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四见
【佛学大辞典】
(譬喻)(参见:一境四心)
(譬喻)(参见:一境四心)
一境四心
【佛学大辞典】
(杂语)同一之境由见之者不同而生差违也。又名一水四见。唐译摄大乘论释第四,有「谓于饿鬼自业变异,增上力故,所见江河,皆悉充满脓血等处,鱼等傍生,即见舍宅游从道路,天见种种宝庄严地,人见是处有清冷水,波浪湍洄,若入虚空无边处定,即于是处唯见虚空」云云。大明三藏法数第十八题之为一境四心:一、天见是宝严地。二、人见是水。三,饿鬼见是脓血。四,鱼见是住处。
(杂语)同一之境由见之者不同而生差违也。又名一水四见。唐译摄大乘论释第四,有「谓于饿鬼自业变异,增上力故,所见江河,皆悉充满脓血等处,鱼等傍生,即见舍宅游从道路,天见种种宝庄严地,人见是处有清冷水,波浪湍洄,若入虚空无边处定,即于是处唯见虚空」云云。大明三藏法数第十八题之为一境四心:一、天见是宝严地。二、人见是水。三,饿鬼见是脓血。四,鱼见是住处。
二十八见
【佛学大辞典】
(名数)二十八种之不正见也。杂集论十二,引大法镜经中说二十八不正见。因明大疏上曰:「二十八见蚁聚于五天。」
(名数)二十八种之不正见也。杂集论十二,引大法镜经中说二十八不正见。因明大疏上曰:「二十八见蚁聚于五天。」
二我见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人我见,一切凡夫,不了人身为五蕴假和合,固执人有常一我体之恶见也。二、法我见,一切凡夫,不了诸法之空性,固执法有真实体用之妄见也。起信论下末曰:「人我见者,计有总相主宰,法我见者计一切法各有体性。」
【佛学常见辞汇】
人我见和法我见。人我见是凡夫们不明白五蕴假合的道理,对于自己的身心妄执有一实在的我体的邪见;法我见是凡夫们不明白诸法缘起性空的道理,对于诸法妄执有其实在的体用的邪见。
【佛学次第统编】
我执亦名我见,如起信论明二种我见:
一、人我见 谓凡夫之人,于五阴身,强立主宰,计我为人,作此妄见,故名人我见。
二、法我见 谓二乘之人,计一切法,各有体性,虽得人无我智,犹自怖畏生死,妄取涅槃之法,于法起见,故名法我见。
(名数)一、人我见,一切凡夫,不了人身为五蕴假和合,固执人有常一我体之恶见也。二、法我见,一切凡夫,不了诸法之空性,固执法有真实体用之妄见也。起信论下末曰:「人我见者,计有总相主宰,法我见者计一切法各有体性。」
【佛学常见辞汇】
人我见和法我见。人我见是凡夫们不明白五蕴假合的道理,对于自己的身心妄执有一实在的我体的邪见;法我见是凡夫们不明白诸法缘起性空的道理,对于诸法妄执有其实在的体用的邪见。
【佛学次第统编】
我执亦名我见,如起信论明二种我见:
一、人我见 谓凡夫之人,于五阴身,强立主宰,计我为人,作此妄见,故名人我见。
二、法我见 谓二乘之人,计一切法,各有体性,虽得人无我智,犹自怖畏生死,妄取涅槃之法,于法起见,故名法我见。
二见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财悭,吝惜财物,见诸穷困不肯惠施者。二、法悭,悭惜佛法,不肯教导他人者。见地持经三。【又】一、有见,固执实有物之见也,又增益实性之妄见也。二、无见,固执实无物之见也。又损减实性之妄见也。此有无之二见,通于一切法,边见中之断常二见,人身之有无二见也。智度论七曰:「复有二种见:有见无见。」【又】一、断见,固执人之身心,断灭不续生之妄见,即无见也。二、常见,固执人之身心,过现未皆常住,无间断之妄见,即有见也。智度论七曰:「见有二种:一者常,一者断。常见者,见五众常心忍乐;断见者,见五众灭心忍乐。」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有见,偏于有之邪见。二、无见,偏于无之邪见。又:一、断见,执身心断灭之见,属于无见。二、常见,执身心常住之见,属于有见。法华经方便品曰:「入邪见稠林,若有若无等。」智度论七曰:「见有二种:一者常,二者断。常见者见五众(五蕴也)常心忍乐;断见者五众灭心忍乐。一切众生多堕此二见中。复有二种见:有见无见。」
【佛学常见辞汇】
1。有见和无见。有见是偏于有的邪见;无见是偏于无的邪见。2。断见和常见。断见是执身心断灭之见,属于无见;常见是执身心常住之见,属于有见。
【佛学次第统编】
二见者,一有见,二无见。
一、有见 固执实有物之见也,又增益实性之妄见也。
二、无见 固执实无物之见也,又损减实性之妄见也。
此有无之二见,通于一切法,边见中之断常二见,人身之有无二见也。
【三藏法数】
(出涅槃经)
〔一、住地分见〕,谓十住等菩萨,破一品无明之惑,显一分三德,从浅至深,故名住地分见。(三德者,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也。)
〔二、究竟无见〕,谓等觉菩萨,断最后品微细无明之惑,净尽无馀,即登妙觉果佛之位,本有性德一时究竟显现,更无所见,故名究竟无见。
【三藏法数】
(出涅槃经)
〔一、相貌见〕,谓因彼形相状貌而见,如人远见烟起,便言见火,虽不见火,亦非虚妄,是名相貌见。
