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77,分139页显示 上一页 62 63 64 65 66 68 69 70 71 下一页
托事观
如来体性无生观
如意轮观音
如意轮观自在菩萨念诵法
如意轮莲华心如来修行观门仪
成就妙法莲华经王瑜伽观智仪轨经
成实二种观
成实偏空观
身观经
何耶揭哩婆观世音菩萨受法坛
佛顶放无垢光明入普门观察一切如来心陀罗尼经
佛摄相应经观自在仪轨
忻出观
忻妙观
佛类词典(续上)
地观托事观
如来体性无生观
如意轮观音
如意轮观自在菩萨念诵法
如意轮莲华心如来修行观门仪
成就妙法莲华经王瑜伽观智仪轨经
成实二种观
成实偏空观
身观经
何耶揭哩婆观世音菩萨受法坛
佛顶放无垢光明入普门观察一切如来心陀罗尼经
佛摄相应经观自在仪轨
忻出观
忻妙观
地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地轮方形中观字之称。又云金刚座观。
【三藏法数】
地即能生佛智,住持不动之义。谓别教菩萨,于十地位中,修习中观,能生佛智,故名地观。(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
【三藏法数】
谓前想成时,开目闭目,不令散失,如此想者,即名粗见极乐国地。见已分明,是名地观。
(术语)于地轮方形中观字之称。又云金刚座观。
【三藏法数】
地即能生佛智,住持不动之义。谓别教菩萨,于十地位中,修习中观,能生佛智,故名地观。(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
【三藏法数】
谓前想成时,开目闭目,不令散失,如此想者,即名粗见极乐国地。见已分明,是名地观。
托事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台家所说三种观法之一。如观王舍城为心王观万二千为人十二处之千如,一一事相入心而悟解为真理的,谓之托事观。华严宗所谓十玄中之托事显法生解门也。(参见:观法)
(术语)台家所说三种观法之一。如观王舍城为心王观万二千为人十二处之千如,一一事相入心而悟解为真理的,谓之托事观。华严宗所谓十玄中之托事显法生解门也。(参见:观法)
如来体性无生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轮所成法界塔婆之观法也。五轮者,是法身如来之体性,故云如来体性,以本不生之为体,故云无生。见三种悉地仪轨。
(术语)五轮所成法界塔婆之观法也。五轮者,是法身如来之体性,故云如来体性,以本不生之为体,故云无生。见三种悉地仪轨。
如意轮观音
【佛学大辞典】
(菩萨)Cinta%manicakra,六观音之一。此观音,手持如意宝珠,以表满众生祈愿,持轮宝,表转法轮,故名如意轮。密号名持宝金刚。观世音菩萨如意摩尼陀罗尼经曰:「观世音莲华如意摩尼转轮心陀罗尼。」此菩萨有六臂。右第一手捧颊为思惟之相。观自在如意轮菩萨瑜伽曰:「手持如意宝,六臂身金色,顶髻宝庄严,冠坐自在王,住于说法相。第一手思惟,悯念有情故。第二手持意宝,能满众生愿。第三手持念珠,为度傍生苦。左按光明山,成就无倾动。第二持莲手,能净诸非法。第三手持轮,能转无上法。六臂广博体,能游于六道。」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如意轮菩萨,为六观音之一。此观音手持如意宝珠,以表满足众生的祈求,持轮宝,以表转法轮,故名如意轮。
(菩萨)Cinta%manicakra,六观音之一。此观音,手持如意宝珠,以表满众生祈愿,持轮宝,表转法轮,故名如意轮。密号名持宝金刚。观世音菩萨如意摩尼陀罗尼经曰:「观世音莲华如意摩尼转轮心陀罗尼。」此菩萨有六臂。右第一手捧颊为思惟之相。观自在如意轮菩萨瑜伽曰:「手持如意宝,六臂身金色,顶髻宝庄严,冠坐自在王,住于说法相。第一手思惟,悯念有情故。第二手持意宝,能满众生愿。第三手持念珠,为度傍生苦。左按光明山,成就无倾动。第二持莲手,能净诸非法。第三手持轮,能转无上法。六臂广博体,能游于六道。」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如意轮菩萨,为六观音之一。此观音手持如意宝珠,以表满足众生的祈求,持轮宝,以表转法轮,故名如意轮。
如意轮观自在菩萨念诵法
【佛学大辞典】
(修法)为罪障消灭,以如意轮观音为本尊而行之修法也。真言行者最初所修之行法。
(修法)为罪障消灭,以如意轮观音为本尊而行之修法也。真言行者最初所修之行法。
如意轮莲华心如来修行观门仪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宋慈贤译。说如意轮观音之修法。
(经名)一卷,宋慈贤译。说如意轮观音之修法。
