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2—1195 【介绍】: 宋宗室,字俊臣。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历知郴、庐、建、鄂等州,皆有政绩。徙知隆兴府。后加秘阁修撰,知镇江府。喜功名,尤好论事。归治母丧,卒。
全宋诗
赵善俊(一一三二~一一九五),字俊臣,邵武(今属福建)人。太宗七世孙。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监南岳庙。二十七年第进士。调南城县丞。三十二年,签书昭信军节度判官。孝宗乾道三年(一一六七),干办诸司审计司。六年,知郴州,留为太府丞。七年,知庐州。淳熙元年(一一七四),知襄阳府,徙知建州。四年,复知庐州。六年,求归养。十三年,起知鄂州。十四年,再知建州。十六年,为江西转运副使。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迁秘阁修撰,知镇江府。宁宗庆元元年卒,年六十四。事见《周文忠集》卷六三《秘阁修撰赵君墓志铭》,《宋史》卷二四七有传。
全宋文·卷五四二六
赵善俊(一一三二——一一九五),字俊臣,太宗七世孙,不衰子。登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第,调南城丞。历太府寺丞,知庐、建、鄂州,徙知隆兴府,移江西转运副使,转湖南帅。加秘阁修撰,移知镇江府。庆元元年卒,年六十四。见周必大《文忠集》卷六四《秘阁修撰赵公墓志铭》,《宋史》卷二四七《宗室传》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3—1200 【介绍】: 宋徽州休宁人,字子渊。孝宗隆兴二年进士。历知永平、广济二县,皆有政绩。升知兴国军,入对论三事,皆切直。除知靖州,奏言襄、汉通和蜀,宜移武昌大军戍襄阳,留水军从控鄂、沔。后知吉州,擢广西运判,上便宜事数千言,革客钞科抑之患。为西京转运判官,擢广西安抚使,官至工部侍郎兼知临安府。
全宋诗
朱晞颜(一一三五~一二○○),字子渊,休宁(今属安徽)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当阳尉。历知永平、广济县,通判阆州,知兴国军、吉州,广南西路、京西路转运判官。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除知静江府。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除太府少卿,总领淮东军马钱粮。四年,迁权工部侍郎,俄兼实录院同修撰。五年,兼知临安府。六年卒,年六十六。著作已佚,仅《两宋名贤小集》卷二一七存《桂岩吟藁》一卷。事见《新安文献志》卷八二宋谈钥《朱公行状》。今录诗十五首。
全宋文·卷五七七三
朱晞颜(一一三三——一二○○),字子渊,或作名希颜,字子渊,徽州休宁(今安徽休宁)人。登隆兴元年进士第,授当阳尉。历知永平、广济县,升知兴国军。入对,论事称旨,除知靖州,改知吉州,擢广西安抚使。后召为太府少卿,总领江东军马钱粮,权工部侍郎,兼知临安府。庆元六年卒,年六十八。见《新安文献志》卷八二《朱公行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3—1203 【介绍】: 宋明州鄞县人,初名慎思,字有之。避孝宗讳改今名,易字承甫。王勋子。以父荫补将仕郎,授抚州宜黄县主簿。累官通判潮州。宁宗庆元末为广西提刑。善治狱,遇事敢为,廉洁守家法。性嗜学,多录未见之书,喜为诗。有《荆澧集》。
全宋诗
王正功(一一三三~一二○三),字承甫,原名慎思,字有之,避孝宗讳改,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勋子。以荫补将仕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为宜黄主簿,寻改青田。孝宗隆兴初,调筠州司理参军。乾道四年(一一六八)为荆湖南路转运司主管帐司。七年,知莆田县。淳熙七年(一一八○)通判潮州。九年,签书武安军节度判官,十一年,改淮南。十四年,主管荆湖北路安抚司机宜文字。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知澧州。宁宗庆元四年(一一九八)知蕲州。六年,为广南西路提点刑狱。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有《约斋荆澧集》(《攻愧集》卷一○○《王君墓志铭》),已佚。今录诗三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4—1190 【介绍】: 宋婺州金华人,字叔度。九岁以童子贡京师,后入太学。孝宗隆兴元年进士。官至太平教授。父丧服除,不复仕。与吕祖谦同年而服其学、游其门。
全宋文·卷五八○○
潘景宪(一一三四——一一九○),字叔度,金华(今浙江金华)人。九岁以童子贡京师,后入太学。隆兴元年进士,调荆门军学教授,不行,请为南岳祠官。后不复仕,游吕祖谦门,执弟子礼。绍熙元年卒,年五十七。见朱熹《潘公墓志铭》(《朱文公文集》卷九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高宗绍兴十九年,以右从政郎知东莞县事,治才精敏,下令阖境筑堤护田,水利大兴,民蒙其利。
