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048,分137页显示  上一页  118  119  120  121  122  124  125  126  127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忍辱衣
估衣
但三衣
青衣派
长衣
长衣过限戒
金刚衣
金刚衣天
金刚衣服天
金襕衣
拈衣
法衣
往还衣
受衣
南山衣
忍辱衣
【佛学大辞典】
(衣服)忍辱之心,以能防一切之外障,故譬以衣,遂为袈裟之总名。法华经法师品曰:「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也。」释氏要览上曰:「如幻三昧经袈裟名忍辱铠。」
【佛学常见辞汇】
袈裟的总称。
【三藏法数】
谓弘经之人,当行忍辱之行,遮蔽一切众生恶障及烦恼等丑,喻之如衣。故经云:柔和,忍辱衣也。
估衣
【佛学大辞典】
(杂语)同唱衣。
但三衣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二头陀行之一。比丘但持僧伽梨、郁多罗、安陀会之三衣,不更畜馀衣也。资持记下三之一曰:「但三衣,但犹独也,三法服外无别衣故。」
【佛学常见辞汇】
十二头陀行之一,即比丘但持僧伽梨、郁多罗和安陀会的三衣,不再蓄存其他的衣。
【三藏法数】
三衣者,九条、七条、五条袈裟之衣也。谓比丘少欲知足,衣取盖形,不多不少。如白衣之人,畜种种衣,及外道苦行,裸形无耻,皆不合中道。是故佛弟子舍此二边,但受三衣为头陀行也。(梵语袈裟,华言不正色,言九条、七条、五条者,此袈裟上中下之等第也。)
青衣派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国佛教略史曰:「现时支那之佛教,大别二派:一黄衣派,即喇嘛也。一青衣派,即旧来之诸教也。(中略)青衣派中,尚存天台、华严、禅宗、真言、法相、净土诸宗典型。」
长衣
【佛学大辞典】
(术语)比丘三衣或百一资具外之衣体也。总称周尺长一尺二寸,广八寸已上,制衣以外所残馀之衣片为长衣。长者长物之义,上根之比丘,三衣以外,下根之比丘,三衣及百一资具之外者,总属长物。含注戒本畜长衣过限戒曰:「佛在舍卫国,听持三衣,不得有长。六群比丘畜多长衣,或旦起衣,或中时衣,或晡时衣。彼常经营庄严衣服,积而藏举。比丘举过。佛便诃已,因开重制。(中略)衣有十种,长衣者,长如来八指,广四指是。」戒疏三上曰:「限分之馀名长。」行持钞中二曰:「长衣谓三衣之外财也。」同资持记中二之二曰:「三衣外者,若受百一,则百一外为长。」
【佛学常见辞汇】
比丘三衣或百一资具以外的衣。长是长物的意思。
长衣过限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具曰畜长衣过限戒。二百五十戒中三十舍堕罪之第一。比丘若于三衣,或百一资具之外,得周尺一尺六寸,广八寸已上之衣体,则于十日已内,宜行说净之法。若不作此法而畜之,过十日之限,则自十一日之明相现时结舍堕罪。含注戒本上曰:「畜长衣不净施得畜,若过十日尼萨耆波逸提。」戒本疏三上曰:「贮用属己名畜,限分之馀为长,越于期限故曰畜长衣过限戒。」
金刚衣
【佛学大辞典】
(天名)(参见:金刚衣服天)
金刚衣天
【佛学大辞典】
(天名)Aa%jra-vasin,金刚界曼荼罗外金刚部西方五天之一。一名抱弓箭毗那夜迦。
金刚衣服天
【佛学大辞典】
