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1,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王次翁(字 庆曾 号 两河、两河先生 )
权邦彦(字 朝美 质肃 )
汪叔詹(字 至道 )
黄子游(字 叔言、叔偃 )
王公彦(字 成德 )
薛嗣昌(字 亢宗 )
张孝纯(字 永锡 安简 )
李伯宗(字 会之 荣 )
李昭玘(字 成季 号 乐静先生 )
沈与求(字 必先 号 龟溪 忠敏 )
王时雍(字 朝美 )
李传正(字 端初 )
耿南仲(字 晞道、希道 )
韩世忠(字 良臣 号 清凉居士 蕲王、英国公、福国公、咸安郡王、通义郡王 忠武 扬武翊运功臣 )
其它辞典(续上)
林大声(字 谹仲、欲仲 )王次翁(字 庆曾 号 两河、两河先生 )
权邦彦(字 朝美 质肃 )
汪叔詹(字 至道 )
黄子游(字 叔言、叔偃 )
王公彦(字 成德 )
薛嗣昌(字 亢宗 )
张孝纯(字 永锡 安简 )
李伯宗(字 会之 荣 )
李昭玘(字 成季 号 乐静先生 )
沈与求(字 必先 号 龟溪 忠敏 )
王时雍(字 朝美 )
李传正(字 端初 )
耿南仲(字 晞道、希道 )
韩世忠(字 良臣 号 清凉居士 蕲王、英国公、福国公、咸安郡王、通义郡王 忠武 扬武翊运功臣 )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林大声(一○七九~一一六一),字谹仲,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进士。历荆南府、睦州教授,知婺州武义县,迁知建昌军。总领湖广、京西、江西诸路钱粮,移总领淮南东路军马钱粮。高宗绍兴十六年(一一四六),以直秘阁为江南东路转运副使(《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改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坐讥谤罢归。二十六年,起知镇江。三十一年卒,年八十三。事见《鸿庆居士集》卷三七《左朝请大夫直秘阁林公墓志铭》。全宋文·卷三三四七
林大声(一○七九——一一六一),字欲仲,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入太学,选于礼部,政和二年赐上舍出身,授荆南府府学教授,除睦州州学教授。历知武义、永嘉、平阳三县,知建昌军。擢尚书度支员外郎,进郎中,太府少卿,以直秘阁为江东路转运副使,江西路提点刑狱,坐讥谤罢归。绍兴二十六年起知镇江府,三十一年卒,年八十三。累官左朝请大夫。见孙觌撰《林公墓志铭》(《鸿庆居士集》卷三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9—1149 【介绍】: 宋济南人,字庆曾,号两河。徽宗崇宁三年进士。曾知道州。后依附秦桧,力主和议。任御史中丞,劾罢宰相赵鼎。任参知政事,与秦桧合谋罢韩世忠、张俊、岳飞兵权。为奉迎扈从礼仪使,坚拒偿韦太后为犒从者而向金使所贷金,帝欲诛之,为桧所救。寻奉祠归。有《两河集》。全宋诗
王次翁(一○七九~一一四九),字庆曾,济南(今属山东)人。早年聚徒授业,号两河先生。后入太学,礼部别头试第一,授恩州司理参军。历知道州、处州,广西转运判官。谄附秦桧,高宗绍兴十年(一一四○)除御史中丞,七月拜参知政事。十二年,太后回銮,为奉迎扈从礼仪使,忤太后。十三年,以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居明州。十四年致仕。十九年卒,年七十一。《宝庆四明志》卷八、《宋史》卷三八○有传。今录诗二首。全宋文·卷三三四六