全宋文·卷五○一一
姚孝资,字颐仲。绍兴十九年知东莞县。乾道三年知贵州,六年知浔州,七年提点广东刑狱公事。后任广西转运使。见《宋会要辑稿》刑法三之八四、兵一三之二九,《岭外代答》卷五,雍正《广东通志》卷三九,雍正《广西通志》卷五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5—1194 【介绍】: 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季申。方廷实从子。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淳熙三年知信州上饶县。历通判明州、知南安军。光宗绍熙元年知吉州,二年擢广东路提刑,移广西转运判官,复移京西,所至有政声。筑最书堂,聚书四万卷,手自雠校。曾校正《韩昌黎文集》,作《韩诗编年》、《韩文举正》。
全宋文·卷五八一七
方崧卿(一一三五——一一九四),字季申,莆田(今福建莆田)人。隆兴元年进士。知信州上饶县,累官至京西转运判官,所至皆有惠政。家藏书四万卷,尝校正《韩昌黎文集》。绍熙五年卒,年六十。有《韩集举正》四十卷(存)。见《水心文集》卷一九《京西运判方公神道碑》,《周文忠公集》卷七一《方君崧卿墓志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开封人,字宜之。避地盐官。以父恩补右阶,监赡南军库。孝宗隆兴初,以閤门祇候使金,不屈而还。累迁太府卿兼刑部侍郎。朱熹尝师之。
全宋诗
杨由义,字宜之,开封(今属河南)人(《万姓统谱》卷四一)。高宗建炎初避地海昌,应进士举不第。馆于朱松之门,为朱熹业师。后以父恩补监赡军南库。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以閤门祗候、密院干官使金。乾道九年(一一七三)为福建路转运使(《宋史》卷一八三)。官终刑部侍郎。《咸淳临安志》卷六七有传。
全宋文·卷四九七三
杨由义,字宜之,开封(今河南开封)人。父为将,从高宗南渡,家于秀州盐官。由义少事学问,曾与漕荐,不第,馆于士大夫之门者凡二十年,朱熹亦其弟子。隆兴初以閤门祗候使金,宁死不屈,全节而还,有旨换文阶。乾道、淳熙间历知黄州、建州、滁州,为福建运判、江西运副。累迁太府卿、兼刑部侍郎,卒。见《咸淳临安志》卷六七,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九四,雍正《福建通志》卷二一、二五,雍正《江西通志》卷四六,范成大《入蜀记》卷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6—1219 【介绍】: 宋越州上虞人,字文授。李光子。六岁时父谪岭海,奉母居乡,刻志于学。官楚州司户参军,修复陈公塘,有灌溉之利。累除太府丞,兼考功郎。韩侂胄致意,不可,由是出知江州,复知处州。历广西、浙东提点刑狱,江东、福建提举常平。以直宝谟阁致仕。博学多闻,持身甚严。有《磐溪诗文稿》、《宏辞类稿》、《左氏说》、《读史》、《杂志》、《记善》、《记异录》等。
全宋文·卷五八四四
李孟传(一一三六——一二一九),字文授,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资政殿学士光之季子。以父遗表恩累官太府丞,兼考功郎。以不附韩侂胄,出知江州,复知处州。后历任江东、福建提举,广西、福建、江东、浙东提刑,进直宝谟阁致仕。嘉定十二年卒,年八十四。孟传刚正有风概,博识多闻,著有《磐溪集》、《宏词类稿》、《左氏说》、《读史杂志》、《记善》等书。见《宋史》卷四○一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6—? 【介绍】: 宋处州丽水人,字次张。读书过目成诵,与张孝祥为忘年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孝宗淳熙四年,自大农丞出守韶州,累官转运使。有《远堂集》。
全宋诗
梁安世(一一三六~?)(生年据《全宋词》卷三),字次张,括苍(今浙江丽水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五)。知衡山县。孝宗淳熙六年(一一七九)为广南西路转运判官(《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二四),改提点刑狱(清雍正《广西通志》卷五一)。曾由大农丞出知韶州。有《远堂集》,已佚。事见清道光《婺志粹》卷三。今录诗八首。
全宋文·卷五八四三
梁安世(一一三六——?),字次张,处州丽水(今浙江丽水)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淳熙中知韶州,为广南西路转运判官,进转运使。曾任郎官。有《远堂集》。见王柏《跋史君梁公帖》(《鲁斋集》卷一二),《桂故》卷五,《全宋词》第三册第一七六七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江都人,居丹阳,字志道,号吴门老圃、乐闲居士、柳溪钓翁。高宗绍兴二十一年进士。陈康伯荐于朝,除枢密院编修。论御金五事,请筑和州城垒。随高宗视师至镇江,上《恢复要览》五篇。至建康,又奏论三国六朝形势与今日不同,要当无事则都钱塘,有事则幸建康,为高宗采纳。历知建康、宁国二府及赣、庐二州。卒年六十。有《建康志》、《菊谱》。