〔二、了了见〕,谓人眼根清净不坏,自观掌中阿摩勒果,了了分明。菩萨见于菩提涅槃之果,亦复如是,是名了了见。(梵语阿摩勒,翻译名义不翻,言其树叶似枣,花白而小,果如胡桃,味酸甜,可入药。梵语菩提,华言道。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名数)一、财悭,吝惜财物,见诸穷困不肯惠施者。二、法悭,悭惜佛法,不肯教导他人者。见地持经三。【又】一、有见,固执实有物之见也,又增益实性之妄见也。二、无见,固执实无物之见也。又损减实性之妄见也。此有无之二见,通于一切法,边见中之断常二见,人身之有无二见也。智度论七曰:「复有二种见:有见无见。」【又】一、断见,固执人之身心,断灭不续生之妄见,即无见也。二、常见,固执人之身心,过现未皆常住,无间断之妄见,即有见也。智度论七曰:「见有二种:一者常,一者断。常见者,见五众常心忍乐;断见者,见五众灭心忍乐。」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有见,偏于有之邪见。二、无见,偏于无之邪见。又:一、断见,执身心断灭之见,属于无见。二、常见,执身心常住之见,属于有见。法华经方便品曰:「入邪见稠林,若有若无等。」智度论七曰:「见有二种:一者常,二者断。常见者见五众(五蕴也)常心忍乐;断见者五众灭心忍乐。一切众生多堕此二见中。复有二种见:有见无见。」
【佛学常见辞汇】
1。有见和无见。有见是偏于有的邪见;无见是偏于无的邪见。2。断见和常见。断见是执身心断灭之见,属于无见;常见是执身心常住之见,属于有见。
【佛学次第统编】
二见者,一有见,二无见。
一、有见 固执实有物之见也,又增益实性之妄见也。
二、无见 固执实无物之见也,又损减实性之妄见也。
此有无之二见,通于一切法,边见中之断常二见,人身之有无二见也。
【三藏法数】
(出涅槃经)
〔一、住地分见〕,谓十住等菩萨,破一品无明之惑,显一分三德,从浅至深,故名住地分见。(三德者,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也。)
〔二、究竟无见〕,谓等觉菩萨,断最后品微细无明之惑,净尽无馀,即登妙觉果佛之位,本有性德一时究竟显现,更无所见,故名究竟无见。
【三藏法数】
(出涅槃经)
〔一、相貌见〕,谓因彼形相状貌而见,如人远见烟起,便言见火,虽不见火,亦非虚妄,是名相貌见。
〔二、了了见〕,谓人眼根清净不坏,自观掌中阿摩勒果,了了分明。菩萨见于菩提涅槃之果,亦复如是,是名了了见。(梵语阿摩勒,翻译名义不翻,言其树叶似枣,花白而小,果如胡桃,味酸甜,可入药。梵语菩提,华言道。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种我见
【佛学大辞典】
(名数)人我见,法我见也。
【佛学常见辞汇】
人我见和法我见。(参见:二我)
【三藏法数】
(出起信论)
〔一、人我见〕,谓凡夫之人,于五阴身强立主宰,计我为人,作此妄见,故名人我见。(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二、法我见〕,谓二乘之人,计一切法各有体性,虽得人无我智,犹自怖畏生死,妄取涅槃之法,于法起见,故名法我见。(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名数)人我见,法我见也。
【佛学常见辞汇】
人我见和法我见。(参见:二我)
【三藏法数】
(出起信论)
〔一、人我见〕,谓凡夫之人,于五阴身强立主宰,计我为人,作此妄见,故名人我见。(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二、法我见〕,谓二乘之人,计一切法各有体性,虽得人无我智,犹自怖畏生死,妄取涅槃之法,于法起见,故名法我见。(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我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人我,二法我。(参见:二我见)。
(名数)一人我,二法我。(参见:二我见)。
二种邪见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破世间乐邪见。谓无视因果之理而造恶,堕于苦趣不得人天之乐之邪见也。二、破涅槃道邪见。虽修善,而执著于我,虽得人天之乐,而不得涅槃之邪见也。中论四曰:「邪见有二种:一者破世间乐,二者破涅槃道。破世间乐者,是粗邪见,言无罪无福,无如来等贤圣。起是邪见,舍善为恶,则破世间乐。破涅槃道者,贪著于我,分别有无,起善灭恶。起善故得世间乐,分别有无故不得涅槃。是故若言无如来者,是深厚邪见,乃失世间乐,何况涅槃?若言有如来,亦是邪见。」
【三藏法数】
(出中论)
〔一、破世间乐邪见〕,谓人若言无罪福报,亦无如来等贤圣,因起此邪见,舍善为恶,当堕苦趣,失人天乐,是名破世间乐邪见。
〔二、破涅槃道邪见〕,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人贪著于我,分别有无,起善灭恶,因起善故,得世间之乐;因分别有无故,不得涅槃道,是名破涅槃道邪见。