王次翁(一○七九——一一四九),字庆曾,济南府(治今山东济南)人。入太学,礼部别头试第一,授恩州司理参军,历知道、处州。秦桧居朝,以为吏部员外郎,迁秘书少监、起居舍人,除工部侍郎兼侍讲,改御史中丞。希桧意,论罢赵鼎。绍兴十年,擢参知政事。后以资政殿学士奉祠,引年归,居明州。十九年卒,年七十一。见《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五、一六,《宝庆四明志》卷八,《宋史》卷三八○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0—1133 【介绍】: 宋河间人,字朝美。徽宗崇宁四年上舍登第。调沧州教授。入为太学博士、国子司业。高宗建炎中,知东平府,金人围急,死守数月,城破,犹力战,突围至行在。改江、淮等路制置发运使,有治声。绍兴元年,召为兵部尚书兼侍读。次年除签书枢密院事,献“十议”以图中兴。寻兼权参知政事。有遗稿《瀛海残编》。全宋诗
权邦彦(一○八○~一一三三),字朝美,河间(今属河北)人。徽宗崇宁四年(一一○五)进士,授青州教授。历睦亲西宅宗子正,提举河东学事,除太学博士,改国子司业。宣和初,迁左司员外郎使辽,还为集英殿修撰,知易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知冀州。高宗建炎间历知东平、江州、建康,改淮南江浙荆湖等路制置发运使。绍兴元年(一一三一),入为兵部尚书兼侍读。二年,除签书枢密院兼参知政事。三年,卒,年五十四(《宋名臣言行录别集上》卷一)。有《瀛海残编》十卷,已佚。事见《诚斋集》卷一二四《枢密兼参知政事权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九六有传。今录诗四首。全宋文·卷三三九七
权邦彦(一○八○——一一三三),字朝美,河间府乐寿(今河北献县)人。崇宁四年登太学上舍第,授从事郎、青州教授,调沧州教授。历太学博士、国子司业,知易、相、冀州。建炎元年召还,命知荆南府,改东平府。金人破城,突围奔行在,除宝文阁直学士兼知江州、本路制置使。四年,知建康府,改江淮制置发运使。绍兴元年召为兵部尚书兼侍读,二年签书枢密院事,寻兼权参知政事。三年卒,年五十四,谥质肃。著有《瀛海残编》十卷。见所撰《宋通直郎通判洺州杨公墓志铭》,杨万里《权公墓志铭》(《诚斋集》卷一二四),《宋史》卷三九六本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0—1167 【介绍】: 宋建州浦城人,徙居奉化,字叔言,一作叔偃。以伯父黄实荫入仕。徽宗大观间,调相州仪曹。高宗绍兴中,历知台州、池州,政尚中和。检察六邑税籍,唯青阳税重,奏为蠲减,百姓呼舞而建祠祀之。累官右朝议大夫致仕。全宋文·卷三三九七
黄子游(一○八○——一一六七),字叔言,本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后家宛丘(今河南淮阳)。好谦曾孙。少从伯父实荫为假承务郎。崇宁中,父宰上封事忤蔡京,子游兄弟讼冤于朝,由是知名。调相州仪曹。建炎中,版授汝阴令。绍兴初,入监左藏库,权度支员外郎,擢江东转运判官兼随军转运副使。改知台州、徙池州,有惠政。求归,奉祠五年,遂致仕,卜居明州奉化县。乾道三年卒,年八十八。见周必大《黄公子游墓志铭》(《周文忠公集》卷三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温州永嘉人,字成德。哲宗绍圣间进士。调江夏尉。哲宗元符末上书,论高后无负于先帝,司马光无负于天下,并言章惇误国之罪,被废斥入党籍。高宗绍兴初,褒录转官。后奉祠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河中万泉人,字亢宗。薛向子。徽宗时累官徽猷阁待制、陕西都转运使。后知太原府,以抚纳西羌功,拜礼部、刑部尚书。坐启拟反覆罢,提举崇福宫。久之,知延安府。当迁官,乞回授其子薛昶京秩。前后因事六七贬,多以欺罔获罪,言者并论之,降为待制。全宋诗
薛嗣昌,字亢宗,祖籍河中万泉(今山西万荣西南),居开封。绍彭弟。徽宗崇宁中,为熙河转运判官,梓州、陕西转运副使。历知渭州、庆州、相州,太原府、延安府,坐启拟反覆,前后因事六七贬。事见《宋史》卷三二八《薛向传》。今录诗二首。全宋文·卷二九四二
