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0,分18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萧见理(字 孟节 )
张正见(字 见赜 )
元善见(别称 魏孝静帝 中山王 孝静皇帝 )
陆见贤( 平子 )
胡愔(号 见素子 )
魏正见( 曲阳男 )
韦见素(字 会微 忠贞 豳国公 )
王正见
释楚金( 程 大圆禅师 下见金字 )
韦利见
李虞仲(字 见之 )
周朴(字 太朴、见素、大朴 别称 月锻年炼 )
冯继先( 互见错出 )
僧羲寂(别称 义寂 字 常照 胡 目随人见知 )
其它辞典
颜见远萧见理(字 孟节 )
张正见(字 见赜 )
元善见(别称 魏孝静帝 中山王 孝静皇帝 )
陆见贤( 平子 )
胡愔(号 见素子 )
魏正见( 曲阳男 )
韦见素(字 会微 忠贞 豳国公 )
王正见
释楚金( 程 大圆禅师 下见金字 )
韦利见
李虞仲(字 见之 )
周朴(字 太朴、见素、大朴 别称 月锻年炼 )
冯继先( 互见错出 )
僧羲寂(别称 义寂 字 常照 胡 目随人见知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2 【介绍】: 南朝齐琅邪临沂人。博学有志行。萧宝融(齐和帝)镇荆州,以为录事参军。及即位,兼御史中丞。梁武帝受禅,发愤绝食,数日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字孟节。萧正德子。性凶粗,长剑短衣,出入廛里,不为宗室所齿。侯景之乱,正德叛应之,景以为天子,见理为太子。见理得志肆虐,每夜辄聚盗劫掠。后于大航中流矢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陈清河东武城人,字见赜。好学有清才。梁武帝太清初,射策高第,除邵陵王国左常侍。元帝立,迁彭泽令。入陈,累迁通直散骑侍郎。宣帝太建中卒,年四十九。善五言诗。明人辑有《张散骑集》。黄鹤楼志·人物篇
张正见(?—约575) 南朝梁陈时期诗人。字见赜。清河郡东武城人。幼好学才高,太清初年以献策取士中高品第,得封邵陵王国左常侍,历官通直散骑侍郎、彭泽令、镇东鄱阳王府墨曹行参军衡阳王府长史。代表作有《明君词》《湓城》等。严羽《沧浪诗话》称“南北朝人惟张正见诗最多”。所作《临高台》诗有“飞栋临黄鹤,高窗度白云”之句,是“白云黄鹤”四字语的首创者。全陈文·卷十六
正见,字见赜,清河东武城人。梁太清初,射策高第,除邵陵王国左常侍。元帝即位,拜通直散骑侍郎,迁彭泽令,后避地匡俗山。陈受禅,除镇东鄱阳王墨曹行参军,兼衡阳王府长史,历宜都王限外记室撰史著士,带寻阳郡丞,累迁尚书度支郎、通直散骑侍郎。太建中卒,有集十四卷。
人物简介
维基
即魏孝静帝(524年—552年1月21日),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孝文帝元宏曾孙,清河文宣王元亶嫡子,母清河王妃胡智,南北朝时期东魏唯一一代皇帝。政权被高欢父子控制。全后魏文·卷十三
帝讳善见,清河王亶之世子。永熙三年,孝武西迁,以其年十月即位,是为东魏。改元四:天平、元象、兴和、武定,在位十七年。禅于齐,封中山王。明年遇弑,谥曰孝静皇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29—578 【介绍】: 南朝陈吴郡吴人。陆缮侄。为人方正典雅,受知于宣帝,历任黄门侍郎,长沙、鄱阳二王长史,少府卿。谥平子。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邢州钜鹿人。魏满行子。武则天时官至库部郎中,出为彭州刺史。武周天授二年,为宣州刺史,封曲阳男,转苏州等三州刺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7—762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字会微。韦凑子。登进士第。授相王府参军。玄宗天宝九载,累擢吏部侍郎,平判皆诵于口,铨叙平允。官有丐求,辄下意听纳,人多德之。十三载,杨国忠欲倾安禄山以争宠,以见素安雅易制,引入相以为己助,拜武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知门下省事。禄山叛,从帝奔蜀。肃宗立,与房琯等奉传国玺及册,宣扬制命。帝以其尝附国忠,礼遇独减,遂罢相,授太子太师,致仕。卒谥忠贞。全唐文·卷二百七十二