(名数)一、破世间乐邪见。谓无视因果之理而造恶,堕于苦趣不得人天之乐之邪见也。二、破涅槃道邪见。虽修善,而执著于我,虽得人天之乐,而不得涅槃之邪见也。中论四曰:「邪见有二种:一者破世间乐,二者破涅槃道。破世间乐者,是粗邪见,言无罪无福,无如来等贤圣。起是邪见,舍善为恶,则破世间乐。破涅槃道者,贪著于我,分别有无,起善灭恶。起善故得世间乐,分别有无故不得涅槃。是故若言无如来者,是深厚邪见,乃失世间乐,何况涅槃?若言有如来,亦是邪见。」
【三藏法数】
(出中论)
〔一、破世间乐邪见〕,谓人若言无罪福报,亦无如来等贤圣,因起此邪见,舍善为恶,当堕苦趣,失人天乐,是名破世间乐邪见。
〔二、破涅槃道邪见〕,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人贪著于我,分别有无,起善灭恶,因起善故,得世间之乐;因分别有无故,不得涅槃道,是名破涅槃道邪见。
七见二疑二无明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十一遍行也。
【佛学常见辞汇】
即十一遍使。(参见:十一遍使)
(名数)十一遍行也。
【佛学常见辞汇】
即十一遍使。(参见:十一遍使)
十一遍使
【佛学大辞典】
(名数)遍行因之惑,七(参见:二疑二无明也。见六因)
【佛学常见辞汇】
即七见二疑二无明。七见是邪见、我见、常见、断见、戒盗见、果盗见、疑见;二疑是疑事、疑理;二无明是根本无明、枝末无明。
(名数)遍行因之惑,七(参见:二疑二无明也。见六因)
【佛学常见辞汇】
即七见二疑二无明。七见是邪见、我见、常见、断见、戒盗见、果盗见、疑见;二疑是疑事、疑理;二无明是根本无明、枝末无明。
八十八使见惑
【佛学大辞典】
(名数)对于八十一品之修惑,而有八十八使之(参见:惑。见见惑)
(名数)对于八十一品之修惑,而有八十八使之(参见:惑。见见惑)
八不正见
【佛学大辞典】
(名数)八种之不正见也。一、我见,迷执实有我体也。二、众生见,迷执五众(五阴)有和合之生(即众生)也。三、寿命见,迷执实有长短之寿命也。四、士夫见,迷执众生实有士夫之用,能作一切之营务也。五、常见,迷执我身今世虽灭后世复生相续不断也。六、断见,迷执我身今世已灭更不再生即行断灭也。七、有见,迷执一切诸法为实有也。八、无见,迷执诸法皆空也。见大集经二十六。
【佛学常见辞汇】
八种不正确的见解,即我见、众生见、寿命见、士夫见、常见、断见、有见、无见。
【三藏法数】
(出大集经)
〔一、我见〕,谓众生于五阴法中,妄计有我、我所,执之为实,强立主宰,是名我见。(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我、我所者,我即众生假名,我所即五阴之身也。)
〔二、众生见〕,谓众生妄计五阴众共和合而生,是名众生见。
〔三、寿命见〕,谓众生于五阴法中,妄计我受一期果报,寿命有长有短,是名寿命见。(一期者,谓人从生至死也。)
〔四、士夫见〕,谓众生妄计我有士夫之用,而能商贾书算营农等事,是名士夫见。
〔五、常见〕,谓众生于五阴之身,妄计今世虽灭,后世复生,相续不断,是名常见。
〔六、断见〕,谓众生于五阴之身,妄计今世灭已,更不再生,则成断灭,是名断见。
〔七、有见〕,谓众生妄计一切诸法,实从因缘和合而生,执之为有,是名有见。(因缘者,眼等六根为因,色等六尘为缘也。)
〔八、无见〕,谓众生于一切诸法,妄计皆无自性,执之为无,是名无见。
(名数)八种之不正见也。一、我见,迷执实有我体也。二、众生见,迷执五众(五阴)有和合之生(即众生)也。三、寿命见,迷执实有长短之寿命也。四、士夫见,迷执众生实有士夫之用,能作一切之营务也。五、常见,迷执我身今世虽灭后世复生相续不断也。六、断见,迷执我身今世已灭更不再生即行断灭也。七、有见,迷执一切诸法为实有也。八、无见,迷执诸法皆空也。见大集经二十六。
【佛学常见辞汇】
八种不正确的见解,即我见、众生见、寿命见、士夫见、常见、断见、有见、无见。
【三藏法数】
(出大集经)
〔一、我见〕,谓众生于五阴法中,妄计有我、我所,执之为实,强立主宰,是名我见。(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我、我所者,我即众生假名,我所即五阴之身也。)
〔二、众生见〕,谓众生妄计五阴众共和合而生,是名众生见。
〔三、寿命见〕,谓众生于五阴法中,妄计我受一期果报,寿命有长有短,是名寿命见。(一期者,谓人从生至死也。)
〔四、士夫见〕,谓众生妄计我有士夫之用,而能商贾书算营农等事,是名士夫见。
〔五、常见〕,谓众生于五阴之身,妄计今世虽灭,后世复生,相续不断,是名常见。
〔六、断见〕,谓众生于五阴之身,妄计今世灭已,更不再生,则成断灭,是名断见。
〔七、有见〕,谓众生妄计一切诸法,实从因缘和合而生,执之为有,是名有见。(因缘者,眼等六根为因,色等六尘为缘也。)
〔八、无见〕,谓众生于一切诸法,妄计皆无自性,执之为无,是名无见。