薛嗣昌,字亢宗,河中万泉(今山西万荣)人,薛向子。崇宁中历熙河转运判官,梓州、陕西转运副使,直龙图阁、集贤殿修撰。入为左司郎中,擢徽猷阁待制、陕西都转运使。大观间知渭州,改庆州。责安化军节度副使,起知相州、太原府。政和中进延康、宣和殿学士,拜礼部、刑部尚书,坐启拟反覆罢,提举嵩山崇福宫。久之,迁延康殿学士、知延安府。后获罪降为待制。《宋史》卷三二八《薛向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张孝纯,字永锡,滕县(今山东滕县)人。哲宗元祐间进士。徽宗大观元年(一一○七)通判滨州(《宋会要辑稿》方域五之二九)。政和四年(一一一四)为河北路转运判官(同上书崇儒二之二五),移永兴军路。宣和五年(一一二三)以龙图阁直学士、通议大夫为河东路经略安抚使,兼知太原府(《山右石刻丛编》卷一八《圣母庙谢雨文》),金兵陷太原时被俘。金人扶立刘豫,任为丞相。致仕,卒谥安简。事见《中州集》卷九、《南宋书》卷一三。今录诗三首。中州集
孝纯,字永锡,滕阳人。宣和末,知太原。国兵围守踰年,人相食几尽,乃下。朝廷怜其忠,换相职,后以相齐致仕。汴京建行台,起为左丞相。踰年得请归乡里。二兄尚安健,乡人为作三老图。薨,谥安简。子公药,字元石,昌武军节度副使致仕。孙观,字彦国,世为文章家。曾孙厚之,字茂𢎞,承安二年进士。全宋文·卷二八七九
张孝纯,字永锡,徐州滕县(今山东滕县)人。元祐进士。大观元年通判滨州,政和四年为河北转运判官,移永兴军路。宣和五年为河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太原府,七年,金兵分道攻宋,仍坚守太原,拒绝招降。靖康元年九月城破,为金所执,不能屈,遂礼之,送还乡里。建炎四年,金人立伪齐,以之为尚书右丞相,遂失晚节。绍兴九年致仕归里,卒。见《宋会要辑稿》方域五之二九、崇儒二之二五,《三朝北盟会编》卷五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三三、三七、四五,《南宋书》卷一三,《宋史》卷二三《钦宗纪》。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孟州河阳人,字会之。第进士。徽宗时知内丘、咸阳、太康县,括县壮丁为兵,得千人,上其名数与按阅之法。蔡卞喜而荐之,提举京畿保甲,使行其说,增籍二万。历提点江、淮坑冶铸钱,入为将作少监。迁刑部侍郎,因与王黼不相能,被罢,提举崇福宫。寻知同州,徙陕西都转运使。卒谥荣。全宋文·卷二九五八
李伯宗,字会之,河阳(今河南孟县西)人。第进士,知内丘、咸阳、太康县。提举京畿保甲,左迁相州通判,提举白波辇运,提点江淮坑冶铸钱,入为将作少监。政和中历大理卿,迁刑部侍郎。与王黼不合,罢,提举崇福宫。起知同州,徙陕西都转运使。以通奉大夫、显谟阁待制卒。《宋史》卷三五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济南人,字成季,自号乐静先生。少与晁补之齐名,为苏轼所知。第进士。以李清臣荐,累官提点京西、京东路刑狱,坐元符党夺官。徽宗时召为太常少卿。崇宁初,以改元丰敕条,罢主管鸿庆宫,入党籍中。居闲十五年,寓意书画。晚知歙州,辞不行。有《乐静集》。全宋诗
李昭玘(?~一一二六),字成季,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五),任徐州教授。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自秘书省正字除校书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四五)。通判潞州,入为秘书丞、开封府推官。出提点永兴、京西、京东路刑狱。徽宗立,召为右司员外郎,迁太常少卿,出知沧州。崇宁初,入党籍,居闲十五年,自号乐静先生。钦宗靖康元年,以起居舍人召,未赴而卒。有《乐静集》三十卷传世,其中诗四卷,而今存各本均缺第二卷。《宋史》卷三四七有传。 李昭玘诗,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陆心源藏抄本(简称清抄本,今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补于卷末。全宋文·卷二六○五