全宋诗
史正志,字志道,号乐闲居士、柳溪钓翁、吴门老圃,占籍江都(今江苏扬州),寓居丹阳(今属江苏)。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授歙县尉。三十一年,除枢密院编修官,次年,迁司农寺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九、一九九)。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为江西路转运判官,寻改福建,再除江西。秩满,召除左司兼检正,兼权吏、刑、兵部侍郎。乾道三年(一一六七),知建康府,移知成都,六年,为江浙京湖淮广福建等路都发运使。七年,以事谪居永州。淳熙中历知宁国府、赣州、庐州,卒于任,年六十。有《清晖阁诗》(明嘉靖《惟扬志》卷一九),已佚。《嘉定镇江志》卷一九有传。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四八八二
史正志,字志道,号吴门老圃,镇江府丹阳(今江苏丹阳)人。绍兴二十一年进士,授歙县尉。以陈康伯荐,除枢密院编修。乾道三年知建康府、兼沿江水军制置使。高宗视师江上,上《恢复要览》五篇。车驾驻建康,言三国六朝形势与今不同,无事宜都钱塘,有事则幸建康。诏下集议,从之。乾道六年以户部侍郎为两浙、京、湖、淮、广、福建等路都大发运使。晚归姑苏以终老,号乐闲居士、柳溪钓翁,卒年六十。著有《建康志》十卷、《菊谱》一卷(存)。见《宋史》卷三四、一六七、二○四、二○五,《嘉定镇江志》卷一八,《景定建康志》卷一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开封雍丘人,字子云。韩维玄孙。以荫补将仕郎。历知天台县,悉力规划理政,至忘家事,邑境大治。官终直龙图阁、浙西提刑。与从弟元吉俱以文学显。
全宋文·卷四六六九
韩元龙,字子云,其先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徙宣城(今安徽宣城)。元吉从兄。以荫补将仕郎,为天台令,司农寺丞。隆兴、乾道中历知池州、淮南转运判官、淮东总领、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直宝文阁、权江南东路计度转运副使。见光绪重修《安徽通志》卷一八八,《宋史翼》卷一四,《宋会要辑稿》食货八之四二、食货四八之一○、食货七○之五四、选举三四之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0—1204 【介绍】: 宋建宁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严,号东塘居士。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授溧阳主簿。历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宁宗嘉泰三年,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奉祠致仕。学问淹博,其疏奏多切时弊,诗文格调清新。任四川安抚使时,尝命属官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有《东塘集》。
全宋诗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岩,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历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三年,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召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为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六一九四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岩,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寓居湖州。登隆兴元年进士第。淳熙四年为秘书丞,历知池州。绍熙中入为侍左郎中,知临安府。宁宗即位,为户部侍郎兼侍讲。庆元二年出为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复入为吏部尚书,历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嘉泰二年除同知枢密院事。三年,拜参知政事。罢知镇江府,以资政殿大学士致仕。嘉泰四年卒,年六十五。著有《择善易解》,《东塘集》。尝命僚属纂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五十卷(存)。见《东塘集》附《家传》,《宋史翼》卷一四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0—1196 【介绍】: 宋宗室,居饶州馀干,字子直。赵善应子。孝宗乾道二年进士。除秘书省正字。历吏部侍郎兼太子侍讲、制置四川兼知成都府等职。光宗绍熙二年,召为吏部尚书。四年,迁知枢密院事。五年,与韩侂胄等定议,立嘉王赵扩为帝,是为宁宗。拜右丞相,命朱熹待制经筵,悉收召士君子之在外者。未几,和韩侂胄有隙。宁宗庆元元年,罢相出知福州。侂胄党仍诬贬不已,再谪永州安置。至衡州疾作,为守臣所窘,暴死。后谥忠定。有诗文集和《太祖实录举要》、《国朝诸臣奏议》。
