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前件
(1).前已述及的人或事物。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槐柳楸梓梧柞》:“凡为家具者,前件木皆所宜种。”《旧唐书·东夷传·日本国》:“ 元和 元年 日本国 使判官 高阶真士 上言:‘前件学生,艺业稍成,愿归本国,便请与臣同归。’从之。” 宋 苏轼 《乔执中两浙运副张安上提刑制》:“其谨视贪吏以无害我成法,可依前件。”
(2).逻辑学用语。与“后件”对称。假言判断中规定条件的判断叫“前件”,以前件为条件的判断叫“后件”。
(2).逻辑学用语。与“后件”对称。假言判断中规定条件的判断叫“前件”,以前件为条件的判断叫“后件”。
《國語辭典》:回避 拼音:huí bì
1.躲避。《汉书。卷七六。赵广汉传》:「见事风生,无所回避。」宋。苏轼 行香子。昨夜霜风词:「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也作「回避」。
2.因有所顾忌而退让。《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相如听得廉颇有这言语,不肯与廉颇相会,每出,才望见廉颇,辄引车回避。」也作「回避」。
2.因有所顾忌而退让。《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相如听得廉颇有这言语,不肯与廉颇相会,每出,才望见廉颇,辄引车回避。」也作「回避」。
《國語辭典》:回避(迴避) 拼音:huí bì
1.因有所顾忌而离开、躲避。《红楼梦》第五三回:「一时,贾珍进来吃饭,贾容之妻回避了。」《文明小史》第一○回:「等到他身走进房间,众秀才只得起身回避。」也作「回避」。
2.因避嫌而不参预其事。如:「青青到法院告黄华,如果黄华的妻子在法院当法官,她就必须回避,不能接办这件案子。」也作「回避」。
2.因避嫌而不参预其事。如:「青青到法院告黄华,如果黄华的妻子在法院当法官,她就必须回避,不能接办这件案子。」也作「回避」。
《國語辭典》:昭穆 拼音:zhāo mù
1.宗庙的辈次排列。古代宗庙制度,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以天子而言,太祖庙居中;二、四、六世居左,称为「昭」;三、五、七世居右,称为「穆」。见《礼记。王制》。祭祀时,子孙也按此规定排列行礼。《礼记。祭统》:「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也。」
2.泛指一般宗族的辈分。《文选。潘岳。扬荆州诔》:「系自有周,昭穆繁昌,枝庶分流。」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四出:「况且昭穆伦次,立福王亦无大差。」
3.坟地葬位的左右次序。《周礼。春官。冢人》:「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为左右。」
2.泛指一般宗族的辈分。《文选。潘岳。扬荆州诔》:「系自有周,昭穆繁昌,枝庶分流。」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四出:「况且昭穆伦次,立福王亦无大差。」
3.坟地葬位的左右次序。《周礼。春官。冢人》:「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