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孟表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35—515 【介绍】: 北魏济北蛇丘人,字武达。仕南齐明帝,为马头太守。孝文帝太和十八年,以郡归魏,除南兖州刺史、领马头太守,封谯县侯,镇涡阳。齐将裴叔业攻之,表固守六十余日。孝文帝嘉之,封汶阳县伯,迁济州刺史,进号平西将军。宣武帝时,官齐州刺史,卒谥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18 【介绍】: 南朝梁河内温人,字元素,一作元表。少传家业,博通儒术。为沛国刘瓛嘉赏,任昉推重。初为国子生。起家奉朝请。梁武帝天监初,有司举修嘉礼,除尚祠部郎,所议多见施行。国家吉凶礼,当世名儒疑不能决者,皆取决于褧。官至晋安王长史。
全梁文·卷五十八
褧字元素,河内温人。仕齐为奉朝请,迁王府行参军。天监初掌治嘉礼,除尚书祠部郎中,历步兵校尉兼中书通事舍人,迁正员郎镇南咨议参军,进尚书右丞。出为仁威长史长沙内史,还除云骑将军御史中丞。出为宣毅南康王长史,行府国并石头戍事,迁明威将军晋安王长史,有《嘉仪礼注》一百十二卷,录三卷,集九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8—549 【介绍】: 南朝梁皇族,字公仪。萧宏子。封山阴县侯,北徐州刺史,镇钟离。武帝太清二年侯景叛,景密与正表兄正德勾通,许推为主。帝诏正表入援,正表观望不进。及景以正表为南兖州刺史,乃截断南朝梁军。寻为梁军所败,退走钟离,以所据地投东魏,时为东魏孝静帝武定七年,受封吴郡王。其年卒。
赵文表 朝代:北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0 【介绍】: 北周天水西人。少修谨,便弓马,好读《左氏春秋》,略举大义。为宇文泰亲信。周武帝时累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从宇文贵使突厥,迎皇后,以功封伯爵。累功至大将军,进公爵。静帝大象中,拜吴州总管,为刺史于顗所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河东闻喜人,字德表。博闻强记,达于为政。初仕南朝梁,封夷陵侯。后归北周为刑部下大夫。与苏威等参定律令,用法宽平。入隋,转左庶子,好当面责人短而退无后言。太子疏之。出为襄州总管,民得苏息,称为神明。卒于官,年八十九。
全隋文·卷十二
政字德表,河东闻喜人,梁豫州刺史邃孙。初为邵陵王府法曹参军,转起部郎、枝江令。湘东王召为宣惠府记室,除通直散骑侍郎。侯景之乱,加壮武将军,封夷陵侯。徵授给事黄门侍郎,加平越中郎将、镇南府长史。入周,为员外散骑侍郎,授刑部下大夫,转少司宪。隋受禅,转率更令,加上仪同三司。进散骑常侍,转左庶子,出为襄州总管。卒年八十九。有《承圣降录》十卷。
李义表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一百六十二
义表。贞观十七年官朝散大夫。行卫尉寺丞上护军。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初为僧,寓吴兴,号宗偃。善画山水树石。
元令表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河南人。约高宗末,官工部侍郎、司宾卿。