成就妙法莲华经王瑜伽观智仪轨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不空译。先有归命本经二十八尊之颂,次说成就此法之四缘:一亲真善知识,二听闻正法经王,三作如理瑜伽观,四随法而行修奢摩他毗钵舍那。
(经名)一卷,不空译。先有归命本经二十八尊之颂,次说成就此法之四缘:一亲真善知识,二听闻正法经王,三作如理瑜伽观,四随法而行修奢摩他毗钵舍那。
成实二种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观我法俱空也。是所以超越于萨婆多宗之我空法有观者。
(术语)观我法俱空也。是所以超越于萨婆多宗之我空法有观者。
成实偏空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我法二执虽空,然偏于空之一边,不知空即不空,故称之为偏空观,而大乘诸宗摈斥之。即四见,又四执之一。
(术语)我法二执虽空,然偏于空之一边,不知空即不空,故称之为偏空观,而大乘诸宗摈斥之。即四见,又四执之一。
身观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西晋竺法护,说身之不净而不可爱乐。
(经名)一卷,西晋竺法护,说身之不净而不可爱乐。
何耶揭哩婆观世音菩萨受法坛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失译人名。说马头观音之坛法。
(经名)一卷,失译人名。说马头观音之坛法。
佛顶放无垢光明入普门观察一切如来心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二卷,赵宋施护译。佛在睹史多天说法,时有忉利天之摩尼藏无垢天子,得炬口天药叉警告,七日后必死。惶怖求救于帝释,帝释伴彼见佛,佛为说此咒。与尊胜陀罗尼之缘起略同。
(经名)二卷,赵宋施护译。佛在睹史多天说法,时有忉利天之摩尼藏无垢天子,得炬口天药叉警告,七日后必死。惶怖求救于帝释,帝释伴彼见佛,佛为说此咒。与尊胜陀罗尼之缘起略同。
佛摄相应经观自在仪轨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切佛摄相应大教王经圣观自在菩萨念诵仪轨之略名。
(书名)一切佛摄相应大教王经圣观自在菩萨念诵仪轨之略名。
忻出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行观之第六。观初禅之心,离欲染而为自由,与初禅之身,得五通而为自由,因出果出共忻也。大藏法数三十四曰:「既厌欲界烦恼盖障,即忻初禅心得出离,是为因出。复厌欲界之身质碍不得自在,即忻初禅获得五通之身自在无碍,是为果出。得出胜障皆须忻喜也。」(禅波罗蜜次第法门)。
【三藏法数】
谓既厌欲界烦恼盖障,即忻初禅心得出离,是为因出。复厌欲界之身质碍不得自在,即忻初禅获得五通之身自在无碍,是为果出。得出胜障,皆须忻喜也。(五通者,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也。)
(术语)六行观之第六。观初禅之心,离欲染而为自由,与初禅之身,得五通而为自由,因出果出共忻也。大藏法数三十四曰:「既厌欲界烦恼盖障,即忻初禅心得出离,是为因出。复厌欲界之身质碍不得自在,即忻初禅获得五通之身自在无碍,是为果出。得出胜障皆须忻喜也。」(禅波罗蜜次第法门)。
【三藏法数】
谓既厌欲界烦恼盖障,即忻初禅心得出离,是为因出。复厌欲界之身质碍不得自在,即忻初禅获得五通之身自在无碍,是为果出。得出胜障,皆须忻喜也。(五通者,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也。)
忻妙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行观之第五。观初禅之禅定不动为上妙,初禅之身,虽有形,而如镜中之像自在,忻妙因妙果也。大藏法数三十四曰:「既厌欲界贪欲五尘之乐心乱驰动为粗,即忻初禅定之乐心定不动,是为果妙。复厌欲界臭秽之身为粗,即忻受得初禅之身如镜中像,虽有形色无有质碍,是为果妙。得妙胜粗皆须忻喜也。」
【三藏法数】
谓既厌欲界贪欲五尘之乐,心乱驰动为粗,即忻初禅禅定之乐,心定不动,是为因妙。复厌欲界臭秽之身为粗,即忻受得初禅之身,如镜中像,虽有形色,无有质碍,是为果妙。得妙胜粗,皆须忻喜也。
(术语)六行观之第五。观初禅之禅定不动为上妙,初禅之身,虽有形,而如镜中之像自在,忻妙因妙果也。大藏法数三十四曰:「既厌欲界贪欲五尘之乐心乱驰动为粗,即忻初禅定之乐心定不动,是为果妙。复厌欲界臭秽之身为粗,即忻受得初禅之身如镜中像,虽有形色无有质碍,是为果妙。得妙胜粗皆须忻喜也。」
【三藏法数】
谓既厌欲界贪欲五尘之乐,心乱驰动为粗,即忻初禅禅定之乐,心定不动,是为因妙。复厌欲界臭秽之身为粗,即忻受得初禅之身,如镜中像,虽有形色,无有质碍,是为果妙。得妙胜粗,皆须忻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