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039,分136页显示  上一页  86  87  88  89  90  92  93  94  95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观弥勒上生经
观弥勒下生经
水想观
作观
从假入空观
智慧观照
十二因缘生灭二种观法
通明观
观照(二)
正观(二)
观因缘门
观有果无果门
观缘门
观相门
观有相无相门
观弥勒上生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之略名。(参见:弥勒)
观弥勒下生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说弥勒下生经之别名。有二部:一罗什译,一卷。一竺法护译,一卷。
水想观
【佛学常见辞汇】
观无量寿经所说的十六观之一,即观想极乐世界八功德水的相状的观法。
作观
【佛学常见辞汇】
闭起眼睛,默想一种相。
从假入空观
【佛学常见辞汇】
天台宗的观法,谓菩萨先修假观,了知幻相假有不实,终归于空,不落执情,虽广度众生,而实无有众生得灭度。
智慧观照
【佛学常见辞汇】
以智慧来照察事理,破诸迷惑。
十二因缘生灭二种观法
【佛学次第统编】
十二因缘有生灭二种观法:
一、生观者
一、无明缘行  二、行缘识  三、识缘名色  四、名色缘六入
五、六入缘触  六、触缘受  七、受缘爱   八、爱缘取
九、取缘有   十、有缘生  十一、生缘老死
二、灭观者
一、无明灭则行灭   二、行灭则识灭   三、识灭则名色灭
四、名色灭则六入灭  五、六入灭则触灭  六、触灭则受灭
七、受灭则爱灭    八、爱灭则取灭   九、取灭则有灭
十、有灭则生灭    十一、生灭则老死灭
十二因缘生灭二种观法
┌无明──────┬─惑迷
┌过去二因 ┤        │
│     └行────┐  │
│     ┌识──┐ ↓  │
│     │名色─┤ │  │
│  ┌五果┤六入─┤ │  ↑
│  │  │触──┤ ├──→─业染
三世十二因果┤现在┤  └受──┤ ↑  ↑
│  │  ┌爱─→↓→↑→─┤
│  └三因┤取─→↓→↑→─┘
│     └有─→↓→┘
│     ┌生──┤
└未来二果 ┤   ├──────苦报
└死──┘
(二世十二因缘)
┌无明
│行
│识
│名色
┌现在十支┤六入
│    │触
│    │受
│    │爱
二世十二因缘 ┤    │取
│    └有
│    ┌生
└末来二支┤
└老死
通明观
【佛学次第统编】
通者从初修习,即通观息、色、心三事。若观息时,即通照色心。若观色乃至心,亦如是也。明者此法明净,能开心眼,无诸闇蔽也。观一达三,彻见无碍,故名通明。又善修此禅,必发六通三明,故名通明。
一、云何修习?行者从初安心,即观息色心三事,俱无分别。
一、云何观息?谓摄心静坐,调和气息一心谛观,想息遍身出入。若慧心明利,即觉息入无积聚,出无分散,来无所经由,去无所履涉。虽复明觉息入出遍身,如空中风,性无所有。是则略说观息如相。
二、次观色如,既知息依于身,离身无息,即应谛观身色,本自不有,皆是先世妄想因缘招感。今世四大造色,围虚空故。假名为身,一心谛观头等六分三十六物,及四大四微,一一非身,四微四大,亦各非实,尚自不有,何能生六分之身三十六物?尔时无身色可得,心无分别,即达色如。
三、次观心如,当知由有心故,则有身色去来动静,若无此心,谁分别色?色因谁生?谛观此心,藉缘而有,生灭迅速,不见住处,亦无相貌,但有名字,名字亦空,即达心如。
复次若观息时,既不得息,即达色心空寂,何以故?三法不相离故。若不得色心三事,即不得一切法。所以者何?由此三事和合,能生一切阴入界,众苦烦恼,善恶行业,往来五道,流转不息。若了三事无生,则一切法本来空寂。是则略说初心修习之相。