十六知见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云十六神我。未见正道之人,于五阴等法中强立主宰,妄计有我我所,计我之心历诸缘,即有十六知见之别:一、我,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有我我所之实,故名为我。二、众生,于五阴等法和合中妄计有实之众生而生,故名为众生。三、寿者,于五阴法中妄计有我受一期之报命有长短,故名寿者。四、命者,于五阴法中妄计我之命根,连续不绝,故名命者。五、生者,于五阴法中妄计我能生起众事,又我来生人中,故名生者。六、养育,于五阴法中妄计我能养育他人及我生为父母所养育,故名养育。七、众数,于五阴法中妄计我有五阴十二入十八界等众法之数,故名众数。八、人,于五阴法中妄计我为能修行之人,异于不能修行之人,及我生于人道,异于馀道,故名人。九、作者,于五阴法中妄计我有身力手足,而能任事,故名作者。十、使作者,于五阴法中妄计我能使役他,故名使作者。十一、起者,于五阴法中妄计我能起后世罪福之业,故名起者。十二、使起者,于五阴法中妄计我能使他起后世罪福之业,故名使起者。十三、受者,于五阴法中妄计我后身当受罪福之果报,故名受者。十四、使受者,于五阴法中妄计我能使他受后世罪福之果报,故名使受者。十五、知者,于五阴法中妄计我有五根能知五尘,故名知者。十六、见者,于五阴法中妄计我有眼根能见一切之色相,故名见者。出智度论二十五。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十六神我,未见道的人,在五蕴法中强立主宰,妄计有我我所,而有十六种的知见,即我、众生、寿者、命者、生者、养育、众数、人、作者、使作者、起者、使起者、受者、使受者、知者、见者。
【佛学次第统编】
三藏法数明大智论十六知见,谓未见正道之人,于五阴等法中,强立主宰,妄计有我我所。计我之心,历于诸缘,即有十六知见之别也。
一、我 谓于五阴等法中,无明不了,妄计有我我所之实,故名为我。
二、众生 谓于五阴等法和合中,妄计众共而生,故名众生。
三、寿者 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有我受一期果报,命有长短,故曰寿者。
四、命者 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有我,命根成就,连持不断,故名命者。
五、生者 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我能生起众事,及计我来人中受生,故名生者。
六、养育 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我能养育他人,及计我从生已来,为父母养育,故名养育。
七、众数 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我有五阴十二入十八界等众法有数,故名众数。
八、人 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我是能修行人,异于不能之人,及计我生人道,异于馀道,故名为人。
九、作者 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我有身力手足,能有所作,故名作者。
十、使作者 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我能役使于他,故名使作者。
十一、起者 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我能起造后世罪福之业,故名使起者。
十二、使起者 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我能令他起后世罪福之业,故名使起者。
十三、受者 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我之后身,当受罪福果报,故名受者。
十四、使受者 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我当令他受诸苦乐果报,故名使受者。
十五、知者 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我有五根能知五尘,故名知者。
十六、见者 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我有眼根能见一切色相,又计我能起邪见正见,故名见者。
【三藏法数】
(出大智度论)
谓未见正道之人,于五阴等法中,强立主宰,妄计有我、我所,计我之心,历于诸缘,即有十六知见之别也。(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我者,谓于五阴中妄计有我也。我所,即五阴身等也。)
〔一、我〕,谓于五阴等法中,无明不了,妄计有我、我所之实,故名为我。
〔二、众生〕,谓于五阴等法和合中,妄计众共而生,故名众生。
〔三、寿者〕,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有我,受一期果报,命有长短,故名寿者。(一期者,谓人从生至死也。)
〔四、命者〕,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有我,命根成就,连持不断,故名命者。