见素字会微。彭城郡公赠幽州都督凑子。第进士。袭父爵。擢累谏议大夫。天宝十三载拜武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院学士。从元宗入蜀。兼左相。封豳国公。肃宗立。除右仆射。罢知政事。授太子太师。加开府仪同三司。宝应元年卒。年七十六。赠司空。谥曰忠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2 【介绍】: 唐蒲州虞乡人。玄宗天宝七载,为北庭节度使,伐安西,毁碎叶城。十载,为安西节度使。次年卒。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姓程氏。其先广平人。今占籍京兆之盩庢。母高氏。夜梦佛。有妊。七岁薙落。十八诵法华通大义。三十誓建多宝佛塔。用工之际。玄宗梦见楚金字于虚空中。诘朝遣使召问。乃为成之。且增其级。又于翠微悟真二寺。各建一塔曰吾他日必栖遁于此。乾元二年七月七日。右胁而逝。春秋六十二。法腊三十七。贞元十三年四月十三日。左街功德开府邠国公窦文场奏。千福寺楚金。是臣得戒和尚。天宝初。为国建多宝塔。置法华道场。经今六十馀年。僧等六时礼诵。经声不绝。已历四朝。未蒙旌德。奉诏谥大圆禅师。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四 读诵篇第八之一
释楚金。程氏之子。本广平郡今为京兆之盩厔人也。母高氏夜梦诸佛。因而妊焉。生实法王之子也。行素颜玉神和气清。七岁讽法华。十八通其义。三十构塔曰多宝。四十入帝梦于九重。玄宗睹法名下见金字。诘朝使问罔不有孚。于时声腾京辇。遂慕人构塔。累级而成。有同反掌。尝于翠微悟真扪萝灵趾。乃曰。此吾栖遁之所。遂奏两寺各建一塔。咸以多宝为名。此外吟咏妙经六千馀遍。宝树之下髣髴见于分身。灵山之中依俙觌于三变。心无所得舌流甘露。瑞鸟金碧栖于手中。天乐清泠奏于空际。凡诸休应皆不有之。乃曰。法象王之法驾。回人主之宸眷。承明三入扬法六宫。后妃长跪于御筵天华分散而不著。明皇题额肃宗赐幡。岂荣冠于一时。亦庶几于佛在也。以乾元二年七月七日子时右胁示灭焉。薪尽火灭雪颜如在。昭乎上生于安养之国矣。春秋六十二。法腊三十七。天子悯焉。中使吊焉。敕骠骑大将军朱光晖监护。即以其法葬于城西龙首原法华兰若塔之。初金髫年写法华经。不衣缣缯。寒加艾纳而已。弟子慧空法岸浩然皆随象王之子也。紫阁峰草堂寺飞锡碑文。吴通微书。至贞元十三年四月十三日。左街功德使开府邠国公窦文场奏。千福寺先师楚金是臣和尚。于天宝初为国建多宝塔置法华道场。经今六十馀祀。僧等六时礼念经声不断。以历四朝未蒙旌德。敕谥大圆禅师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杜陵人。韦行诠子。肃宗乾元元年,官广州刺史、岭南节度使。大食、波斯二国兵众攻城,利见弃城而遁。后自御史中丞流贬黔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2—836 【介绍】: 唐赵郡人。字见之。父李端为“大历十才子”之一。登进士第,又以制策登科授弘文校书。累官至吏部侍郎。简俭寡欲,立性方雅,时望归重。工诗。卒赠吏部尚书。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2—836 字见之,赵郡(今河北赵县)人。李端之子。宪宗元和元年(806)登进士第,又中制科,授校书郎。三年为荆南节度从事,七年任太常博士。穆宗长庆元年(821)为西川节度判官,二年征为兵部员外郎。敬宗宝历元年(825)以兵部郎中知制诰,进中书舍人。文宗大和四年(830)拜华州刺史,累历左散骑常侍,尚书左丞,兵部、吏部二侍郎。开成元年(836)卒。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三
