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衬里(襯裡)  拼音:chèn lǐ
添衬在衣服里面的布,使衣服厚暖硬挺。
《漢語大詞典》:界地
指衬里,衬底。
《漢語大詞典》:三梁
冠名。为公侯所服。古冠以竹为衬里,有一梁至五梁之分。 汉 蔡邕 独断:“进贤冠,文官服之。前高七寸,后三寸,长八寸。公侯三梁,卿大夫、尚书、博士两梁,千石、六百石以下一梁。 汉 制礼无文。” 唐 李贺 《竹》诗:“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王琦 汇解:“ 吴正子 以 汉 唐 冠制,有三梁、两梁之制,恐指此。周书曰:‘ 成王 将加元服, 周公 使人来 零陵 取文竹为冠。’ 徐广 《舆服志杂注》曰:‘天子杂服,介幘五梁进贤冠,太子诸王三梁进贤冠。’ 吴 説是。”
《漢語大詞典》:朱里(朱裏)
(1).红色的衬里。周礼·夏官·弁师:“弁师掌王之王冕,皆玄冕朱里延纽。”礼记·玉藻:“天子素带,朱里终辟。”新唐书·车服志:“金根车者,常行所乘也,紫油纁,朱里通幰。”
(2).谓内部为红色。 汉 马融 《长笛赋》:“鍯硐隤坠,程表朱里。”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漆:“其朱里者仰而曝之。”
《漢語大詞典》:托里(托裏)
(1).衣服、冠、履的衬里。亦指器物的夹层。 唐 韩偓 《屐子》诗:“六寸肤圆光緻緻,白罗绣屧红托里。”亦指衬托其里。 宋 洪迈 《夷坚丁志·瑠璃瓶》:“ 徽宗 尝以北流离胆瓶十付小璫,使命匠范金托其里……见锡工釦陶器精甚,试以一授之曰:‘为我托里。’”
(2).中医学名词。指补中扶本以增强抵抗力的疗法。《医宗金鉴·产后痈疽·发无定处下》:“瘀血稽留成痈疽,势溃,托里不宜缓。”注:“法宜大补,扶助根本。” 清 林则徐 《密陈夷务不能歇手片》:“然惟脓溃,而后疾去。果其如法医治,托里扶元,迟则恐毒内陷。”
《漢語大詞典》:纸袄(紙襖)
纸制的有衬里的上衣。古代道家、隐士或贫民常有衣之者。 唐 殷尧藩 《赠惟俨师》诗:“云锁木龕聊息影,雪香纸袄不生尘。” 宋 曾慥 《集仙传》:“ 王先生 隐 王屋山 ,常衣纸袄,人呼 王纸袄 。” 元 张可久 《醉太平·山中小隐》曲:“裹白云纸袄,挂翠竹麻絛。一壶村酒话渔樵,望 蓬莱 縹緲。”
《漢語大詞典》:贴面
任何材料的内墙衬里。例如:瓷砖贴面。
分類:材料衬里
《漢語大詞典》:单裙(單裙)
没有衬里的裙子。儒林外史第二九回:“僧官走进去,只见椅子上坐着一个人……身穿蓝布女褂,白布单裙。”
分類:衬里裙子
《漢語大詞典》:襦带(襦帶)
衬里小袄的带子。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陆石室:“道人临别揖赠以粒丹曰:‘缓急幸用之。’ 陆 亦异其人,寘丹襦带中。”
分類:衬里带子
《漢語大詞典》:襦袍
衬里袍子。 元 戴表元 《南山下行》:“中有一人称甲族,蔽膝尚着长襦袍。” 元 戴表元 《赠赵子实》诗:“幅巾大带长襦袍,韦篋锦囊鲜綵毫。”
分類:衬里袍子
《漢語大詞典》:硬胎
硬质的衬里。《负曝闲谈》第十四回:“外国人有穿硬胎的,硬胎不及软胎适意,所以以用软胎颜色者为最宜。”
分類:衬里
《漢語大詞典》:红衲袄(紅衲襖)
(1).红色的补缀上衣。袄是有衬里的夹衣或棉衣。 元 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袒下我这红衲袄,跌绽我这旧皮鞋。”
(2).曲牌名。南北曲都有。北曲属黄钟宫,一名《红锦袍》。南曲属南吕宫。
《國語辭典》:短袄(短襖)  拼音:duǎn ǎo
在短的夹衣中装有棉絮的都称为「短袄」。《儒林外史》第三九回:「那时天色已明,看那人时,三十多岁光景,身穿短袄,脚下八搭鞋,面上微有髭须。」《红楼梦》第七三回:「宝玉接茶吃著,因见麝月只穿著短袄,解了裙子,宝玉道:『夜静了,冷,到底穿一件大衣裳才是。』」
《漢語大詞典》:袢袄(袢襖)
一种有衬里的对襟夹衣。《西游记》第十七回:“只见那黑汉子,穿的是黑緑紵丝袢袄,罩一领鸦青花綾披风,戴一顶乌角软巾,穿一双麂皮皂靴。”
《漢語大詞典》:襦领(襦領)
衬里短衣的领子。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四:“ 荆公 、 禹玉 、 熙寧 中同在相府,一日同侍朝,忽有风自 荆公 襦领而上,直缘其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