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4,分1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千手千眼观音
大光普照观音
大悲观音
不空罥索观音
不空钩观音
六观音
水月观音
正观音讲
白衣观音
白身观音
白处观音
合掌观音
延命观音
如意轮观音
佛类词典(续上)
千手观音小咒印言千手千眼观音
大光普照观音
大悲观音
不空罥索观音
不空钩观音
六观音
水月观音
正观音讲
白衣观音
白身观音
白处观音
合掌观音
延命观音
如意轮观音
千手观音小咒印言
【佛学大辞典】
(真言)无量寿仪轨曰:「即结观自在菩萨印,加持四处所谓心额喉顶,其印以二手外相叉,二头指相拄,如莲华叶,二大指并竖,即成。即诵观自在菩萨真言曰:唵(归命),嚩日啰(金刚),达磨(法),纥哩(观音种子)。由结此印及诵真言加持心额喉顶故即自身等同观自在菩萨。」
(真言)无量寿仪轨曰:「即结观自在菩萨印,加持四处所谓心额喉顶,其印以二手外相叉,二头指相拄,如莲华叶,二大指并竖,即成。即诵观自在菩萨真言曰:唵(归命),嚩日啰(金刚),达磨(法),纥哩(观音种子)。由结此印及诵真言加持心额喉顶故即自身等同观自在菩萨。」
千手千眼观音
【佛学大辞典】
(菩萨)即千手观音。
(菩萨)即千手观音。
大光普照观音
【佛学大辞典】
(菩萨)七佛八菩萨所说神咒经所说六观音之一。天台以之为修罗道之能化。道邃六字经验记,配之于十一面观音。(参见:六观音)
(菩萨)七佛八菩萨所说神咒经所说六观音之一。天台以之为修罗道之能化。道邃六字经验记,配之于十一面观音。(参见:六观音)
大悲观音
【佛学大辞典】
(菩萨)台家所立六观音之一。千手观音之异名。(参见:千手观音)。又,观音之总名。
(菩萨)台家所立六观音之一。千手观音之异名。(参见:千手观音)。又,观音之总名。
不空罥索观音
【佛学大辞典】
(菩萨)梵名阿牟伽皤赊Amoghapa%s!a,译为不空罥索。胎藏界观音院之一尊也。或列为六观音之一。此尊持不空之罥索,钩取人天之鱼于菩提之岸,以此标帜而得名,罥索譬菩萨之四摄法,其罥索必有所获,故云不空。陀罗尼集经四曰:「阿牟伽皤赊,唐言不空罥索。」大日经疏五曰:「罥索是菩提心中四摄方便。」玄奘译之不空罥索咒心经后序曰:「题不空等者,别众经之殊号也。至如掷罥取兽,时或索空。玆教动桴罔不玄会,故立斯目也。」演密钞五曰:「四摄是法,罥索是喻,诸佛菩萨以四摄法摄取众生,无空过者。世间罥索索取诸兽少有所失,故以为喻。又此罥索名不空,世间罥索索取兽时,或中或不中,四摄罥索摄取众生无不中者故。」
(菩萨)梵名阿牟伽皤赊Amoghapa%s!a,译为不空罥索。胎藏界观音院之一尊也。或列为六观音之一。此尊持不空之罥索,钩取人天之鱼于菩提之岸,以此标帜而得名,罥索譬菩萨之四摄法,其罥索必有所获,故云不空。陀罗尼集经四曰:「阿牟伽皤赊,唐言不空罥索。」大日经疏五曰:「罥索是菩提心中四摄方便。」玄奘译之不空罥索咒心经后序曰:「题不空等者,别众经之殊号也。至如掷罥取兽,时或索空。玆教动桴罔不玄会,故立斯目也。」演密钞五曰:「四摄是法,罥索是喻,诸佛菩萨以四摄法摄取众生,无空过者。世间罥索索取诸兽少有所失,故以为喻。又此罥索名不空,世间罥索索取兽时,或中或不中,四摄罥索摄取众生无不中者故。」
不空钩观音
【佛学大辞典】