〔五、生者〕,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我能生起众事,及计我来人中受生,故名生者。
〔六、养育〕,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我能养育他人,及计我从生已来,为父母养育,故名养育。
〔七、众数〕,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我有五阴、十二入、十八界等,众法有数,故名众数。(十二入者,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色入、声入、香入、味入、触入、法入也。十八界者,眼界、色界、眼识界;耳界、声界、耳识界;鼻界、香界、鼻识界;舌界、味界、舌识界;身界、触界、身识界;意界、法界、意识界也。)
〔八、人〕,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我是能修行人,异于不能之人;及计我生人道,异于馀道,故名为人。
〔九、作者〕,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我有身力手足,能有所作,故名作者。
〔十、使作者〕,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我能役使于他,故名使作者。
〔十一、起者〕,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我能起造后世罪福之业,故名起者。
〔十二、使起者〕,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我能令他起后世罪福之业,故名使起者。
〔十三、受者〕,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我之后身,当受罪福果报,故名受者。
〔十四、使受者〕,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我当令他受诸苦乐果报,故名使受者。
〔十五、知者〕,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我有五根,能知五尘,故名知者。(五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也。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十六、见者〕,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我有眼根,能见一切色相;又计我能起诸邪见、正见,故名见者。
(名数)又云十六神我。未见正道之人,于五阴等法中强立主宰,妄计有我我所,计我之心历诸缘,即有十六知见之别:一、我,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有我我所之实,故名为我。二、众生,于五阴等法和合中妄计有实之众生而生,故名为众生。三、寿者,于五阴法中妄计有我受一期之报命有长短,故名寿者。四、命者,于五阴法中妄计我之命根,连续不绝,故名命者。五、生者,于五阴法中妄计我能生起众事,又我来生人中,故名生者。六、养育,于五阴法中妄计我能养育他人及我生为父母所养育,故名养育。七、众数,于五阴法中妄计我有五阴十二入十八界等众法之数,故名众数。八、人,于五阴法中妄计我为能修行之人,异于不能修行之人,及我生于人道,异于馀道,故名人。九、作者,于五阴法中妄计我有身力手足,而能任事,故名作者。十、使作者,于五阴法中妄计我能使役他,故名使作者。十一、起者,于五阴法中妄计我能起后世罪福之业,故名起者。十二、使起者,于五阴法中妄计我能使他起后世罪福之业,故名使起者。十三、受者,于五阴法中妄计我后身当受罪福之果报,故名受者。十四、使受者,于五阴法中妄计我能使他受后世罪福之果报,故名使受者。十五、知者,于五阴法中妄计我有五根能知五尘,故名知者。十六、见者,于五阴法中妄计我有眼根能见一切之色相,故名见者。出智度论二十五。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十六神我,未见道的人,在五蕴法中强立主宰,妄计有我我所,而有十六种的知见,即我、众生、寿者、命者、生者、养育、众数、人、作者、使作者、起者、使起者、受者、使受者、知者、见者。
【佛学次第统编】
三藏法数明大智论十六知见,谓未见正道之人,于五阴等法中,强立主宰,妄计有我我所。计我之心,历于诸缘,即有十六知见之别也。
一、我 谓于五阴等法中,无明不了,妄计有我我所之实,故名为我。
二、众生 谓于五阴等法和合中,妄计众共而生,故名众生。
三、寿者 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有我受一期果报,命有长短,故曰寿者。
四、命者 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有我,命根成就,连持不断,故名命者。
