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分2页显示 2 下一页
张继
宜城酒
恂恂善诱
边光范(字 子仪 )
吕馀庆(名 胤 )
王克贞(字 守节 )
赵安易(字 季和 )
刘昌言(字 禹谟 )
张齐贤(字 师亮 文定 )
袁逢吉(字 延之 )
吕祐之(字 元吉 )
焦守节(字 秉直、秉节 )
杨日严(字 垂训 )
分类词汇
孟襄阳张继
宜城酒
恂恂善诱
其它辞典
牛僧孺(字 思黯 别称 奇章侯 文简、文贞 行第 二 奇章郡公 )边光范(字 子仪 )
吕馀庆(名 胤 )
王克贞(字 守节 )
赵安易(字 季和 )
刘昌言(字 禹谟 )
张齐贤(字 师亮 文定 )
袁逢吉(字 延之 )
吕祐之(字 元吉 )
焦守节(字 秉直、秉节 )
杨日严(字 垂训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9—847 【介绍】: 唐安定鹑觚人,字思黯。德宗贞元进士。宪宗元和三年,因对策条指失政,为李吉甫所斥,久不得叙用。至穆宗时累官户部侍郎同平章事。敬宗时,官武昌军节度使。文宗大和四年还朝,拜兵部尚书同平章事。与李宗闵相结,排斥李德裕等,史称“牛李党争”。后出为淮南、山南东道节度使。武宗即位,李德裕为相,僧孺被贬居散地。宣宗立,还为太子少师。卒谥文简。有《玄怪录》。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80—848 字思黯,排行二,郡望安定(今甘肃泾川北),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15岁至长安习业。德宗贞元十九年(803)韦执谊命刘禹锡、柳宗元至樊乡造访,由是知名。二十一年登进士第。宪宗元和三年(808)中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因条指失政,为宰相李吉甫所忌,授伊阙尉。后牛僧孺与李宗闵朋党相结,排斥李吉甫之子李德裕,史称“牛李党争”。穆宗长庆元年(821)拜户部侍郎,次年以本官同平章事,敬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封奇章郡公,后历武昌节度使、太子少师等职。武宗会昌四年(844)贬循州长史,卒于洛阳,谥文贞。生平见杜牧《牛僧孺墓志铭》及《旧唐书》、《新唐书》本传。著有传奇集《玄怪录》。《全唐诗》存诗4首,残句9。《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1首,残句2。唐诗汇评
牛僧孺(780-848),字思黯,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贞元二十一年登进士第,元和三年(808)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对策第一,授伊阙尉。以对策直言时政,久不调。后除河南尉,迁监察御史,历礼部、考功员外郎、库部郎中知制诰、御史中丞、户部侍郎。长庆三年拜相。宝历初,出为武昌军节度使。大和四年,复相;六年,出镇淮南。开成二年,为东都留守,征拜左仆射,复出镇襄州,累进司徒。会昌中,李德裕用事,罢为太子少师,复留守东都。三贬为循州长史。宣宗即位,量移衡、汝二州长史,复迁太子少师。卒。僧孺与令狐楚、李宗闵交厚,史称“牛党”,与李德裕党交恶,史称“牛李党争”。著有《玄怪录》(一作《幽怪录》)十卷,今存炙本。《全唐诗》存诗四首。黄鹤楼志·人物篇
牛僧孺(779~847) 唐代官员、学者。字思黯。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人,或作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贞元二十一年(805)进士。累官户部侍郎、武昌军(今湖北武昌)节度使、淮南节度使、东都留守、山南东道(今湖北襄樊襄阳)节度使、户部尚书,穆宗至武宗时曾四次出任宰相。是历史上著名的“牛李党争”中的牛党领袖。曾撰《玄怪录》传奇十卷,鲁迅论曰:“造传奇之文,荟萃于一集者,唐代多有,而煊赫者莫如牛僧孺之《玄怪录》。”牛僧孺在湖北任职六年,颇有政声。曾耗时五年改建鄂州城垣,使黄鹤楼成为了独立的景观建筑。蛇山上有“奇章亭”,即为纪念卒后被追封为奇章郡公的牛僧孺而建。全唐文·卷六百八十二
僧孺字思黯。隋仆射奇章公宏之裔。第进士。元和初登贤良方正制科。长庆三年以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敬宗立。加中书侍郎银青光禄大夫。封奇章郡公。罢为武昌节度使。文宗立。复以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加门下侍郎。出为淮南节度使。召拜左仆射。武宗朝进太子太傅。贬循州长史。宣宗立。还为太子少师。卒年六十九。赠太尉。谥曰文简。
作品评论
唐摭言
奇章公始举进士,致琴书于灞浐间,先以所业谒韩文公、皇甫员外……二公披卷,卷首有《说乐》一章,未阅其词,遽曰:“斯高文,且以拍板为什么?”对曰:“谓之乐句。”二公相顾大喜曰:“斯高文必矣!”……复诲之曰;“某日可游青龙寺,薄暮而归。”二公其口联镳至彼,因署其门曰:“韩愈、皇甫湜同谒几官前辈,不遇。”翌日,辇毂名士,咸往观焉,奇章之名由是赫然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1—973 【介绍】: 宋并州阳曲人,字子仪。后唐时起家榆次令。历仕后晋、后汉、后周,有吏才,官至户部侍郎。宋初征泽、潞,受命为前军转运。累迁知襄州,兼桥道使,修道以州卒代民,官给器用,役不淹久,人以无扰。官终御史中丞。全宋文·卷一○
