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褒奖(褒獎)  拼音:bāo jiǎng
赞扬奖励。如:「褒奖令」。晋。潘岳马汧督诔序〉:「非所以褒奖元功,宜解敦禁劾假授。」《三国演义》第八二回:「丕笑曰:『卿褒奖毋乃太甚!』」
《漢語大詞典》:宠褒(寵褒)
指帝王给予的褒奖。 宋 汪藻 《韩世忠除两镇节度使制》:“尔既殫於忠藎,归饮至於庙,我何爱於宠褒?”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李芝龄师诗:“公莅 浙 时,赋诗云:‘詔持使节莅南邦,紫塞迎鑾荷泽庞。天语宠褒文第一,师恩泣感士无双。’”
《漢語大詞典》:旌异(旌異)
旌表;褒奖。陈书·文学传·阮卓:“ 阮卓 素不同逆,宜加旌异。” 唐 元结 《九疑图记》:“故图九峰,略载山谷,传於好事,以旌异之。” 宋 王明清 《挥麈三录》卷二:“仍乞寻访子孙,重加旌异。”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 摩该 一部背 库库 而向朝廷,亦宜别作名号以旌异之。”
分類:旌表褒奖
《漢語大詞典》:存奖
犹褒奖。 宋 王安石 《答王致先生书》:“久不见颜色,倾渴无量,蒙赐手笔,存奬尤过。”
分類:褒奖
《漢語大詞典》:标奖(標奬)
犹褒奖。北史·房彦谦传:“褒秋毫之善,贬纤介之恶,非直有光至道,亦足标奬贤能。”
分類:褒奖
《漢語大詞典》:褒嘉
亦作“褒嘉”。 犹褒奖。《南齐书·褚渊传》:“履冒锋炭,报効恒理,而襃嘉之典,偏见甄沐。” 宋 梅尧臣 《刘运使因按拜省》诗:“朔北遏乱萌,褒嘉赐璽书。” 清 方苞 《兵部尚书范公墓表》:“ 寻甸 缚始祸者以献,鞫斩八人,事遂定。疏入,天子詔諭襃嘉,公因请罢鼓铸。”
分類:褒奖
《漢語大詞典》:奖谕(奬諭)
(1).皇帝对臣下褒奖、表彰。 唐 慧能 《坛经·宣诏品》:“其年九月三日,有詔奬諭师曰:‘师辞老疾,为朕修道:国之福田。’”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赵德庄诲后进:“今日於上前得一二语奬諭,明日於宰相处得一二语褒拂,往往丧其所守者多矣。”明史·张居正传:“帝御平臺,召 居正 奬諭之,赐金币及绣蟒斗牛服。”
(2).称官长对下属的嘉奖。《封神演义》第七九回:“﹝ 姜子牙 ﹞奬諭三运官曰:‘运督军需,智擒 法戒 ,玄机妙算,奇功莫大。’”
《漢語大詞典》:褒升(襃陞)
亦作“褒陞”。 见“ 襃升 ”。
亦作“褒升”。亦作“褒陞”。 褒奖进升。 唐 白居易 《姚元康等授官制》:“苟能赞察廉,掌奏记,孜孜不怠,翩翩有声,慰荐褒升,其则不远。” 宋 曾巩 《请令长贰自举属官札子》:“得贤则有进考、增秩、襃升之赏,失实则有夺俸、赎金、黜免之罚。” 宋 苏轼 《赐安焘辞免迁官恩命允诏》:“卿国之雋辅,位冠枢庭,以时褒陞,岂待功阀。”
《國語辭典》:褒封  拼音:bāo fēng
受皇帝的褒奖、封诰。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似此三从四德可褒封,贞烈贤达宜请俸。」
分類:褒奖封赏
《漢語大詞典》:褒进(襃進)
褒奖进用。宋书·孝武帝纪:“吏宣劝有章者,详加襃进。”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言事·郭希颜论庙制:“以 希颜 同 杨继盛 等仅四人置第一等,赠翰林学士,赐祭葬及廕甚备。其他忠臣著闻如太僕卿 杨最 ……等,襃进反出其下。”
《漢語大詞典》:褒迁(襃遷)