王德表 朝代:初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0—699 【介绍】: 唐绛州人,字文甫。太宗贞观十四年,以明经登第。累迁蜀王府参军。高宗时,历洛川主簿及新乐、乐寿二县丞。麟德间,为伐高丽之唐军监运粮草。后历端氏、汾川、鲁城、文安四县令。曾注《孝经》、《道德经》、《金刚经》,撰《春秋异同驳议》,有集。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百济国人。世弋猎。表尤蹻捷善射。开元中。逐兽于野。倦憩垄亩间。见虾蟆多甚。独念曰。此不可以羹乎。因取柳条贯三十许。置水深处。复逐兽从别道归。忘取所贯。明年春。仍以猎至其处。闻虾蟆声。就视之。所贯皆喁噞自若。表大愧责曰。吾以口腹为物累如此。罪其可免哉。即拔所佩刀削发。遁逃入山忏悔。且誓愿面奉弥勒菩萨授比丘戒。日夜绕旋扣头流血。心无间断。如是经于七日七夜。且见地藏菩萨手持金锡。先为策发受戒。方便顿觉。欢喜遍身。倍加精进。二七日忽有大鬼。现可怖相。推表坠于重岩之底。而身无所伤。旁峙石坛。匍匐遂登其上。魔挠纷然弗顾。三七日稍曙。闻鸟音云菩萨来也。四际白云若浸粉然。山川平满。无有高下。成银色世界。兜率天主威仪自在。与诸侍卫围绕石坛。尔时慈氏徐至坛所。手摩表顶曰。善哉大丈夫。求戒如是。苏迷卢山犹可攘却。尔心坚固。不可退堕赞叹抚摩至于再三。而后授法。表则身心和悦。非世间之乐所能比也。寻获天眼。洞见无碍。慈氏躬授三衣瓦钵。且为作真表名。俄于膝下。出二签。其一署九。其一署八。视其签。非牙非玉。然竟不知何物所为者。以付表曰。异日人有从尔求戒。尔当先使其人悔罪。罪福者持犯所自。悔罪之法。或以九十日。或以四十日。或以三七日。为一期。期满而欲知罪灭不灭之相。则益为一百八签。上署百八烦恼名目。用前二签以合之望空而掷。若百八签飞散四畔。独八九二签。卓立坛心者。是得上上品戒相也。若百八签中。仅一二签。与九八二签交触。第看交触之签。是何烦恼。则知此等烦恼未尽。而其人宜令重加悔罪可也。然后又以前所交触之签。合八九二签。掷空中。其签不至交触。而远去者。名中品戒相也。若百八签。终于拥蔽八九签者。其罪不灭。为不得戒。设能志诚悔罪。踰九十日。复作前法。而不拥蔽者。得下品戒。且云。八者新薰也。九者本习也。已而隐。华萎香炮。山川寂寥。于是表著衣持钵。为大比丘。念欲下山利益众生。而草木垂靡。溪谷坦夷。祥禽瑞兽。翔舞驯伏前后。又空中唱言。菩萨出山来。何不迎接。是故聚落人民。布发脱衣者相望。毡罽裀褥被路。表皆践踏之。以副其意。有女子以白毡半端展而俟。辄惊避他往。女子怪其不平而问之。则曰。吾非无意也。适睹毡缕间皆狶子。吾恐伤生。故避之耳。盖女子本屠家。致毡之由可知。居常二虎侍左右。表语之曰。吾兹不入郛郭。如他有可脩行地。汝导以往。乃行三十里。踞一山坡而止。表则挂锡树枝。敷草而坐。信士四至。倏成伽监。号金山寺。今影堂道具犹存。
宋高僧传·卷第十四 明律篇第四之一
释真表者。百济人也。家在金山世为弋猎。表多蹻捷弓矢最便。当开元中逐兽之馀憩于田畎。间折柳条贯虾蟆。成串置于水中。拟为食调。遂入山网捕。因逐鹿由山北路归家。全忘取贯蟆欤。至明年春猎次闻蟆鸣。就水见去载所贯三十许虾蟆犹活。表于时叹惋。自责曰。苦哉。何为口腹令彼经年受苦。乃绝柳条徐轻放纵。因发意出家。自思惟曰。我若堂下辞亲室中割爱。难离欲海莫揭愚笼。由是逃入深山以刀截发。苦到忏悔。举身扑地志求戒法。誓愿要期弥勒菩萨授我戒法也。夜倍日功绕旋叩搕。心心无间念念翘勤。经于七宵。诘旦见地藏菩萨手摇金锡为表策发教发戒缘作受前方便。感斯瑞应叹喜遍身勇猛过前。二七日满有大鬼现可怖相。而推表坠于岩下。身无所伤。匍匐就登石坛上。加复魔相未休。百端千绪。至第三七日质明。有吉祥鸟鸣曰。菩萨来也。乃见白云若浸粉然。