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覆八校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戒经之说。三覆者,正五九月各月之一日,四天王之善神覆奏人中善恶于天王,而校格是非。八校者,岁之八王日。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也。于此日复覆奏而校格之。嘉祥之无量寿经疏曰:「一切众生皆有二神:一名同生,二名同名。同生女在右肩上书其作恶,同名男在左肩上书其作善。四天善神一月六反录其名籍奏上天王,地狱亦然。一月六斋,一岁三覆,一载八校,便不差错。」(五戒经载于伪经录)。
(术语)五戒经之说。三覆者,正五九月各月之一日,四天王之善神覆奏人中善恶于天王,而校格是非。八校者,岁之八王日。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也。于此日复覆奏而校格之。嘉祥之无量寿经疏曰:「一切众生皆有二神:一名同生,二名同名。同生女在右肩上书其作恶,同名男在左肩上书其作善。四天善神一月六反录其名籍奏上天王,地狱亦然。一月六斋,一岁三覆,一载八校,便不差错。」(五戒经载于伪经录)。
有覆无记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无记)附录。
【佛学常见辞汇】
非善非恶,谓之无记,第八识是无覆无记,第七识是有覆无记,有覆即有染污之义,因为它有四烦恼相应而起,所以有染污。
(术语)(参见:无记)附录。
【佛学常见辞汇】
非善非恶,谓之无记,第八识是无覆无记,第七识是有覆无记,有覆即有染污之义,因为它有四烦恼相应而起,所以有染污。
仰覆世界
【佛学大辞典】
(界名)华严经说种种之世界,中有仰世界,有覆世界。仰世界如常。覆世界如蜂窝。八十华严经十七曰:「仰世界即是覆世界,覆世界即是仰世界。」
(界名)华严经说种种之世界,中有仰世界,有覆世界。仰世界如常。覆世界如蜂窝。八十华严经十七曰:「仰世界即是覆世界,覆世界即是仰世界。」
覆油钵
【佛学大辞典】
(故事)优婆鞠多之故事。付法传三谓尔时有一比丘尼,年百二十,曾见如来,优婆鞠多,知彼见佛,欲至其所,寻遣使者告比丘尼。尊者鞠多欲来相见。时比丘尼即以一钵盛满油置户扇后。优婆鞠多至其所止,当入房时,弃油数滴,共相慰问,而后就座。问言大姊,世尊在时,诸比丘辈,威仪进止,其事云何?比丘尼言:昔佛在世,六群比丘最粗暴,虽入此房,未曾遗我一滴水。大德今智慧高胜,世人号为无相好佛(不具三十二相之佛),然入吾房弃油数滴,由是观之,佛在时入定为奇妙。优婆鞠多闻是语,甚自悔责,极怀惭悔。
(故事)优婆鞠多之故事。付法传三谓尔时有一比丘尼,年百二十,曾见如来,优婆鞠多,知彼见佛,欲至其所,寻遣使者告比丘尼。尊者鞠多欲来相见。时比丘尼即以一钵盛满油置户扇后。优婆鞠多至其所止,当入房时,弃油数滴,共相慰问,而后就座。问言大姊,世尊在时,诸比丘辈,威仪进止,其事云何?比丘尼言:昔佛在世,六群比丘最粗暴,虽入此房,未曾遗我一滴水。大德今智慧高胜,世人号为无相好佛(不具三十二相之佛),然入吾房弃油数滴,由是观之,佛在时入定为奇妙。优婆鞠多闻是语,甚自悔责,极怀惭悔。
通覆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白事而通达其志也。小补疑会曰:「覆,通作复。复,房六切。白也。」
(术语)谓白事而通达其志也。小补疑会曰:「覆,通作复。复,房六切。白也。」
无覆无记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无记之一。覆者覆蔽之义。(参见:无记)
(术语)二无记之一。覆者覆蔽之义。(参见:无记)
隐覆
【佛学大辞典】
(术语)隐实事也。
(术语)隐实事也。
隐覆说
【佛学大辞典】
(术语)隐实理而说也。方便说。大法鼓经上曰:「隐覆说者,谓言如来毕竟涅槃,而实如来常住不灭。」
(术语)隐实理而说也。方便说。大法鼓经上曰:「隐覆说者,谓言如来毕竟涅槃,而实如来常住不灭。」
隐覆授记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与其人以成佛之记别,以佛之神力隐于其人而使他人知之,谓之隐覆授记。四种授记之一。(参见:授记)
【三藏法数】
谓此人修行精进,固当授记;恐其自闻授记,则志满足,不复更发精进之心。如不授记,复恐众人生疑,而谓此人修行精进,不蒙授记。故佛以威神之力,密为授记当得作佛。使他人闻,不使其自闻,是为隐覆授记。
(术语)与其人以成佛之记别,以佛之神力隐于其人而使他人知之,谓之隐覆授记。四种授记之一。(参见:授记)
【三藏法数】