亦作“褒迁”。 褒奖升迁。宋史·庞恭孙传:“每开一城,輒褒迁,五年间,至 徽猷阁 待制。”
分類:褒奖升迁
《漢語大詞典》:奖劝(奬勸)
(1).褒奖鼓励。晋书·张光传:“处絶围之地,有 耿恭 之忠,宜加甄赏,以明奬劝。” 宋 范仲淹 《荐李觏并录进礼论等状》:“此三人者,皆蒙朝廷特除京官,以示奬劝。”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事部二》:“盖不惟见声名文物之盛,丰亨熙豫之景,亦以人臣起韦布,登青云,故慎重其事,以诱掖奬劝之也。”
(2).劝谏。南史·范泰传:“ 元嘉 二年, 泰 表贺元正并陈旱灾,多所奬劝。”
《漢語大詞典》:褒谕(襃諭)
亦作“褒諭”。 褒奖的谕旨。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杜起莘 自 蜀 入朝,不以家行。 高庙 闻其清脩独处,甚爱之。一日因得对,褒諭曰:‘闻卿出局,即蒲团纸帐,如一行脚僧,真难及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江陵始终宦官:“其满十二年也,又遣司礼 张诚 賷敕襃諭。”明史·鲁王檀传:“七年,奏辞辅国将军并子奉国将军禄,佐疏 运河 ,赐敕褒諭。”
分類:褒奖谕旨
《漢語大詞典》:褒恤(襃卹)
亦作“裒卹”。亦作“褒卹”。 褒奖抚恤。 宋 苏轼 《皇兄令夬赠博州防御使博平侯制》:“爵齿之贵,并隆於朝廷;死丧之威,莫先於兄弟。礼有裒卹,义兼哀荣。” 金 王若虚 《赠昭毅大将军高公墓碣》:“褒卹有命,纪述有章,以播其芳,以扬其光。” 元 揭傒斯 《诸王忽都答儿追封云安王谥忠武制》:“粤有忠烈之臣,乃在伯叔之籍,爰申褒卹,以慰死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京职·马从谦:“及 穆宗 登极,凡先朝忠諫得罪者,悉荷襃卹。”
亦作“褒恤”。 褒奖抚恤。明史·何遵传:“今幸圣皇御极,褒恤忠良,诸给事、御史更何颜復立清明之朝。” 郭沫若 《南冠草》第五幕:“先皇帝震悼褒恤,感动华夷,这样的忠臣烈士实在是古今罕有。”
分類:褒奖抚恤
《漢語大詞典》:虚饰(虚飾)
(1).虚假不实;浮夸、粉饰。后汉书·殇帝纪:“閒者郡国或有水灾,妨害秋稼。朝廷惟咎,忧惶悼惧。而郡国欲获丰穰虚饰之誉,遂覆蔽灾害。”北齐书·后主幼主纪论:“玄象告变,传位元子,名号虽殊,政犹己出,迹有虚饰,事非宪典,聪明临下,何易可诬。”《东周列国志》第一○三回:“汝乃造谤,污衊乘舆,为此灭门之事,尚自巧言虚饰,摇惑军心。拿住之时,碎尸万段!”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新的世故》:“这过误,在内是因为太要虚饰,在外是因为太依附或利用了先驱。”
(2).犹浮文,浮华。周书·文帝纪下:“﹝ 太祖 ﹞性好朴素,不尚虚饰,恒以反风俗、復古始为心。”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五十章:“尽管国事如焚,诸事从简,但是今日毕竟是正旦受朝,所以皇家的虚饰派头仍然同往年一样。”
(3).过分褒奖。饰,奖饰。 南朝 梁 任昉 《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虚饰宠章,委成御侮,臣知不愜,物谁谓宜?”
(4).犹虚构。 汪辟疆 《唐人小说·〈玄怪录〉叙录》:“小説至 贞元 、 元和 之间,作者云起,情文交互,靡不备具本原,掩其虚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