更无高下山川平满成银色世界。兜率天主逶迤自在仪卫陆离围绕石坛。香风华雨且非凡世之景物焉。尔时慈氏徐步而行。至于坛所垂手摩表顶曰。善哉大丈夫。求戒如是。至于再至于三。苏迷卢可手攘而却。尔心终不退。乃为授法。表身心和悦犹如三禅。意识与乐根相应也。四万二千福河常流。一切功德寻发天眼焉。慈氏躬授三法衣瓦钵。复赐名曰真表。又于膝下出二物。非牙非玉乃签检之制也。一题曰九者。一题曰八者。各二字。付度表云。若人求戒当先悔罪。罪福则持犯性也。更加一百八签。签上署百八烦恼名目。如来戒人。或九十日。或四十日。或三七日。行忏苦到精进期满限终。将九八二签参合百八者。佛前望空而掷其签。堕地以验罪灭不灭之相。若百八签飞逗四畔。唯八九二签卓然坛心而立者。即得上上品戒焉。若众签虽远。或一二来触九八签。拈观是何烦恼名。抑令前人重覆忏悔已。正将重悔烦恼签和九八者。掷其烦恼签。去者名中品戒焉。若众签埋覆九八者。则罪不灭。不得戒也。设加忏悔过九十日得下品戒焉。慈氏重告诲云。八者新熏也。九者本有焉。嘱累已天仗既回山川云霁。于是持天衣执天钵。犹如五夏比丘。徇道下山。草木为其低垂覆路。殊无溪谷高下之别。飞禽鸷兽驯伏步前。又闻空中唱告村落聚邑言菩萨出山来何不迎接。时则人民男女布发掩泥者。脱衣覆路者。毡罽𣰽毹承足者。华絪美褥填坑者。表咸曲副人情一一迪践。有女子提半端白氎覆于途中。表似惊忙之色回避别行。女子怪其不平等。表曰。吾非无慈不均也。适观氎缕间皆是狶子。吾虑伤生避其误犯耳。原其女子本屠家。贩买得此布也。自尔常有二虎左右随行。表语之曰。吾不入郛郭汝可导引。至可修行处则乃缓步而行。三十来里就一山坡蹲跽于前。时则挂锡树枝敷草端坐。四望信士不劝自来。同造伽蓝号金山寺焉。后人求戒。年年忏。罪者绝多今影堂中道具存焉。 系曰。表公革心变行。一日千里。果得慈氏为授戒法。此五十受中何受邪。通曰。近上法见谛自誓也。发天眼通。是證初二果也。非谛理现观而何。专据石坛与多子塔前自誓同也。或曰。所授签检以验罪灭之相。诸圣教无文。莫同诸天传授。或魔鬼所为不可为后法乎。通曰。若彰善瘅恶利益不殊。弥勒天主是天传授。非魔必矣。诸圣教中有忏罪求徵祥證其罪灭不灭。然其佛灭度弥勒降阎浮说瑜伽。岂可不为后世法耶。十诵律云。虽非佛制诸方为清净者不得不行也。
神僧传·卷第七
真表者。百济人也。家在金山世事戈猎。后入深山以刀截发。苦到忏悔举身扑地。志求戒法誓愿要期。弥勒菩萨授我戒法也。夜倍日功绕旋叩榼。心心无间念念翘勤。经于七宵诘旦。见地藏菩萨手摇金锡。为表策发教发戒缘作受前方便。感斯瑞应勇猛过前。二七日满有大鬼现可怖相。而推表坠于岩下。身无所伤。葡卜就登石坛上。加复魔相未休。百端千绪。至第三七日质明。有吉祥鸟鸣曰。菩萨来也。乃见白云若浸粉然。更无高下。山川平满成银色世界。兜率天主透迤自在。仪卫陆离围绕石坛。香风花雨一时交集。须臾慈氏徐步而行至于坛所。垂手摩表顶曰。善哉大丈夫。求戒如是。至于再至于三。苏迷卢可手攘而却尔心终不退。乃为授法。表身心和悦犹如三禅意识与乐根相应也。四万二千福河常流一切功德。寻发天眼焉。慈氏躬授三法衣瓦钵。复赐名曰真表。又于膝下出二物。非牙非玉。乃签检之制也。一题曰九者。一题曰八者。各二字。付度表云。若人求戒当先悔罪。罪福则持犯性也。更加一百八签。签上署百八烦恼名目。如来戒人。或九十日。或四十日。或三七日。行忏苦到精进期满限终将九八二签参合百八者。佛前望空而掷其签。堕地以验其罪灭不灭之相。若百八签飞逗四畔。唯八九二签卓然坛心而立者。即得上上品戒焉。若众签虽远。或一二来触九八签。拈观是何烦恼名。抑令人重覆忏悔已。正将重悔烦恼签。和九八者掷其烦恼签。去者名中品戒焉。若众签埋覆九八者。则罪不灭不得戒也。设加忏悔过九十日得下品戒大慈氏重告诲云。八者新熏也。九者本有也。