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绣裳(繡裳)
《漢語大詞典》:绣衣直指(繡衣直指)
官名。 汉武帝 天汉 年间,民间起事者众,地方官员督捕不力,因派直指使者衣绣衣,持斧仗节,兴兵镇压,刺史郡守以下督捕不力者亦皆伏诛。后因称此等特派官员为“绣衣直指”。绣衣,表示地位尊贵;直指,谓处事无私。后亦称“ 绣衣使者 ”。绣衣直指本由侍御史充任,故亦称“ 绣衣御史 ”。 王莽 时改称“绣衣执法”。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又《武帝纪》、《元后传》、《后汉书·伏湛传》。 唐 刘知几 《史通·辨职》:“虽地处禁中,而人同方外。可以养拙,可以藏愚,绣衣直指所不能绳,强项申威所不能及。”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 汉 以来重守令……虽有刺史、部使者,绣衣直指之属,间一命之,不专以为治也。”亦省称“ 绣衣 ”、“ 绣衣吏 ”。《北史·高道穆传》:“臣虽愚短,守不假器,绣衣所指,冀以清肃。” 唐 杜牧 《许七侍御弃官东归潇洒江南颇闻自适高秋企望题诗寄赠十韵》:“天子绣衣吏, 东吴 美退居。” 宋 姜夔 《阮郎归·为张平甫寿是日同宿湖西定香寺》词之一:“年年风絮时,绣衣夜半草符移,月中双桨归。” 清 魏源 《军储篇一》:“夫水师整飭,而外洋无庇贩之人;绣衣四出,黥面令行,而内地无尝试之犯。”
《漢語大詞典》:垂裳
见“ 垂衣裳 ”。
《漢語大詞典》:垂衣裳
谓定衣服之制,示天下以礼。后用以称颂帝王无为而治。《易·繫辞下》:“ 黄帝 尧 舜 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韩康伯 注:“垂衣裳以辨贵贱,乾尊坤卑之义也。” 汉 王逸 《机赋》:“帝 轩 龙跃,庶业是昌。俯覃圣恩,仰览三光。爰制布帛,始垂衣裳。” 汉 王充 《论衡·自然》:“垂衣裳者,垂拱无为也。”亦省作“ 垂衣 ”、“ 垂裳 ”。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元帝表》:“无为称於华舄,至治表於垂衣。” 唐 高适 《古歌行》:“天子垂衣方晏如,庙堂拱手无餘议。” 前蜀 杜光庭 《贺圣体渐痊愈表》:“伏惟皇帝陛下深仁御宇,至道垂裳,惠匝万区,恩周品物。” 清 查慎行 《恩赐新刻御制诗集恭纪》诗之二:“畊凿万方民击壤,簫韶九奏帝垂裳。”
《漢語大詞典》:黄裳
(1).黄色的下衣。《易·坤》:“六五:黄裳,元吉。” 高亨 注:“元,大也。裳,裙也,裤也。 周 人认为黄裳是尊贵吉祥之物,代表吉祥之征,故筮遇此爻大吉……黄裳黄裙内服之美,比喻人内德之美,故大吉。” 唐 杨炯 《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怀表履之幽贞,保黄裳之元吉。”《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八年》:“今皇帝春秋已盛,睿哲明圣,握乾纲而归坤纽,非黄裳之吉象也。”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一节:“再说到衣履,有黄裳、鞶带、履、朱绂、赤绂、袂等字样。”
(2).指嫡妻。语出《诗·邶风·绿衣》:“緑兮衣兮,緑衣黄裳。” 郑玄 笺:“妇人之服,不殊衣裳,上下同色。今衣黑而裳黄,喻乱嫡妾之礼。”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媒合》:“徘徊自想,怕他緑衣妬杀黄裳。”
(3).指太子。 唐 卢照邻 《中和乐·歌储宫》诗:“黄裳元吉,邦家以寧。”
(2).指嫡妻。语出《诗·邶风·绿衣》:“緑兮衣兮,緑衣黄裳。” 郑玄 笺:“妇人之服,不殊衣裳,上下同色。今衣黑而裳黄,喻乱嫡妾之礼。”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媒合》:“徘徊自想,怕他緑衣妬杀黄裳。”
(3).指太子。 唐 卢照邻 《中和乐·歌储宫》诗:“黄裳元吉,邦家以寧。”
《骈字类编》:锦裳(锦裳)
云笈七签:天关星中有九层玉楼,乘龙真人号曰关会宫九层玉楼,总云九元北盖晨君,头建九元宝冠,衣九色锦裳,手执晖神之章,坐玉楼之中。
《漢語大詞典》:云裳(雲裳)
仙人的衣服。仙人以云为衣,故称。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太华山》:“其谁游之,龙驾云裳。” 宋 韩淲 《江城子·德久同醉子似出新置佐酒》词:“天孙应为织云裳。试宫妆,问 刘郎 。” 清 谭嗣同 《别意》诗:“何以压轻装,鮫綃缝云裳。”
《漢語大詞典》:簪裳
冠簪和章服。古代仕宦者所服,因以借指仕宦。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雪刺满头》:“ 宋璟 《求致仕表》云:‘臣窃禄簪裳,备员廊庙,霜毫生頷,雪刺满头。’” 宋 苏辙 《代齐州李肃之谏议谢表》:“臣幼蒙基业,早与簪裳,遭遇先朝,荐更烦使。”
《漢語大詞典》:霓裳舞
即《霓裳羽衣舞》。 唐 白居易 《霓裳羽衣歌》:“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宋 乐史 《柘枝谱》:“ 汉 则《巴渝女舞》, 晋 则《白紵舞》、《幡舞》、《肩舞》, 唐 则《霓裳舞》,视《柘枝》舞态曲调,各有攸胜。”参见“ 霓裳羽衣舞 ”。
《漢語大詞典》:垂衣裳
谓定衣服之制,示天下以礼。后用以称颂帝王无为而治。《易·繫辞下》:“ 黄帝 尧 舜 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韩康伯 注:“垂衣裳以辨贵贱,乾尊坤卑之义也。” 汉 王逸 《机赋》:“帝 轩 龙跃,庶业是昌。俯覃圣恩,仰览三光。爰制布帛,始垂衣裳。” 汉 王充 《论衡·自然》:“垂衣裳者,垂拱无为也。”亦省作“ 垂衣 ”、“ 垂裳 ”。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元帝表》:“无为称於华舄,至治表於垂衣。” 唐 高适 《古歌行》:“天子垂衣方晏如,庙堂拱手无餘议。” 前蜀 杜光庭 《贺圣体渐痊愈表》:“伏惟皇帝陛下深仁御宇,至道垂裳,惠匝万区,恩周品物。” 清 查慎行 《恩赐新刻御制诗集恭纪》诗之二:“畊凿万方民击壤,簫韶九奏帝垂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