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5—447 【介绍】: 南朝宋宗室。彭城人,小字师护。宋武帝子。文帝元嘉初封衡阳王,历官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徐州刺史。元嘉二十三年,北魏攻边,义季虑祸,无他经略,唯饮酒而已,为文帝所责。明年卒。
全宋文·卷十二
义季,小字师护,武帝子,元嘉元年封衡阳王。历征虏将军,领石头戍事,迁使持节、都督南徐州诸军事、南徐州刺史。寻代临川王义庆都督荆湘雍益梁宁南北秦八州诸军事、安西将军、荆州刺史,加散骑常侍,进号征西大将军,领南蛮校尉,徙都督南兖徐青冀幽六州诸军事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兖州刺史进督豫州之梁郡,迁徐州刺史。二十四年薨,追赠侍中司空,谥曰文王,有集十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95 【介绍】: 南朝齐南兰陵人,字彦孚。初仕宋为州从事。为萧道成(齐高帝)绝服族子。宋后废帝元徽末,道成遣谌就萧赜(齐武帝)宣传谋计,留为腹心。齐武帝即位,拜南兰陵太守,参预机密。郁林王立,深委信之。萧鸾(明帝)辅政,谌附之,劝行废立。明帝立,封衡阳郡公。恃勋重,干预朝政,帝深相疑阻。坐怀怨望,赐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宋南兰陵人。萧道成兄。与萧道成俱受学雷次宗,次宗赞之。随父征伐,仕至安定太守。卒于宋世。齐高帝建元初追封衡阳王,谥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齐南兰陵人。梁武帝弟。有美名。仕齐至太常,封江陵县侯,卒。梁武帝天监初追封衡阳郡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85—498 【介绍】: 南朝齐南兰陵人,字云嵩。齐武帝子。初封广汉郡王,后改封衡阳王。为齐明帝所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7—560 【介绍】: 南朝陈吴兴长城人,字敬业。陈武帝第六子。明习政事,明于义理。陈霸先讨侯景,昌与宣后、陈茜为景所囚。乱平,拜长城国世子、吴兴太守,时年十六。旋赴江陵,江陵陷,被迁往长安。陈茜时为湘州牧,封衡阳郡王。令主书舍人缘道迎接,渡江时船破溺死。谥献。
李撝 朝代:盛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4 【介绍】: 唐宗室。睿宗第二子。本名成义。始封恒王,寻改封衡阳郡王。开元间累官司徒兼幽州刺史,改名撝,并历邓、虢、绛三州刺史。性弘裕。卒赠惠庄太子。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见李䔄。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9—932 【介绍】: 五代时楚国国君,字若纳。马殷次子。殷建楚国,判内外诸军事。信荆南谍者言,杀谋臣高郁。殷闻旋卒。一说高郁为希范所杀。后唐明宗长兴元年袭为楚王,遂去建国之制,复蕃镇之旧。居丧无戚容。尝慕后梁太祖嗜食鸡,命庖人日烹五十只鸡供膳。在位二年。卒。后唐追封衡阳王。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元礼,德清人。万历庚辰进士,累官大理寺丞有姑孰集南征集中林草
维基
章嘉桢(1552年—年?),字元礼,号衡阳,浙江省湖州府德清县人,民籍,治《诗经》。由府学生中式浙江乡。第四十九名举人,会试中式第一百十名。万历八年(1580年)中式万历八年庚辰科第三甲第一百八十七名进士,授湖广蒲圻县知县,任内发动民众筑圩治水,政绩卓著,补当涂知县。擢拔为兵部主事,再移礼部。万历二十年,吏部尚书陈有年调为己用,后历官文选员外郎。因顾宪成案牵连,解职归里。
《国语辞典》:祁阳县(祁阳县)  拼音:qí yáng xiàn
县名。位于湖南省湘江北岸,衡阳市西南。农产有稻米、莲藕,并产煤。
《国语辞典》:衡阳雁去(衡阳雁去)  拼音:héng yáng yàn qù
湖南衡阳有回雁峰,传说雁至此峰,不过,遇春而回。故以衡阳雁去比喻音信渺茫。宋。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词:「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国语辞典》:湘戏(湘戏)  拼音:xiāng xì
流行于湖南的戏种。分长沙湘剧、衡阳湘剧、常德湘剧等。唱腔有高腔、昆腔、南北路等各种不同腔调。
《国语辞典》:王夫之  拼音:wáng fū zhī
人名。(西元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明末衡阳人。永历时授行人,辗转桂、粤间,入清,隐晦不仕,最后归衡阳石船山,后学称船山先生;其学以汉儒为门户,以宋五子为堂奥,推陈出新,论多创辟,身遭明亡之痛,尤富种族思想,著有《船山遗书》行世。
《漢語大詞典》:衡阳雁断(衡陽雁斷)
衡阳 有 回雁峰 ,传说雁至此峰不过,因以“衡阳雁断”比喻音信隔绝。 明 高明 《琵琶记·官邸忧思》:“ 湘 浦鱼沉, 衡阳 鴈断,音书要寄无方便。”
《漢語大詞典》:洛夫
(1928- )诗人。湖南衡阳人。1948年入湖南大学学习。1949年去台湾。参与创办诗刊《创世纪》,后任总编辑。曾入海军服役。后任教于东吴大学。著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亡》,散文集《一朵午荷》,诗论《诗的创作与鉴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