(菩萨)梵名曰央俱舍Amogha%nkus!a,与不空罥索观音同体。在胎藏界之观音院,谓之不空罥索,在虚空藏院谓之不空钩观音。钩者,标帜之意,同于罥索。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所谓清净莲华明王央俱舍是也。
(菩萨)梵名曰央俱舍Amogha%nkus!a,与不空罥索观音同体。在胎藏界之观音院,谓之不空罥索,在虚空藏院谓之不空钩观音。钩者,标帜之意,同于罥索。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所谓清净莲华明王央俱舍是也。
六观音
【佛学大辞典】
(名数)有二种:一种:一大悲观音,二大慈观音,三师子无畏观音,四大光普照观音,五天人丈夫观音,六大梵深远观音也。一种:一千手观音,二圣观音,三马头观音,四十一面观音,五准胝观音,六如意输观音也。大悲等六观音为天台之义立。摩诃止观二曰:「大悲观世音破地狱道三障,此道苦最重,宜用大悲。大慈观世音破饿鬼道三障,此道饥渴,宜用大慈。师子无畏观世音破畜生道三障,兽王威猛,宜用无畏。大光普照观世音破阿修道三障,其道猜忌嫉疑,宜用普照。天人丈夫观世音破人道三障,人道有事理,事伏憍慢称天人,理则见佛性,称丈夫。大梵深远观世音破天道三障,梵是天王,标王得臣。」(三障者惑业苦)。或谓天台引用陀罗尼杂咒,案陀罗尼杂集七曰:「吉祥神咒,南无观世音,能施无畏力,一切和雅音,勇猛师子音,大梵清净音,大慈妙法音,天人大丈夫,能施众生乐,灭除无明使,济度生死海。」较诸今之六名,无大悲及大光普照,多和雅,且无对破六道苦之明文。或谓系引七佛八菩萨神咒经一所:「南无观世音,师子无畏音,大慈柔软音,大梵清净音,大光普照音,天人丈夫音,能施众生乐,济度生死岸。」然是仅为五观音,无大悲,且无对于六道之文。可决为天台之义立也。迨千手等六观音,盛传于密部,遂见种种之观音,密教之徒,举此六观音,附于止观之文。或言唐道邃六字经验记中列此六观音,然未得此本,不能详之。一说,千手等六观音,与大悲等六观音相配,出于日本真言宗。二种之六观音及六道之分配如图。古德之颂曰:「大悲千地狱,大慈正饿鬼,师子马头畜,大光面修罗,天人准泥人,大梵如意天。」其中第二之圣观音为观音菩萨之正体,无千手马头等异相,故但谓之圣观音,又云正观音。新曰圣观自在菩萨(又作正),是乃法华经普门品所说之观音,胎藏界右方莲华部之部主是也。胎藏界中总有四观音:一为中台八叶院之观音,二为观音院之观音,三为释迦院之观音,四为文殊院之观音。皆圣观音也。
【佛学常见辞汇】
1。显教的六观音是大悲观音、大慈观音、狮子无畏观音、大光普照观音、天人丈夫观音、大梵深远观音。2。密教的六观音是千手观音、圣观音、马头观音、十一面观音、准提观音、如意轮观音。3。以六观音分配于六道。请参见附表。
千手────大悲────地狱道
圣─────大慈────饿鬼道
马头────师子无畏──畜生道
十一面───大光普照──修罗道
准提────天人丈夫──人道
如意轮───大梵深远──天道
