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襦衣
短衣;短袄。亦泛指衣服。梁书·康绚传:“在省,每寒月见省官繿缕,輒遗以襦衣,其好施如此。”
《骈字类编》:麻襦
晋书麻襦传:麻襦者,不知何许人也,莫得其姓名。石季龙时,在魏县市中乞丐,恒著麻襦布裳,故时人谓之麻襦。先是,佛图澄谓石季龙曰:国东二百里,某月日当送一非常人,勿杀之也。如期果至其所,言人莫能晓。季龙遣驿马送还本县,既出城,请步,云:我当有所过,君至合口桥见待。使人如言而驰至桥,麻襦已先至。
《骈字类编》:绿襦(绿襦)
宋 陆游 新岁 改岁钟馗在,依然旧绿襦。
《漢語大詞典》:小襦
短衣。 唐 杜甫 《别李义》诗:“忆昔初见时,小襦绣芳蓀。”
分類:短衣
《分类字锦》:脱襦
齐书武陵王晔传:以公事还,过竟陵王子良宅。冬月道逢乞人。脱襦与之。子良见晔衣单。荐襦于晔。晔曰。我与向人亦复何异。
分类:
《骈字类编》:紫襦
唐 元稹 表夏十首 其八 啖食筋力尽,毛衣成紫襦。
《漢語大詞典》:朱襦
红色短袄。为古代大射之服。仪礼·大射:“小臣正赞袒,公袒朱襦。卒袒,小臣正退俟于东堂。”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袒:“是乡射大射,自君袒朱襦,大夫袒纁襦以外,皆肉袒也。”
《國語辭典》:复襦(複襦)  拼音:fù rú
内有绵絮的短衣。《乐府诗集。卷三八。相和歌辞十三。古辞。孤儿行》:「冬无复襦,夏无单衣。」
分類:絮绵短袄
《漢語大詞典》:霞襦
绸袄。 明 何景明 《荣养堂歌》:“被霞襦兮簪琼华,母氏乐兮乐且遐。”
《漢語大詞典》:襜襦
内衣,汗衣。《方言》第四:“汗襦, 陈 、 魏 、 宋 、 楚 之间谓之襜襦,或谓之襌襦。” 郭璞 注:“今或呼衫为襌襦。”后汉书·来歙传“即解衣以衣之” 李贤 注引《东观记》:“解所被襜襦以衣 歙 。”
分類:内衣郭璞
《分类字锦》:单襦(单襦)
释名:单襦,如襦而无絮也。
分类:
《骈字类编》:青襦
搜神记:陈节访诸神,东海君以织成青襦一领遗之。 乐府杂录:驱傩,五百小儿为之,衣朱褶青襦,戴面具,以晦日于紫宸殿前驱傩。
《漢語大詞典》:襦带(襦帶)
衬里小袄的带子。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陆石室:“道人临别揖赠以粒丹曰:‘缓急幸用之。’ 陆 亦异其人,寘丹襦带中。”
分類:衬里带子
《漢語大詞典》:襦袍
衬里袍子。 元 戴表元 《南山下行》:“中有一人称甲族,蔽膝尚着长襦袍。” 元 戴表元 《赠赵子实》诗:“幅巾大带长襦袍,韦篋锦囊鲜綵毫。”
分類:衬里袍子
《漢語大詞典》:连理襦(連理襦)
绣有连理枝的短上衣。 唐 许景先 《折柳篇》:“宝釵新梳倭堕髻,锦带交垂连理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