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02,分67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觉来
转觉
觉察
一觉
正觉
惊觉
睡觉
知觉
倍觉
大觉
圆觉
觉悟
觉路
殊觉
发觉
《高级汉语词典》:觉来
醒来
《韵府拾遗 觉韵》:转觉(转觉)
李白诗腾身转觉三天近举足回看万岭低钱起送韦信爱子归觐诗稍闻江树啼猿近转觉山林过客稀
《國語辭典》:觉察(覺察)  拼音:jué chá
察知。《宋史。卷二六四。沈伦传》:「以伦与之同列,不能觉察,诏加切责。」
《漢語大詞典》:一觉(一覺)
(1).睡醒。后亦称一次睡眠为一觉。列子·周穆王:“西极之南隅,有国焉……其民不食不衣,而多眠,五旬一觉。” 唐 韩愈 《祭柳子厚文》:“人之身世,如梦一觉,其间利害,竟亦何校。”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 安老爷 心中有事,天还没亮,一觉醒在枕上,听得远寺鐘敲,沿村鸡唱。”
(2).谓全力以赴。 明 无名氏 《女学士》第三折:“想当日 周 朝文武圣明君,一觉的安社稷,定乾坤。”
《国语辞典》:正觉(正觉)  拼音:zhèng jué
佛陀。《阿毗达磨俱舍论》卷二三:「声闻种性,暖顶已生,容可转成无上正觉。」
分类:正觉佛陀
《國語辭典》:惊觉(驚覺)  拼音:jīng jué
受到惊动而觉醒。《三国演义》第三回:「庄主是夜梦两红日坠于庄后,惊觉,披衣出户,四下观望。」《儒林外史》第四五回:「睡到四更时分,门外一片声大喊。两兄弟一齐惊觉。」
《國語辭典》:睡觉(睡覺)  拼音:shuì jiào
合上眼进入睡眠状态。《西游记》第二八回:「好呆子啊!师父教你化斋,许你在此睡觉的?」《红楼梦》第四○回:「只多吃一杯酒,醉了睡觉去,还有谁笑话咱们不成。」
《國語辭典》:睡觉(睡覺)  拼音:shuì jué
刚睡醒。宋。程颢 秋日偶成诗二首之二:「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三国演义》第五五回:「要报孙权,权醉不醒。及至睡觉,已是五更。」
《國語辭典》:知觉(知覺)  拼音:zhī jué
1.知道、察觉。《西游记》第三九回:「但恐官家有人知觉,泄漏我的事机,反为不美。」《儒林外史》第一三回:「休使他知觉逃走了,不好回文。」
2.感官接受外界讯息,抽取特徵及加以组织,并参照过去的知识与经验,而获得对外界刺激的了解。例如:透过视网膜接收到「蘋果」的视觉刺激,经由视觉处理而得到「蘋果」的立体形状与颜色,并参照过去的相关经验而辨识出「蘋果」。
《国语辞典》:倍觉(倍觉)  拼音:bèi jué
格外强烈感受到某种气氛或情绪。如:「落叶纷纷,倍觉萧瑟。」
《國語辭典》:大觉(大覺)  拼音:dà jué
澈底觉悟。《庄子。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淮南子。俶真》:「今将有大觉,然后知今此之为大梦也。」
《漢語大詞典》:圆觉(圓覺)
佛教语。指佛家修成圆满正果的灵觉之道。 南朝 梁元帝 《扬州梁安寺碑序》:“旃檀散馥,无復圆觉之风。” 宋 曾慥 类说·佛书杂说·无漏法门:“人弗为恶,通乎昼夜之道,而即所谓圆觉也。”红楼梦第一二○回:“方知 石兄 下凡一次,磨出光明,修成圆觉,也可谓无復遗憾了!”
《國語辭典》:觉悟(覺悟)  拼音:jué wù
1.醒悟以往的困惑或过失。《荀子。成相》:「不觉悟,不知苦。」《汉书。卷四五。息夫躬传》:「欲令觉悟反正,推诚行善。」
2.佛教用语。指经由修行,證悟真理,而灭除无明、烦恼的圣者境界。《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六:「于诸法中觉悟者,唯愿当开甘露门。」
《國語辭典》:觉寤(覺寤)  拼音:jué wù
1.睡醒。《东观汉记。卷九。冯异传》:「觉寤,心中动悸。」
2.醒悟已往的困惑或过失。《淮南子。要略》:「终身颠顿乎混溟之中,而不知觉寤乎昭明之术矣。」《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漢語大詞典》:觉路(覺路)
佛教语。谓成佛的道路。《〈禅宗永嘉集〉序》:“慧门广闢,理絶色相之端;觉路遥登,跡晦名言之表。” 唐 李白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诗:“金绳开觉路,寳筏渡迷川。”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湖赏》:“ 子瞻 ,你只会啟他人觉路,反不能豁自己迷途,可笑可笑!”
《高级汉语词典》:殊觉
特别觉得
《國語辭典》:发觉(發覺)  拼音:fā jué
1.阴谋或罪迹等被察觉。《史记。卷八。高祖本纪》:「九年,赵相贯高等事发觉,夷三族。」《儒林外史》第一三回:「查本犯未曾发觉之先,自潜迹逃往贵治。」
2.举发。《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我们只是查不著他的实踪迹,又怕他凶暴,所以不敢发觉。」
3.发现。如:「发觉人才」、「发觉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