一切定观皆悉正直,故名无觉有观三昧。
〔三、无觉无观三昧〕,谓以空、无相、无作相应心入于三禅乃至灭受想定时,觉知之心、分别禅味之念俱亡,故名无觉无观三昧。
【三藏法数】
(出成实论)
〔一、分修三昧〕,谓定、慧二分,随修一分也。或修定不修慧,或修慧不修定,是名分修三昧。(梵语三昧,华言调直定,亦名正定、正受。)
〔二、共修三昧〕,谓修定亦兼修慧,修慧亦兼修定,是名共修三昧。
〔三、圣正三昧〕,自初果须陀洹已去,圣位所修,名为圣正。谓以定修心,因慧能破烦恼;以慧修心,因定能破烦恼。定慧一时具足,故名圣正三昧。(梵语须陀洹,华言预流。)
等正觉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三藐三菩提,译曰等正觉,又三藐三佛陀,译曰等正觉者,遍知者。如来十号之第三((参见:十号)),觉即知也。觉知遍于一切,是遍也。觉知契于理,是正也。谓遍正觉知一切法也。又三世诸佛之觉知平等,故曰等,离邪妄故曰等。大经净影疏曰:「等正觉者,馀经中亦名正遍知也。正是理,于理究照,故名遍知。今言等者,是彼遍也。称理名等。正者,还是馀经正也。言其觉者,是彼知也。」资持记下三之二曰:「等正觉者,谓三世道同。正印简异邪妄。」
等妙觉王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之尊称。等者等觉,是显因圆,妙者妙觉,是显果满,即因圆果满之觉,故称等妙觉王。
【佛学常见辞汇】
佛的尊称。等是等觉,是显因圆,妙是妙觉,是显果满,佛因圆果满,故称等妙觉王。
等觉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之异称。等者平等,觉者觉悟,诸佛觉悟,平等一如,故名等觉。智度论十曰:「诸佛等,故名为等觉。」往生论注下曰:「以诸法等,故诸如来等,是故诸佛如来名为等觉。【又】大乘阶位五十二位中第五十一位之菩萨曰等觉。是菩萨之极位也。即满足三祇百劫之修行,别教之菩萨断十一品之无明,圆教之菩萨,断四十一品之无明,将得妙觉之佛果,其智慧功德,等似妙觉,故谓之等觉,又名一生补处、金刚心、有上士、无垢地等。四教仪四曰:「若望法云,名之为佛。望妙觉,名金刚心菩萨。亦名无垢地菩萨。」止观一曰:「究竟即菩提者。等觉一转入于妙觉。」璎珞经上曰:「所谓等觉性中有一人,其名金刚慧幢菩萨。住顶寂定,以大愿力住寿百劫修千三昧,已入金刚三昧。(中略)坐佛道场超度三魔,复住寿万劫,化现成佛,入大寂定。等觉诸佛二谛境界外非有非无无色无心因果,二习无有遗馀。」
【佛学常见辞汇】
1。佛的别称。等是平等,觉是觉悟,诸佛的觉悟,平等一如,故名等觉。2。大乘五十二阶位中,第五十一位,名为等觉,即十地位满,将證佛果之中间阶段,因其智慧功德,等似妙觉,故名等觉,又名一生补处,或金刚心菩萨。
等觉大士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与等觉位之菩萨同。
等觉已下
【佛学大辞典】
(杂语)等觉者,一生补处菩萨之名。如今弥勒菩萨是也。下地望之,虽与佛等。然有极细一品无明未尽。故犹称菩萨。言下者,指下位九地三贤。
等觉金刚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菩萨经三祇百劫修行登因地最后之等觉位,入金刚喻定也。金刚喻定者,正将成佛时所入之定,知慧坚固,故以金刚为喻,一念打破无始无明而到达无上佛果之因位最后道心也。
众生本觉心莲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密教所谈。(参见:心莲)
遍觉
【佛学大辞典】
(术语)周遍圆满之觉悟也。止观五曰:「乃至成佛,正觉大觉遍觉。皆是观慧异名。」