嘱累已大仗既回山川云霁。于是持天衣执天钵。犹如五夏比丘。徇道下山草木为其低垂覆路。殊无溪谷高下之别。飞禽鸷兽驯伏步前。又闻空中唱告村落聚邑言。菩萨出山来何不迎接时。则人民男女布发掩泥者。脱衣覆路者。毡罽氍毹承足者。花絪美褥填坑者。表咸曲副人情一一迪践。有女子提半端白氎覆于途中。表似惊忙之色。回避别行。女子怪其不平等。表曰。吾非无慈不均也。适观氎间皆是狶子。吾虑伤生避其误犯耳。原其女子本屠家。贩买得此布也。自尔常有二虎左右随行。表语之曰。吾不入郛郭汝可导引。至可修行处则乃缓步而行。三十来里就一山坡蹲跽于前。时则挂锡树枝敷草端坐。四望信士不劝自来。同造伽蓝号金山寺焉明达。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百济人。家在金山。世为戈猎。表多蹻捷。弓矢最便。当开元中。逐兽之馀。憩于田畎间。折柳条贯。虾蟆成丳。置于水中。拟为食调。遂入山网捕。因逐鹿。由山北路归家。忘取贯蟆。至明年春。猎次闻蟆鸣。就水见去年所贯。三十许虾蟆犹活。表于时叹惋。自责曰。苦哉。何为口腹。令彼经年受苦。乃绝柳条徐轻放纵。因发意出家。自惟曰。我堂下辞亲。室中割爱。难离欲海。由是逃入深山。以刀截发。苦到忏悔。举身扑地。志求戒法。心心无间。念念翘勤。经于七宵。诘旦见地藏菩萨。手摇金锡。为表策发。教戒缘。受方便。感瑞应。因勇猛过前。二七日满有大鬼。现可怖相。推表坠于岩下。身无所伤。至第三七日质明。有吉祥鸟。鸣曰菩萨来也。乃见白云若浸粉然。更无高下。山川平满。成银色世界。兜率天主。逶迤自在。仪卫陆离。围绕石坛。香风华雨。尔时慈氏徐步而行。至于坛所。垂手摩表顶曰善哉。大丈夫。求戒如是。至于再。至于三。苏迷卢可手攘而却尔。心终不退。乃为授法。表身心和悦。犹如三禅。意识与乐根相应。慈氏躬授三法衣瓦钵。复赐名曰。真表。又于膝下出二物。乃签检之制。一题曰九者。一题曰八者。各二字付度。表云。若人求戒。当先悔罪。更加一百八签。签上署百八烦恼名目。如来戒人。或九十日。或四十日。或三七日行忏苦到。精进期满。限终。将九八二签。参合百八者。佛前望空而掷。其签堕地以验罪灭不灭。若百八签。飞逗四畔。唯八九二签。卓然坛心而立者。即得上上品戒。若众签虽远。或一二来触九八签。拈观是何烦恼名。抑令前人重覆忏悔已。正将重悔烦恼签。和九八者掷。其烦恼签去者。名中品戒。若众签埋覆九八者。则罪不灭。不得戒也。设加忏悔。过九十日。得下品戒焉。慈氏重告诲云。八者新熏也。九者本有焉。嘱累已。天仗既回。山川云霁。于是持天衣。执天钵。犹如五夏比丘。徇道下山。闻空中唱言菩萨出山时。则人民男女。布发掩泥。脱衣覆路。毡罽氍毹承足表咸曲副人情。一一迪践。有女子提半端白氎。覆于途中。表惊亡。回避别行。女子怪其不平等。表曰。适观氎覆间。皆是狶子。吾虑伤生。避其误犯耳。原其女子本屠家贩买得此布也。自尔常有二虎。左右随行。三十来里。就一山坡。蹲跪于前。时则挂锡树枝。敷草端坐。四望信士。不劝自来。同造伽蓝。号金山寺。后人求戒。年年忏罪者绝多。
释元表 朝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高丽人。天宝中。西游中国。且将往天竺巡礼圣迹。遇心王菩萨语以支提山即天冠菩萨所住处。于是顶戴华严经八十卷。南造闽越而居是山。异日是山猛兽毒虫鬼魅充斥。非人所居地。尝有僧宿且见其身乃在山麓十数里外盖神明掷置之也。属会昌废教。表以花榈木。函其经。而藏之石室。大中初。保福慧评禅师知之。乃率诸信士。迎出于甘露都尉院。其纸墨如新云。
宋高僧传·卷第三十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二
