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裁断(裁斷)  拼音:cái duàn
考虑决定。《南史。卷六○。徐勉传》:「疑事既多,岁时又积,制旨裁断,其数不少。」
《漢語大詞典》:量定
(1).裁定;裁断。周书·苏绰传:“后 太祖 与僕射 周惠达 论事, 惠达 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 绰 ,告以其事, 绰 即为量定。”
(2).商定;酌定。 唐 孔颖达 《〈礼记正义〉序》:“恐独见肤浅,不敢自专,谨与…… 魏王 参军事臣 张权 等对共量定。”
《國語辭典》:判决(判決)  拼音:pàn jué
法院以终结诉讼为目的,而就实体法或程序法上之权利义务关系所为具有拘束力之意思表示,因事件属性之不同,可分为民事判决、行政判决与刑事判决。
《漢語大詞典》:裁衷
犹裁断。宋书·谢弘微传:“天下事宜有裁衷。卿此不治,何以治官。”
分類:裁断
《漢語大詞典》:决判(決判)
裁断。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喙长三尺手重五斤:“ 陆餘庆 为 洛阳 长史,善论事而谬於决判。”决,一本作“ 决 ”。
分類:裁断
《國語辭典》:长笺(長箋)  拼音:cháng jiān
1.狭长而华贵的纸幅,旧时用来题咏诗文或作为书翰用纸。宋。吴澄〈贡院校文用张韵〉诗四首之一:「裁决至公还似乐,赓诗何惜费长笺?」
2.训诂的书,采集众说,而加以裁断,称为「长笺」。如:「说文长笺」、「六书长笺」。
《漢語大詞典》:圣裁(聖裁)
犹圣断。皇上的裁断。 宋 曾慥 高斋漫录:“ 宣和 辛丑,策士偶询时务, 范宗尹 肆言时忌,考官不取,以策缴进,曰:‘某字号语言涉异,合取圣裁。’上嘉其道,令依次第编排。”
分類:皇上裁断
《漢語大詞典》:裁察
裁断审察。《汉书·晁错传》:“窃愿陛下幸择圣人之术可用今世者,以赐皇太子,因时使太子陈明於前。唯陛下裁察。”旧唐书·陆贽传:“若有幽赞,一失其便,后何可追,幸垂裁察!”《平山冷燕》第一回:“如此则是寓搜求于制科,又不失才,又不碍制,庶为两便,伏乞皇上裁察。”
分類:裁断审察
《漢語大詞典》:神断(神斷)
(1).神明所裁断。 唐 柳宗元 《献平淮夷雅表》:“天造神断,克清大憝。”
(2).英明的决断。 唐 李翱 《百官行状奏》:“神断武功,自古中兴之君,莫有及者。” 明 方孝孺 《送太学赵孝先从军诗序》:“圣天子天运神断,以成大业,其所举措不易而审亦明矣。”
《國語辭典》:清裁  拼音:qīng cái
廉明正直的裁断。《后汉书。卷六十七。党锢传。范滂传》:「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
《漢語大詞典》:裁正
(1).裁断订正。《宋书·礼志二》:“太常统寺,曾不研却,所谓同乎失者,亦未得之。宜加裁正,弘明国典。”北齐书·裴谳之传:“ 昭帝 梓宫将还 鄴 ,转仪曹郎。尤悉歷代故事、仪注,丧礼皆能裁正。”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八:“ 南都 之事,有一至大而且要者,尚未裁正。”
(2).制止。新唐书·陆长源传:“ 晋 有所偷弛, 长源 輒裁正之。”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于是言官申明其事……因通行天下裁正,而腰玉与犀金之徒如故也。”
(3).犹教正。 宋 叶适 《沈元诚墓志铭》:“ 瑞安 称多士,君独为前辈宿老,慰宠后进,有所裁正,无不服从。” 清 曾国藩 《复吴南屏书》:“浅谬之见,惟希裁正。”
《國語辭典》:制义(制義)  拼音:zhì yì
八股文的别名。参见「八股文」条。
《國語辭典》:制艺(制藝)  拼音:zhì yì
八股文的别名。参见「八股文」条。
《漢語大詞典》:裁省
裁断审察。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下》:“臣託儒者,不便武职,猥陈此言。访之羣司,知当受虚诞之辜,唯加裁省。” 明沈鲸《双珠记·刑逼成招》:“偶见他独行身酩酊, 青萍 误触伤其颈,有此实从供称,伏惟裁省。”
削咸,节省。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二:“ 司马文正 曰:‘方今国用窘竭,非痛裁省浮费,不能復振。’”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十:“各兵既已受田,每年至秋亦不必裁省。”明史·张居正传:“皇上加意撙节,於宫中一切用度、服御、赏賚、布施,裁省禁止。”
《漢語大詞典》:裁鉴(裁鑒)
(1).谓品评、鉴赏。 唐 郑谷 《读前集》诗之二:“ 殷璠 裁鉴《英灵集》,颇觉同才得旨深。”
(2).特指鉴识人才。新唐书·高俭传:“入为吏部尚书,进封 许国公 。雅负裁鉴,又详氏谱,所署用,人地无不当者。”
(3).裁断鉴别。《平山冷燕》第四回:“以上数款,俱考较事宜,谨遵旨条奏,乞圣明裁鉴定夺。” 姚莹 《论诗绝句》之一:“可惜飘零《流别论》,至今裁鉴费工师。”
《漢語大詞典》:敕断(敕斷)
亦作“勅断”。 犹裁断。金史·贾铉传:“愿下州郡申明旧章,检量封记,按察官其检察不如法者,具以名闻。内庭勅断,亦依已定程式。”
分類:裁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