二、其證入相,亦有欲定、未到地定、四禅、四空,种种支林功德。而与根本诸禅,其相永殊。若二乘人,于一一禅中,皆能获得不坏解脱、无碍解脱、三明、六通,故名为通明观。若大士住此一一禅时,即得无碍大陀罗尼也。今亦一往约次第门,较逾十六特胜而已。
观照(二)
【佛学次第统编】
观照者,以智慧照见事理,是曰观照。
正观(二)
【佛学次第统编】
无相之理,破即是显。故破惑即是正观,正观即为破惑,无可分别。然就文立论,将就破立言者以为破惑,就观立言者以为正观,更益显明也。
观因缘门
【佛学次第统编】
初是因缘门,所谓:
众缘所生法  是即无自性  若无自性者  云何有是法
众缘所生法有二种:一者内,二者外。众缘亦有二种:一者内,二者外。外因缘者,如泥团、转绳、陶师等和合。故有瓶生。又如缕綖、机杼、织师等和合,故有生。又如治地、筑基、梁椽、泥草人功等和合。故有舍生。又如酪器、钻摇、人功等和合,故有酥生。又如种子、地、水、火、风、虚空、时节、人功等和合,故有芽生。当知外缘等法,皆亦如是。内因缘者,所谓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各各先因而后生。如是内外诸法,皆从众缘生。从众缘生故,即非是无性耶?若法自性无,他性亦无,自他亦无,何以故?因他性故无自性。若谓以他性故有者,则牛以马性有,马以牛性有;梨以柰性有,柰以梨性有;馀皆应尔,而实不然。若谓不以他性故有,但因他故有者,是亦不然,何以故?若以蒲故有席者,则蒲席一体,不名为他;若谓蒲于席为他者,不得言以蒲故有席。又蒲亦无自性,何以故?蒲亦从众缘出,故无自性。无自性故,不得言以蒲性故有席,是故席不应以蒲为体。馀瓶酥等外因缘生法,皆亦如是不可得;内因缘生法。皆亦如是不可得。如七十论中说:
缘法实无生  若谓为有生  为在一心中  为在多心中
是十二因缘法,实自无生。若谓有生,为一心中有?为众心中有?若一心中有者,因果即一时共生。又因果一时有,是事不然,何以故?凡物先因后果故。若众心中有者,十二因缘法,则各各别异,先分共心灭亡,后分谁为因缘。灭法无所有,何得为因?十二因缘法,若先有者,应若一心。若多心,二俱不然,是故众缘皆空。缘空故,从缘生法亦空,是故当知一切有为法皆空。有为法尚空,何况我耶?因五阴十二入十八界有为法,故说有我。如因可然,故说有然。若阴入界空,更无有法可说为我。如无可然,不可说然。如经说佛告诸比丘,因我故有我所,若无我则无我所。如是有为法空故,当知无为涅槃法亦空,何以故?此五阴灭,更不生馀五阴,是名涅槃。五阴本来自空,何所灭故?说名涅槃。又我亦复空,谁得涅槃?复次无生法名涅槃。若生法成者,无生法亦应成,生法不成,先已说,因缘后当复说,是故生法不成。因生法故名无生,若生法不成,无生法云何成,是故有为无为及我皆空。
观有果无果门
【佛学次第统编】
复次诸法不生,何以故?
先有则不生  先无亦不生  有无亦不生  谁当有生者
若果因中先有,则不应生,先无亦不应生,先有无亦不应生,何以故?若果因中先有而生,是则无穷。如果先未生而生者,今生已复应更生,何以故?因中常有故。从是有边,复应更生,是则无穷。若谓生已更不生,未生而生者,是中无有生理。是故先有而生,是事不然。复次若因中先有果而谓未生而生生已不生者,是亦二俱有而一生一不生,无有是处。复次若未生定有者,生已则应无,何以故?生未生共相违故,生未生相违故,是二作相亦应相违。复次有与无相违,无与有相违,若生已亦有未生亦有者,则生未生不应有异,何以故?若有生生已亦有未生亦有,如是生未生有何差别?生未生无差别,是事不然,是故有不生。复次有已先成,何用更生?如作已不应作,成已不应成,是故有法不应生。复次若有生因中未生时果应可见,而实不可见。如泥中瓶蒲中席应可见,而实不可见,是故有不生。问曰:「果虽先有,以未变故不见?」答曰:「若瓶未生时,瓶体未变,故不见者,以何相知言泥中先有瓶?为以瓶相有瓶,为以牛相马相故有瓶耶?若泥中无瓶相者,亦无牛相马相,是岂不名无耶?是故汝说因中先有果而生者,是事不然。复次变法即是果者,即应因中先有变,何以故?汝法因中先有果故。