五、生者 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我能生起众事,及计我来人中受生,故名生者。
六、养育 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我能养育他人,及计我从生已来,为父母养育,故名养育。
七、众数 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我有五阴十二入十八界等众法有数,故名众数。
八、人 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我是能修行人,异于不能之人,及计我生人道,异于馀道,故名为人。
九、作者 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我有身力手足,能有所作,故名作者。
十、使作者 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我能役使于他,故名使作者。
十一、起者 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我能起造后世罪福之业,故名使起者。
十二、使起者 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我能令他起后世罪福之业,故名使起者。
十三、受者 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我之后身,当受罪福果报,故名受者。
十四、使受者 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我当令他受诸苦乐果报,故名使受者。
十五、知者 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我有五根能知五尘,故名知者。
十六、见者 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我有眼根能见一切色相,又计我能起邪见正见,故名见者。
【三藏法数】
(出大智度论)
谓未见正道之人,于五阴等法中,强立主宰,妄计有我、我所,计我之心,历于诸缘,即有十六知见之别也。(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我者,谓于五阴中妄计有我也。我所,即五阴身等也。)
〔一、我〕,谓于五阴等法中,无明不了,妄计有我、我所之实,故名为我。
〔二、众生〕,谓于五阴等法和合中,妄计众共而生,故名众生。
〔三、寿者〕,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有我,受一期果报,命有长短,故名寿者。(一期者,谓人从生至死也。)
〔四、命者〕,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有我,命根成就,连持不断,故名命者。
〔五、生者〕,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我能生起众事,及计我来人中受生,故名生者。
〔六、养育〕,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我能养育他人,及计我从生已来,为父母养育,故名养育。
〔七、众数〕,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我有五阴、十二入、十八界等,众法有数,故名众数。(十二入者,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色入、声入、香入、味入、触入、法入也。十八界者,眼界、色界、眼识界;耳界、声界、耳识界;鼻界、香界、鼻识界;舌界、味界、舌识界;身界、触界、身识界;意界、法界、意识界也。)
〔八、人〕,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我是能修行人,异于不能之人;及计我生人道,异于馀道,故名为人。
〔九、作者〕,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我有身力手足,能有所作,故名作者。
〔十、使作者〕,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我能役使于他,故名使作者。
〔十一、起者〕,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我能起造后世罪福之业,故名起者。
〔十二、使起者〕,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我能令他起后世罪福之业,故名使起者。
〔十三、受者〕,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我之后身,当受罪福果报,故名受者。
