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78,分26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衡汉
衡度
回衡
衡听
衡校
衡行
衡言
楅衡
下衡
衡铨
衡荆
衡岭
衡纪
中衡
门衡
《漢語大詞典》:衡汉(衡漢)
(1).北斗和天河。文选·鲍照〈翫月城西门廨中〉诗:“夜移衡汉落,徘徊帷户中。” 李周翰 注:“衡,北斗也。汉,天河也。”
(2).泛指天宇、天上。比喻京都或宫苑。《宋书·礼志三》:“圣上韞籙蕃河,竚翔衡汉,金波掩照,华耀停明。” 唐 沈佺期 《安乐公主移入新宅》诗:“初闻衡汉来,移住斗城隈。” 唐 苏颋 《夜宴安乐公主新宅》诗:“天上初移衡汉匹,可怜歌舞夜相从。”
《漢語大詞典》:衡度
量度。史记·龟策列传:“ 元王 召博士 衞平 告以梦龟状。 平 运式,定日月,分衡度,视吉凶。”隋书·律历志上:“ 后周 武帝 保定 元年辛巳五月, 晋国 造仓,获古玉斗。暨五年乙酉冬十月,詔改制铜律度,遂致中和。累黍积籥,同兹玉量,与衡度无差。”
分類:量度
《漢語大詞典》:回衡(迴衡)
犹回车。衡,车前横木,借指车。 唐 欧阳詹 《出门赋》:“庶以呈功取爵,建德扬名,获甘旨而报勤,光昼锦以迴衡。”
《漢語大詞典》:衡听(衡聽)
犹兼听,不偏听。荀子·致仕:“衡听、显幽、重明、退姦、进良之术:朋党比周之誉,君子不听……货财禽犊之请,君子不许。” 杨倞 注:“衡,平也。谓不偏听也。” 宋 叶适 《除秘阁修撰谢表》:“此盖伏遇皇帝陛下,至公衡听,兼爱曲成。”
分類:偏听
《漢語大詞典》:衡校
谓品评考核。 清 曾国藩 《苗先簏墓志铭》:“督学使者争欲致之幕下,与共衡校。”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四:“令考官於第三场悉心衡校。”
分類:品评考核
《國語辭典》:衡行  拼音:héng xíng
不循正道而行。《孟子。梁惠王下》:「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也作「横行」。
《漢語大詞典》:衡言
平正之言。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下:“天下有道,则君子訢然以交同;天下无道,则衡言不革。” 卢辩 注:“衡,平也。言不苟合也。” 孔广森 补注:“平言,不危言也。” 南朝 梁 任昉 《出郡传舍哭范仆射》诗:“运阻衡言革,时泰玉阶平。”
《國語辭典》:楅衡  拼音:fú héng
加缚在牛角上以防牛触人的横木;或说此横木称「楅」,衡则另指穿在牛鼻间以便牵引的缚绳或横木。《诗经。鲁颂。閟宫》:「秋而载尝,夏而楅衡。」《周礼。地官。封人》:「凡祭祀,饰其牛牲,设其楅衡。」汉。郑玄。注:「杜子春云:『楅衡所以持牛,令不得抵触人。』玄谓:『楅设于角,衡设于鼻。』」
《漢語大詞典》:下衡
即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仪式,以手至地而头加手上。荀子·大略:“平衡曰拜,下衡曰稽首,至地曰稽顙。” 王先谦 集解引 郝懿行 曰:“拜者必跪。拜手,头至手也,不至地,故曰平衡。稽首亦头至手,而手至地,故曰下衡。稽顙则头触地,故直曰至地矣。”
《漢語大詞典》:衡铨(衡銓)
铨衡,铨选。 清 赵翼 《送刘石庵相公还朝》诗:“由来才大小,可预定衡銓。”
分類:铨选
《韵府拾遗 庚韵》:衡荆
张载剑阁铭:远属衡荆,近缀岷嶓。
《漢語大詞典》:衡岭(衡嶺)
衡山 。 晋 桓玄 《南游衡山》诗序:“岁次降娄夹鐘之初,理檝将游於 衡岭 。” 南朝 陈 阴铿 《侍宴赋得夹池竹》诗:“ 湘川 染别泪, 衡岭 拂仙坛。”
分類:衡山
《漢語大詞典》:衡纪(衡紀)
即玉衡星。亦借指北斗星。《文选·谢惠连〈捣衣〉诗》:“衡纪无淹度,晷运倏如催。” 张铣 注:“衡纪,玉衡星也。” 唐 司空图 《王纵追述碑》:“虽 荆州 罢市,衡纪屡迁,而 蜀郡 奉祠,謌謡未息。”
《漢語大詞典》:中衡
古天文学称黄道与天赤道相交点为“中衡”。周髀算经卷下:“春分秋分日在中衡。春分以往,日益北五万九千五百里而夏至;秋分以往,日益南五万九千五百里而冬至。” 唐 杨炯 《浑天赋》:“中衡外衡每不召而自至,黄道赤道亦殊涂而同归。”
《漢語大詞典》:门衡(門衡)
门上横木。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红皱晒檐瓦,黄团繫门衡。” 宋 范成大 《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方縑繙史册,圆魄缀门衡。”
分類:门上横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