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王观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辽南京人。博学有才辩。道宗重熙七年进士乙科。咸雍间,赐国姓耶律,累拜参知政事,兼知南院枢密事。坐矫制修私第,罢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9—1090 【介绍】: 宋凤翔盩厔人,字大观。仁宗庆历六年进士,授孟州司户参军。历知万泉、夏县、永昌,皆有善政。英宗时,以侍御史出通判汾州。神宗熙宁三年为开封府判官,言青苗法不便。出为陕西、永兴军路转运使,知同、陕州。哲宗时累官同知枢密院事。卒谥懿简。有《春秋论》、《唐春秋》、《西山别录》、《史记牴牾论》等。
全宋诗
赵瞻(一○一九~一○九○),字大观,其先亳州永城(今属河南)人,后徙凤翔盩厔(今陕西周至)。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初为孟州司户参军,历知万泉县、夏县、永昌县、威州。英宗治平元年(一○六四),通判汾州。神宗即位,知商州,就除提点陕州刑狱。熙宁三年(一○七○),入为开封府判官,后知同州、沧州。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擢枢密直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四年,同知院事。五年卒,年七十二。谥懿简。有文集二十卷,已佚。事见《范太史集》卷四一《赵公神道碑》。《宋史》卷三四一有传。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一一一五
赵瞻(一○一九——一○九○),字大观,凤翔盩厔(今陕西周至)人。庆历六年进士,授孟州司户参军。历知州县,迁屯田、都官员外郎。治平初除侍御史,以濮议迕英宗,出为汾州通判。神宗立,徙知商州,提点陕西刑狱,入为开封府判官,复出为陕西路转运副使,知同州、陕州、沧州。哲宗即位,召为太常少卿,拜户部侍郎。元祐三年,同知枢密院事。五年卒,谥懿简。著《春秋论》三十卷、《史记牴牾论》五卷、《唐春秋》五十卷、《奏议》十卷、《文集》二十卷、《西山别录》一卷,皆不传。见范祖禹撰《赵公神道碑》(《范太史集》卷四一),《宋史》卷三四一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1—1086 【介绍】: 宋抚州临川人,字介甫,小字獾郎,号半山。王益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授签书淮南判官。七年,知鄞县,兴修水利,贷谷于民,严整保伍,治绩卓著。历舒州通判、知常州。嘉祐三年,入为三司度支判官,上万言书,主张变法改革、培养人才,未被采纳。迁知制诰,以母丧去职。神宗即位,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拜参知政事,力主变法,与神宗意合,乃设置三司条例司,理财整军,力谋富国强兵。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陆续颁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又改革科举、学校制度。七年,因遭司马光、文彦博、韩琦等强烈反对,罢相,知江宁府。八年,复相。九年,再罢相,出判江宁府。元丰三年,封荆国公。卒谥文。提倡新学,曾与子雱及吕惠卿重释《》、《》、《周官》,为《三经新义》;又撰《字说》,文字训诂亦多与前人不同。主历史变化之说,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抒发政治抱负,风格雄健峭拔,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临川集》,一名《王文公文集》,又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老子注》辑本。
全宋诗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历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为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为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为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复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为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谥文。著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著《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为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为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證,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为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为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词学图录
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人。封舒国公,改封荆国公。有《王临川集》、《临川先生歌曲》。
全宋文·卷一三六三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抚州)人。庆历二年进士及第,授签书淮南判官。仁宗朝历官至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诰,以母丧去职。神宗即位,起知江宁府,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拜参知政事,主持变法,陆续颁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新法遭保守势力强烈反对,七年,罢相,以观文殿大学士出知江宁府。八年,复相。九年,再罢相,出判江宁府,退居江宁半山园。次年封舒国公,元丰三年改封荆国公。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绍圣中,谥曰文。崇宁三年,追封舒王。安石善属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集百卷传世。另著有《三经新义》(已佚,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字说》等。《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袁州人,字梦符。仁宗庆历二年进士。以著作佐郎知清江县。历太学官,出判处州,请监南岳庙以归。淡于世味,终日醉吟玉溪之上,自号玉溪叟。