谓此人修行精进,固当授记;恐其自闻授记,则志满足,不复更发精进之心。如不授记,复恐众人生疑,而谓此人修行精进,不蒙授记。故佛以威神之力,密为授记当得作佛。使他人闻,不使其自闻,是为隐覆授记。
覆
【佛学大辞典】
(术语)小烦恼地法之一。二十随烦恼之一。心所名。恐名誉之欲堕,隐覆自造之罪之精神作用也。
【三藏法数】
覆即遮覆也。谓尼与大众说戒作法之时,遮覆他罪,不肯对众陈露,是故为众所弃也。
【三藏法数】
覆者,藏也。谓隐藏所作过恶,惟恐人知,不能悔过而迁善也。
(术语)小烦恼地法之一。二十随烦恼之一。心所名。恐名誉之欲堕,隐覆自造之罪之精神作用也。
【三藏法数】
覆即遮覆也。谓尼与大众说戒作法之时,遮覆他罪,不肯对众陈露,是故为众所弃也。
【三藏法数】
覆者,藏也。谓隐藏所作过恶,惟恐人知,不能悔过而迁善也。
覆手合掌
【佛学大辞典】
(印相)(参见:覆手向下合掌)。
(印相)(参见:覆手向下合掌)。
覆手向下合掌
【佛学大辞典】
(印相)十二合掌之一。大日经疏十三曰:「第十一次又俱覆二掌,亦以二手中指相接,名阿驮啰合掌。此云覆手向下合掌,第十二次又双覆两手,以二大指并而相接,十指头向外,亦同名也,亦名覆手合手也。」
(印相)十二合掌之一。大日经疏十三曰:「第十一次又俱覆二掌,亦以二手中指相接,名阿驮啰合掌。此云覆手向下合掌,第十二次又双覆两手,以二大指并而相接,十指头向外,亦同名也,亦名覆手合手也。」
覆手向下合掌
【佛学大辞典】
(印相)十二合掌之一。大日经疏十三曰:「第十一次又俱覆二掌,亦以二手中指相接,名阿驮啰合掌。此云覆手向下合掌,第十二次又双覆两手,以二大指并而相接,十指头向外,亦同名也,亦名覆手合手也。」
(印相)十二合掌之一。大日经疏十三曰:「第十一次又俱覆二掌,亦以二手中指相接,名阿驮啰合掌。此云覆手向下合掌,第十二次又双覆两手,以二大指并而相接,十指头向外,亦同名也,亦名覆手合手也。」
覆帛
【佛学大辞典】
(物名)覆佛像之布帛也。准提仪轨曰:「将像于静室秘密供养,以帛覆像。念诵时去覆帛,瞻礼供养。念诵毕欲以帛覆,慎勿令人见。」
(物名)覆佛像之布帛也。准提仪轨曰:「将像于静室秘密供养,以帛覆像。念诵时去覆帛,瞻礼供养。念诵毕欲以帛覆,慎勿令人见。」
覆肩衣
【佛学大辞典】
(衣服)依南山之旧律家,则覆肩衣祇支为二物,覆肩衣为覆右肩者,祇支为覆左肩者,是比丘尼受持五衣中之二衣也。其本制兴于比丘尼。但智度论记佛,对阿难特听覆肩衣,别有缘由。又汉地之风,不好露体,故仿阿难,两用祇支与覆肩衣。遂制出缝合两衣而为褊衫者云。此以四分律以三衣与祇支及覆肩衣为五衣,因而为比丘尼之受衣也。又义净之新律家以此二者为梵汉之异名,非为二物。覆肩衣即祇支,正音名僧脚畸。智度论所谓覆肩衣,亦覆左肩。乃祇支之事也(然四分律以为别衣者一重之物曰祇支,二重三重之物曰覆肩衣,十八物图引僧祇律曾释之)。智度论三曰:「阿难端正清净如好明镜,(中略)女人见之欲心即动,是故佛听阿难著覆肩衣。」行事钞下之一曰:「僧祇支法,此是中国梵言,此翻云上狭下广衣,(中略)僧祇祇支覆肩衣,长四肘广二肘,如是受持。」又曰:「是衣厥修罗,长四肘广二肘半(准似祇支国语不同),是衣覆肩衣,长四肘广二肘。」六物图曰:「初制意者,尼女报弱,故制祇支披左肩以衬袈裟。又制覆肩掩于右膊开遮形丑,是故尼众用五衣。大僧又有畜用,但是听衣耳(非制衣)。二释名者,梵语僧祇支,此云上狭下广衣,覆肩华语,未详梵音。」
(衣服)依南山之旧律家,则覆肩衣祇支为二物,覆肩衣为覆右肩者,祇支为覆左肩者,是比丘尼受持五衣中之二衣也。其本制兴于比丘尼。但智度论记佛,对阿难特听覆肩衣,别有缘由。又汉地之风,不好露体,故仿阿难,两用祇支与覆肩衣。遂制出缝合两衣而为褊衫者云。此以四分律以三衣与祇支及覆肩衣为五衣,因而为比丘尼之受衣也。又义净之新律家以此二者为梵汉之异名,非为二物。覆肩衣即祇支,正音名僧脚畸。智度论所谓覆肩衣,亦覆左肩。乃祇支之事也(然四分律以为别衣者一重之物曰祇支,二重三重之物曰覆肩衣,十八物图引僧祇律曾释之)。智度论三曰:「阿难端正清净如好明镜,(中略)女人见之欲心即动,是故佛听阿难著覆肩衣。」行事钞下之一曰:「僧祇支法,此是中国梵言,此翻云上狭下广衣,(中略)僧祇祇支覆肩衣,长四肘广二肘,如是受持。」又曰:「是衣厥修罗,长四肘广二肘半(准似祇支国语不同),是衣覆肩衣,长四肘广二肘。」六物图曰:「初制意者,尼女报弱,故制祇支披左肩以衬袈裟。又制覆肩掩于右膊开遮形丑,是故尼众用五衣。大僧又有畜用,但是听衣耳(非制衣)。二释名者,梵语僧祇支,此云上狭下广衣,覆肩华语,未详梵音。」
覆面
【佛学大辞典】
(杂语)覆口之布帛也。瞿醯经下曰:「持诵新帛系其面门。」馀轨谓之净帛。
(杂语)覆口之布帛也。瞿醯经下曰:「持诵新帛系其面门。」馀轨谓之净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