李昭玘(?——一一二六),字成季,钜野(今山东钜野)人,少与晁补之齐名,为苏轼所知。元丰二年擢进士第,除徐州教授。用李清臣荐为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加秘阁校理。通判潞州,入为开封推官,累官提点永兴、京西、京东路刑狱,坐元符党夺官。徽宗立,召为右司员外郎,迁太常少卿、起居舍人,为陈次升所论,出知沧州。崇宁初,罢职主管鸿庆宫,遂入党籍中,閒居十五年,自号乐静先生。晚知歙州,辞不行。靖康初,复以起居舍人召,已卒。绍兴初,追复直徽猷阁。见《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四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6—1137 【介绍】: 宋湖州德清人,字必先,号龟溪。徽宗政和五年进士。历明州通判。为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在任知无不言,前后近四百奏,言甚切直。移吏部尚书兼权翰林学士兼侍读,出为荆湖南路安抚使、知潭州。高宗绍兴四年,知镇江府兼两浙西路安抚使,寻任参知政事。与张浚不和,出知明州。七年,迁知枢密院事。卒谥忠敏。有《龟溪集》。全宋诗
沈与求(一○八六~一一三七),字必先,德清(今属浙江)人。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补归安尉,累迁通判明州。高宗召对,除监察御史。历兵部员外郎、殿中侍御史,以议迁都事,出知台州。召还,再除侍御史,迁御史中丞,移吏部尚书兼权翰林学士兼侍读。出为荆湖南路安抚使、知潭州,未几奉祠。绍兴四年(一一三四),起知镇江府兼两浙西路安抚使,召除参知政事。五年,兼权知枢密院事。七年,随高宗至建康,迁知枢密院事,卒,年五十二。谥忠敏。著有《龟溪集》十二卷。《宋史》卷三七二有传。 沈与求诗,以《四部丛刊续编》明刊《沈忠敏公龟溪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三八五五
沈与求(一○八六——一一三七),字必先,号龟溪,湖州德清(今浙江德清)人。政和五年登进士第,累迁至明州通判。建炎三年除监察御史,历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知无不言,前后几四百奏,言甚切直。移吏部尚书兼权翰林学士兼侍读,出为荆湖南路安抚使、知潭州。绍兴四年,知镇江府兼两浙西路安抚使,复以吏部尚书召,除参知政事。五年,兼权知枢密院事。与张浚有隙,出知明州。七年,除同知枢密院事,迁知枢密院事,卒,年五十二。谥忠敏。著有《龟溪集》十二卷。见刘一止《知枢密院事沈公行状》(《苕溪集》卷三○),《宋史》卷三七二有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9 【介绍】: 宋开封人,字晞道。神宗元丰五年进士。历任两浙、广南、荆湖、江西监司。徽宗政和二年,为太子右庶子,寻迁太子詹事、宝文阁直学士,在东宫十年。钦宗立,拜资政殿大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擢尚书左丞、门下侍郎。金人来侵,力主求和,每与李纲等异议,故战守之备皆罢。出使河东,与金议割地。高宗即位,言者论其主和误国,降授别驾,安置南雄州,行至吉州卒。有《周易新讲义》。全宋诗
耿南仲(?~一一二九),字希道,(《宋元学案》卷九八),开封(今属河南)人。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宋史》卷三五二《余深传》)。历提举两浙、河北西路常平,提点广南东路、夔州路刑狱,荆湖、江西路转运使。入为户部员外郎,辟雍司业,坐事出知衢州。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为太子右庶子,改定王、嘉王侍读。俄试太子詹事,在东宫十年。钦宗即位,拜资政殿大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升尚书左丞、门下侍郎,力主割地求和。高宗即位,罢为观文殿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寻责临江军居住。建炎二年十二月,降授单州别驾(《宋史》卷二五《高宗二》),南雄州安置,行至吉州卒。《宋史》卷三五二有传。今录诗十八首。全宋文·卷二六三六
