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音乐剧(音乐剧)  拼音:yīn yuè jù
源自于十九世纪末,以音乐与歌曲结合舞蹈、戏剧、杂耍和综艺结合的一种表演。为musical comedy的中译名,简称为musical。它的剧情内容常包括幽默、讽刺、感伤、爱情等喜怒哀乐情感,用音乐、歌舞形式的演绎传达给观众。一些著名的音乐剧如:《奥克拉荷马》(Oklahoma)、《真善美》(The Sound of Music)、《西城故事》(West side story)、《悲惨世界》(Les Misérables)、《猫》(Cats)以及《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等。也称为「歌舞剧」。
《国语辞典》:中幡会(中幡会)  拼音:zhōng fān huì
一种民俗技艺表演活动。流行于北京等地区。「幡」是旗帜的一种,「中幡」则为一种装饰华丽,既具有仪仗特色;又用于比赛的旗帜。经常会在竿顶上饰有一层至数层由彩釉、锦缎、响铃、小旗、流苏组成的圆形装饰物。表演时,艺人们将竿子竖起托在手中,舞出许多花样。原为皇室仪仗队的表演活动,后演变成民间庙会中的表演节目。
《国语辞典》:竹竿舞  拼音:zhú gān wǔ
一种舞蹈表演。由两个表演者两手各持竹竿的一端,配合音乐节奏左右来回开合,其他表演者以单脚在竹竿间跳跃,避免被夹到。如:「这场竹竿舞十分精彩,连观众们都纷纷加入表演,一起同乐。」
《国语辞典》:带唱带演(带唱带演)  拼音:dài chàng dài yǎn
一面唱歌,一面表演。清。毛奇龄《西河词话。卷二。词曲转变》:「嗣后金作清乐,仿辽时大乐之制,有所谓连厢词者,则带唱带演。」也作「连唱带演」。
分类:唱歌表演
《国语辞典》:当场献丑(当场献丑)  拼音:dāng cháng xiàn chǒu
1.在现场显露丑态,出洋相、失体面。《醒世恒言。卷二○。张廷秀逃生救父》:「我今年已六十,尚无子嗣,你若肯时,便请个先生教你,也强如当场献丑。」也作「当场出丑」。
2.面对众人表演的谦称。如:「大家不嫌弃,我就当场献丑了。」
《国语辞典》:捣倒小厮(捣倒小厮)  拼音:dǎo dǎo xiǎo sī
捣倒,倒立走路。捣倒小厮指表演杂耍的人。《金瓶梅》第一九回:「今日夏大人费心,庄子上叫了四个唱的,四个捣倒小厮。」
《国语辞典》:顶橦踏索(顶橦踏索)  拼音:dǐng chuáng tà suǒ
杂技表演的项目。指顶竿与走绳索。见宋。周密《武林旧事。卷六。诸色伎艺人》。
分类:杂技表演
《国语辞典》:电影文化(电影文化)  拼音:diàn yǐng wén huà
电影艺术的专门知识,包括电影理论、电影制作、电影表演等。
《国语辞典》:电影艺术(电影艺术)  拼音:diàn yǐng yì shù
一种表现电影美学的综合性艺术,结合灯光、表演、摄影、编剧、导演等多项元素所共同组合而成。
《国语辞典》:动作演员(动作演员)  拼音:dòng zuò yǎn yuán
表演武打、特技或以武打、特技表演见长的演艺人员。如:「这名动作演员不仅武打动作俐落,演技也很好。」
《国语辞典》:唱作俱佳  拼音:chàng zuò jù jiā
表演生动、精采。如:「跨年晚会表演的艺人,个个唱作俱佳。」
《国语辞典》:打诨发科(打诨发科)  拼音:dǎ hùn fā kē
戏剧表演时,以滑稽的动作或逗笑的言语引人发笑。《水浒传》第八二回:「依院本填腔调曲,按格范打诨发科。」也作「插科打诨」。
《国语辞典》:打钱儿的(打钱儿的)  拼音:dǎ qián ér de
走江湖卖艺者表演时,负责向观众收钱的人。《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华忠也打串儿上掳下几十钱来,给那个打钱儿的。」
《国语辞典》:处女表演(处女表演)  拼音:chǔ nǚ biǎo yǎn
第一次的表演。如:「因为是处女表演,所以舞团里的每位成员都显得格外紧张。」
《国语辞典》:马戏团(马戏团)  拼音:mǎ xì tuán
以大象、狮、虎各类动物杂技、空中飞人、马术等表演,供大众观看娱乐的杂技团。也称为「马戏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