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分劈  拼音:fēn pī
表明,说清楚。元。王实甫《破窑记》第一折:「公之富不可尽用,我之贫不可尽欺,非是我用言分劈。」也作「分剖」。
《國語辭典》:明喻  拼音:míng yù
1.譬喻修辞技巧的一种,凡喻体、喻词、喻依三者具备的譬喻,称为「明喻」。如「人生如梦」一句的「人生」是喻体,「如」是喻词,「梦」是喻依。
2.明白指出两物之间的相似性或比喻关系的修辞法。相对隐喻而言。
《漢語大詞典》:标心(標心)
表明意愿。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嗟夫!身与时舛,志共道申,标心於万古之上,而送怀於千载之下。”
分類:表明意愿
《漢語大詞典》:沙线(沙線)
亦作“ 沙线 ”。 地图上表明航道上暗滩的虚线。因亦指航线上的暗滩。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致徐部郎唐观察朱观察书》:“所用柁水人等更属駑下,并沙线暗礁,亦不諦认,一味省钱,经营日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八回:“有一位管带,也不知道他是甚么出身,莫説风涛沙綫一些不懂,只怕连东西南北他还没有分得清楚呢。” 梁启超 《变法通议·学校总论》:“今之深諳海战,能任水弁者,几何人矣!久歷风涛,熟悉沙线,堪胜船主大副二副者,几何人矣!”
见“ 沙綫 ”。
《漢語大詞典》:愿状(願狀)
表明志愿的呈文。 宋 洪迈 《夷坚丙志·周庄仲》:“ 周庄仲 建炎 二年登科。梦至殿廷下,一人持文字,令书押,视其文,若世间愿状,云:‘当作阎罗王。’”
《漢語大詞典》:金虎符
古代发兵或表明身份的凭证。文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授君印綬、册书,金虎符第一至第九。” 吕向 注:“金虎、竹使符, 汉 家符名。”元史·兵志一:“万户佩金虎符。符趺为伏虎形,首为明珠,而有三珠、二珠、一珠之别。”元史·地理志六:“ 至元 十七年,命 都实 为招讨使,佩金虎符,往求 河 源。”亦省称“ 金虎 ”。 元 萨都剌 《送管监司升广西宣慰使》诗:“花驄一日行千里,金虎三珠照百蛮。”
《國語辭典》:不够(不夠)  拼音:bù gòu
不足,未达到所需求的标准。《文明小史》第三一回:「只是经费不够,求老师还提倡提倡,替门生想个法儿。」
《漢語大詞典》:显志(顯志)
谓表明其志向。文选·傅毅〈舞赋〉:“修仪操以显志兮,独驰思乎杳冥。” 吕延济 注:“脩整仪容,端理节操,以明其志。”
分類:表明志向
《漢語大詞典》:甄表
(1).犹旌表,表彰。隶释·汉北军中侯郭仲奇碑:“刊石甄表,以昭罔极。”后汉书·安帝纪:“詔贞妇有节义,赐穀十斛,甄表门閭,旌显厥行。”晋书·周访传:“甄表义节,国之典也。”
(2).表明。隋书·天文志上:“乃命 庾季才 等,参校 周 、 齐 、 梁 、 陈 及 祖暅 、 孙僧化 官私旧图,刊其大小,正彼疎密,依準三家星位,以为盖图。旁摛始分,甄表常度,并具赤黄二道,内外两规。”
《漢語大詞典》:翘明(翹明)
表明,表白。管子·形势解:“常以言翘明其与人也、其爱人也、其有德於人也。” 清 方苞 《与阎百诗书》:“故欲化足下之成心而求助焉,非敢以辩翘明,惟足下鉴之。”
分類:表明表白
《漢語大詞典》:申志
一再表明心志。《楚辞·刘向〈九叹·愍命〉》:“虽謇謇以申志兮,君乖差而屏之。” 王逸 注:“言己虽竭忠謇謇以重达其志,君心乃乖差而不与我同,故遂屏弃而不见用也。”
《漢語大詞典》:托喻
1.亦作"托谕"。
2.谓借他物寄托要表明的意思。
《漢語大詞典》:表徵
1.揭示,表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原夫载籍之作也,必贯乎百氏,被之千载,表徵盛衰,殷鉴兴废。”
2.显露于外的征象。 叶圣陶 《倪焕之》一:“浓浓的两道眉毛稍稍蹙紧,这是他惯于多想的表征。” 沙汀 《淘金记》十七:“ 龙哥 沉默着,粗声粗气地响着鼻息。而这正是他开动脑筋的表征。”
《漢語大詞典》:长牌(長牌)
明 代表明身份的一种腰牌。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七:“ 洪武 八年,定祭祀陪祀官员给牙牌,供事人等给长牌,各令悬带,无者不许入祭所。”
分類:表明身份
《漢語大詞典》:做势(做勢)
做出表明意向的动作。《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一个养娘是空手的,见他做势,连忙抱住:‘你为何如此?’便喊道:‘姐姐在此投井!’”
分類:表明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