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044,分137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典故(续上)
云卧衣裳冷
翟衣
赭衣
振衣
振衣千仞
朱氏衣
铢衣
缁衣
缁衣诸侯
丹徒布衣
半夜传衣
词典
衣冠
衣冠
衣裳
布衣
典故
云卧衣裳冷


《全唐诗》卷二百一十六〈游龙门奉先寺〉【案:龙门即伊阙。一名阙口。在河南府北四十里。】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阴壑生虚籁【阴壑生灵籁】,月林散清影。天阙象纬逼【天阔象纬逼】【天阅象纬逼】【天窥象纬逼】【天开象纬逼】,云卧衣裳冷。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典故

《隋书》卷十一《礼仪志六》
皇后衣十二等。其翟衣六,从皇帝祀郊禖,享先皇,朝皇太后,则服翚衣。……诸公夫人九服,其翟衣雉皆九等,俱以𩻟雉为领褾,各九。……诸男夫人,自𤅢而下五。其翟衣雉皆五等,俱以𤅢雉为领褾。

例句

尊崇善祝今如此,共待曾玄捧翟衣。 权德舆 河南崔尹即安喜从兄宜于室家四十馀岁一昨寓书病传永写告身既枉善祝因成绝句

薤挽疑笳曲,松风思翟衣。 蒋涣 故太常卿赠礼部尚书李公及夫人挽歌二首之二

典故

《荀子·正论》
「赭衣而不纯。治古如是。」唐·杨倞注:「以赤土染衣,故曰赭衣。」

例句

黔首无寄命,赭衣相追逐。 张九龄 和黄门卢监望秦始皇陵

赭衣登蜀道,白首别秦川。 杜淹 寄赠齐山

典故

《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屈原〉~2486~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东汉·王逸注:振衣,「去尘秽也。」

例句

正须自保爱,振衣出世尘。 员半千 陇右途中遭非语

沐芳莫弹冠,浴兰莫振衣。 李白 沐浴子

典故
振衣千仞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诗》卷七〈左思·咏史诗八首〉~733~
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自非攀龙客,何为炎来游。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典故
朱氏衣

相关人物
朱买臣


《汉书》卷六十四《朱买臣传》
上拜买臣会稽太守。上谓买臣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今子何如?」……拜为太守,买臣衣故衣,怀其印绶,步归郡邸。……会稽闻太守且至,发民除道,县吏并送迎,车百馀乘。

例句

一轴郢人歌处雪,两重朱氏著来衣。 黄滔 翁文尧员外拥册礼之归一路有诗名昼锦集先将寄示因书五十六字

典故

《博异志》〈岑本文〉
贞观中,文本下朝,多于山亭避暑。日午时,寐初觉,忽有叩山亭院门者。药竖报云:「上清童子元宝,故此参奉。」文本性慕高道,束带命入,乃年二十已下道士,仪质爽迈,衣服纤翼。冠浅青圆角冠,衣浅青圆帔,履青圆头履,衣服轻细如雰,非齐纨鲁缟之比。本文与语,……问曰:「衣服皆轻细,和土所出?」对曰:「此是上清五铢服。」又问曰:「比闻六铢者天人衣,何五铢之异?」对曰:「尤轻者则五铢也。」
典故

《诗经·郑风·缁衣》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缁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序》:「《缁衣》,美武公也。父子并为周司徒,善于其职,国人宜之,故美其德。」
《礼记·缁衣》
子曰:「好贤如《缁衣》,恶恶如《巷伯》,则爵不渎而民作愿,刑不试而民咸服。」

例句

氓谣岂云远,从此庆缁衣。 宋之问 送武进郑明府

疾恶若巷伯,好贤如缁衣。 白居易 和阳城驿

典故
缁衣诸侯


《论语·乡党》
「缁衣羔裘。」清·刘宝楠《论语正义》引东汉·郑玄《注》云:「缁衣羔裘,诸侯视朝之服,亦卿大夫士祭于君之服。其服缁布衣而素裳。」

例句

缁衣诸侯谅称美,白衣尚书何可比。 权德舆 太原郑尚书远寄新诗走笔酬赠因代书贺


《晋书·诸葛长民传》
义熙初,慕容超寇下郊长民遣部将徐淡击走之,进位使持节……领晋陵太守、镇丹徒。后因骄纵贪侈,不恤政事,为刘裕所疑,欲杀之,诸葛长民欲谋乱,犹豫未发,既而叹曰:‘贫贱常思富贵,富贵必履危机。今日欲为丹徒布衣,岂可得也!’

