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右地  拼音:yòu dì
1.指西部之地。《汉书。卷七○。陈汤传》:「后呼韩邪单于身入称臣朝见,致支以为呼韩邪破弱降汉,不能自还,即西收右地。」唐。王维为王常侍祭沙陀鄯国夫人文〉:「居之右地,革其左衽。」
2.比喻要地。南朝梁。沈约 齐讴行:「东秦称右地,川隰固夷昶。」唐。权德舆送灵武范司空〉诗:「三公临右地,七萃拥中坚。」
《漢語大詞典》:西国(西國)
(1).泛指分封在西方的诸侯。《公羊传·僖公四年》:“古者 周公 东征则西国怨,西征则东国怨。”
(2).指西域。晋书·苻丕载记:“是时安西 吕光 自 西域 还师,至于 宜禾 , 坚 凉州 刺史 梁熙 谋闭境距之。 高昌 太守 杨翰 言于 熙 曰:‘ 吕光 新定西国,兵强气鋭,其锋不可当也。’”
(3).指佛教发源地。 唐 张祜 《听简上人吹芦管》诗:“分明西国来人説,赤佛堂西是 汉 家。”《敦煌曲子词·苏莫遮》:“面慈悲,心欢喜,西国神僧远远来瞻礼。”
(4).指 西蜀 。 唐 张乔 《送僧鸾归蜀宁亲》诗:“高名彻西国,旧跡寄 东林 。” 宋 苏轼 《隆中》诗:“ 诸葛 来西国,千年爱未衰。今朝游故里, 蜀 客不胜悲。”
(5).指 欧 美 国家。 清 王韬 《建铁路》:“电气通标,轮车铁路,西国以为至要之图,而 中国 以为不急之务。”
《國語辭典》:和尚  拼音:hé shàng
弟子对师父的尊称。为胡语的音译,意译亲教师、依学、近诵等。在中国寺院,一般只用来称呼寺院的住持比丘、或年高德劭的比丘。但民间也以和尚泛称男性的出家人。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敢烦和尚相引,瞻仰一遭,幸甚。」
《國語辭典》:流沙  拼音:liú shā
1.沙漠的旧名。《书经。禹贡》:「导弱水,馀波入于流沙。」《楚辞。宋玉。招魂》:「西方之害,流沙千里些。」
2.含水分、容易流动的沙层。当地壳内沙层涌出地下水时,水和沙土混合,沙层即成液体而流动或腾涌,陷入其中有被掩灭的危险性。也作「流砂」。
《國語辭典》:羯鼓  拼音:jié gǔ
乐器名,打击乐器。亦作鞨鼓,是古代龟兹乐、天竺乐、高昌乐、疏勒乐的乐器之一,源出羯族,所以称为羯鼓,状似小鼓,两面蒙皮,均可击打。也称为「两杖鼓」。
《國語辭典》:胡麻  拼音:hú má
植物名。胡麻科胡麻属,一年生草本。高六十至一百五十公分,茎方形。叶椭圆形或卵形,对生或互生。花单生或二至三朵并生叶腋,向侧方下垂;花萼小,表面有毛,花冠唇形筒状,色白。蒴角长椭圆形,熟后纵裂,种子小而扁平,有白色及黑色等数种。嫩叶可食,种子供食用或榨油。原产中国大陆及印度。也称为「芝麻」、「脂麻」、「油麻」。
《國語辭典》:都护(都護)  拼音:dū hù
汉唐时管理边政事务的官吏。《乐府诗集。卷二七。相和歌辞二。梁。戴皓。度关山》:「将军一百战,都护五千兵。」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诗:「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漢語大詞典》:定远(定遠)
东汉 班超 立功西域,封 定远侯 。后人称为 班定远 。 定远 为其省称。 北周 庾信 《拟咏怀》之三:“不言 班定远 ,应为万里侯。” 唐 杜审言 《送和西蕃使》诗:“寧独锡和戎,更当封 定远 。” 宋 司马光 《塞上》诗之一:“未得 西羌 灭,终为 大汉 羞。慙非 班定远 ,弃笔取封侯。” 清 李渔 《风筝误·蛮徵》:“请缨繫虏,昔年曾有 终军 ;投笔封侯,今日詎无 定远 !”详“ 定远侯 ”。
《漢語大詞典》:定远侯(定遠侯)
东汉 班超 的封号。 班超 早年家贫,为官佣书,尝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 傅介子 、 张騫 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閒乎?”后奉使西域,立功,封 定远侯 。事见《后汉书·班超传》。 唐 王昌龄 《箜篌引》:“何用 班超 定远侯 ,史臣书之得已不?”后亦喻称驻守或出使西北边疆地区的使者、大臣等。 唐 王维 《送平淡然判官》诗:“不识 阳关 路,新从 定远侯 。” 唐 罗隐 《送秦州从事》诗:“一枝何足解人愁,抛却还随 定远侯 。”
《漢語大詞典》:海西