边光范(九○一——九七三),字子仪,并州阳曲(今山西定襄)人。性谦退和雅,有吏材。后唐天成二年,起家榆次令。历仕晋、汉、周。入宋,拜太常卿,建隆中知襄州,开宝中拜御史中丞。开宝六年卒,年七十三。《宋史》卷二六二有传。全唐文·卷八百六十二
光范字子仪。并州阳曲人。后唐天成二年起家榆次令。召为殿中丞。长兴四年改太常丞。晋天福中累迁光禄少卿。少帝即位。拜右谏议大夫。改给事中。开运元年权知郑州。二年入为枢密直学士。拜尚书礼部侍郎知制诰。充翰林学士。汉初改检校刑部尚书卫尉卿。周广顺初出知陈州。迁秘书监。召拜御史中丞。复为礼部侍郎。世宗即位。改刑部侍郎。迁户部。入宋。开宝四年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7—976 【介绍】: 宋幽州安次人。本名胤,避太祖讳,因以字行。吕琦子。周世宗时,太祖历滑、许、宋三镇,馀庆并为宾佐。宋建,自给事中充端明殿学士,知开封府。历户、兵二部侍郎,知潭、襄、江陵等州府。擢参知政事,会赵普忤旨,左右争倾普,独馀庆辨明之。开宝六年,与宰相更知政事印,旋以疾拜尚书左丞。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0—989 【介绍】: 宋吉州庐陵人,字守节。五代时南唐进士。累官观政院副使。宋初知汉州。太宗时直舍人院,诰命典正,为时人推重。曾预修《太平广记》。出知滑、襄、梓三州,所至皆有善政。全宋文·卷五○
王克贞(九三○——九八九),字守节,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举南唐进士,累官至中书舍人、枢密副使。宋初授太子中允,知汉州,历户、兵二部员外郎,礼、户二部郎中。太宗闻其有文词,命直舍人院,诰命典正,时人推重之。太平兴国二年敕与修《太平广记》。出知滑、襄、梓三州,所至皆有善政。端拱二年自梓潼还京,道卒于兴州,年六十。见徐铉《王君墓志铭》(载《徐公文集》卷二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0—1005 【介绍】: 宋洛阳人,字季和。赵普弟。太宗太平兴国中,历官监察御史、知兴元府;又拜宗正少卿、知定州。淳化中请铸大钱,以十当百,岁中才得三千缗,大有亏耗,众议喧然,遂罢。知襄、庐二州后归朝,就迁宗正卿。时属籍未备,奏请纂录,真宗咸平初,受命与梁周翰同事修纂。略涉书传,性强狠,好谈世务,然多疏阔不可用。晚岁进趋不已,时论嗤之。全宋文·卷五三
赵安易(九三○——一○○五),字季和,幽州蓟(今北京)人,赵普弟。建隆初摄府州录事参军,再迁河南府推官。太平兴国中历华、邢二镇掌书记。拜监察御史、知兴元府,转殿中。九年起拜宗正少卿、知定州。后命按视北边事。历知襄、庐二州,就迁宗正卿。安易略涉书传,好谈事务,而疏阔不可用。曾请复井田之制,又屡言陵庙事。景德二年卒,年七十六。《宋史》卷二五六《赵普传》附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2—999 【介绍】: 宋泉州南安人,字禹谟。陈洪进辟为功曹参军,掌笺奏。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复举进士登第。淳化初赵普留守西京,表为通判,委以府政。累迁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以与凶人赵赞素善,出知襄州,徙荆南府。真宗咸平中拜工部侍郎,卒。全宋诗
刘昌言(九四二~九九九),字禹谟,泉州南安(今属福建)人。节度使陈洪进辟为功曹参军,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九七八)随洪进归宋。八年,举进士得第,迁保信、武信二镇判官。后迁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又出知襄州。至道二年(九九六),徒知荆南府。真宗咸平二年卒,年五十八。有文集三十卷(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七四),已佚。《宋史》卷二六七有传。今录诗三首。全宋文·卷一○一
刘昌言(九四二——九九九),字禹谟,泉州南安(今福建泉州市西)人。少笃学,文辞靡丽,陈洪进辟为功曹参军,掌笺奏。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及第。淳化初赵普留守西京,表为通判,委以府政。普卒,召对称旨,迁工部郎中。累迁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出知襄州,至道二年徙知荆南府,咸平初拜工部侍郎。二年卒,年五十八,赠工部尚书。《宋史》卷二六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3—1014 【介绍】: 宋曹州冤句人,徙居洛阳,字师亮。太祖至洛,以布衣条陈十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进士。累迁左拾遗。北汉平,朝廷议取幽蓟,因上书谏阻。六年,任江南西路转运使,革除弊政,务行宽大。八年,签书枢密院事。雍熙三年知代州,御辽兵甚力。端拱二年擢枢密副使,淳化二年参知政事,寻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四年,罢相。真宗咸平初复相,三年罢。四年,任泾、原等州军安抚经略使,屡陈御夏之策。景德初,知青州,后出判河阳,以司空致仕。卒谥文定。有《洛阳缙绅旧闻记》。全宋诗