若瓶等先有,变亦先有,应当可见,而实不可得,是故汝言未变故不见,是事不然。若谓未变不名为果,则果毕竟不可得,何以故?是变先无后亦应无,故瓶等果毕竟不可得。若谓变已是果者,则因中先无,如是则不定或因中先有果,或先无果。」问曰:「先有变但不可得见,凡物自有有而不可得见者。如物或有近而不可知,或有远而不可知,或根坏故不可知,或心不住故不可知,障故不可知,同故不可知,胜故不可知,细微故不可知。近而不可知者,如眼中药。远而不可知者,如鸟飞虚空,高翔远逝。根坏故不可知者,如盲不见色、聋不闻声、鼻塞不闻香、口爽不知味、身顽不知触、心狂不知实。心不住故不可知者,如心在色等,则不知声。障故不可知者,如地障大水,壁障外物。同故不可知者,如墨上黑点。胜故不可知者,如有钟鼓音,不闻捎拂声。细微故不可知者,如微尘等不现。如是诸法虽有,以八因缘故不可知。汝说因中变不可得,瓶等不可得者,是事不然,何以故?是事虽有,以八因缘故不可得。」答曰:「变法及瓶等果,不同八因缘不可得,何以故?若变法及瓶等果,极近不可得者,小远应可得。极远不可得者,小近应可得。若根坏不可得者,根净应可得。若心不住不可得者,心住应可得。若障不可得者,变法及瓶法无障应可得。若同不可得者,异时应可得。若胜不可得者,胜止应可得。若细微不可得者,而瓶等果粗应可得。若瓶细故不可得者,生已亦应不可得,何以故?生已未生,细相一故。生已未生,俱定有故。」问曰:「未生时细,生已转粗,是故生已可得,未生不可得?」答曰:「若尔者,因中则无果,何以故?因中无粗故。又因中先无粗,若因中先有粗者,则不应言细故不可得。今果是粗,汝言细故不可得,是粗不名为果。今果毕竟不应可得,而果实可得,是故不以细故不可得。如是有法,因中先有果,以八因缘故不可得,先因中有果,是事不然。复次若因中先有果生者,是则因因相坏,果果相坏,何以故?如在缕,如果在器,但是住处,不名为因,何以故?缕器非果因故。若因坏果亦坏,是故缕等非等因,因无故果亦无,何以故?因因故有果成,因不成果云何成?复次若不作不名果,缕等因不能作等果,何以故?如缕等不以等住,故能作等果,如是则无因无果。若因果俱无,则不应求因中若先有果,若先无果。复次若因中有果而不可得,应有相现,如闻香知有华,闻声知有鸟,闻笑知有人,见烟知有火,见鹄知有池。如是因中若先有果,应有相现。今果体亦不可得。相亦不可得,如是当知因中先无果。复次若因中先有果生,则不应言因缕有,因蒲有席。若因不作他亦不作,如非缕所作,可从蒲作耶?若缕不作蒲亦不作,可得言无所从作耶?若无所从作,则不名为果。若果无因亦无,如先说。是故从因中先有果生,是则不然。复次若果无所从作,则为是常,如涅槃性。若果是常,诸有为法,则皆是常。何以故?一切有为法,皆是果故。若一切法皆常,则无无常,若无无常,亦无有常,何以故?因常有无常,因无常有常,是故常无常,二俱无者,是事不然,是故不得言因中先有果生。复次若因中先有果生,则果更与异果作因,如与著为因,如席与障为因,如车与载为因,而实不与异果作因,是故不得言因中先有果生。若谓如地先有香,不以水洒,香则不发,果亦如是。若未有缘会,则不能作因,是事不然,何以故?如汝所说,可了时名果,瓶等物非果,何以故?可了是作,瓶等先有非作,是则以作为果,是故因中先有果生,是事不然。复次了因但能显发,不能生物。如为照闇中瓶故然灯,亦能照馀卧具等物。为作瓶故,和合众缘,不能生馀卧具等物。是故当知非先因中有果生。复次若因中先有果生,则不应有今作当作差别,而汝受今作当作,是故非先因中有果生。若谓因中先无果而果生者,是亦不然,何以故?若无而生者,应有第二头第三手生,何以故?无而生故。」问曰:「瓶等物有因缘,第二头第三手无因缘,云何得生?是故汝说不然。」答曰:「第二头第三手及瓶等果,因中俱无,如泥团中无瓶,石中亦无瓶,何故名泥团为瓶因,不名石为瓶因?何故名乳为酪因,缕为因,不名蒲为因?复次若因中先无果而果生者,则一一物应生一切物,如指端应生马车饮食等。如是缕不但应出,亦应出车马饮食等物,何以故?若无而能生者,何故缕但能生,而不生车马饮食等物,以俱无故。