(1).古 大秦国 ,即 罗马帝国 。史记·大宛列传“北有 奄蔡 黎轩 ” 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魏略》云:‘ 大秦 在 安息 、 条支 西大海之西,故俗谓之 海西 。从 安息 界乘船直载 海西 ,遇风利时三月到,风迟或一、二岁。’”后汉书·南蛮传:“ 永寧 元年, 掸 国王 雍由调 復遣使者诣闕朝贺……自言我 海西 人。 海西 即 大秦 也。”
(2).指西域一带或位于我国西方的国家。 唐 张说 《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之二:“圣皇至德与天齐,天马来仪自海西。” 清 魏源 《江南吟》之八:“阿芙蓉,阿芙蓉,产海西,来海东。”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海西之乐,近又东来。”
《漢語大詞典》:北道
(1).我国古代中原地区对 西域 交通的主要道路之一。据汉书·西域传,自 玉门关 和 阳关 以西,大体经今 新疆 中部 天山山脉 和 塔里木河 之间的通道西行,在 疏勒 以西越过 葱岭 ,通往今 中亚 各地。据隋书·裴矩传,自 敦煌 取道 伊吾 ,大体经今 新疆 天山山脉 以北和 伊犁河 流域的通道西行,通往今 中亚 和 西亚 。另据 唐 道宣 释迦方志卷上,还有一条自 伊州 经今 天山山脉 和 塔里木河 之间的通道西行,越过 凌山 ,通往今 中亚 各地的路线。 玄奘 赴 印 时,即取此线。
(2).泛指向北方的道路。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三:“ 杭州 周汾 ,字 蓉衣 ,《咏春柳》云:‘ 西湖 送我离家早,北道看人得第多。’”
《國語辭典》:大宛  拼音:dà yuān
1.国名。汉时为西域诸国,后为汉武帝所破,即今中亚细亚乌兹别克共和国的一邑。
2.大宛所产的马。唐。白行简《李娃传》:「食顷,有一人控大宛,汗流驰至。」
《國語辭典》:铜鼓(銅鼓)  拼音:tóng gǔ
乐器名,打击乐器。用铜铸成的鼓,鼓腔中空无底,两侧有铜环耳,鼓面和鼓身多半有精致的纹饰。此种打击乐器流行于广西、广东、云贵、湖南、四川等少数民族地区。
《國語辭典》:楼兰(樓蘭)  拼音:lóu lán
古国名。汉昭帝时改名为鄯善,参见「鄯善」条。
《漢語大詞典》:鸣笳(鳴笳)
(1).笳笛。古管乐器名。 汉 时流行于 西域 一带少数民族地区,初卷芦叶为之,后改用竹。六韬·军略:“击雷鼓,振鼙、鐸,吹鸣笳。”
(2).吹奏笳笛。古代贵官出行,前导鸣笳以启路。亦作进军之号。 三国 魏 曹丕 《与梁朝歌令吴质书》:“从者鸣笳以启路,文学托乘於后车。” 宋 王安石 《晏元献挽辞》之一:“萧瑟城南路,鸣笳上九原。”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孝感之战:“其垒外松棚下,餘贼方瞭望,余骤发矢伤数人,贼错愕间, 江西 兵展旗鸣笳以进。”
《漢語大詞典》:龙堆(龍堆)
(1). 白龙堆 的略称。古 西域 沙丘名。 汉 扬雄 《法言·孝至》:“ 龙堆 以西,大漠以北,鸟夷兽夷,郡劳王师, 汉 家不为也。” 李轨 注:“ 白龙堆 也。”周书·异域传序:“是知鴈海 龙堆 ,天所以絶夷夏也;炎方朔漠,地所以限内外也。” 唐 岑参 《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之四:“洗兵鱼海云迎阵,秣马 龙堆 月照营。” 清 纳兰性德 《满庭芳》词:“堠雪翻鸦河冰跃,马惊风吹度 龙堆 。” 郁达夫 《初秋杂感》诗之二:“为语将军休逸乐, 龙堆 千里尚胡尘。”参见“ 白龙堆 ”。
(2).即 金沙洲 。 洞庭湖 中洲名。 唐 杜甫 《过洞庭湖》诗:“ 蛟室 拥 青草 , 龙堆 隐 白沙 。” 仇兆鳌 注:“《一统志》: 金沙洲 在 洞庭湖 中,一名 龙堆 ,延袤数里。” 元 傅若金 《岳阳中秋值安南贡使因怀旧游》诗:“ 洞庭 秋气满 龙堆 ,为客偏惊节序推。”
(3).喻指长堤。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湖赏》:“筑起龙堆,柳夹两湖之岸;驾成鸿影,桃敷百尺之桥。”
《國語辭典》:白龙堆(白龍堆)  拼音:bái lóng duī
1.地名。在新疆罗布泊以东至甘肃玉门关间。属砾质荒漠,系古代湖积层及红色砂砾层的隆起高地遭受风蚀而成,海拔一千公尺左右。其他散布许多高出地面二十五至四十公尺的方山、岩塔和土柱。呈东北──西南方向,沟谷中有流沙堆积,蜿曲如龙,故称为「白龙堆」。古代为西域交通要道。
2.地形学上指乾燥地区的风蚀地形。多成群出现于乾燥地区。也称为「风蚀脊」、「雅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