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节度(節度)  拼音:jié dù
1.节气。《史记。卷二七。天官书》:「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
2.法度。《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热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3.指挥、调度。《后汉书。卷四七。班超传》:「帝知超忠,……令邑诣超受节度。」
4.职官名。三国吴所设,掌管军粮。
5.节度使的简称。参见「节度使」条。
《國語辭典》:节度使(節度使)  拼音:jié dù shǐ
职官名。唐代所设,掌管一道或数州的军民要政,当时事权甚重。宋以为虚衔,元废。简称为「节度」、「节使」。
《國語辭典》:法则(法則)  拼音:fǎ zé
1.可做标准的准则、规则。《儒林外史》第一八回:「所以说没有文章者,是没有文章的法则。」
2.效法、奉以为法。《左传。定公四年》:「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
3.制度、法度。也作「法则」。
4.表示欲得其结果所必要的运算方法;一说通常语言述说的公式。
《國語辭典》:度数(度數)  拼音:dù shù
1.以度为单位的计量数目。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何故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各有度数,移动不均?」《镜花缘》第五七回:「这总怪四哥看了天象,要候甚么『度数』,又是甚么『课上孤虚』,以致耽搁至今,真是养痈成患。」
2.标准、规则。《商君书。错法》:「法无度数而事日烦,则法立而治乱矣。」《宋史。卷二六二。列传・刘温叟》:「儒者泥古,致详于形名度数间,而不知清浊轻重之用。」
3.器量、胸襟。《三国志。卷六。魏书。董二袁刘传。袁绍》:「太祖乃还救谭,十月至黎阳。」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仁君度数弘广,绰然有馀,当以大包小,以优容劣。」
4.道理。《韩非子。难一》:「君有道,则臣尽力而奸不生;无道,则臣上塞主明而下成私。管仲非明此度数于桓公也,使去竖刁,一竖刁又至,非绝奸之道也。」《朱子语类。卷八七。礼四。小戴礼》:「他只是说人做这个去合那天之度数。」
5.测算。《清史稿。卷一○七。选举志二》:「六年,议于同文馆内添设算学馆。时京僚瞢于时务,谤讟繁兴,原疏排斥众议,言之剀切。谓:『西人制器之法,无不由度数而生。』」
《國語辭典》:轨则(軌則)  拼音:guǐ zé
规范法则。《魏书。卷四上。世祖纪》:「经历久远,传习多失其真,故令文体错谬,会义不惬,非所以示轨则于来世也。」《文选。左思。吴都赋》:「盖亦先王之所高会,而四方之所轨则。」
分類:规则准则
《漢語大詞典》:章条(章條)
章程;规则。后汉书·儒林传论:“繁其章条,穿求崖穴。”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贡举:“於是詔天下,举秀才孝廉,而考试章条渐加繁密。”
分類:章程规则
《漢語大詞典》:章度
衡量;计算。汉书·律历志上:“商之为言章也,物成孰可章度也。”
程式;规则。 唐 南卓 《羯鼓录》:“若製作调曲,皆与胡部随意即成,不立章度。取适短长,应指散声,皆中点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