张齐贤(九四三~一○一四),字师亮,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人。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九七七)进士,为大理评事,通判衡州。雍熙初,迁左谏议大夫。三年(九八六),授给事中。知代州。淳化二年(九九一),以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数月,拜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四年罢相,为尚书左丞知河南府,徒知永兴军,又徒知襄州。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三年,坐朝会被酒失仪免相。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以司空致仕。七年卒,年七十二。谥文定。有集五十卷,不传。《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二、《宋史》卷二六五有传。今录诗八首。全宋文·卷一○二
张齐贤(九四三——一○一四),字师亮,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人,徙居洛阳。太祖至洛,以布衣条陈十事。太宗擢为进士,遂通判衡州,累官至江南西路转运使。太平兴国八年,擢右谏议大夫,签书枢密院事。雍熙三年知代州,端拱二年拜刑部侍郎、枢密副使。淳化二年参知政事,数月拜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四年六月罢为尚书左丞,历知河南等府州。咸平元年召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四年罢,命为泾、原等州军安抚经略使。景德初知青州,大中祥符元年拜右仆射,进左仆射。五年以司空致仕,七年薨,年七十二,谥文定。著有《洛阳搢绅旧闻记》五卷(存),《太平杂编》二卷。《宋史》卷二六五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6—1014 【介绍】: 宋开封鄢陵人,字延之。精于经术。太祖开宝八年擢《三传》第。为清江尉,寻除丰城令。太宗端拱初,迁国子博士、度支推官。淳化间出任西京转运使,转水部郎中。真宗咸平时为京东转运使。连知福、江、陈、襄四州。大中祥符中,以逮事太祖,拜鸿胪少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8—1007 【介绍】: 宋济州钜野人,字元吉。太宗太平兴国初进士。历大理评事、殿中侍御史、起居舍人。至道初,拜右谏议大夫、知审官院。真宗时累拜工部侍郎、翰林侍读学士。不喜趋竞,所至无显誉,备顾问不能有所启发。全宋诗
吕祐之(九四七~一○○七),字元吉,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太宗太平兴国初举进士,解褐大理评事、通判洋州。淳化初,直昭文馆,知制诰。至道初,拜右谏义大夫,在审官院。真宗时历和襄、升州,擢翰林侍读学士。后为集贤院学士,迁刑部侍郎。景德四年卒,年六十一。有集三十卷,已佚。《宋史》卷二九六有传。今录诗二首。全宋文·卷一一八
吕祐之(九四七——一○○七),字元吉,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太平兴国初举进士,解褐大理评事。历殿中侍御史,知贝州,换右补阙,同判吏部南曹,迁起居舍人。淳化初,判户部勾院,直昭文馆,知制诰。至道初,拜右谏议大夫、知审官院,出知襄州、寿州。真宗即位,复知襄州,移升州。后拜工部侍郎、翰林侍读学士。景德四年卒,年六十一。有集三十卷。见《宋史》卷二九六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许州长社人,字秉直,一作秉节。焦继勋子。初补左班殿直,迁閤门祗候。真宗咸平中,置江淮南、荆湖路兵马都监,首被选擢。攻施、夔州蛮,以大义谕其酋长,使之内附。还除閤门通事舍人,迁宫苑副使,奉使契丹。后历知襄、邓、汝州,迁四方馆使,以右神武大将军致仕。卒年七十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同州冯翊人,后家河南,字垂训。杨希闵子。第进士。历大理寺丞,出知襄、庐、郓三州。累迁太常少卿,以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河中府,加枢密直学士知益州,奏罢不便民之务。入勾当三班院,迁给事中,以龙图阁学士知澶州,终同知审官院。全宋文·卷三二六
杨日严,字垂训,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人。进士及第,试秘书省校书郎,迁大理寺丞。景祐中知襄、卢、郓三州,历两浙、京东、益州转运使,江淮制置发运使,三司户部、度支、盐铁副使。以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河中府。庆历初加枢密直学士,知益州。迁给事中,以龙图阁学士知澶州。召权知开封府。终知审官院。《宋史》卷三○一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