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洛阳尘
长安尘
帝京尘
京洛风尘
染缁尘
缁尘染
素衣尘
京洛缁尘
洛城尘
京洛红尘
京尘梦
京路尘
京洛衣尘
二京尘
素衣尘染
洛阳尘土
西京尘
尘起洛阳风
风尘化客衣
京洛化衣
京洛土
衣化客尘
京华多尘土
困尘缁
《昭明文选》卷二十四〈诗丙·赠答二·为顾彦先赠妇二首〉~49~
辞家远行游,悠悠三千里。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脩身悼忧苦,感念同怀子。隆思辞心曲,沈欢滞不起。欢沈难克兴,心乱谁为理?愿假归鸿翼,翻飞浙江汜。
辞家远行游,悠悠三千里。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脩身悼忧苦,感念同怀子。隆思辞心曲,沈欢滞不起。欢沈难克兴,心乱谁为理?愿假归鸿翼,翻飞浙江汜。
《昭明文选》卷二十六〈诗丁·赠答四·詶王晋安〉
谁能久京洛?缁尘染素衣。
谁能久京洛?缁尘染素衣。
《欧阳修全集·居士外集》卷二十二〈洛阳牡丹记·花品序第一〉
牡丹出丹州、延州,东出青州,南出越州,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洛阳所谓丹州红、延州红,青州红者,皆彼土之尤者,然来洛阳,才得备众花之一种,列第不出三以下,不能独立与洛花敌。而越花以远罕识,不见齿类,虽越人亦不敢自誉以与洛阳争高下。是洛阳者为天下第一也。洛阳亦有黄芍药、绯桃、瑞莲、千叶李、红郁李之类,皆不减他出者,而洛阳人不甚惜,谓之「菜子花」,曰某花某花,至牡丹,则不名,直曰花,其意谓天下真花独牡丹,其名之著,不假曰「牡丹」而可知也。其爱重之如此。
牡丹出丹州、延州,东出青州,南出越州,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洛阳所谓丹州红、延州红,青州红者,皆彼土之尤者,然来洛阳,才得备众花之一种,列第不出三以下,不能独立与洛花敌。而越花以远罕识,不见齿类,虽越人亦不敢自誉以与洛阳争高下。是洛阳者为天下第一也。洛阳亦有黄芍药、绯桃、瑞莲、千叶李、红郁李之类,皆不减他出者,而洛阳人不甚惜,谓之「菜子花」,曰某花某花,至牡丹,则不名,直曰花,其意谓天下真花独牡丹,其名之著,不假曰「牡丹」而可知也。其爱重之如此。
典故
西京循吏
《汉书》卷八十九〈循吏列传〉~3623~
汉兴之初,反秦之敝,与民休息,凡事简易,禁罔疏阔,而相国萧、曹以宽厚清静为天下帅,民作「画一」之歌。孝惠垂拱,高后女主,不出房闼,而天下晏然,民务稼穑,衣食滋殖。至于文、景,遂移风易俗。是时循吏如河南守吴公、蜀守文翁之属,皆谨身帅先,居以廉平,不至于严,而民从化。及至孝宣,繇仄陋而登至尊,兴于闾阎,知民事之艰难。自霍光薨后始躬万机,厉精为治,五日一听事,自丞相已下各奉职而进。及拜刺史守相,辄亲见问,观其所繇,退而考察所行以质其言,有名实不相应,必知其所以然。常称曰:「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以为太守,吏民之本也,数变易则下不安,民知其将久,不可欺罔,乃服从其教化。故二千石有治理效,辄以玺书勉厉,增秩赐金,或爵至关内侯,公卿缺则选诸所表以次用之。是故汉世良吏,于是为盛,称中兴焉。若赵广汉、韩延寿、尹翁归、严延年、张敞之属,皆称其位,然任刑罚,或抵罪诛。王成、黄霸、朱邑、龚遂、郑弘、召信臣等,所居民富,所去见思,生有荣号,死见奉祀,此廪廪庶几德让君子之遗风矣。
汉兴之初,反秦之敝,与民休息,凡事简易,禁罔疏阔,而相国萧、曹以宽厚清静为天下帅,民作「画一」之歌。孝惠垂拱,高后女主,不出房闼,而天下晏然,民务稼穑,衣食滋殖。至于文、景,遂移风易俗。是时循吏如河南守吴公、蜀守文翁之属,皆谨身帅先,居以廉平,不至于严,而民从化。及至孝宣,繇仄陋而登至尊,兴于闾阎,知民事之艰难。自霍光薨后始躬万机,厉精为治,五日一听事,自丞相已下各奉职而进。及拜刺史守相,辄亲见问,观其所繇,退而考察所行以质其言,有名实不相应,必知其所以然。常称曰:「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以为太守,吏民之本也,数变易则下不安,民知其将久,不可欺罔,乃服从其教化。故二千石有治理效,辄以玺书勉厉,增秩赐金,或爵至关内侯,公卿缺则选诸所表以次用之。是故汉世良吏,于是为盛,称中兴焉。若赵广汉、韩延寿、尹翁归、严延年、张敞之属,皆称其位,然任刑罚,或抵罪诛。王成、黄霸、朱邑、龚遂、郑弘、召信臣等,所居民富,所去见思,生有荣号,死见奉祀,此廪廪庶几德让君子之遗风矣。