耿南仲(?——一一二八),字晞道,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人。元丰五年登进士第,历提举两浙常平,徙河北西路,改转运判官、提点广东及夔州路刑狱,荆湖、江西两路转运副使。入为户部员外郎,罢知衢州。政和二年以礼部员外郎为太子右庶子、试太子詹事,宝文阁直学士。钦宗即位,以东宫旧臣礼重之,拜资政殿大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升尚书左丞、门下侍郎。金兵南侵,坚主和议割地。高宗即位,薄其为人,罢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议者论其主和误国,责授单州团练副使、临江军居住。建炎二年十月,再降授单州别驾,行至吉州卒。有《周易新讲义》十卷(存)、《易明蒙》行世。见《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宋史》卷三五二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9—1151 【介绍】: 宋延安人,字良臣,晚号清凉居士。家贫无产业,年十八以敢勇从军。徽宗宣和二年随王渊镇压方腊。钦宗即位,迁武节大夫,以千卒败李复数万兵。高宗建炎三年,苗傅、刘正彦反,世忠率所部发平江,苗、刘败遁,追擒之,送行在诛杀。授武胜昭庆军节度使、浙西制置使,守镇江。以八千众阻十万金兵渡江,与兀朮相持黄天荡达四十八日。绍兴初,镇压建安范汝为起事。四年,大破金人与刘豫之兵于大仪镇,时论以此举为中兴武功第一。六年,授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置司楚州。在楚十余年,屡挫伪齐及金兵,金人不敢犯。十一年,与岳飞、张俊同被召入朝,任枢密使,解除兵权。世忠诋排和议,疏桧误国。后罢为醴泉观使,自此杜门谢客,绝口不言兵事,时跨驴携酒,纵游西湖。岳飞冤狱,世忠独诘桧曰:“‘莫须有’,何以服天下!”孝宗时追封蕲王,谥忠武。全宋诗
韩世忠(一○八九~一一五一),字良臣,延安(今属陕西)人。徽宗宣和中从王渊讨方腊。高宗即位,授平寇将军,大败金兵于黄天荡。后为福建、江西、荆湖宣抚副使平范汝为乱。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击败金兵与刘豫入侵,授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置司楚州,十馀年金兵不犯楚。秦桧为枢密使,罢为醴泉观使,自此卧闲居家,自号清凉居士。二十一年卒,年六十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二)。孝宗朝追封蕲王,谥忠武。《宋史》三六四有传。今录诗二首。词学图录
韩世忠(1089-1151) 字良臣。绥德(今属陕西)人。著名抗金将领。秦桧迫害岳飞,举朝无敢言者,独韩世忠面诘秦桧误国,为岳飞伸张。绍兴和议后,闭口不言兵,杜门谢客,以家乡清凉山为名,自号清凉居士。孝宗时追封蕲王,谥忠武。全宋文·卷三九七二
韩世忠(一○八九——一一五一),字良臣,晚号清凉居士,延安(今陕西延安)人,一说绥德(今陕西绥德)人。年十八从军,从御西夏,讨方腊。宣和中官至嘉州防御使。建炎初赴行在平苗、刘之乱。四年以浙西制置使守镇江,获黄天荡大捷。绍兴初平范汝为之反,四年大破金兵于大仪镇,时论以此为中兴武功第一。历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赐号扬武翊运功臣,加横海、武宁、安化三镇节度使,进太保,封英国公,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秦桧收三大将兵权,拜枢密使,罢为醴泉观使,奉朝请,进封福国公。岳飞冤狱成,世忠独面诘秦桧。改潭国公,封咸安郡王。久之,改镇南、武安、宁国节度使。二十一年卒,年六十三,进拜太师,追封通义郡王。孝宗朝封蕲王,谥忠武,配飨高宗庙庭。见孙觌《咸安郡王致仕赠通义郡王韩公墓志铭》(《鸿庆居士集》卷三六),《宋史》卷三六四《韩世忠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