虞仲字见之。赵郡人。元和初进士。又擢宏词。累拜中书舍人。大和中累迁兵部侍郎。改吏部。开成四年卒。年六十五。赠吏部尚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长乐人,字见素,一作大朴。隐嵩山。工诗,抒思尤艰,时称月锻年炼。僖宗乾符中,为黄巢所得,不从,被杀。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79 字见素(一作太朴)。睦州桐庐(今浙江桐庐)人,旧说吴兴(今浙江湖州)人,疑误。唐末避居福州,寄食乌石山僧寺。为人高傲纵逸,淡于名利,喜交山僧钓叟。福建观察使杨发、李诲先后欲召置幕中,均避而不往。僖宗乾符六年(879),黄巢邀其入伍,朴不从,被杀。生平事迹散见林嵩《周朴诗集序》、《新唐书·黄巢传》、《唐诗纪事》卷七一、《唐才子传》卷九。朴性喜吟诗,尚苦涩,每遇景物,搜奇抉思,日暮忘返。欧阳修谓其“构思尤艰,每有所得,必极其雕琢,故时人称朴诗‘月锻季炼,未及成篇,已播人口’”(《六一诗话》)。《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周朴诗》2卷,《宋史·艺文志七》记为1卷,已佚。《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5首,断句9。唐诗汇评
周朴(?-878),字见素,一云字太朴,桐庐(今属浙江)人。与方干、李频为诗友。后隐居福州(今福建闽侯)。杨发、李诲等为福建观察使,均曾召之,朴恐为征辟之牒所污,不赴。乾符五年,黄巢陷福州,求得之。朴不从,巢怒,斩之。中和中,朴友人僧柄浩得其遗诗一瓦首,属林嵩序之。有《周朴诗》二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全唐诗补逸
周朴字太朴,吴兴人。补诗一首并诗句二。
作品评论
林嵩《周朴诗集序》
(朴)与李建州频、方处士干为诗友,一篇一咏,脍炙人口……先生为诗思迟,盈月方得一联一句,得必惊人,未暇全篇,已布人口。诗人主客图
清奇僻古主:孟郊。上入室二人:陈陶、周朴。六一诗话
唐之晚年,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格,然亦务以精意相高。如周朴者,构思尤艰,每有所得,必极其雕琢。故时人称朴诗“月锻季炼,未及成篇,已播人口”。其名重当时如此,而今不复传矣。余少时犹见其集,其句有云:“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又云:“晓来山鸟闹,雨过杏花稀。”诚佳句也。唐诗纪事
朴性喜吟诗,尤尚苦涩,每遇景物,搜奇抉思,日旰忘返,苟得一联一句,则忻然自快。尝野逢一负薪者,忽持之,且厉声曰:“我得之矣。”樵夫矍然惊骇,掣臂弃薪而走,遇游徼卒,疑樵者为偷儿,执而讯之。朴徐往告卒曰:“适见负薪,因得句耳。”卒乃释之。其句云:“子孙何处闲为客,松柏被人伐作薪。”唐音癸签
周朴从苦思中得猛句,陡目欲惊,其不合者亦多可憎,是贯休一流诗。《老生常谈》
温飞卿七律,如《赠蜀将》、《马嵬》、《陈琳墓》、《五丈原》、《苏武庙》诸作,能与义山分驾,永宜楷式。……方干、罗隐、郑谷、周朴辈,皆有可观。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9—987 【介绍】: 名或作义寂。宋僧。温州永嘉人,字常照,俗姓胡。幼年出家,初入开元伽蓝,后往天台山研寻止观。时天台宗智者大师教迹,经安史之乱、会昌法难,焚毁殆尽。寂嘱人从日本国购取教典。由是博闻多识,遂于佛陇道场、国清寺相继讲经。许王钱氏在浙时累请开演,赐号净光大师并紫方袍。后兴螺溪道场,四方僧侣云集学法。天台智者一脉,六代传法湛然之后,二百余岁,赖其中兴,后人尊为天台宗十五祖。