《漢語大詞典》:三京
(1).古代都市 西京 、 东京 、 北京 的合称。 唐 以 雍州 为 西京 , 河南 为 东京 , 太原 为 北京 。 唐 李白 《秋日于太原南栅饯尹少公应举赴上都序》:“天王三京, 北都 居一。” 王琦 注:“三京,谓 西京 、 东京 、 北京 也。”
(2).古代都市 西京 、 东京 、 北京 的合称。 宋 以 大名 为 北京 , 开封 为 东京 , 洛阳 为 西京 。《宋史·仁宗纪二》:“﹝ 康定 元年六月﹞甲午,降三京囚罪一等,徒以下释之。” 清 李赓芸 《炳烛编》卷四:“謁 宋 李忠定 祠,祠东壁有石刻云:‘不愁芒屨长南謫,满愿灵旗助北征;酹彻一桮揩泪眼,烟云何处是三京。’”
(2).古代都市 西京 、 东京 、 北京 的合称。 宋 以 大名 为 北京 , 开封 为 东京 , 洛阳 为 西京 。《宋史·仁宗纪二》:“﹝ 康定 元年六月﹞甲午,降三京囚罪一等,徒以下释之。” 清 李赓芸 《炳烛编》卷四:“謁 宋 李忠定 祠,祠东壁有石刻云:‘不愁芒屨长南謫,满愿灵旗助北征;酹彻一桮揩泪眼,烟云何处是三京。’”
《漢語大詞典》:五京
(1).指 唐 代的中京 长安 、东京 洛阳 、西京 凤翔 、南京 成都 、北京 太原 。《旧唐书·地理志一》:“﹝ 至德 二年﹞十二月,置 凤翔府 ,号为西京,与 成都 、 京兆 、 河南 、 太原 为五京。”
(2).指 唐 时 渤海 的上京 龙泉府 、中京 显德府 、东京 龙原府 、南京 南海府 、西京 鸭渌府 。《新唐书·渤海传》:“地有五京,十五府。”
(3).指 辽 的上京 临潢府 、东京 辽阳府 、中京 大定府 、南京 析津府 、西京 大同府 。《辽史·地理志一》:“ 太宗 以 皇都 为上京,升 幽州 为南京,改 南京 为东京, 圣宗 城中京, 兴宗 升 云州 为西京,於是五京备焉。”
(4).指 金 的上京 会宁府 、东京 辽阳府 、北京 大定府 、西京 大同府 、南京 开封府 。《金史·地理志上》:“﹝ 金 ﹞袭 辽 制,建五京,置十四总管府。”
(2).指 唐 时 渤海 的上京 龙泉府 、中京 显德府 、东京 龙原府 、南京 南海府 、西京 鸭渌府 。《新唐书·渤海传》:“地有五京,十五府。”
(3).指 辽 的上京 临潢府 、东京 辽阳府 、中京 大定府 、南京 析津府 、西京 大同府 。《辽史·地理志一》:“ 太宗 以 皇都 为上京,升 幽州 为南京,改 南京 为东京, 圣宗 城中京, 兴宗 升 云州 为西京,於是五京备焉。”
(4).指 金 的上京 会宁府 、东京 辽阳府 、北京 大定府 、西京 大同府 、南京 开封府 。《金史·地理志上》:“﹝ 金 ﹞袭 辽 制,建五京,置十四总管府。”
《漢語大詞典》:京尘(京塵)
见“ 京洛尘 ”。
《漢語大詞典》:京洛尘(京洛塵)
亦作“ 京雒尘 ”。 晋 陆机 《为顾彦先赠妇》之一:“ 京洛 多风尘,素衣化为緇。”后以“京洛尘”比喻功名利禄等尘俗之事。 唐 司空图 《下方》诗:“三十年来往,中间 京洛 尘。” 清 钱谦益 《客途有怀吴中故人·李先辈长蘅》诗:“锁院文章 京雒 尘,篝灯每共话酸辛。”亦省作“ 京尘 ”。 唐 孟郊 《送陆畅归湖州因凭题故人皎然塔陆羽坟》:“江调难再得,京尘徒满躬。” 宋 苏轼 《次韵孙巨源见寄五绝》之五:“不羡京尘骑马客,羡他 淮 月弄舟人。”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宦海沉身,京尘迷目,名韁利锁难脱。”
《漢語大詞典》:京洛尘(京洛塵)
亦作“ 京雒尘 ”。 晋 陆机 《为顾彦先赠妇》之一:“ 京洛 多风尘,素衣化为緇。”后以“京洛尘”比喻功名利禄等尘俗之事。 唐 司空图 《下方》诗:“三十年来往,中间 京洛 尘。” 清 钱谦益 《客途有怀吴中故人·李先辈长蘅》诗:“锁院文章 京雒 尘,篝灯每共话酸辛。”亦省作“ 京尘 ”。 唐 孟郊 《送陆畅归湖州因凭题故人皎然塔陆羽坟》:“江调难再得,京尘徒满躬。” 宋 苏轼 《次韵孙巨源见寄五绝》之五:“不羡京尘骑马客,羡他 淮 月弄舟人。”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宦海沉身,京尘迷目,名韁利锁难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