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雪海
(1). 唐 代西北边境地名。故址在前 苏联 境内,距 伊塞克湖 不到百里。 唐 岑参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四边伐鼓 雪海 涌,三军大呼 阴山 动。” 陈铁民 等校注:“《西突厥史料》谓应指 乏驛岭 上诸小湖。”《新唐书·西域传下·康》:“出 安西 西北千里所,得 勃达岭 ……北三日行度 雪海 ,春夏常雨雪。”
(2).广阔深厚的积雪。 宋 陆游 《雪中登云泉上方》诗:“滃滃云堆上,茫茫雪海中。”
(3).比喻如海洋似的梅花。《随园诗话补遗》卷三引 清 陈岸亭 《忆梅》诗:“相思雪海应同涨,一笛江城忍便吹。”
(4).白色海涛。 唐 刘禹锡 《客有为余话天坛遇雨之状因以赋之》:“滉瀁雪海翻,槎牙玉山碎。”
(2).广阔深厚的积雪。 宋 陆游 《雪中登云泉上方》诗:“滃滃云堆上,茫茫雪海中。”
(3).比喻如海洋似的梅花。《随园诗话补遗》卷三引 清 陈岸亭 《忆梅》诗:“相思雪海应同涨,一笛江城忍便吹。”
(4).白色海涛。 唐 刘禹锡 《客有为余话天坛遇雨之状因以赋之》:“滉瀁雪海翻,槎牙玉山碎。”
《漢語大詞典》:樊口
《漢語大詞典》:樊素
唐 白居易 家的歌妓。 白居易 《不能忘情吟》序云:“妓有 樊素 者年二十餘,绰绰有歌舞态,善唱《杨枝》,人多以曲名名之,由是名闻 洛 下。”后以代指擅歌的女艺人。 宋 黄庭坚 《子瞻去岁春夏侍立延英子由秋冬间相继入侍作诗各述所怀予亦次韵》之四:“ 乐天 名位聊相似,却是初无富贵心。只欠 小蛮 、 樊素 在,我知造物爱公深。” 明 卓人月 《花舫缘》第二折:“公子啊,您自去 张红 按板、 樊素 司弦。” 清 黄遵宪 《徐晋斋观察道出日本余饮之即席有诗和韵以赠》:“狂呼酒盏看 樊素 ,醉拭刀鋩辨 正宗 。” 正宗 , 日本 铸刀能手。
《漢語大詞典》:灵溪(靈溪,靈谿)
亦作“ 灵谿 ”。
(1).对溪流的美称。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一:“灵谿可潜盘,安事登云梯。” 晋 支遁 《咏怀诗》之四:“灵溪无惊浪,四岳无埃尘。” 北周 庾信 《至老子庙应诏》诗:“三门临 苦县 ,九井对灵谿。” 唐 李华 《仙游寺》诗:“灵谿自兹去,紆直互纷纠。”
(2).水名。在 浙江 天台 西北。《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过 灵溪 而一濯,疏烦想於心胸。” 李善 注:“ 灵溪 ,溪名也。”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 灵溪 恣沿越,华顶殊超忽。” 唐 陆龟蒙 《和袭美腊后送内大德从勗游天台》:“应缘南国尽南宗,欲访 灵溪 路暗通。”自注:“溪在 天台山 下。”
(3).水名。在 湖北 江陵 西。 南朝 梁 宗夬 《荆州乐》诗之三:“朝发 江津 路,暮宿 灵溪 道。”
(4).水名。在 湖南 永顺 东北。 宋 侯寘 《青玉案·为外大父林下老人寿》词:“牢落 瀟湘 归去未,腊梅开遍,冰蟾圆后,梦断 灵溪 路。”
(1).对溪流的美称。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一:“灵谿可潜盘,安事登云梯。” 晋 支遁 《咏怀诗》之四:“灵溪无惊浪,四岳无埃尘。” 北周 庾信 《至老子庙应诏》诗:“三门临 苦县 ,九井对灵谿。” 唐 李华 《仙游寺》诗:“灵谿自兹去,紆直互纷纠。”
(2).水名。在 浙江 天台 西北。《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过 灵溪 而一濯,疏烦想於心胸。” 李善 注:“ 灵溪 ,溪名也。”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 灵溪 恣沿越,华顶殊超忽。” 唐 陆龟蒙 《和袭美腊后送内大德从勗游天台》:“应缘南国尽南宗,欲访 灵溪 路暗通。”自注:“溪在 天台山 下。”
(3).水名。在 湖北 江陵 西。 南朝 梁 宗夬 《荆州乐》诗之三:“朝发 江津 路,暮宿 灵溪 道。”
(4).水名。在 湖南 永顺 东北。 宋 侯寘 《青玉案·为外大父林下老人寿》词:“牢落 瀟湘 归去未,腊梅开遍,冰蟾圆后,梦断 灵溪 路。”
《漢語大詞典》:高阙(高闕)
(1).高大的宫阙。《后汉书·冯衍传下》:“疏远壠亩之臣,无望高闕之下,惶恐自陈,以救罪尤。” 唐 杜甫 《秋兴》诗之五:“ 蓬莱 高闕对 南山 ,承露金茎霄汉间。”
(2).古地名。在今 内蒙古 杭锦后旗 西北。 阴山山脉 至此中断,成一缺口,望若门阙,故名。 战国 赵武灵王 向北开拓疆土,沿 阴山 筑 长城 至此; 西汉 时 卫青 领兵出此,与 匈奴 右贤王作战。 北魏 置戍,隶 沃野镇 。《史记·匈奴列传》:“筑 长城 ,自 代 并 阴山 下,至 高闕 为塞。” 汉 班固 《封燕然山铭》:“遂凌 高闕 ,下 鸡鹿 ,经磧卤,絶大漠。” 南朝 宋 袁淑 《效古》诗:“昔隶 李将军 ,十载事西戎。结车 高闕 下,极望见 云中 。”
(2).古地名。在今 内蒙古 杭锦后旗 西北。 阴山山脉 至此中断,成一缺口,望若门阙,故名。 战国 赵武灵王 向北开拓疆土,沿 阴山 筑 长城 至此; 西汉 时 卫青 领兵出此,与 匈奴 右贤王作战。 北魏 置戍,隶 沃野镇 。《史记·匈奴列传》:“筑 长城 ,自 代 并 阴山 下,至 高闕 为塞。” 汉 班固 《封燕然山铭》:“遂凌 高闕 ,下 鸡鹿 ,经磧卤,絶大漠。” 南朝 宋 袁淑 《效古》诗:“昔隶 李将军 ,十载事西戎。结车 高闕 下,极望见 云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