全宋诗
李观(一○二三~一○九五),字梦符,号玉溪叟,袁州(今江西宜春)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时方弱冠,知清江县(明正德《袁州府志》卷八)。神宗熙宁初为大官令,寻言役法不便,出通判处州(清乾隆《袁州府志》卷二五)。元丰四年(一○八一)知岳州(《宋会要辑稿》礼二○之六四)。哲宗元祐初由监江州太平兴国观除知虔州,不就,请监南岳庙以归。卒年七十三(乾隆《袁州府志》)。今录诗八首。
吴元观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治平元年(1064)任建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大名成安人,字大观。王广渊弟。起进士,签书雄州判官。英宗治平中,为河北沿边安抚都监,上备御数十策。累官户部副使,以宝文阁待制知广州府,徙河中,卒。
全宋诗
王临(?~一○八七),字大观,大名成安(今属河北)人。广渊弟。第进士,签书雄州判官。英宗治平中,知顺安军,改河北沿边安抚都监,进安抚副使,历知泾、鄜、广信、安肃等州军。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自皇城使擢兵部郎中、直昭文馆。出知齐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一),历沧州、荆南。入为户部副使,以宝文阁待制知广州、河中府。哲宗元祐二年提举崇福宫,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三)。事见《宋史》卷三二九《王广渊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一三六一
王临(?——一○八七),字大观,大名成安(今河北成安)人,广渊弟。第进士,签书雄州判官。治平中,自屯田员外郎换崇仪使、知顺安军。熙宁元年为河北沿边安抚都监,上备禦数十策。进安抚副使,知泾、鄜州、广信安肃军。元丰初,还文阶,自皇城使擢为兵部郎中、直昭文馆。历知齐州、沧州、荆南,入为户部副使,出知广州、河中。元祐元年提举崇福官,次年七月卒。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五五、三○三、三一五、三三二、三七二、四○三,《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六之二八、食货五二之一七,《东都事略》卷八五,《宋史》卷三二九《王广渊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邕州人,字大观。举进士。仁宗至和初为余靖部吏,侬智高攻邕州,鉴说谕诸洞酋长,使不附智高,以功授大理评事。神宗熙宁五年,历广南西路安抚都监兼知钦州,寻为湖北钤辖兼知辰州,助章惇经制南江诸蛮地。九年,自宣州知桂州,次年知邕州。
全宋文·卷一六三三
石鉴,邕州(治今广西南宁)人。至和初为邕州司户参军,以平侬智高功擢大理评事。熙宁中以东作坊使为广南西路安抚都监,兼知钦州。五年,改荆湖北路钤辖,知辰州。七年八月为贺辽国主生辰副使。使还,转卫尉少卿、直昭文馆。历知宣、桂、虞、邕州。措置广南诸族有方,多著勋绩。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六、二三三、二三六、二五五、二六二、二七一、二七七、二八○,《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一之一四、蕃夷五之六四、蕃夷五之八五,《宋史》卷四九三《蛮夷传》一、卷四九五《蛮夷传》三,《北宋经抚年表》卷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高邮人,一作如皋人,字通叟,号逐客。仁宗嘉祐二年进士。神宗熙宁中为大理寺丞、知江都县事。坐枉法取财,除名,永州编管。一说官翰林学士,赋应制词,宣仁太后以其近亵,谪之。有《冠柳集》、《扬州芍药谱》。
全宋诗
王观,字通叟,海陵(今江苏泰州)人(《宋元学案补遗》卷一),一作如皋(今属江苏)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授单州推官,试秘书省校书郎(以上《东皋诗存》卷一)。迁大理寺丞、知江都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一、三○二)。著有《芍药谱》一卷,流传于世。今录诗六首。
全宋文·卷一五七七
王观,字通叟,泰州如皋(今江苏如皋)人。或云海陵、高邮人。胡瑗门人。嘉祐二年进士。授单州推官,试秘书省校书郎。元丰二年为大理寺丞,坐知江都县时枉法受财,除名编管永州。著有《扬州赋》一卷(存),《芍药谱》(存),《冠柳集》。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六之一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〇一、三〇二,《宋诗纪事》卷二二,《宋元学案补遗》卷一,《全宋词》。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一四
慧观,神宗时僧。尝两游长安,寓香城善感禅院。元丰初,寓三陵永昌院,号文辩大师。
罗观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元丰元年(1078)任兴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0—1075 【介绍】: 辽道宗后,小字观音。萧惠女。工诗,尤善琵琶。帝为燕赵王时,纳为妃,及即位,册为皇后。大康元年,耶律乙辛欲废太子,遂制造伪證,诬后与伶官赵惟一私通。帝赐后自尽。天祚时,追谥宣懿。
词学图录
萧观音(1040-1075) 辽道宗耶律弘基后,枢密使萧惠女。有《回心院》词十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1—1097 【介绍】: 宋临江新淦人,字常父。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全宋诗