(天名)又作金刚衣,金刚衣天。在金刚界外金刚部西方之中央。随其所持物,而称为弓箭毗那夜迦,又云顺行大将。四方毗那耶迦西方守护之尊也。象头人身,左持弓,右持箭,作射势,坐于荷叶。
金襕衣
【佛学大辞典】
(物名)金缕织成之袈裟。又曰金色衣,金色衣,黄金衣,金缕袈裟。印度早已行之,佛母大爱道,上之于释尊,其因缘散见诸经论。依贤愚经第十二,佛母摩诃波阇波提,于佛出家后,手自纺织,作金色之,既见佛,喜发心髓,持奉如来,如来不受,告憍昙弥,使持其往施众僧。时波阇波提重白佛言:自佛出家,心每思念,故手自纺织,规心俟佛,唯愿垂悯受之。佛言知母专心,欲以施我。然以恩爱心,则福不弘广。若施众僧,则得报将愈多。我知此事,故相劝。因使憍昙弥持其衣,施舍众僧中,无欲取者。遂到弥勒前,彼受之被著,寻游化于波罗奈,佛因授弥勒当来成佛之记云。杂宝藏经第五,大毗婆沙论第百七十八等,亦略记之。西域记第六,记佛在迦毗罗城南尼拘卢陀僧伽蓝附近之大树下,受姨母大爱道金缕袈裟,又中阿含经第十三,谓佛于弥勒比丘,授当来成佛之记毕,更命阿难持金缕织成衣来,授之弥勒,更使施佛法众,其传虽略异,而其事则似同也。菩萨璎珞经第一,谓虚空神天叉手白言:过去诸佛,皆著织成金缕袈裟,亦如今日诸天所献,菩萨(释尊)即受八万四千织成金缕袈裟,以道神力合为一袈裟著体,又长阿含经第三,佛般泥洹经卷下等,谓佛当欲般涅槃,向拘夷那竭城途次,阿罗汉弟福贵,以黄金衣上佛,佛悯受之,为说妙法,此与前大爱道所献者,当为别事。又西域记第九,记佛当欲涅槃时,以曩日姨母所献之金缕袈裟与诸法藏,皆附属大迦叶。迦叶即承旨住持正法,结集已毕。至第二十年,欲自涅槃,乃登鸡足山,于顶上三峰之间,捧佛袈裟,入于三昧,誓欲于当来慈氏世尊兴世之时,授之弥勒,景德传灯录第一,亦承此说,虽云金缕僧伽梨衣传于迦叶,而阿育王传第四,付法藏因缘传第一等,以之为粪扫衣,不作金缕。殆其所传之殊乎。又法苑珠林第三十五,引西域志云:娑罗双树林边,别有一床,释迦佛塑像在上,右胁卧,身长二丈二尺四寸,以金色袈裟覆其上,今犹现在,数数放神光。据此可知王玄策渡天之时,佛涅槃像上,既有金色袈裟。是当与迦叶或弥勒传持者有别。或别于佛灭后制之,以覆佛身也。传说之异同,今难遽判其是非。支那似于中古以来用之,佛祖统纪第四十四,记宋真宗景德四年,诏使送金襕袈裟于惠州罗浮山中阁寺,奉释迦瑞像,为国建祈福道场。当时金襕衣,似甚贵重,未弘行于世。佛祖历代通载第三等,则云金皇统六年,赐清慧金襕僧伽梨大衣,又卢山莲宗宝鉴序云:元元贞二年正月,以金襕袈裟赐大德,则僧侣被著金襕衣,当自此时始。
拈衣
【佛学大辞典】
(仪式)拈者撮也。佛传法而付法衣时,弟子撮之下法语,谓之拈衣,此为弟子初出世,开堂时行之者。敕修清规受请人际坐曰:「若新命是嗣法弟子住持付法衣,有法语被衣。」
法衣
【佛学大辞典】
(杂名)三衣之通名。应法而作,故名法衣。释氏要览上曰:「西天出家者衣,律有制度。应法而作,故曰法衣。」六物图曰:「或名袈裟,或名道服,或名出世服,或名法衣。」然禅林特称表传法之信之金襕衣为法衣,但于说法时被此衣,故名法衣,即九条乃至二十五条之大衣也。见象器笺十七。
【佛学常见辞汇】
三衣的通称。
往还衣
【佛学大辞典】
(衣传)五种衲衣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五种衲衣之一。
受衣
【佛学大辞典】
(杂语)禅家为弟子者,师赐衣著之,谓之受衣。
南山衣
【佛学大辞典】
(衣服)四分律宗之法服,为南山道宣律师之流义所用者,有镮钩之袈裟也。见画像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