(名数)有二种:一种:一大悲观音,二大慈观音,三师子无畏观音,四大光普照观音,五天人丈夫观音,六大梵深远观音也。一种:一千手观音,二圣观音,三马头观音,四十一面观音,五准胝观音,六如意输观音也。大悲等六观音为天台之义立。摩诃止观二曰:「大悲观世音破地狱道三障,此道苦最重,宜用大悲。大慈观世音破饿鬼道三障,此道饥渴,宜用大慈。师子无畏观世音破畜生道三障,兽王威猛,宜用无畏。大光普照观世音破阿修道三障,其道猜忌嫉疑,宜用普照。天人丈夫观世音破人道三障,人道有事理,事伏憍慢称天人,理则见佛性,称丈夫。大梵深远观世音破天道三障,梵是天王,标王得臣。」(三障者惑业苦)。或谓天台引用陀罗尼杂咒,案陀罗尼杂集七曰:「吉祥神咒,南无观世音,能施无畏力,一切和雅音,勇猛师子音,大梵清净音,大慈妙法音,天人大丈夫,能施众生乐,灭除无明使,济度生死海。」较诸今之六名,无大悲及大光普照,多和雅,且无对破六道苦之明文。或谓系引七佛八菩萨神咒经一所:「南无观世音,师子无畏音,大慈柔软音,大梵清净音,大光普照音,天人丈夫音,能施众生乐,济度生死岸。」然是仅为五观音,无大悲,且无对于六道之文。可决为天台之义立也。迨千手等六观音,盛传于密部,遂见种种之观音,密教之徒,举此六观音,附于止观之文。或言唐道邃六字经验记中列此六观音,然未得此本,不能详之。一说,千手等六观音,与大悲等六观音相配,出于日本真言宗。二种之六观音及六道之分配如图。古德之颂曰:「大悲千地狱,大慈正饿鬼,师子马头畜,大光面修罗,天人准泥人,大梵如意天。」其中第二之圣观音为观音菩萨之正体,无千手马头等异相,故但谓之圣观音,又云正观音。新曰圣观自在菩萨(又作正),是乃法华经普门品所说之观音,胎藏界右方莲华部之部主是也。胎藏界中总有四观音:一为中台八叶院之观音,二为观音院之观音,三为释迦院之观音,四为文殊院之观音。皆圣观音也。
【佛学常见辞汇】
1。显教的六观音是大悲观音、大慈观音、狮子无畏观音、大光普照观音、天人丈夫观音、大梵深远观音。2。密教的六观音是千手观音、圣观音、马头观音、十一面观音、准提观音、如意轮观音。3。以六观音分配于六道。请参见附表。
千手────大悲────地狱道
圣─────大慈────饿鬼道
马头────师子无畏──畜生道
十一面───大光普照──修罗道
准提────天人丈夫──人道
如意轮───大梵深远──天道
水月观音
【佛学大辞典】
(菩萨)世间所绘观水中月之观音,谓之水月观音。真言曰:尾瑟多(清净)钵怚么(莲华)萨怚缚(萨埵)系多(畿)莎诃(成就)见大疏五十卷钞。
(菩萨)世间所绘观水中月之观音,谓之水月观音。真言曰:尾瑟多(清净)钵怚么(莲华)萨怚缚(萨埵)系多(畿)莎诃(成就)见大疏五十卷钞。
正观音讲
【佛学大辞典】
(行事)讲赞圣观音之法会也。
(行事)讲赞圣观音之法会也。
白衣观音
【佛学大辞典】
(菩萨)Pa%n!d!arava%sini^,又曰大白衣,又曰白处观音。以此尊常著白衣,在白莲中,故就其被服名为白衣。以其住处名为白处。白者,表淳净之菩提心也。梵名半拿啰嚩悉宁,胎藏界观音院之一尊,莲华部之部母也。大日经疏五曰:「半拿啰嚩悉宁,译云白处,以此尊常在白莲华中,故以为名。亦戴天发髻冠,袭纯素衣,左手持开敷莲华,从此最白净处出生普眼,故此三昧名为莲华部母也。同十曰:钵头摩,白花也。摩利你以波头摩为鬘,因以为名也。即是此摩利你,是处义住义也。(中略)白者,即是菩提之心。住此菩提之心,即是白住处也。此菩提心从佛境界生,常住于此,能生诸佛也。此是观音母,即莲华部主也。」苏婆呼经下曰:「半拿啰嚩徙宁,此云服白衣。」不空罥索经二十二曰:「半拿罗婆徙你白衣观世音菩萨,手执莲华。」秘藏记末曰:「伴陀罗缚字尼是白衣观音也,此为母。」
