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西市
(1).封建时代在帝都西部商贾聚集贸易的特定商市。《汉书·惠帝纪》:“﹝六年夏六月﹞起 长安 西市,修 敖仓 。”《旧唐书·肃宗纪》:“己卯,京兆尹 崔光远 、 长安 令 苏震 等率府县官吏大呼於西市,杀贼数千级,然后来赴行在。”《明史·佞倖传·继晓》:“ 继晓 , 江夏 僧也。 宪宗 时,以秘术因 梁芳 进……日诱帝为佛事,建 大永昌寺 於西市,逼徙民居数百家。”
(2). 明 清 时 北京 处决死囚的刑场。在今 菜市口 。 清 谷应泰 《明史纪事本末·严嵩用事》:“上从之,命斩 世蕃 、 龙文 於市……都人闻之大快,各相约持酒至 西市 看行刑。”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 穆宗 登极, 肃 益跋扈难制。两宫震怒,臚列逆跡付廷议,罪在不赦。盖甫及三年,权势熏灼之堂上官,亦復囚衣赴 西市 。”
(2). 明 清 时 北京 处决死囚的刑场。在今 菜市口 。 清 谷应泰 《明史纪事本末·严嵩用事》:“上从之,命斩 世蕃 、 龙文 於市……都人闻之大快,各相约持酒至 西市 看行刑。”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 穆宗 登极, 肃 益跋扈难制。两宫震怒,臚列逆跡付廷议,罪在不赦。盖甫及三年,权势熏灼之堂上官,亦復囚衣赴 西市 。”
《漢語大詞典》:西蕃
(1).特指 吐蕃 。 唐 高适 《贺哥舒大夫破九曲》诗:“遥传副丞相,昨日破 西蕃 。”
(2).亦作“ 西藩 ”、“ 西番 ”。我国古代对 西域 一带及西部边境地区的泛称。《晋书·桓伊传》:“臣过蒙殊宠,受任西藩。”《南齐书·周盘龙传》:“师不淹晨,西蕃剋定。”《北史·西域传序》:“ 煬帝 时,乃遣侍御史 韦节 、司隶从事 杜行满 使於西藩诸国。”《明史·西域传二·西番诸卫》:“西番即西 羌 ,族种最多,自 陕西 歷 四川 、 云南 西徼外皆是。”
(3).指 印度 。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杀青》:“ 西蕃 用贝树造成纸叶, 中华 又疑以贝叶书经典。”
(4).旧时对西洋人的泛称。
(5).我国少数民族普米族的旧称。
(2).亦作“ 西藩 ”、“ 西番 ”。我国古代对 西域 一带及西部边境地区的泛称。《晋书·桓伊传》:“臣过蒙殊宠,受任西藩。”《南齐书·周盘龙传》:“师不淹晨,西蕃剋定。”《北史·西域传序》:“ 煬帝 时,乃遣侍御史 韦节 、司隶从事 杜行满 使於西藩诸国。”《明史·西域传二·西番诸卫》:“西番即西 羌 ,族种最多,自 陕西 歷 四川 、 云南 西徼外皆是。”
(3).指 印度 。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杀青》:“ 西蕃 用贝树造成纸叶, 中华 又疑以贝叶书经典。”
(4).旧时对西洋人的泛称。
(5).我国少数民族普米族的旧称。
《漢語大詞典》:洪泽(洪澤)
(1).巨大恩惠。《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胄 高阳 之苗胤兮,承圣祖之洪泽。” 南朝 梁 沈约 《谢母封建昌国太夫人表》:“探其私志,降此洪泽。”
(2).大湖沼;大薮泽。 明 陈子龙 《熊水部伯甘与予同讨山寇水部征兵西道赠诗一章》:“朱凤威层霄,玄龙启洪泽。”
(3).湖名。在 江苏省 洪泽县 西部。古称 破釜塘 , 隋 称 洪泽浦 , 唐 始名 洪泽湖 。为我国第四大淡水湖。
(2).大湖沼;大薮泽。 明 陈子龙 《熊水部伯甘与予同讨山寇水部征兵西道赠诗一章》:“朱凤威层霄,玄龙启洪泽。”
(3).湖名。在 江苏省 洪泽县 西部。古称 破釜塘 , 隋 称 洪泽浦 , 唐 始名 洪泽湖 。为我国第四大淡水湖。
《漢語大詞典》:都畿
(1).京都及其周围地区。 晋 皇甫谧 《〈三都赋〉序》:“而却为 魏 主述其都畿弘敞丰丽,奄有诸华之意。” 唐 白居易 《议罢漕运可否策》:“然都畿所理征赋不充,故岁漕 山 东穀四百万斛,用给京师。”《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 唐 室多故,东方诸镇,兵接都畿,公当归相天子,静中原以固根本。”
(2). 唐 道名。辖今 河南省 西部。《新唐书·地理志一》:“ 开元 二十一年,又因十道分 山南 、 江南 为东西道,增置 黔中道 及 京畿 、 都畿 ,置十五採访使。”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历代州域形势·唐》:“ 明皇 增饰旧章,分十五道,曰 京畿 ,曰 都畿 ……曰 岭南 。”原注:“ 都畿 ,治 东都 , 河南 陕 、 汝 、 郑 、 怀 等州属焉,分 河南 道置。”
(2). 唐 道名。辖今 河南省 西部。《新唐书·地理志一》:“ 开元 二十一年,又因十道分 山南 、 江南 为东西道,增置 黔中道 及 京畿 、 都畿 ,置十五採访使。”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历代州域形势·唐》:“ 明皇 增饰旧章,分十五道,曰 京畿 ,曰 都畿 ……曰 岭南 。”原注:“ 都畿 ,治 东都 , 河南 陕 、 汝 、 郑 、 怀 等州属焉,分 河南 道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