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着 → 着著”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边幅(邊幅) 拼音:biān fú
1.布帛边缘的宽窄。如:「这件衣服的边幅太窄。」
2.比喻人的仪容举止。如:「不修边幅」、「边幅不整」。
《漢語大詞典》:罗袂(羅袂)
丝罗的衣袖。亦指华丽的衣着。 汉武帝
《落叶哀蝉曲》:“罗袂兮无声,玉墀兮尘生。” 三国 魏
曹植 :“动朱脣,发清商,扬罗袂,振华裳。”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淫音譟而惑耳,罗袂挥而乱目。”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月色横空,花阴满庭;罗袂生寒,芳心自警。”
《國語辭典》:初衣 拼音:chū yī
还没做官以前所穿的衣服。唐。
李白 诗:「久辞荣禄遂初衣,曾向长生说息机。」也作「初服」。
《漢語大詞典》:岸巾
谓掀起头巾,露出前额。形容态度洒脱或衣着简率不拘。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极谏》:“ 中宗 愈怒,不及整衣履,岸巾出侧门。” 宋
杨万里 《和章汉直》:“岸巾过我灯前语,赠句清於月底梅。” 明
宋濂 《南涧子包公碣》:“性嗜酒,虽百觴不乱。当酣适之际,岸巾独坐,高歌八韵律赋。” 清
陈维嵩 《念奴娇·季沧苇宅夜看歌姬演剧》词:“重逢难必,岸巾且吸船玉。”
《國語辭典》:草衣 拼音:cǎo yī
1.用草编制的衣服。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贾充初定律令」句下刘孝标注引王隐《晋书》:「有核练才,清虚寡欲,喜论经史,草衣缊袍,不以为忧。」唐。
张籍 诗:「遥见寻沙岸,春风动草衣。」
2.隐者、隐士。唐。
景云 诗:「潇洒尘埃外,扁舟一草衣。」
《國語辭典》:服用 拼音:fú yòng
1.食用。如:「服用药物」、「此药一日服用三次。」
2.衣服器用。如:「服用齐备」。《南史。卷五五。列传。夏侯详》:「性俭率,居处服用充足而已,不事华侈。」
3.使用。《礼记。内则》:「衣服裘衾车马,则必献其上,而后敢服用其次也。」
《國語辭典》:服色 拼音:fú sè
衣服的颜色。《礼记。大传》:「改正朔,易服色。」《儒林外史》第五○回:「他拿的是个已革的生员,怎么却是这样服色。」
《漢語大詞典》:求衣
(1).索衣。谓起床。:“始 孝文皇帝 据 关 入立,寒心销志,不明求衣。” 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 文帝 入 关 而立,以天下多难,故乃寒心战慄,未明而起。”
《宋书·孝武帝纪》:“朕虽勠力宇内,未明求衣,而识狭前王,务广昔代,永言菲德,其愧良深。” 宋
王禹偁 :“见观书于乙夜,听求衣于未曙。”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圣主方求衣,宵旰问未央。”
(2).乞求衣着。意谓依附别人生活。 南朝 梁
江淹 :“幸以盗窃文史之末,因循卜祝之间,故俛首求衣,敛眉寄食耳。”
《國語辭典》:装束(裝束) 拼音:zhuāng shù
1.整理行装。《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初刻拍案惊奇》卷四:「程元玉再三叹息,仍旧装束好了,主仆取程前行。」
2.穿著打扮。《初刻拍案惊奇》卷四:「面颜也尽标致,只是装束气质,带些武气,却是雄纠纠的。」《老残游记》第二回:「只见那后台里又出来了一位姑娘,年纪约十八九岁,装束与前一个毫无分别。」
《漢語大詞典》:称身(稱身)
谓衡量自己的才德。
《晏子春秋·问上二十》:“称身就位,计能受禄。” 张纯一 校注:“言衡量自身之才德所堪任者以就位。”
《漢語大詞典》:衣履
衣服和鞋,泛指衣着。例如:衣履不整。
《國語辭典》:臃肿(臃腫) 拼音:yōng zhǒng
1.毒疮。《战国策。韩策三》:「人之所以善扁鹊者,为有臃肿也。」
2.形容笨重、肥胖、不灵巧。南朝梁。
何逊 〈〉诗:「已如臃肿木,复似飘飖蓬。」《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二回:「当头那人,生得臃肿肥胖,唇上长了几根八字鼠须。」也作「拥肿」。
《國語辭典》:衣装(衣裝) 拼音:yī zhuāng
1.衣著、装束。《三国演义》第一○○回:「懿更换衣装,杂在众军之内,遍观各营。」明。高明《琵琶记。五娘寻夫上路》:「今则二亲既已葬了,只得改换衣装,将著琵琶做行头,沿街上弹几只劝行孝的曲儿,教化将去。」
2.衣服与行囊。《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灿若归来打叠衣装,上杭应试,与王氏话别。」
《國語辭典》:布素 拼音:bù sù
形容穿著朴素。《宋史。卷四三○。道学传四。李燔传》:「燔处贫贱患难若平素,不为动,被服布素,虽贵不易。」
《國語辭典》:张志(張志) 拼音:zhāng zhì
1.体统、模样。《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一二出》:「你莫道,没这样儿。苦欺它道没张志!」也作「张致」、「张智」。
2.主张、主见。《宋元戏文辑佚。三负心陈叔文》:「只为我女没张志,落得自己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