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077,分139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亭观
观治
观看
观风使
楚观
观赏
齐观
叹观止
观照
华观
洞观
洞观
观地
铺观
观井
《骈字类编》:亭观(亭观)
唐书马燧传:子畅,贞元末,神策中尉杨志廉讽使纳田产,至顺宗时,复赐之。中官往往逼取,畅畏不敢吝,以至困穷。终少府监,赠工部尚书。诸子无室庐,自托奉诚园亭观,即其安邑里旧第云。 水经注:羊水又东注如浑水,又南至灵泉池,南面旧京,北背方岭,左右山源,亭观绣峙,方湖反景,若三山之倒水下。
《漢語大詞典》:观治(觀治)
显示治绩。《新唐书·刘蕡传》:“京师,诸 夏 之本也,将以观治,而豪猾踰检;太学,明教之源也,期於变风,而生徒惰业。”
分類:显示治绩
《國語辭典》:观看(觀看)  拼音:guān kàn
参观、欣赏、察看。如:「观看比赛」、「观看风水」。
《漢語大詞典》:观风使(觀風使)
(1).官名。 唐 初遣官巡视天下,观风察俗,谓之“观风使”。亦称“ 採访使 ”。新唐书·百官志四下“观察处置使”原注:“ 贞观 初,遣大使十三人巡省天下诸州,水旱则遣使,有巡察、安抚、存抚之名……﹝ 开元 ﹞二十年曰採访处置使,分十五道, 天宝 末,又兼黜陟使, 乾元 元年,改曰观察处置使。”说郛卷十引 前蜀 冯鉴 《续事始》:“观风使: 肃宗 至德 元年,改採访使为观风处置使。”清史稿·世宗纪:“﹝ 雍正 四年﹞冬十月甲子,设 浙江 观风整俗使。”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五
(2).指 清 代的学政使。 严复 《救亡决论》:“迨夫观风使至,羣然挟兔册,裹饼饵,逐队唱名,俯首就案,不违功令,皆足求售,谬种流传,羌无一是。”
《漢語大詞典》:楚观(楚觀)
指 高唐观 。 宋 黄庭坚 《和邢惇夫秋怀》之二:“曩时 高唐 客,莫雨朝行云。阴居怀天匹, 楚 观梦纷紜。”参见“ 高唐观 ”。
《漢語大詞典》:高唐观(高唐觀)
台观名。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序:“昔者 楚襄王 与 宋玉 游於 云梦 之臺,望 高唐 之观,其上独有云气。”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二八:“朅来 高唐观 ,悵望 云阳 岑。”
分類:台观
《國語辭典》:观赏(觀賞)  拼音:guān shǎng
观看欣赏。如:「今晚的节目非常精采,欢迎阁家观赏。」
《漢語大詞典》:齐观(齊觀)
同等看待。 明 陈子龙 《偕熊令君伯甘游乌伤云黄山》诗:“和絃愧同调,击壤庶齐观。” 罗惇曧 《文学源流·附论杨子》:“此其生死齐观,不为世缚,可谓坦然自适者矣。” 鲁迅 《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而于狗,却不能引此为例,与对等的敌手齐观,因为无论它怎样狂嗥,其实并不解什么‘道义’。”
《漢語大詞典》:叹观止(嘆觀止)
见“ 嘆为观止 ”。
《國語辭典》:叹为观止(嘆為觀止)  拼音:tàn wéi guān zhǐ
形容事物极好,令人赞叹不已。如:「毫芒雕刻是一种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
《國語辭典》:叹为观止(歎為觀止)  拼音:tàn wéi guān zhǐ
春秋时,吴国季札在鲁国欣赏各种乐舞。看到舜时的乐舞,十分赞叹,说看到这里就够了,其他的乐舞就不必看了。典出《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后指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无与伦比。
《國語辭典》:观照(觀照)  拼音:guān zhào
以心灵深刻的观察来品味人生。唐。李华〈衢州龙兴寺故律师体公碑〉:「于人法得无我,于观照得甚深。」
《高级汉语词典》:华观
华丽的观阙,即宫门前的望楼
《漢語大詞典》:洞观(洞觀)
道观。 宋 秦观 《雨中花慢》词:“正火轮飞上,雾捲烟开,洞观金碧。”
分類:道观
《漢語大詞典》:洞观(洞觀)
(1).谓清澈见底。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清水:“其水歷涧飞流,清泠洞观,谓之 清水 矣。”
(2).透彻地了解;深入地观察。 明 方孝孺 《畸亭记》:“ 宗哲 居于斯亭,笑歌自乐,洞观千古。” 王国维 《〈红楼梦〉评论》第二章:“唯非常之人,由非常之知力,而洞观宇宙人生之本质,始知生活与痛苦不能相离。” 孙中山 《三民主义之具体办法》:“我们考察今日世界的大势,洞观古今的潮流,人类社会需要三民主义,真是不可一日缺少。”
《韵府拾遗 寘韵》:观地(观地)
易: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分类:观地
《國語辭典》:铺观(鋪觀)  拼音:pū guān
遍观、纵观。汉。班固典引〉:「铺观二代洪纤之度,其赜可探也。」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封禅》:「铺观两汉隆盛,孝武禅号于肃然,光武巡封于梁父,诵德铭勋,乃鸿笔耳。」
分類:纵观
《漢語大詞典》:观井(觀井)
相传为 彭祖 故事。 宋 苏轼 《代滕甫论西夏书》:“俗言 彭祖 观井,自係大木之上,以车轮覆井,而后敢观。”后用以比喻遇事谨慎小心。 清 钱谦益 《方生行送方尔止还金陵》诗:“共嗟梵志还家日,却笑 彭公 观井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