有《止观义例》、《法华十妙不二门科节》等。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字常照。姓胡氏。温之永嘉人。方在娠。母顿厌荤血。及娩。蒙紫胞。堕蓐不呱泣。成童竟辞俗。为开元寺息慈师授法华经期月能暗诵。耆宿叹美之。既登具戒。复往读南山律于会稽。乃造天台。研究止观。先是智者遗文。远则安史兵残。近则会昌焚毁。零编断简。教迹几熄。寂尝于金华古藏中。得净名疏因复有意于鸠集。以全其旧。时通玄韶公以禅学为两浙忠懿王钱氏俶师。一日偶阅永嘉真觉集。有曰。同居四住。此处为齐。忠懿问。此何等语。韶答以为教家语。吾禅者不知也。且使召寂问其义。寂至。因得以前意。请于忠懿而为遣使。弊于海国。以致其书焉。天台一宗至于今赖之。 太平兴国五年。诏天下僧尼。试经业。寂引弟子。自螺溪趋州治试。且先安置于州治之寺楼上。楼迫大山。夜梦刹柱陷入地。独心恶之。且雨甚亟。迁处西偏。而山颓楼压矣。海门灵石。昔智者冬居道场也。地属黄岩。众请寂乘舟泛海。讲金光明流水长者品。放生。以为常法。寺像为一新。上闻诏遣高品卫绍钦。入山重建寿昌寺。为所在官僚授菩萨戒。雍熙初。又授戒于永安县之光明寺。会尊像隳弛。偶于腹中。获唐咸通六年。沙门希皎。所发愿辞。观者知于寂有宿契。四年赴临海缙云永嘉东阳诸邑请。九月至自缙云。十月寝疾千寺之方丈。十一月四日。垂诫嘱后事。奄尔而化。寿六十九。腊五十。初寂尝寓四明之育王寺。梦登国清上方。有宝庄严幢座在焉。题曰。文殊台。前限拒马不可入。俄而观音菩萨。手却拒马。从中出接。顿觉己与菩萨身合。自是胜气日增。而进于才辩矣。讲法华光明净名梵网等经。止观金錍等论。法界还源等观。玄义禅源诠永嘉集等。各数遍。所著止观义例法华十妙不二门科节等。各数卷。宋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篇第二之四
释义寂。字常照。姓胡氏。温州永嘉人也。母妊娠公白不喜荤血。生乃首蒙紫帽而诞焉。幼启二亲坚求去俗。旋入开元伽蓝。师授法华经期月而彻。寺之耆老称叹希有。受具已往会稽学南山钞。既通律义。乃造天台山研寻止观。其所易解犹河南一遍照也。先是智者教迹远则安史兵残。近则会昌焚毁。零编断简本折枝摧。传者何凭。端正甚学。寂思鸠集也。适金华古藏中得净名疏而已。后款告韶禅师。嘱人泛舟于日本国购获仅足。由是博闻多识。微寂此宗学者几握半珠为家宝欤。遂于佛陇道场国清寺相继讲训。今许王钱氏在两浙日。累请开演。私署净光大师并紫方袍。辞让不却受而不称。及兴螺溪道场。四方学侣雾拥云屯。太平兴国五年朝廷条贯缁伍经业。寂从山入州治寺。寺东楼安置。楼近大山。夜梦刹柱陷没于地。意颇恶之。自徙于西偏僧房。其夜春雨甚山崩楼圮。人咸谓寂先见同修报得之眼焉。因受黄岩邑人请。乘舟泛江放生讲流水长者品。至海门灵石。是智者冬居道场也。劝人修寺塑像。入缘者繁沓。今上遣高品卫绍钦入山重建寿昌寺也。诸官同命受菩萨戒。雍熙初永安县请于光明寺受戒。古殿像隳腹中获发愿辞。即唐咸通六年沙门希皎施戒。劝七乡人装塑尊像。愿舍报为男子。童真出家常布褐传法利乐众生云。观者皆意寂之前身也。四年临海缙云永康东阳诸邑请其施戒。九月寂至自太末。十月寝疾本院方丈。十一月四日嘱诫门人不许哭泣。祭奠应缘俗礼者非吾弟子也。即窆于方丈树小塔焉。享年六十九。法腊五十矣。四方传法弟子见星而舍者数百人。寂平素讲法华经并玄义共二十许座。光明净名梵网等经。止观金[镙-糸+拱]等论。法界还源等观禅源诠永嘉集各数遍。所著止观义例法华十妙不二门科节数卷。自智者捐世。六代传法湛然师之后。二百馀龄寂受遗寄。最克负荷。其如炎蒸讲贯而无汗之沾洽。曾不久听而胜解佛乘。每一谈扬则摐金玉应召羽商和。彼九旬说妙相去几何。又尝寓四明育王寺。梦登国清寺。上方有宝庄严幢座。题曰文殊台。设枑梐阑隔。求入无由。俄睹观音菩萨从堂徐出以手攘却行马低迂相接。斯须觉已与观音身泯合不分。因而惊寤。自是之来乐说无尽矣。或曰。入普门智乘利物悲。上合佛觉證无上故。下合众生凡同体故。开则群灵混成一法。得是心者非观音而谁欤。是以讲谈也。施戒也。自瓯越之乡迨三天子障。民多咈戾俗尚畋猎受寂之训也咸食椹革音。