释元表。本三韩人也。天宝中来游华土。仍往西域瞻礼圣迹。遇心王菩萨指示支提山灵府。遂负华严经八十卷。寻访霍童礼天冠菩萨。至支提石室而宅焉。先是此山不容人居。居之必多霆震猛兽毒虫。不然鬼魅惑乱于人。曾有未得道僧。辄居一宿为山神驱斥。明旦止见身投山下数里间。表赍经栖泊涧饮木食。后不知出处之踪矣。于时属会昌搜毁。表将经。以华榈木函盛深藏石室中。殆宣宗大中元年丙寅。保福慧评禅师素闻往事。躬率信士迎出甘露都尉院。其纸墨如新缮写。今贮在福州僧寺焉。又会稽释全清。越人也。耰耘戒地芬然杜若。于密藏禁咒法也能劾鬼神。时有市侩王家之妇患邪气。言语狂倒或啼或笑。如是数岁。召清治之。乃缚草人长尺馀。衣以五䌽置之于坛。咒禁之良久。妇言乞命。遂志之曰。顷岁春日于禹祠前相附耳。如师不见杀即放之远去。清乃取一瓿以鞭驱刍灵入其中。而呦呦有声。缄器口以六乙泥朱书符印之瘗于桑林之下。戒家人无动之。妇人病差。经五载后值刘汉宏与董昌隔江相持越城陷人。谓此为窖藏掘打瓿破见一鸦闯然飞出。立于桑杪而作人语曰。今得日光矣。时清公已卒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2—792 【介绍】: 唐赵郡人,字公表。累历台省官,出为兴元少尹,入为少府监,复出为泉、饶二州刺史,有能名。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代宗大历十四年(779)登进士第。德宗贞元初官秘书少监,元稹曾为其所赏知。事迹散见元稹《叙诗寄乐天书》、《唐诗纪事》卷三二。《全唐诗》存诗3首。
唐诗汇评
王表,生卒年里贯均不详,平卢节度使李纳婿,军中呼为“驸马”。大历十四年(779)擢进士第,贞元间,官至秘书少监。《全唐诗》存诗三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陇西人,字表臣。德宗贞元十二年进士,又登宏辞科。调蓝田尉,县有滞狱十年,程单言辄判。历迁监察御史、翰林学士。学士入署,常视日影为候,程性懒,日过八砖乃至,时号八砖学士。敬宗初,以吏部侍郎同平章事。帝好宫室畋猎,程切谏,加中书侍郎。寻出为河东节度使,徙河中。累拜左仆射。武宗立,为东都留守。卒年七十七。谥缪。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6—842 字表臣,排行二十六。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襄邑恭王神符五世孙。德宗贞元十二年(796)登进士第。同年登博学宏辞科,为集贤殿正字。二十年充翰林学士。宪宗元和二年(806)任司勋员外郎兼翰林学士。性疏懒,常日过八砖乃入署,时号“八砖学士”。十一年拜中书舍人。次年权知礼部贡举。历礼部侍郎、鄂岳观察使、吏部侍郎。敬宗宝历元年(824)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彭原郡公。次年罢为河东节度使。卒于东都留守任所,谥谬。为人滑稽善谑,精于词赋。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全唐诗》存诗5首。
全唐文·卷六百三十二
程字表臣。襄邑恭王神符五世孙。贞元十二年进士。又登宏词科。元和中累拜吏部侍郎。敬宗立。以本官同平章事。寻加中书侍郎。封彭原郡公。罢为河东节度使。开成初拜右仆射。二年出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卒年七十七。赠太保。谥曰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