〔十四、使受者〕,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我当令他受诸苦乐果报,故名使受者。
〔十五、知者〕,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我有五根,能知五尘,故名知者。(五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也。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十六、见者〕,谓于五阴等法中,妄计我有眼根,能见一切色相;又计我能起诸邪见、正见,故名见者。
十六心见道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大乘唯识立十六心之相见道,小乘俱舍论为十五之真见道,最后之一心立为修道。然小乘之昙无德部,成实谓十六心为见道。是台家四教仪等所说也。成实论与大乘义章对比,则成实以无相行为见道,不敢如俱舍别观四谛之十六行相,但以无相之一行相断见惑为见道也。
(名数)大乘唯识立十六心之相见道,小乘俱舍论为十五之真见道,最后之一心立为修道。然小乘之昙无德部,成实谓十六心为见道。是台家四教仪等所说也。成实论与大乘义章对比,则成实以无相行为见道,不敢如俱舍别观四谛之十六行相,但以无相之一行相断见惑为见道也。
十种见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十种之邪(参见:也。见五见)
【三藏法数】
(出瑜伽师地论)
〔一、萨迦耶见〕,梵语萨迦耶,华言身见。谓于五蕴法上,妄生执取,计我、我所,是名萨迦耶见。(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我者,谓五蕴法中强立主宰,妄计为我也。我所者,即五蕴色身等也。)
〔二、边执见〕,谓外道之人,于五蕴身见之中,执断执常,随执一边,我见增长,是名边执见。(执断执常者,谓外道自计我身死已不生,名为断见;又计我身死已再生,名常见也。)
〔三、邪见〕,谓外道之人,不了四谛因果之法,邪心推度,谓无此理,因断灭出世善根,是名邪见。(四谛因果者,苦谛、集谛,世间因果也;灭谛、道谛,出世间因果也。)
〔四、见取〕,谓外道之人,于六十二见,一一别计,为最为上,为胜为妙,坚固取执,随起言说,唯此谛实,馀皆虚妄。自谓由此见故,能得清净解脱,而得出离,是名见取。(六十二见,谓外道人,于色受想行识五阴中,每一阴各起四种见,则成二十见;约过去、现在、未来,三世通而论之,则成六十见;以断常二见而为根本,总成六十二见也。)
〔五、戒禁取〕,谓外道之人,于所受持若戒若禁,妄计为最为上,为胜为妙,随起言说,唯此谛实,馀皆虚妄;自谓由此戒禁,能得出离,是名戒禁取。
〔六、贪见〕,谓于欲界、色界、无色界一切顺情之境,耽染取著,而起诸见,是名贪见。
〔七、恚见〕,谓于一切违情之境,以忿怒心,损他有情。及于他所爱,起不饶益;于他所不爱,而作饶益,是名恚见。
〔八、慢见〕,谓心生憍慢,计己为胜,视他为劣,是名慢见。
〔九、无明见〕,谓于真实理地,无所明了,执著邪见,是名无明见。
〔十、疑见〕,谓于诸谛之理,心怀犹豫,无决定见,是名疑见。(诸谛理者,谓苦集灭道四谛之理也。)
(名数)十种之邪(参见:也。见五见)
【三藏法数】
(出瑜伽师地论)
〔一、萨迦耶见〕,梵语萨迦耶,华言身见。谓于五蕴法上,妄生执取,计我、我所,是名萨迦耶见。(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我者,谓五蕴法中强立主宰,妄计为我也。我所者,即五蕴色身等也。)
〔二、边执见〕,谓外道之人,于五蕴身见之中,执断执常,随执一边,我见增长,是名边执见。(执断执常者,谓外道自计我身死已不生,名为断见;又计我身死已再生,名常见也。)
〔三、邪见〕,谓外道之人,不了四谛因果之法,邪心推度,谓无此理,因断灭出世善根,是名邪见。(四谛因果者,苦谛、集谛,世间因果也;灭谛、道谛,出世间因果也。)
〔四、见取〕,谓外道之人,于六十二见,一一别计,为最为上,为胜为妙,坚固取执,随起言说,唯此谛实,馀皆虚妄。自谓由此见故,能得清净解脱,而得出离,是名见取。(六十二见,谓外道人,于色受想行识五阴中,每一阴各起四种见,则成二十见;约过去、现在、未来,三世通而论之,则成六十见;以断常二见而为根本,总成六十二见也。)
〔五、戒禁取〕,谓外道之人,于所受持若戒若禁,妄计为最为上,为胜为妙,随起言说,唯此谛实,馀皆虚妄;自谓由此戒禁,能得出离,是名戒禁取。
〔六、贪见〕,谓于欲界、色界、无色界一切顺情之境,耽染取著,而起诸见,是名贪见。
〔七、恚见〕,谓于一切违情之境,以忿怒心,损他有情。及于他所爱,起不饶益;于他所不爱,而作饶益,是名恚见。
〔八、慢见〕,谓心生憍慢,计己为胜,视他为劣,是名慢见。
〔九、无明见〕,谓于真实理地,无所明了,执著邪见,是名无明见。
〔十、疑见〕,谓于诸谛之理,心怀犹豫,无决定见,是名疑见。(诸谛理者,谓苦集灭道四谛之理也。)
十种见佛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佛身)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谓菩萨修殊胜行,离诸障碍,称佛所行,得见十佛,了了分明,如是见者,乃名真见。故云十种见佛也。
