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传袭(傳襲)
传授承袭。后汉书·鲜卑传:“自 檀石槐 后,诸大人遂世相传袭。”周书·任果传:“ 果 请入朝, 太祖 许之。以其方隅首望,早立忠节,乃进爵 安乐郡公 ,赐以铁券,听世相传袭。”朱子语类卷一○一:“恐 文定 当来未有甚差,后来传袭节次讹舛。”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一》:“﹝讳名﹞减损点画,犹之可也;至并其音而更之,使千古传袭,恬不知改,若 庄光 之为 严光 , 玄武 之为 真武 也,可乎?”
分類:传授承袭
《漢語大詞典》:杂袭(雜襲)
众多而重迭貌。汉书·蒯通传:“天下之士云合雾集,鱼鳞杂袭,飘至风起。” 颜师古 注:“杂袭,犹杂沓,言相杂而累积。”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垂条扶疏,落英幡纚……杂袭累辑,被山缘谷。” 李善 注引 郭璞 曰:“相重被也。”后汉书·五行志一:“家有数侯,子弟列布州郡,宾客杂袭腾翥。”文选·左思〈吴都赋〉:“累积而增益,杂袭错繆。” 刘逵 注:“杂袭,重叠也。”
《韵府拾遗 缉韵》:可袭(可袭)
子牙子廉洁而不忧人者可侮也智而心缓者可袭也
《國語辭典》:因袭(因襲)  拼音:yīn xí
沿用旧例而不改变。《史记。卷一二八。褚少孙补龟策传。序》:「孝文、孝景因袭掌故,未遑讲试。」《文选。刘歆。移让太常博士书》:「汉兴,去圣帝明王遐远,仲尼之道又绝,法度无所因袭。」也作「因仍」。
《漢語大詞典》:循袭(循襲)
沿袭,因袭。 宋 费衮 梁溪漫志·时政记:“然循袭一季之例,或半年始送著作,往往愆期,妨于修撰。”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今借服者悉许佩鱼,但以借紫借緋入衔,当是循袭未许佩鱼之製。”
分類:沿袭因袭
《漢語大詞典》:代袭(代襲)
谓子孙以先人功勋而承袭其官爵。 宋 王禹偁 《拟长孙无忌让代袭刺史表》:“伏奉詔旨,许臣等子代袭刺史者,恩覃延世,代袭专城,命虽已行,事则非次,苟无言而冒宠,则后嗣以罹殃。”
《漢語大詞典》:暗袭(暗襲)
(1).暗中袭击;暗中侵袭。 唐 杨巨源 《赠邻家老将》诗:“寇深争暗袭,关迥勒春防。” 元 萨都剌 《洞房曲》:“峭寒暗袭云蓝綺,蛟帐愔愔夜如水。” 瞿秋白 《赤都心史》十二:“虽是 俄国 诗人的‘五月天气’,晚寒还暗袭行人的衣袂。”
(2).暗中因袭。 清 王夫之 《老庄申韩论》:“於 老 庄 则远之惟恐不夙,於 申 韩 则暗袭其所为而阴挟其心。”
《漢語大詞典》:珍袭(珍襲)
珍藏。 明 宋濂 《恭题御书赐蕲春侯卷后》:“乃命良工用黄綾玉轴装潢成卷,珍袭以示子孙。” 清 钱泳 《履园丛话·古迹·桐柏宫》:“ 吴越国 王所捨铜像天尊十位……歷代珍袭供奉。”
分類:珍藏
《國語辭典》:袭吉(襲吉)  拼音:xí jí
因前卜不吉,却一再重卜而得吉。《左传。哀公十年》:「事不再令,卜不袭吉。」《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今先远戒期,龟谋袭吉。」
《漢語大詞典》:习吉(習吉)
谓再卜重得吉兆。《书·大禹谟》:“朕志先定,询谋僉同,鬼神其依,龟筮协从,卜不习吉。” 蔡沉 集传:“习,重也。”按,习与“袭”通。重衣谓之袭,因有重义。
分類:得吉吉兆
《漢語大詞典》:袭袭(襲襲)
(1).套套;件件。 明徐复祚《红梨记·赴试》:“脱却泥途,蚤上金臺。緑衣袭袭称身裁,朱提鑠鑠生光彩。”
(2).阵阵。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愁欹单枕,夜深无寐,袭袭静闻沉屑。” 郁达夫 《访担风于蓝亭蒙留饭席上分题得“雪中梅”限微韵》:“ 林 氏山花香袭袭, 谢 家庭院絮霏霏。”
(3).和煦貌。袭,通“ 习 ”。
《漢語大詞典》:远袭(遠襲)
远道袭击。周书·文帝纪下:“贼在近,捨而远袭,事若蹉跌,悔无及也。” 北周 庾信 《周太子太保步陆逞神道碑》:“ 太祖 扶危济倾,经纶夷阻,报君之耻,远袭 平原 。”
分類:远道袭击
《漢語大詞典》:继袭(繼襲)
承袭封爵。 北周 庾信 《请功臣袭封表》:“先有封爵、死於王事絶嗣者,听以支子继袭。”
《漢語大詞典》:重袭(重襲)
(1).一层又一层,重迭。《淮南子·主术训》:“闺门重袭,以避姦贼。” 汉 王充 论衡·自纪:“使面黝而黑丑,垢重袭而覆部,占射之者,十而失九。”
(2).比喻修身严谨。吕氏春秋·贵信:“信而又信,重袭於身,乃通於天。” 汉 贾谊 新书·容经:“谚曰:‘君子重袭,小人无由入。’”
(3).犹蹈袭。《诗刊》1978年第3期:“如果重袭别人用烂了的老套子,那么就不可能造成诗味和特色。”
《國語辭典》:袭取(襲取)  拼音:xí qǔ
1.趁其不备而夺取。如:「他们奉命袭取弹药库,切断敌军火力的支援。」《晋书。卷一○四。石勒载记上》:「如闻冰船尽在渎中,未上枋内,可简壮勇者千人,诡道潜渡,袭取其船,以济大军。」
2.沿用。如:「她袭取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编写了这出戏。」《清史稿。卷四八二。儒林列传三。刘文淇列传》:「尤肆力春秋左氏传,尝谓左氏之义,为杜注剥蚀已久,其稍可观览者,皆系袭取旧说。」
《漢語大詞典》:三袭(三襲)
(1).指三者相合。国语·周语下:“而令德孝恭,非此其谁?且其梦曰:‘必 驩 之孙,实有 晋国 。’其卦曰:‘必三取君於 周 。’其德又可以君国,三袭焉。” 韦昭 注:“袭,合也。三合:德、梦、卦也。”
(2).三重。多指宫观的三重门。 南朝 梁 沈约 《郊居赋》:“孤嶝横插,洞穴斜经;千丈万仞,三袭九成。” 唐 刘宪 《奉和幸三会寺应制》诗:“下輦登三袭,褰旒望九垓。”新唐书·西域传下·拂菻:“王宫有三袭门,皆饰异宝。中门中有金巨称一,作金人立,其端属十二丸,率时改一丸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