(菩萨)Pa%n!d!arava%sini^,又曰大白衣,又曰白处观音。以此尊常著白衣,在白莲中,故就其被服名为白衣。以其住处名为白处。白者,表淳净之菩提心也。梵名半拿啰嚩悉宁,胎藏界观音院之一尊,莲华部之部母也。大日经疏五曰:「半拿啰嚩悉宁,译云白处,以此尊常在白莲华中,故以为名。亦戴天发髻冠,袭纯素衣,左手持开敷莲华,从此最白净处出生普眼,故此三昧名为莲华部母也。同十曰:钵头摩,白花也。摩利你以波头摩为鬘,因以为名也。即是此摩利你,是处义住义也。(中略)白者,即是菩提之心。住此菩提之心,即是白住处也。此菩提心从佛境界生,常住于此,能生诸佛也。此是观音母,即莲华部主也。」苏婆呼经下曰:「半拿啰嚩徙宁,此云服白衣。」不空罥索经二十二曰:「半拿罗婆徙你白衣观世音菩萨,手执莲华。」秘藏记末曰:「伴陀罗缚字尼是白衣观音也,此为母。」
白身观音
【佛学大辞典】
(菩萨)Svetabhagavati^,胎藏曼荼罗观音院中之一尊也。秘藏记末曰:「白身观自在菩萨浅黄色,左手持莲华。」
(菩萨)Svetabhagavati^,胎藏曼荼罗观音院中之一尊也。秘藏记末曰:「白身观自在菩萨浅黄色,左手持莲华。」
白处观音
【佛学大辞典】
(菩萨)又曰白住处菩萨。白衣观音之异名也。
(菩萨)又曰白住处菩萨。白衣观音之异名也。
合掌观音
【佛学大辞典】
(菩萨)三十三观音之一。以虚心合掌,故有此名。
(菩萨)三十三观音之一。以虚心合掌,故有此名。
延命观音
【佛学大辞典】
(菩萨)三十三观音之一。补陀落海会轨第三院东门之延命观音曰:「顶上大宝冠,其中住佛身。身相深黄色,慈悲柔软相。救世二十臂,引接群生类(云云)。」
(菩萨)三十三观音之一。补陀落海会轨第三院东门之延命观音曰:「顶上大宝冠,其中住佛身。身相深黄色,慈悲柔软相。救世二十臂,引接群生类(云云)。」
如意轮观音
【佛学大辞典】
(菩萨)Cinta%manicakra,六观音之一。此观音,手持如意宝珠,以表满众生祈愿,持轮宝,表转法轮,故名如意轮。密号名持宝金刚。观世音菩萨如意摩尼陀罗尼经曰:「观世音莲华如意摩尼转轮心陀罗尼。」此菩萨有六臂。右第一手捧颊为思惟之相。观自在如意轮菩萨瑜伽曰:「手持如意宝,六臂身金色,顶髻宝庄严,冠坐自在王,住于说法相。第一手思惟,悯念有情故。第二手持意宝,能满众生愿。第三手持念珠,为度傍生苦。左按光明山,成就无倾动。第二持莲手,能净诸非法。第三手持轮,能转无上法。六臂广博体,能游于六道。」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如意轮菩萨,为六观音之一。此观音手持如意宝珠,以表满足众生的祈求,持轮宝,以表转法轮,故名如意轮。
(菩萨)Cinta%manicakra,六观音之一。此观音,手持如意宝珠,以表满众生祈愿,持轮宝,表转法轮,故名如意轮。密号名持宝金刚。观世音菩萨如意摩尼陀罗尼经曰:「观世音莲华如意摩尼转轮心陀罗尼。」此菩萨有六臂。右第一手捧颊为思惟之相。观自在如意轮菩萨瑜伽曰:「手持如意宝,六臂身金色,顶髻宝庄严,冠坐自在王,住于说法相。第一手思惟,悯念有情故。第二手持意宝,能满众生愿。第三手持念珠,为度傍生苦。左按光明山,成就无倾动。第二持莲手,能净诸非法。第三手持轮,能转无上法。六臂广博体,能游于六道。」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如意轮菩萨,为六观音之一。此观音手持如意宝珠,以表满足众生的祈求,持轮宝,以表转法轮,故名如意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