若因中先无果而果生者,则诸因不应各各有力能生果。如须油者,要从麻取,不笮于沙。若俱无者,何故麻中求而不笮沙?若谓曾见麻出油,不见从沙出,是故麻中求而不笮沙,是事不然,何以故?若生相成者,应言馀时见麻出油,不见沙出,是故于麻中求,不取沙,而一切法生相不成,故不得言馀时见麻出油,故麻中求不取于沙。复次我今不但破一事,皆总破一切因果。若因中先有果生,先无果生,先有果无果生,是三生皆不成,是故汝言馀时见麻出油则堕同疑因。复次若先因中无果而果生者,诸因相则不成。何以故?诸因若无,法何能作?何能成?若无作无成,云何名为因?如是作者不得有所作,使作者亦不得有所作。若谓因中先有果,则不应有作。作者作法别异,何以故?若先有果,何须复作?是故汝所作作者作法诸因,皆不可得。因中先无果者,是亦不然。何以故?若人受作作者分别有因果,应作是难。我说作作者及因果皆空。若汝破作作者及因果则成我法,不名为难。是故因中先无果而果生,是事不然。复次若人受因中先有果,应作是难。我不说因中先有果,故不受此难。亦不受因中先无果,若谓因中先亦有果亦无果而果生,是亦不然。何以故?有无性相违故。性相违者,云何一处?如明闇苦乐去住缚解,不得同处,是故因中先有果,先无果,二俱不生。复次因中先有果先无果,上有无中已破,是故先因中有果亦不生,无果亦不生,有无亦不生。理极于此,一切处推求不可得,是故果毕竟不生。果毕竟不生故,则一切有为法皆空。何以故?一切有为法,皆是因是果,有为空故,无为亦空,有为无为尚空,何况我耶!
观缘门
【佛学次第统编】
复次诸法缘不成,何以故?
广略众缘法  是中无有果  缘中若无果  云何从缘生
瓶等果一一缘中无,和合中亦无,若二门中无,云何言从缘生?问曰:「云何名为诸缘?」答曰:
四缘生诸法  更无第五缘  因缘次第缘  缘缘增上缘
四缘者,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因缘者,随所从生法,若已从生,今从生,当从生,是法名因缘。次第缘者,前法已灭,次第生,是名次第缘。缘缘者,随所念法,若起身业,若起口业,若起心心数法,是名缘缘。增上缘者,以有此法,故彼法得生,此法于彼法,为增上缘。如是四缘,皆因中无果。若因中有果者,应离诸缘而有果,而实离缘无果。若缘者有果者,应离因而有果,而实离因无果。若于缘及因有果者,应可得,以理推求,而不可得,是故二处俱无。如是一一中无,和合中亦无,云何得言果从缘生?
复次:
若果缘中无  而从缘中出  是果何不从  非缘中而出
若谓果缘中无而从缘生者者,何故不从非缘生?二俱无故,是故无有因缘能生果者。果不生故,缘亦不生,何以故?以先缘后果故。缘果无故,一切有为法空。有为法空故,无有法亦空。有为无为空故,云何有我耶?
观相门
【佛学次第统编】
复次一切法空,何以故?
有为及无为  二法俱无相  以无有相故  二法则皆空
有为法不以相成。问曰:「何等是有为相?」答曰:「万物各有有为相。如牛以角峰垂胡,尾端有毛,是为牛相。如瓶以底平腹大颈细唇粗,是为瓶相。如车以轮轴辕轭是为车相,如人以头目腹脊肩臂手足,是为人相。如是生住灭若是有为法相者,为是有为?为是无为?」问曰:「若是有为有何过?」答曰:「
若生是有为  复应有三相  若生是无为  何名有为相
若生是有为者,即应有三相。是三相复应有三相,如是展转则为无穷。住灭亦尔。若生是无为者,云何无为与有为作相?离生住灭谁能知是生?复次,分别生住灭故有生,无为不可分别,是故无生。住灭亦尔。生住灭空故,有为法空。有为法空故,无为法亦空。因有为故有无为,有为无为法空故,一切法皆空。」问曰:「汝说三相,复有三相,是故无穷,生不应是有为者。今当说:
生生之所生  生于彼本生  本生之所生  还生于生生
法生时,通自体七法共生。一法、二生、三住、四灭、五生生、六住住、七灭灭。是七法中,本生除自体能生六法。生生能生本生,本生还生生生。是故三相,虽是有为,而非无穷。住灭亦如是。」答曰:
若谓是生生  还能生本生  生生从本生  何能生本生
若谓生生能生本生,本生不生生生,生生何能生本生?