〔一、安住世间,成正觉,佛无著见〕,谓如来乘如实道,示成正觉,安住世间,而不著涅槃,不著生死。菩萨称佛无著而见,是名安住世间,成正觉,佛无著见。(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愿佛出生见〕,谓如来乘愿出生,无处不现。菩萨称佛出生而见,是名愿佛出生见。
〔三、业报佛深信见〕,谓如来修万行善业之因,感相好庄严之报。盖此净业果报,皆由因中深信而起。菩萨称佛深信而见,是名业报佛深信见。
〔四、住持佛随顺见〕,谓如来随顺众生,以身舍利住持世间,永久不坏。菩萨称佛随顺而见,是名住持佛随顺见。(梵语舍利,华言骨身。)
〔五、涅槃佛深入见〕,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如来化身,示现灭度,皆由深入涅槃生死境界,故能示现。菩萨称佛深入而见,是名涅槃佛深入见。(灭度,谓大患永灭,超度三界也。)
〔六、法界佛普至见〕,谓如来之身,充满清净法界,无所不至。菩萨称佛普至而见,是名法界佛普至见。
〔七、心佛安住见〕,谓如来之心,湛然不动,安住真性。菩萨称佛安住而见,是名心佛安住见。
〔八、三昧佛无量无依见〕(梵语三昧,华言正定),谓如来清净无量三昧,寂然常照,无念无依,恒现在前。菩萨称佛无量无依而见,是名三昧佛无量无依见。
〔九、本性佛明了见〕,谓如来本觉真性,清净湛然,洞彻明了。菩萨称佛明了而见,是名本性佛明了见。
〔十、随乐佛普授见〕,谓如来随自他意之乐欲,普授一切之身。菩萨称佛普授而见,是名随乐佛普授见。
(名数)(参见:佛身)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谓菩萨修殊胜行,离诸障碍,称佛所行,得见十佛,了了分明,如是见者,乃名真见。故云十种见佛也。
〔一、安住世间,成正觉,佛无著见〕,谓如来乘如实道,示成正觉,安住世间,而不著涅槃,不著生死。菩萨称佛无著而见,是名安住世间,成正觉,佛无著见。(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愿佛出生见〕,谓如来乘愿出生,无处不现。菩萨称佛出生而见,是名愿佛出生见。
〔三、业报佛深信见〕,谓如来修万行善业之因,感相好庄严之报。盖此净业果报,皆由因中深信而起。菩萨称佛深信而见,是名业报佛深信见。
〔四、住持佛随顺见〕,谓如来随顺众生,以身舍利住持世间,永久不坏。菩萨称佛随顺而见,是名住持佛随顺见。(梵语舍利,华言骨身。)
〔五、涅槃佛深入见〕,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如来化身,示现灭度,皆由深入涅槃生死境界,故能示现。菩萨称佛深入而见,是名涅槃佛深入见。(灭度,谓大患永灭,超度三界也。)
〔六、法界佛普至见〕,谓如来之身,充满清净法界,无所不至。菩萨称佛普至而见,是名法界佛普至见。
〔七、心佛安住见〕,谓如来之心,湛然不动,安住真性。菩萨称佛安住而见,是名心佛安住见。
〔八、三昧佛无量无依见〕(梵语三昧,华言正定),谓如来清净无量三昧,寂然常照,无念无依,恒现在前。菩萨称佛无量无依而见,是名三昧佛无量无依见。
〔九、本性佛明了见〕,谓如来本觉真性,清净湛然,洞彻明了。菩萨称佛明了而见,是名本性佛明了见。
〔十、随乐佛普授见〕,谓如来随自他意之乐欲,普授一切之身。菩萨称佛普授而见,是名随乐佛普授见。
佛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Buddhaka%ya,證得无上正觉之佛陀身体也。就中有法身化身等之别。总名为佛身。
【佛学常见辞汇】
佛的身体,有法身、报身、化身等的分别。
【佛学次第统编】
佛身者,證得无上正觉之佛陀身体也。就中有法身化身等之别,总名为佛身。
(术语)Buddhaka%ya,證得无上正觉之佛陀身体也。就中有法身化身等之别。总名为佛身。
【佛学常见辞汇】
佛的身体,有法身、报身、化身等的分别。
【佛学次第统编】
佛身者,證得无上正觉之佛陀身体也。就中有法身化身等之别,总名为佛身。
入见道
【佛学大辞典】
(仪式)悟入见道也。
(仪式)悟入见道也。
人我见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我见之一。我为常一主宰之义,人固执有常一之主宰者,曰人我之见。
【佛学常见辞汇】
二我见之一、如计有我、人、众生、寿者等,都称为人我见。
【三藏法数】
谓凡夫之人,于五阴身强立主宰,计我为人,作此妄见,故名人我见。(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术语)二我见之一。我为常一主宰之义,人固执有常一之主宰者,曰人我之见。
【佛学常见辞汇】
二我见之一、如计有我、人、众生、寿者等,都称为人我见。
【三藏法数】
谓凡夫之人,于五阴身强立主宰,计我为人,作此妄见,故名人我见。(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