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14,分4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迁补
试补
补足
寸补
补缺
修补
补救
补充
补遗
自补
补衲
补拙
补注
补治
出补
《漢語大詞典》:迁补(遷補)
升官补缺。汉书·尹翁归传:“举廉为 緱氏 尉,歷守郡中,所居治理,迁补都内令,举廉为 弘农 都尉。” 宋 苏轼 《上皇帝书》:“ 汉 法:郡县秀民,推择为吏,考行察廉,以次迁补,或至二千石,入为公卿。” 宋 陈亮 《四弊策》:“取士、任子、磨勘、迁补之法既坏,而任将、养兵皆非旧律。”
分類:升官补缺
《漢語大詞典》:试补(試補)
谓经过考试或考察后补缺。宋史·选举志三:“始入学,验所隶州公据,试补外舍,斋长,諭月书其行艺于藉。”元史·选举志一:“自餘下第之士,恩例不可常得,间有试补书吏以登仕籍者。”
《國語辭典》:补足(補足)  拼音:bǔ zú
增补,使达足数。如:「补足金额」。
《漢語大詞典》:寸补(寸補)
些少补益。 元 范梈 《晚登南楼眺乌石九仙方山诸峰》诗:“禄食无寸补,远游何当还?” 明 陆采 《怀香记·闻香致疑》:“遇辱隆恩,聊无寸补。” 清 褚人穫 《坚瓠七集·十二时颂》:“只图外景强营为,要紧之中无寸补。”
分類:些少补益
《國語辭典》:补缺(補缺)  拼音:bǔ quē
1.填补缺额。《史记。卷四三。赵世家》:「愿得补黑衣之缺以卫王官,昧死以闻。」
2.弥补缺漏。《汉书。卷九六。西域传下。渠犁传》:「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脩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
《國語辭典》:修补(修補)  拼音:xiū bǔ
修理与补充。《后汉书。卷三五。张纯等传。论曰》:「且乐非夔、襄,而新音代起,律谢皋、苏,而制令亟易,修补旧文,独何猜焉?」《儒林外史》第二五回:「我看老爹像个斯文人,因甚做这修补乐器的事?」
《國語辭典》:补救(補救)  拼音:bǔ jiù
弥补过失,矫正差错。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出:「此乃补救之微权,亦是讥褒之妙用。」
《漢語大詞典》:补天穿(補天穿)
古代民间习俗。岁时广记·系煎饼引 晋 王嘉 拾遗记:“ 江 东俗号正月二十日为天穿日,以红缕繫煎饼饵置屋上,谓之补天穿。”
分類:民间习俗
《國語辭典》:补充(補充)  拼音:bǔ chōng
增补,使原来不足之处得以充足。如:「补充说明」、「补充体力」。
《國語辭典》:补遗(補遺)  拼音:bǔ yí
书籍正文还有遗漏,列在后面另加说明,称为「补遗」。或将原书遗漏的部分另作专册,也称为「补遗」。如阮元的《三家诗补遗》。
《分类字锦》:自补(自补)
皇甫冉 送陆潜夫茅山寻友诗 登山自补屐,访友不赍粮。
分类:
《漢語大詞典》:补衲(補衲)
(1).缝补,补缀。 柔石 《为奴隶的母亲》:“一个憔悴异常的乡人,衣服补衲的,头发很长,在他的腋下,挟着一个纸包。”
(2).指破旧的僧衣。 唐 戴叔伦 《赠行脚僧》诗:“补衲随缘住,难违尘外踪。”
(3).指写诗作文堆砌典故。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遂乃句无虚语,语无虚字,拘挛补衲,蠹文已甚。” 陈延杰 注:“用事过多,形同补衲,是为文之蠹也。”
《高级汉语词典》:补拙
弥补愚钝
《漢語大詞典》:补注(補註)
亦作“ 补註 ”。
(1).古书注释体式之一。对原有注释加以补充或驳正。 唐 刘知几 史通·补注:“而 刘昭 採其所捐,以为补注,言尽非要,事皆不急……多见其无识也。” 宋 朱熹 《〈楚辞集注〉序》:“及 隋 唐 间,为训解者尚五六家……今亦漫不復存,无以考其説之得失。而独 东京 王逸 《章句》与近世 洪兴祖 《补注》并行於世。”《四库全书总目·楚辞·楚辞补注》:“ 兴祖 是编,列 逸 註於前,而一一疏通证明补註於后,於 逸 註多所阐发。”
(2).指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注释。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新版引言》:“在这一次的改排中,我也尽可能地进行了删改;有因变动太大,不便删改的地方,则加上了补注,以免再度以讹传讹。”
《漢語大詞典》:补治(補治)
修补整治。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借人典籍,皆须爱护,先有缺坏,就为补治,此亦士大夫百行之一也。” 宋 王安石 《寄题睡轩》诗:“新居当 中条 ,墙屋稍补治。”
分類:修补整治
《漢語大詞典》:出补(出補)
出任官职。晋书·唐彬传:“ 泰始 初,赐爵关内侯。出补 鄴 令。” 宋 黄庭坚 《送范德孺知庆州》诗:“妙年出补父兄处,公自才力应时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