圆觉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切有情皆有本觉,有真心。自无始已来,常住清净,昭昭不昧,了了常知,约于体而谓为一心。约于因而谓为如来藏。约于果而谓为圆觉。圆觉者,圆满之灵觉也。圆觉经曰:「善男子!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蜜,教授菩萨。」又曰:「善男子!圆觉净性,现于身心,随类各应。」圭峰圆觉略疏序曰:「万法虚伪,缘会而生。生法本无,一切唯识。识如幻梦,但是一心。心寂而知,目之为圆觉。」佛使證此圆觉,为说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佛学常见辞汇】
1。圆满的觉性。具足众德叫做圆,照破无明叫做觉。此圆觉,就是人人本具的真心。2。对世间一切事理无不澈底了知其真相。
圆觉三观
【佛学大辞典】
(名数)圆觉经说三种之观法,谓为圆觉之三观:一、奢摩他观。奢摩他,译言止,专静止心念而入于涅槃也。二、三摩钵底观。三摩钵底,译言观。观如幻之相而證幻化之净行也。三、禅那观。禅那,译言思惟。不取静相及幻化,思惟而證中道之实相也。此三观单复重叠,而为二十五种,称之为二十五清净定轮(经于二十五种一一说之)。经偈曰:「所谓奢摩他、三摩提禅那、三法顿渐修,有二十五种。十方诸如来,三世修行者,无不因此法,而得成菩提。」
【佛学次第统编】
圆觉三观者:
一、奢摩他 梵语奢摩他,华言止。止即止寂之义,谓欲求圆觉者,以净觉心,取净为行。而于染净等境,心不安缘,即是体真止,义当空观。故经云:「由寂静故,十方世界诸如来心,于中显现,如镜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二、三摩钵提 梵语三摩钵提,华言等持。昏沈掉举皆离曰等,令心专注一境曰持。谓欲求圆觉者,以净觉心,知觉心性,及与根尘,皆因幻化而有。遂起幻修,以除诸幻,即是方便随缘止,义当假观。故经云:「所圆妙行,如土长苗,此方便者,名三摩钵提。」
三、禅那 梵语禅那,华言静虑。静即定,虑即慧也。谓欲求圆觉者,以静觉心,不取幻化,及诸静相,便能随顺寂灭境界,即是息二边止,义当中观。故经云:「自他身心所不能及,众生寿命皆为浮想,此方便者,名为禅那。」
圆觉会
【佛学大辞典】
(行事)禅林有圆觉会。拈提圆觉经也。
圆觉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具名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一卷,唐佛陀多罗译。佛入神通大光明藏三昧,现诸净土,文殊普贤等十二大士次第请问因地修證之法门,佛一一答之。因而一经有十二章。诸家之注述如下:圆觉经略疏四卷,唐宗密述。圆觉经大疏钞科三卷,存中与下,唐宗密制。圆觉经略疏之钞二十五卷,唐宗密于大钞略出。圆觉经大疏十二卷,唐宗密述。圆觉经大疏释义钞十三卷,唐宗密撰。圆觉经略疏科一卷,唐宗密撰。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注四卷,唐宗密述。圆觉经略钞十二卷,唐宗密于大钞略出。圆觉经钞辨疑误二卷,宋观复撰。圆觉疏钞随文要解十二卷,宋清远述。御注圆觉经二卷,宋孝宗皇帝注。圆觉经类解八卷,宋行霆解。圆觉经略疏序注一卷,宋如山注。圆觉经略疏序注一卷,载下半,宋如山注序。圆觉经心镜六卷,宋智聪述。圆觉经集注二卷,宋元粹述。圆觉经夹颂集解讲义十二卷,宋周琪述。圆觉经直解二卷,明德清解。圆觉经近释六卷,明通润述。圆觉经要解二卷,明寂正要解。圆觉经句释正白六卷,弘丽著。圆觉经连珠一卷,净挺著。别收入阅经十二种中,玆不出。圆觉经析义疏四卷,通理述,前附大义悬示各一卷。圆觉经精解评林卷上,明焦竑纂。圆觉经讲义二卷,谛闲讲演。圆觉经佚文。
极觉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妙觉也。文句八曰:「仍前位次寄谈极觉耳。」
【佛学常见辞汇】
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