孔武仲(一○四一~一○九七),字常父(甫),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进士,调谷城主簿,选教授齐州,为国子直讲。哲宗元祐初,历集贤校理,著作郎,国子司业。尝民族矛盾论恢复诗赋取地一下,攻击王安石经义。进起居郎兼侍讲迩英殿,除起居舍人,改中书舍人,直学士院。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徙宣州。绍圣四年,坐元祐党夺耿,管勾洪州玉隆观、池州居住(《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一六),卒,年五十七。与兄文仲、弟平仲并称“三孔”。黄庭坚有“二苏联璧,三孔分鼎”之誉。著有,诗书论语说》等百馀卷,已佚。南宋王𨗨收辑孔氏兄弟诗文合刊为《清江三孔集》,武仲诗文共十七卷,其中诗七卷。《宋史》卷三四四有传。 孔武仲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清江三孔集》为底本,参校民国初年胡思敬校本《宗伯集》(刊入《豫章丛书》,简称豫章本)、《宋诗钞》(简称诗钞)、《永乐大典》。校本多出底本的诗篇,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一八六
孔武仲(一○四二——一○九八),字常父,临江新淦(今江西新干)人,文仲弟、平仲兄。幼力学,举进士中甲科。调谷城主簿,选教授齐州,为国子直讲。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校书,集贤校理,著作郎,国子司业。进起居郎兼侍讲,除起居舍人,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徙宣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元符元年卒,年五十七。元符末追复原官。著《》、《》、《论语说》、《金华讲义》、内外制、杂文共百馀卷。《宋史》卷三四四《孔文仲传》有附传(卒年见孔平仲《祭三兄侍郎文》)。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5—1105 【介绍】: 宋洪州分宁人,字鲁直,号涪翁、山谷道人。英宗治平四年进士。调叶县尉。神宗熙宁初,教授北京国子监,才能为文彦博所重。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哲宗立,累进秘书丞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鄂州。章惇、蔡卞劾其所修《神宗实录》多诬,贬涪州别驾,黔州等安置。徽宗即位,起知太平州,复谪宜州。工诗词文章,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论诗推崇杜甫,讲究修辞造句,强调“无一字无来处”,开创江西诗派。擅长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有《豫章黄先生文集》等。
全宋诗
黄庭坚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书》所收《山谷诗注》为底本。校以宋绍定刊《山谷诗注》(简称宋本;残存三卷,藏北京图书馆),元刻《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元本;残存内集十六卷,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宋乾道本《豫章黄先生文集》(简称文集)及元刊《山谷外集诗注》(简称影元本),明嘉靖间蒋芝刊《黄诗内篇》十四卷(简称蒋刻本)、明版《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明大全本;此书与蒋刻本并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山谷集》(简称山谷集)、清光绪间陈三立覆宋刻本(简称陈刻本)。并参校乾隆间翁方纲校树经堂本(简称翁校本,其中翁氏校语称翁校)。《内集》《外集》的编年说明,集中移置每卷卷首;《别集》等的系年,底本多疏漏,据《四库全书·山谷集》所附黄𧦬《山谷年谱》拾补,分别系于诗题下。底本中涉及山谷跋语、手迹、石刻及版本文字异同的注释文字,酌予保留。《山谷集》中多出底本的骚体诗及偈、赞、颂(其中多为六言或七言诗)等,参校明弘治叶天爵刻、嘉靖乔迁重修本(简称明本),编为第四十五至四十八卷。另从他书中辑得的集外诗和断句,编为第四十九卷。
词学图录
黄庭坚(1045-1105)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苏门四学士之一,江西诗派宗主。宋宋四大书家之一。有《豫章集》、《山谷词》。
黄鹤楼志·人物篇
黄庭坚(1045—1105) 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哲宗时为校书郎,官至著作佐郎,被贬后出知宣州、鄂州,任涪州别驾,处世泊然不以迂谪为意。其诗立意曲深喜用典,以其格调独特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为江西诗派开山祖师。其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书家。有《山谷集》《豫章黄先生词》等。元祐年间(1086—1094),多次游览黄鹤楼及南楼,曾作《鄂州南楼书事》四首等。其中“江东湖北行画图,鄂州南楼天下无”为黄鹄山南楼自宋以来见称于世的名句。黄鹤楼古碑廊现存诸可权集黄庭坚墨迹字句摹刊而成的“‘燕蝶’联语碑”。
全宋文·卷二二七八
黄庭坚(一○四五——一一○五),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黄庶次子。英宗治平四年举进士第,调叶县尉。神宗熙宁五年除北京国子监教授。元丰三年改知吉州太和县,六年调监德州德平镇。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擢起居舍人、秘书丞等。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二年,新党谓其修《实录》「多诬」,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后移戎州。元符三年徽宗即位,召还,旋又以文字罪除名,羁管宜州。崇宁四年卒于贬所,年六十一。庭坚工诗,主学杜甫,开创江西诗派。善草书、行书,列宋四大家。著有《豫章黄先生文集》、《外集》、《别集》、《遗文》、《山谷老人刀笔》、《山谷琴趣外篇》等。事迹见黄㽦《山谷年谱》、《宋史》卷四四四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临江新淦人,字义甫,一作毅父。孔武仲弟。英宗治平二年进士,又应制科。以吕公著荐为秘书丞、集贤校理。哲宗绍圣中,言者谓其元祐时附会当路,讥毁先烈,贬知衡州。元符二年,提举劾其违常平法,责惠州别驾,安置英州。徽宗立,召为户部金部郎中,出提举永兴路刑狱,帅鄜延、环庆。党论再起,罢,主管兖州景灵宫卒。长于史学,工文词,与兄孔文仲、孔武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孔氏谈苑》、《续世说》、《良世事證》、《释稗》、《诗戏》、《朝散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全宋诗
