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89
典故
3
词典
83
其它
3
共83,分6页显示
上一页
1
1
2
3
4
5
6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
(续上)
衿抱
罗衿
衿鞶
衿缨
衿袖
盈衿
衿契
冲衿
虚衿
衿甲
开衿
衿绅
抚衿
衿期
衿士
《漢語大詞典》:
衿抱
襟怀,怀抱。 南朝 宋 刘义庆
《
世说新语·轻诋
》
:“ 谢太傅 谓子姪曰:‘中郎始是独有千载!’车骑曰:‘中郎衿抱未虚,復那得独有?’” 隋
张公礼
《龙藏寺碑》
:“慈爱之旨,形於翰墨;哀慇之情,发於衿抱。”
分類:
襟怀
怀抱
《漢語大詞典》:
罗衿(羅衿)
罗衣的襟。 三国 魏
曹植
《种葛篇》
:“攀枝长叹息,泪下沾罗衿。” 清
蒲松龄
《
聊斋志异·甄后
》
:“犬断索咋女,女骇走,罗衿断。”
《漢語大詞典》:
衿鞶
古代男女系于衣带上用于佩饰的小囊。
《
仪礼·士昏礼
》
:“庶母及门内施鞶,申之以父母之命,命之曰:敬恭听宗尔父母之言,夙夜无愆,视之衿鞶。” 郑玄 注:“鞶,鞶囊也。男鞶革,女鞶丝,所以盛帨巾之属,为谨敬。”后以“衿鞶”用作敬奉公婆的典实。 元
范梈
《节妇王氏》
诗:“十九嫁夫家,事姑施衿鞶。” 明
陆采
《怀香记·奉诏班师》
:“申戒在衿鞶,光辉满褘翟。”
分類:
男女
衣带
带上
佩饰
《漢語大詞典》:
衿缨(衿纓)
指衣冠楚楚的士大夫、读书人。 康有为
《闻菽园居士欲为政变说部诗以速之》
:“闻君 董狐 説小説,以敌八股功最深;衿缨市井皆快覩,上达下达真妙音。” 陈去病
《论戏剧之有益》
:“凡衿缨冠带之伦,苟其稍具普通知识,固罔不知戴异族之为非。”
分類:
士大夫
读书人
《漢語大詞典》:
衿袖
衿与袖相连,因用以比喻亲密的友谊。 南朝 齐
王融
《萧谘议西上夜禁》
诗:“衿袖三春隔,江山千里长。”
分類:
相连
亲密
友谊
《漢語大詞典》:
盈衿
犹满胸,满怀。 晋
陆机
《赴洛》
诗:“佇立愾我嘆,寤寐涕盈衿。”
分類:
满胸
满怀
《國語辭典》:
衿契
拼音:
jīn qì
志意相投的朋友,知己。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顾孟著尝以酒劝周伯仁,伯仁不受。顾因移劝柱,而语柱曰:『讵可便作栋梁自遇!』周得之欣然,遂为衿契。」
分類:
襟怀
相合
好友
《漢語大詞典》:
冲衿(沖衿)
见“ 冲襟 ”。
《國語辭典》:
冲襟(沖襟)
拼音:
chōng jīn
胸襟澹远。唐。
骆宾王
〈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
〉诗:「霜松贞雅节,月桂朗冲襟。」
分類:
胸怀
《漢語大詞典》:
虚衿
虚怀,虚心。
《
北史·卢玄传
》
:“ 道将 涉猎经史,风气謇諤,颇有文才,为一家后来之冠……彭城王 勰 、 任城王 澄 皆虚衿相待。”
《
隋书·史万岁传
》
:“﹝ 史万岁 ﹞以功进位柱国。 晋王 广 虚衿敬之,待以交友之礼。”
分類:
虚怀
虚心
《漢語大詞典》:
衿甲
系甲。谓不解甲。
《
左传·襄公十八年
》
:“﹝ 齐殖绰 、 郭最 ﹞皆衿甲面缚,坐于中军之鼓下。” 杜预 注:“衿甲,不解甲。”
《
北史·周纪下·武帝
》
:“ 延宗 众散,衿甲军门。”
《
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元年
》
:“掬指舟中,衿甲鼓下,同宗异姓,縲紲相望。”
分類:
不解
解甲
《漢語大詞典》:
开衿(開衿)
同“ 开襟 ”。 南朝 梁
沈约
《游沈道士馆》
诗:“开衿濯寒水,解带临清风。”
《漢語大詞典》:
衿绅(衿紳)
穿儒服,束绅。古代士绅打扮。亦借指士绅。 宋
叶适
《安人张氏墓志铭》
:“两叔尚毁齿未毕,夫人则旦旦洗面束髮衿绅之,趣使向学。” 明
袁宗道
《赠太湖知县王公墓志铭》
:“谓公不衿绅兮,而竹素之业邃于 申 辕 。”
分類:
儒服
士绅
打扮
《漢語大詞典》:
抚衿(撫衿)
见“ 抚襟 ”。
《漢語大詞典》:
抚襟(撫襟)
亦作“ 抚衿 ”。 抚摸衣襟。表示感叹。
《
汉书·邹阳传
》
:“功义如此,尚见疑於上,胁肩低首,絫足抚衿,使有自悔不前之心。” 晋
潘岳
《悼亡诗》
之二:“抚衿长叹息,不觉涕霑胸。”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潘岳〈悼亡〉》
:“抚襟悼寂寞,怳然若有失。”
分類:
抚摸
衣襟
感叹
《漢語大詞典》:
衿期
犹心期。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期许。
《
魏书·崔休传
》
:“ 仲文 弟 叔仁 ,性轻侠,重衿期。”
分類:
心期
相互
期许
《漢語大詞典》:
衿士
指秀才。亦泛指年轻的读书人。 清 黄本铨
《枭林小史》
:“城中设义学。贼欲羈縻诸衿士,使二十餘人分教之。”
分類:
秀才
年轻
读书人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