说法之功所谓善建。由是堂室间可见者。曰澄彧。曰宝翔。曰义通。及乎台之民庶曾受戒法迎真相。来州治开元寺祭飨。皆缟素哀泣。天为之变惨。其慈摄之所感。知州郑公元龟为诗悲悼焉。 论曰。玄默垂文圣人俯察。河雒之流有告。图书之法作程。禹受斯符乃为经纬。本六十馀字。训第表明号洪范。以开章得彝伦而逌叙帝王之法粲然可观。祖述之家翕尔宗此。我之佛道可弗然耶。教自西传若龟马之文乍辩。声由此盛如夏商之美惟扬。及其讲训相资签笺互出。因分异辙各竞颛门。施巧智之莫京。致慧心之悬合。宜乎。得正信者必开正眼。见正道者必事正修。倒本前因则以决择为主。原夫能诠之教喻图书也。所诠之理喻训第也。经容纬入。纬变经存。令表显之名言从体义之相杂。唯识佥推于护法成即司南。婆沙奄有于馀师说同衍字。良以各迷己见皆未极成。正不正之说恢张。玄又玄之谈崛起。大抵无名相法作名相说。非如色法影质易寻。名色交加喜生迷竞。又以言存一意义止一途。随情取舍之时未为允当。随转理门之处盖涉无文。加复教有弛张意关详略。讨寻者非英明而莫悟。承领者非行位而那知。在人亡书以教为折中。故论中以四种徵理。理则难隐。一观待。二作用。三法尔。四證成。用斯道理义岂惑乎。譬如甲氏背人而去。有二三子相问曰。彼去者谁耶。一云乙也。一云丙也。此俱未是。彼有识人云甲也。回面视之是甲非乙。由其不识遂有多名。识者一呼应声而至。亲得自体不涉异缘。故曰精义无二也。因义生解解必虚通。除其执情令生正解断其迷执。执情断故所执便遣。既能生解则断障。二重断染。依他清净。依他圆成。故得二胜果焉。不然者认相似法堕恶取空。曳曲木于稠林。泛胶舟于苦海。又不可胜道也。瑜伽论中契经体有二。一文二义。文是所依。义是能依。如是二种总名一切所知境界也。夫以能化之教已翻。所诠之理难悟。苟非宿慧安喻经心。宿慧当多世之熏方能生起。经心乃大雄之意。岂易寻求。谚所谓老见事长。佛已三祇之扬历。多言或中。法从诸圣之同宣。岂得以夏虫共论其凌澌。井鱼互谈其渤澥。此诚不可也。必须近佛菩萨。善慧法师四无碍居游戏之中。八辩音演自他之利。秖如天亲大士。将世尊之一言。中道圆宗成诸法之五位。如龙带涓滴而起为雨望苗稼而施。又同命包作纬于春秋凿度为资于大易。此皆善其通变能其揣摩。以利根而教钝根。以正见而诱邪见。都称为摩诃般特伽也。西域蒲塞冶家子以为裘。此方俊才鬻乳人而加水。成裘则易。以日见而留心。免水则难以传来而隔手。昔以讲人论法造疏寻宗。用成实法数之名。补大乘阙员之义。其有解法名目随人见知。未融六释之端。何暇三隅之反。至若黎邪是报非报化人有心无心。和合怖数之徒。闻熏灭不灭等。百有馀科。并三藏四含之盘根。大小两宗之钤键。先贤之所不决。令哲之所共疑。但谓阙如所知成障。及乎奘师西复梵本东传。富瑜伽之宝林开唯识之渊府。摩诃衍足杀三摩明。名数均著作之家。立破定是非之量。深山大泽必生龙蛇。有大乘基为其高足。不缘宿习多见生知。谓之义天。则明星有烂。谓之理窟。则善闭无关。堂堂合周髀之仪。轧轧应昆崙之轴。有经皆讲。无疏不成。权奇百本之名。控压四人之圣。复次光也宝也测乎沼乎。章句之学颇长。释签之理何富。世茂珠林迈编图纪璟附量度于鲸海。尚缀文荣于玉华。究三论极乎瑗康。穷方等归乎楷景。观公撰集华严命章。解相入之连环。且无难色。通绝行之断阁。故立易功。法藏从性海而游。智升自名流而出。伟欤。一行所作通神。实僧相之法王。乃人形之菩萨。忠氤琳甫贲秀诜真。俱参译判经。尽开荒辟土。于烁宗密。美乎湛然。悟达全才彻公令范。可以副人之求备哉。馀诸上士擅美殊方。落落英翘互有长短。矧以佛之说经。申经者论。经由论显。论待疏通。疏总义章。义从师述。况以隔罗縠者见犹未尽。大遍知者知方得全。射侯之矢易疏。诊脉之求难中。若非亲證亲说得自体之分明。载驱戴驰妄他求之晻暧。如摄异门。分差别之相难知。故智论中。吾灭度后所有撰集者皆为论藏摄也俱作导师指迷人之归路。悉衔明烛照暗室之绩工。动戒足以行之入定门而安矣。盖缠克断智慧成功。咸从。生死之河尽度涅槃之岸。此始可与言从闻且思思至而修證大圆寂者。过此以往未知执名滞义。问欲何为。故曰。精义入神以致用也。既有所用则舍筌蹄而直造佛地。此则深于其道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