若谓是本生  能生彼生生  本生从彼生  何能生生生
若谓本生,能生生生;生生生已,还生本生;是事不然。何以故?生生法应生本生,是故名生生。而本生实自未生,云何能生生生?若谓生生生时,能生本生者,是事亦不然。何以故?
是生生生时  或能生本生  生生尚未生  何能生本生
是生生生时,或能生本生。而是生生,自体未生,不能生本生。若谓是生生生时,能自生亦生彼,如灯然时,能自照亦照彼,是事不然。何以故?
灯中自无闇  住处亦无闇  破闇乃名照  灯为何所照
灯体自无闇,明所住处亦无闇。若灯中无闇,住处亦无闇。云何言灯自照亦能照彼?破闇故名为照,灯不自破闇,亦不破彼闇,是故灯不自照,亦不照彼。是故汝先说灯自照亦照彼,生亦如是自生亦生彼者,是事不然。」问曰:「若灯燃时能破闇,是故灯中无闇,住处亦无闇?」答曰:
「云何然灯时  而能破于闇  此灯初然时  不能及于闇
若灯然时,不能到闇,若不到闇,不应言破闇。复次:
灯若不及闇  而能破闇者  灯在于此间  则破一切闇
若谓灯虽不到闇,而力能破闇者,此处然灯,应破一切世间闇,俱不及故。而实此间然灯,不能破一切世间闇。是故汝说灯虽不及闇,而力能破闇者,是事不然。复次:
若灯能自照  亦能照于彼  闇亦应如是  自蔽亦蔽彼
若谓灯能自照亦照彼,闇与灯相违,亦应自蔽亦蔽彼。若闇与灯相违,不能自蔽亦不蔽彼。而言灯能自照亦照彼者,是事不然,是故汝喻非也。如生能自生亦生彼者,今当更说:
此生若未生  云何能自生  若生已自生  已生何用生
此生未生时,应若生已生。若未生生若未生而生,未生名未有,云何能自生?若谓生已而生,生已即是生,何须更生。生已更无生,作已更无作,是故生不自生。若生不自生,云何生彼?汝说自生亦生彼,是事不然。住灭亦如是。是故生住灭是有为相,是事不然。生住灭有为相不成故,有为法空。有为法空故,无为法亦空。何以故?灭有为名无为涅槃,是故涅槃亦空。复次无生无住无灭名无为相。无生住灭则无法,无法不应作相。若谓无相是涅槃相,是事不然。若无相是涅槃相,以何相故知是无相?若以有相知是无相,云何名无相?若以无相知是无相,无相是无,无则不可知。若谓如众衣皆有相,唯一衣无相,正以无相为相,故人言取无相衣。如是可知无相衣可取,如是生住灭是有为相,无生住灭处当知是无为相,是故无相是涅槃者,是事不然。何以故?生住灭种种因缘皆空,不得有有为相。云何因此知无为?汝得何有为决定相?知无相处是无为,是故汝说众相衣中无相衣喻涅槃无相者,是事不然。又衣喻后第五门中广说,是故有为法皆空。有为法空故,无为法亦空。有为无为法空故,我亦空。三事空故,一切法皆空。」
观有相无相门
【佛学次第统编】
复次一切法空,何以故?
有相相不相  无相亦不相  离彼相不相  相为何所相
有相事中相不相。何以故?若法先有相,更何用相为?复次若有相事中相得相者,则有二相过,一者先有相,二者相来相,是故有相事中相无所相,无相事中相亦无所相。何法名无相,而以有相相?如象有双牙,垂一鼻,头有三隆,耳如箕,脊如弯弓,腹大而垂,尾端有毛,四脚粗圆,是为象相。若离是相,更无有象可以相相。如马竖耳垂鬣四脚同蹄尾通有毛,若离是相,更无有马可以相相。如是有相中相无所相,无相中相亦无所相,离有相无相,更无第三法可以相相。是故相无所相,相无所相故,可相法亦不成。何以故?以相故知是事名可相。以是因缘故,相可相俱空。相可相空故,万物亦空。何以故?离相可相更无有物,物无故非物亦无。以物灭故名无物,若无物者,何所灭故名为无物。物无物空故,一切有为法皆空。有为法空故,无为法亦空。有为无为空故,我亦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