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83,分1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重袭
袭取
三袭
缇袭
来袭
讨袭
夜袭
祖袭
袭秦
下袭
袭击
嗣袭
袭气
袭位
袭裘
《漢語大詞典》:重袭(重襲)
(1).一层又一层,重迭。《淮南子·主术训》:“闺门重袭,以避姦贼。” 汉 王充 论衡·自纪:“使面黝而黑丑,垢重袭而覆部,占射之者,十而失九。”
(2).比喻修身严谨。吕氏春秋·贵信:“信而又信,重袭於身,乃通於天。” 汉 贾谊 新书·容经:“谚曰:‘君子重袭,小人无由入。’”
(3).犹蹈袭。《诗刊》1978年第3期:“如果重袭别人用烂了的老套子,那么就不可能造成诗味和特色。”
《國語辭典》:袭取(襲取)  拼音:xí qǔ
1.趁其不备而夺取。如:「他们奉命袭取弹药库,切断敌军火力的支援。」《晋书。卷一○四。石勒载记上》:「如闻冰船尽在渎中,未上枋内,可简壮勇者千人,诡道潜渡,袭取其船,以济大军。」
2.沿用。如:「她袭取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编写了这出戏。」《清史稿。卷四八二。儒林列传三。刘文淇列传》:「尤肆力春秋左氏传,尝谓左氏之义,为杜注剥蚀已久,其稍可观览者,皆系袭取旧说。」
《漢語大詞典》:三袭(三襲)
(1).指三者相合。国语·周语下:“而令德孝恭,非此其谁?且其梦曰:‘必 驩 之孙,实有 晋国 。’其卦曰:‘必三取君於 周 。’其德又可以君国,三袭焉。” 韦昭 注:“袭,合也。三合:德、梦、卦也。”
(2).三重。多指宫观的三重门。 南朝 梁 沈约 《郊居赋》:“孤嶝横插,洞穴斜经;千丈万仞,三袭九成。” 唐 刘宪 《奉和幸三会寺应制》诗:“下輦登三袭,褰旒望九垓。”新唐书·西域传下·拂菻:“王宫有三袭门,皆饰异宝。中门中有金巨称一,作金人立,其端属十二丸,率时改一丸落。”
《漢語大詞典》:缇袭(緹襲)
犹什袭。谓用赤色缯把物品重重包裹起来。《后汉书·应劭传》“ 宋 愚夫亦宝燕石” 李贤 注引《阙子》:“ 宋 之愚人得燕石 梧臺 之东,归而藏之,以为大宝。 周 客闻而观之,主人父斋七日,端冕之衣,衅之以特牲,革匱十重,緹巾十袭。客见之,俛而掩口卢胡而笑曰:‘此燕石也,与瓦甓不殊。’”后因谓郑重珍藏为“緹袭”。晋书·挚虞传:“ 燕 石緹袭以华国兮, 和 璞遥弃於 南荆 。”
《国语辞典》:来袭(来袭)  拼音:lái xí
前来侵犯。如:「台风来袭」、「敌军来袭」。《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患也。」清。赵翼《陔馀丛考》卷一三:「若五月拔离速来袭扬州,高宗岂敢冒险前进乎?」
《漢語大詞典》:讨袭(討襲)
谓用兵出其不意,掩其不备。三国志·魏志·傅嘏传:“乘衅讨袭,无劳远费,此军之急务也。”《唐律·职制·漏泄大事》:“诸漏泄大事应密者,绞。大事,谓潜谋讨袭及收捕谋叛之类。” 唐 张说 《敕瀚海军使盖嘉运书》:“向若 安西 出兵,船虚讨袭, 碎叶 逋丑,皆可成擒。”
《國語辭典》:夜袭(夜襲)  拼音:yè xí
夜间袭击。《三国志。卷一八。魏书。典韦传》:「布有别屯在濮阳西四五十里,太祖夜袭,比明破之。」《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韩建使壮士三百人夜袭存孝军营,被存孝设伏兵了出战,建兵大败。」
分類:袭击晚上
《漢語大詞典》:祖袭(祖襲)
效法,因袭。魏书·礼志四:“去圣久远,典仪殊缺,时移俗易,物随事变,虽经贤哲,祖袭无改。”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卷下:“ 檀 谢 七君,并祖袭 颜延 ,欣欣不倦,得士大夫之雅致乎?” 明 杨慎 丹铅总录·琐语:“ 苏老泉 诗:‘佳节每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白乐天 诗有‘百年愁里过,万感醉中来’之句, 老泉 未必祖袭,盖偶同耳。”《光明日报》1982.7.11:“笔者推测 何瓦琴 读史至此……为 虞翻 的其人其言大为感动,便祖袭其意,将‘使天下一人知己者,足以无恨’,很自然地翻成‘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上联了。”
分類:效法因袭
《韵府拾遗 真韵》:袭秦(袭秦)
史记赵世家武灵王自号主父将士大夫欲从云中九原直南袭秦
《骈字类编》:下袭(下袭)
中庸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疏下袭水土者袭因也下则因袭诸侯之事水土所在
《國語辭典》:袭击(襲擊)  拼音:xí jí
趁人不备发动攻击。《汉书。卷六。武帝纪》:「诱致单于,欲袭击之。」《三国志。卷六。魏书。袁绍传》:「太祖辄于内为长堑以拒之,遣奇兵袭击绍运车,大破之,尽焚其谷。」
《漢語大詞典》:嗣袭(嗣襲)
继承;承袭。旧五代史·晋书·卢质传:“ 武皇 厌代,其弟 克寧 握兵柄,有嗣袭之望。”
分類:继承承袭
《漢語大詞典》:袭气(襲氣)
谓贯通文气。 清 恽敬 《答来卿书》之二:“平日养气极壮,临文沛然而下,不袭气而气注之。”
《國語辭典》:袭位(襲位)  拼音:xí wèi
继承王位或爵位。《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下》:「话说李存勖袭位为晋王,已经一十三年。」
《漢語大詞典》:袭裘(襲裘)
古代盛礼时,掩上裼衣而不使羔裘见于外,谓之袭裘。礼记·檀弓上:“ 曾子 袭裘而弔, 子游 裼裘而弔。 曾子 指 子游 而示人曰:‘夫夫也,为习於礼者,如之何其裼裘而弔也?’主人既小敛,袒括髮。 子游 趋而出,袭裘带絰而入。 曾子 曰:‘我过矣,我过矣,夫夫是也!’” 孔颖达 疏:“凡弔丧之礼,主人未变之前,弔者吉服而弔,吉服谓羔裘玄冠緇衣素裳,又袒去上服,以露裼衣,则此裼裘而弔是也。主人既变之后,虽著朝服而加武以絰,又掩其上服,若是朋友,又加带,则此袭裘带絰而入是也。”礼记·丧大记:“弔者袭裘,加武,带絰。” 陈澔 集说:“弔者小敛后来,则掩袭裘上之裼衣。”
分類:裼衣不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