全宋诗
赵汝愚(一一四○~一一九六),字子直,饶州馀干(今江西馀干西北)人。宋宗室。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进士。八年,知信州。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知台州(《嘉定赤城志》卷九),寻除江西转运判官。入为吏部郎中兼太子侍讲。九年,出为福建路安抚使兼知福州,迁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召为吏部尚书。四年,迁知枢密院事。五年,孝宗卒,光宗以疾不能执丧,与外戚韩侂胄拥立宁宗,拜右丞相。在相位仅半年,即遭韩排挤出知福州,寻谪永州安置,至衡州暴卒,年五十七。谥忠定。有诗文集十五卷,已佚。编《国朝诸臣奏议》一百五十卷,传世。事见清道光《馀干县志》卷二一《忠定赵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九二有传。今录诗八首。
全宋文·卷六一八五
赵汝愚(一一四○——一一九六),字子直,开封(今河南开封)人,侨居饶州馀干(今江西馀干)。宗室,善应子。乾道二年擢进士第一,签书宁国军节度判官。召试馆职,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著作郎。历知信州、台州,除江西转运判官。入为吏部侍郎兼太子侍讲,迁秘书少监权给事中,权吏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以集英殿修撰帅福建。进直学士、制置四川,兼知成都府。进敷文阁学士知福州。绍熙二年召为吏部尚书。四年知枢密院事。奉嘉王即皇帝位,进右丞相。因韩侂胄排挤,责宁远军节度副使,庆元二年至衡州卒,年五十七。后谥忠定,封周王。著作有《太祖实录》、《国朝诸臣奏议》(存)及诗文集十五卷。见刘光祖《宋丞相忠定赵公墓志铭》(道光《馀干县志》卷二一),《宋史》卷三九二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2—1222 【介绍】: 宋简州阳安人,寓居德清,字德修,号后溪,一号山堂。孝宗乾道五年进士。淳熙中召对论恢复事,谓骤进与偷安均为误国。由校书郎除右正言、知果州。光宗时任殿中侍御史,旋出为江西提刑,改夔州。宁宗即位,除侍御史,迁起居郎。以谏罢朱熹事,被劾去。庆元党禁间,撰《涪州学记》,被再劾夺职,谪居房州。党禁解,起知眉州,累迁知潼州府,升显谟阁直学士。卒谥文节。有《后溪集》。后人辑有《鹤林词》。
全宋诗
刘光祖(一一四二~一二二二),字德修,号后溪,一号山堂,简州阳安(今四川简阳西北)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任剑南东川节度推官,辟为潼川提刑司检法。淳熙五年(一一七八),召为太学正,累迁右正言,出知果州。光宗即位,除军器少监,为殿中侍御史,出知夔州。宁宗即位,除侍御史,迁起居郎。韩侂胄擅朝禁伪学,刘撰《涪州学记》,被指为谤讪,夺职,谪居房州。侂胄诛,历知襄阳、遂宁、潼川府。嘉定十五年卒,年八十一。有《后溪集》十卷,已佚。后人辑有《鹤林词》一卷。事见《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四三《刘阁学墓志铭》,《宋史》卷三九七有传。今录诗八首。
全宋文·卷六三一三
刘光祖(一一四二——一二二二),字德修,号后溪,简州阳安(今四川简阳北)人。乾道五年进士及第,除剑南东川节度推官。淳熙中累迁校书郎,知果州。光宗立,除军器少监兼权侍左郎官,为殿中侍御史。出为潼川运判,江西、夔州提刑。宁宗即位,除侍御史,改司农少卿,进起居舍人、起居郎。为韩侂胄党所排,奉祠,后又谪居房州。久之,起知眉州,除潼川提刑、权知泸州。侂胄诛,历知襄阳、遂宁、潼川府。升显谟阁直学士,提举宫观。嘉定十五年卒,年八十一,谥文节。光祖为当世名臣,赵汝愚称其论谏激烈似苏轼,恳恻似范祖禹,世以为名言。为文浑厚正大似其人,诗尤清婉。著有《后溪集》百馀卷,《岘山》、《鹤林》、《金泉》、《眉山》等集合若干卷,《诸经讲义》若干卷,惜皆佚。见真德秀《刘阁学墓志铭》(《真文忠公文集》卷四三),《宋史》卷三九七有传。
赵师夔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二七二
赵师变(一一四二——一二○二),字汝一,孝宗同母兄伯圭之长子。初以祖恩补官,调芜湖簿。历台州、秀州通判,直秘阁。寻知徽州,进直徽猷阁、知湖州。除直龙图阁,迁浙西提刑,改江东运判。擢秘阁修撰、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加敷文阁待制,转永庆军承宣使。绍熙元年,侍父入觐,除兴宁军节度使。宁宗即位,加检校少保,开府仪同三司。嘉泰二年卒,年六十一,赠少师,追封新安郡王,谥恭荣。见《宋史》卷二四四《宗室传》一,楼钥《皇伯祖太师崇宪靖王行状》(《攻愧集》卷八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