简释

丹徒布衣:指平民,或喻识破官场诡危之人。唐李白《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上尉张卿二首》之二:“丹徒布衣者,慷慨末可量。”


例句

无因上蔡牵黄犬,愿作丹徒一布衣。 刘禹锡 题攲器图

岂知紫殿新天子,只是丹徒旧啬夫。 徐夤 宋二首之二

丹徒布衣者,慷慨未可量。 李白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上尉张卿二首之二

典故
半夜传衣


《景德传灯录》卷三
逮夜,乃潜令人自碓坊召能行者人室,告曰;‘……今以法宝及所传袈裟用付于汝,善自保护,无令断绝。’

简释

半夜传衣:指传法。唐李商隐《谢书》:“自蒙半夜传衣后,不羡王祥得佩刀。”


例句

自蒙半夜传衣后,不羡王祥得佩刀。 李商隐 谢书

《國語辭典》:衣冠  拼音:yī guān
1.衣服和帽子。《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儒林外史》第一回:「又在楚辞图上看见画的屈原衣冠,他便自造一顶极高的帽子,一件极阔的衣服。」后泛指衣著、穿戴。唐。王维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诗:「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2.代称仕宦显达、名门望族。如:「衣冠之族」。唐。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诗:「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3.借指文明礼教。如:「衣冠之俗」、「衣冠文物之邦」。
《漢語大詞典》:衣冠
穿衣戴冠。 汉 刘向 说苑·修文:“ 孔子 见 子桑伯子 , 子桑伯子 不衣冠而处。弟子曰:‘夫子何为见此人乎?’曰:‘其质美而无文,吾欲説而文之。’”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华原郡王 , 燕王 子也,性好昼睡,每自旦酣寝,至暮始兴,盥濯櫛漱,衣冠而出。”《花月痕》第五十回:“ 荷生 衣冠升帐,中军传呼 倭 目一人进见。”
分類:戴冠
《國語辭典》:衣裳  拼音:yī shang
古时上衣称衣,下裙称裳,故衣服合称为「衣裳」。《诗经。唐风。山有枢》:「子有衣裳,弗曳弗娄。」《红楼梦》第三五回:「妹妹如今也该添补些衣裳了。要什么颜色花样,告诉我。」
《國語辭典》:中国(中國)  拼音:zhōng guó
1.上古时代,汉族文化发源黄河流域,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其地为「中国」。后各朝疆土渐广,凡所辖境,皆称为「中国」。《诗经。小雅。六月。序》:「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公羊传。昭公二十三年》:「曷为以诈战之辞言之,不与夷狄之主中国也。」
2.朝廷。《礼记。檀弓上》:「今之大夫交政于中国,虽欲勿哭,焉得而弗哭。」《汉书。卷九五。西南夷传》:「圣王不以劳中国,宜罢郡,放弃其民,绝其王侯勿复通。」
3.京师。《诗经。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汉。毛亨。传:「中国,京师也。」《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是为帝舜。」
《國語辭典》:布衣  拼音:bù yī
1.布制的衣服。《喻世明言。卷二九。月明和尚度柳翠》:「又制下布衣一袭,每逢月朔月望,卸下铅华,穿著布素,闭门念佛。」
2.平民。《韩非子。五蠹》:「布衣相与交,无富厚以相利,无威势以相惧也。」《三国演义》第三○回:「攸慌扶起曰:『公乃汉相,吾乃布衣,何谦恭如此?』」
《漢語大詞典》:翟衣
古代贵妇用翟羽为饰或织以翟羽纹样的衣服。 唐 权德舆 《河南崔尹即安喜从兄宜于室家四十馀岁一昨寓书病传永写告身既枉善祝因成绝句》:“尊崇善祝今如此,共待曾玄捧翟衣。” 清 陈维嵩 《贺新郎·辛酉除夕感怀纪事》词:“倘比黄花人尚在,製翟衣,寄到深闺里,虽病也必然起。”
《國語辭典》:赭衣  拼音:zhě yī
古代囚犯所穿的红色衣服。后借为囚犯的代称。如:「赭衣塞涂」。《汉书。卷二三。刑法志》:「而奸邪并生,赭衣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溃而叛之。」
《國語辭典》:振衣  拼音:zhèn yī
1.抖落衣服上的尘土。《楚辞。屈原。渔父》:「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2.整理身上的衣服。《文选。谢朓。观朝雨》:「平明振衣坐,重门犹未开。」
分類:整衣
《漢語大詞典》:铢衣(銖衣)
传说神仙穿的衣服。重量只有数铢甚至半铢。因用以形容极轻的分量,如舞衫之类。 唐 贾至 《赠薛瑶英》诗:“舞怯銖衣重,笑疑桃脸开。” 辽 赵长敬 《玉石观音唱和诗》:“烧残灰刼无凋朽,拂尽銖衣任往来。” 清 钱谦益 《大梁周氏金陵寿燕序》:“兜率之銖衣,一百岁而一拂。”
《國語辭典》:缁衣(緇衣)  拼音:zī yī
1.黑衣。古代卿士听朝的正服。《诗经。郑风。缁衣》:「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一折:「他可咏缁衣,见说芳名好爵縻。」
2.僧侣穿的衣服。
3.《诗经。郑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缁衣,美武公也。」首章二句为:「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
《國語辭典》:丹徒布衣  拼音:dān tú bù yī
晋代人诸葛长民,具有武功,历任显要的官。后来被刘裕疑忌,要杀他,诸葛长民感叹的说:「贫贱时候想要富贵,富贵时候必有危机。现在想变为平民,却不能了。」见《晋书。卷八五。诸葛长民传》。后比喻识破官场诡危而欲恢复平民身分的人。宋。陆游 夜从父老饮酒村店作诗:「丹徒布衣有筹略,渔阳突骑莫枝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