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077,分139页显示  上一页  76  77  78  79  80  82  83  84  85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双观经
杂想观
杂观想
罥索观音
药师如来观行仪轨法
宝池观
宝楼观
宝树观
观佛三昧海经六譬
觉观
觉观风
观音忏法
洒水观音
权智实智之一心三观
体空观
双观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说无量寿经之异名。本经为明净土观行之经,故名观经。有两卷,故曰双。以与单卷之佛说观无量寿经拣别。往生十因初曰双观经。后曰双卷经。
杂想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观经所说十六观中之第十三观,观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二菩萨三尊种种变现杂相之观法也。天台观经疏曰:「普杂何异而为二耶?普观作自身往想,称彼境界一一具观。杂观明佛菩萨神力自在,转变非恒,大小不定,或随物现,故名为杂。」
【三藏法数】
谓若欲至心生西方者,先观丈六佛像,在池水上。阿弥陀佛神通如意,于十方国变现自在。或现大身,满虚空中。或现小身,丈六八尺。所现之形,皆真金色,圆光化佛,及宝莲华,如上所说。观世音及大势至,于一切处,身同众生,但观首相,知是观世音,知是大势至,是名杂想观。(梵语阿弥陀,华言无量寿。)
杂观想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杂想观)
罥索观音
【佛学大辞典】
(菩萨)不空罥索观音之略称。
药师如来观行仪轨法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金刚智译。说七佛药师之念诵法。
宝池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观经所说十六观中之第五。观见极乐净土八功德池之相也。经曰:「次当想水,想水者,极乐国土有八池水,(中略)是为八功德水想,名第五观。」
【佛学常见辞汇】
观经所说十六观之一,即观想极乐世界八功德池之相。
宝楼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观经所说十六观法中第六,观极乐宝楼珠阁之相也。经曰:「众宝国土一一界上有五百亿宝楼阁,其楼阁中有无量诸天,作天伎乐。」
【佛学常见辞汇】
观经所说十六观之一,即观想极乐世界宝楼珠阁之相。
宝树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观经所说十六观中之第四,观净土宝树之相也。经曰:「地想成已,次观宝树。(中略)观见树茎枝叶华果,皆令分明,是为树想,名第四观。」
【佛学常见辞汇】
观经所说十六观之一,即观想极乐世界宝树之相。
【三藏法数】
谓作七重行树想,一一树,高八千由旬,七宝映饰,珠网覆上。行行相当,叶叶相次,生诸妙华,成七宝果。其叶千色,有大光明,照映三千世界,十方国土,悉于中现,是名树观。(梵语由旬,华言限量。有八十六、十四、十里三等之不同。七宝者,金、银、琉璃、玻璃、砗磲、码瑙、赤真珠也。三千者,大千、中千、小千也。十方者,四方四维上下也。)
观佛三昧海经六譬
【佛学大辞典】
(名数)示念佛三昧之胜德以六譬:一,长者阎浮檀那紫金之喻。二,王宝印之喻。三,长者如意珠之喻。四,仙人善况之喻。五,力士髻珠之喻。六,劫末金刚山之喻。见往生要集下末。
觉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新译去寻伺,旧译云觉观。粗思名觉,细思名观。二者皆为妨定心者。因此觉观之有无而判定心之浅深。智度论二十三曰:「是觉观挠乱三昧,以是故说此二事。虽善而是三昧贼,难可舍离。(中略)粗心相名觉,细心相名观。」往生要集中本曰:「愿除灭我粗动觉观心。」【又】觉与观者为发言语之因,离觉观之心,则无言语。维摩经弟子品曰:「法无名字,言语断故。法无有说,离觉观故。」肇注曰:「觉观粗心,言语之本。」
【佛学常见辞汇】
新译作寻伺,旧译作觉观,粗思名觉,细思名观,二者都能扰乱定心。
觉观风
【佛学大辞典】
(杂语)智度论十七曰:「嚣尘蔽天日,大雨能淹之。觉观风散心,禅定能灭之。」
观音忏法
【佛学大辞典】
(修法)宋咸平年中,天台遵式治定请观音经消伏毒害之忏仪,现今所流布之观音忏法是也。所述正意,为劝请观世音及一切三宝,忏悔三业。以成就现当之二利也。其文或取经疏止观等全文本意,或取其意而略其辞,或文意皆自作。
【佛学大辞典】
(行事)向于观音之忏悔法也。自梁武帝始,今之法式,为宋遵式所治定忏法小序曰:「梁武帝,修此法,救后妃死为巨蟒。(中略)大宋咸平年中,天台遵式,治定请观音经消伏毒害忏仪,今所流布天下者是也。其文者,或用经疏止观等全文本意,或取其意而略其言辞,或文意共自作,以终卷也。」
【佛学常见辞汇】
宋天台遵式法师,治定请观音消伏毒害忏仪,即今所流行之观音忏法。此忏法劝请观世音及一切三宝加被,消除三业,以成就现当之二利。因此法以观音为道场之主,故名观音忏法。
洒水观音
【佛学大辞典】
(菩萨)三十三观音之一。右手持瓶作洒水之相者。
权智实智之一心三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如来所證之一心三观,为实智之一心三观,如来所说之一心三观,为权智之一心三观。以本迹二门配之,则迹门法华,当于权智之一心三观,本门法华,当于实智之一心三观。
【佛学常见辞汇】
如来所證的一心三观,是实智的一心三观,而如来所说的一心三观,却是权智的一心三观。
体空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见体空之观法也。为大乘菩萨之观法,有利钝之二种。钝根之菩萨,依之而證空寂之涅槃,故同于小乘之觉,利根之菩萨,依之而达观中道(体空之里含中道,于体空之下辨之)。
【佛学常见辞汇】
彻见体空的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