孔平仲,字义甫,一作毅父,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进士。神宗熙宁中为密州教授(本集《常山四诗》序)。元丰二年(一○七九)为都水监勾当公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九八)。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召试学士院。二年擢秘书丞、集贤校理。三年为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后迁提点江浙铸钱、京西南路刑狱(同上书卷三八○、四○七、四○九、四八三)。绍圣中坐元祐时附会当路,削校理,知衡州。又以不推行常平法,失陷官米钱,责惠州别驾,英州安置。徽宗立,复朝散大夫,召为户部、金部郎中,出提举永兴路刑狱。崇宁元年(一一○二),以元祐党籍落职,管勾兖州景灵宫(《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四○作太极观),卒。平仲与兄文仲、武仲并称“三孔”,黄庭坚有“二苏联璧,三孔分鼎”之誉。著有《续世说》、《孔氏谈苑》、《珩璜新论》、《释稗》等。诗文集已散佚,南宋王𨗨收辑为二十一卷,其中诗九卷,刊入《清江三孔集》;民国初年胡思敬校编为《朝散集》,刊入《豫章丛书》。《宋史》卷三四四有传。孔平仲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清江三孔集》为底本,校以《豫章丛书·朝散集》(简称豫章本)、明钞残本《三孔先生清江文集》(简称明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及《宋诗钞》(简称诗钞)。另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二七二
孔平仲,字义甫(一作毅父),临江新淦(今江西新干)人,文仲、武仲弟。治平二年举进士,又应制科,为秘书丞、集贤校理。文仲卒,归葬南康,诏以为江东转运判官护葬事。提点江浙铸钱、京西刑狱。绍圣中,言者诋其元祐时附会当路,削校理,知衡州。提举劾其不推行常平法,徙韶州,又责为惠州别驾、安置英州。徽宗立,复朝散大夫,召为户部、金部郎中,出提举永兴路刑狱,帅鄜延、环庆。党论再起,罢,主管兖州景灵宫,卒。长史学,工文词,著《续世说》十二卷、《孔子杂说》一卷、《释裨》一卷及《珩璜新论》、《良史事證》等。《宋史》卷三四四《孔文仲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9—1100 【介绍】: 宋扬州高邮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少从苏轼游。神宗元丰八年进士。为定海主簿。哲宗元祐初,以苏轼荐,除太学博士,复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元年,因坐元祐党籍,通判杭州。又以增损《实录》罪,责监处州酒税。继迭遭贬谪,编管横州、雷州。徽宗即位,召为宣德郎,北归至藤州卒。善诗赋策论,尤工词,属婉约派。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合称苏门四学士。有《淮海集》。
全宋诗
秦观(一○四九~一一○○),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神宗元丰八年(一○八五)进士,授蔡州教授。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以荐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试,未第。五年,召为秘书省校对黄本书籍(《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四三)。六年,迁正字(同上书卷四六二),兼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出为杭州通判,道贬处州监盐酒税。三年,削秩徙郴州。四年,编管横州。元符元年(一○九八),除名,移雷州(同上书卷五○二)。三年,放还,至藤州卒,年五十二。有《淮海集》四十卷,《后集》六卷,《长短句》三卷。事见《秦观词年表》(《淮海居士长短句》附录二),《宋史》卷四四四有传。秦观诗,以宋乾道高邮军学刻《淮海集》(藏日本内阁文库)为底本,原集唱和诗多误入他人之作。参校宋乾道高邮军学刻、绍熙谢雩修补本(简称谢本,藏北京图书馆,残存二至十一卷,四十卷,后集一至四卷)、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旧藏眉山文中刻《淮海閒居集》(简称文本,藏北京图书馆)、明鄂州张綖刻本(简称张本)、清高邮王敬之刻本(简称王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十六卷。
词学图录
秦观(1049-1100) 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人。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全宋文·卷二五七二
秦观(一○四九——一一○○),字太虚,又字少游,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人。元丰八年进士,除定海主簿,寻授蔡州教授。元祐初因苏轼荐,任太学博士,六年迁秘书省正字,八年任国史院编修,授左宣德郎。绍圣元年坐元祐党籍,出通判杭州,道贬监处州酒税。后削秩徙郴州,继编管横州,又徙雷州。徽宗即位召还,复为宣德郎。元符三年八月卒于北归途中。观善诗赋策论,尤工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著有《淮海集》四十卷、《后集》六卷、《长短句》三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