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张敦颐(字 养正 )
陈从古(字 晞颜、希颜 号 洮湖、敦复先生 )
王光祖(字 仲显 )
刘清之(字 子澄 号 静春先生、静春 世称 镜春先生 )
沈端节(字 约之 号 克斋 )
章良肱(字 翼之 )
孙德舆(字 行之 )
赵逢龙(字 应甫 )
吴叔告(字 君谋 )
谢方叔(字 德方 号 读山、渎山 惠国公、永康郡侯 )
皮龙荣(字 起霖、季远 )
杨文仲(字 时发 号 见山 )
其它辞典(续上)
王以咏(字 永言 )张敦颐(字 养正 )
陈从古(字 晞颜、希颜 号 洮湖、敦复先生 )
王光祖(字 仲显 )
刘清之(字 子澄 号 静春先生、静春 世称 镜春先生 )
沈端节(字 约之 号 克斋 )
章良肱(字 翼之 )
孙德舆(字 行之 )
赵逢龙(字 应甫 )
吴叔告(字 君谋 )
谢方叔(字 德方 号 读山、渎山 惠国公、永康郡侯 )
皮龙荣(字 起霖、季远 )
杨文仲(字 时发 号 见山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州建安人,字永言。登进士第。知含山县,为刘琦所知。累迁知衡州。爱惜官物,终其任未尝妄费,又不肯献羡余以求售。官至朝散大夫。全宋诗
王以咏,字永言,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知和州含山县,后以岳飞等荐改知光泽县。高宗绍兴三十二年(一一六二),知衡州(《永乐大典》卷八六四七)。事见明《八闽通志》卷四九、六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歙州婺源人,字养正。高宗绍兴八年进士。初为南剑州教授,后历知舒、衡二州。有《柳集音辨》、《衡阳图志》、《六朝事迹类编》等。全宋文·卷四一二○
张敦颐(一○九六——一一八三),字养正,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绍兴八年进士,授潭州左司理参军,历仪真、邵武、南剑教授。迁左奉议郎、充江南东路安抚司干办公事。绍兴末通判宣州,知舒、衡二州,主管台州崇道观,乞致仕,官至朝奉大夫。淳熙十年卒,年八十八。著有《六朝事迹类编》十四卷(存)、《韩柳音辨》二卷(存)。见本书所收张南俊《故衡阳郡太守张公埋文》(《全宋文》卷五○○二)及《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2—1182 【介绍】: 宋润州金坛人,字晞颜,一作希颜,号洮湖。高宗绍兴二十一年进士。累官知蕲州,迁提点湖南刑狱,就除本路转运判官。加直秘阁,徙知襄阳府,奉祠。又知衢、饶、信三州。喜作诗,好古物法书名画。有《洮湖集》。全宋诗
陈从古(一一二二~一一八二),字希颜,一作晞颜,号敦复先生(《诚斋集》卷四四《压波堂赋》),镇江金坛(今属江苏)人(同上书卷一二七《陈先生(维)墓志铭》)。维子。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调富阳尉,改邵州教授,监行在左藏东库。擢司农寺主簿,坐法罢。起知蕲州。孝宗乾道七年(一一七一)为湖南提点刑狱,八年,除本路转运判官。九年,知襄阳府。淳熙元年(一一七四),以贪墨不才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九年卒,年六十一。有诗集,已佚。事见《周文忠集》卷三四《陈公从古墓志铭》。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五四二六
王光祖,字仲显,淮宁府(今河南淮阳)人,或作睢阳人。王尧臣五世从孙。建炎末随祖王敷迁临江军(今江西清江),遂家焉。以门荫入仕,居官廉勤,有志事功。历知衡阳县、昭、潭二州。丁内艰,服除,知琼州。绍熙中除都提举两广盐法,革盐法之不便民者,公私利之。卒于官。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之四四,隆庆《临江府志》卷一○、一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4—1190 【介绍】: 宋临江军人,徙居庐陵,字子澄,号静春先生。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知宜黄县,以荐召对,论“古今未有俗不可变、弊不可革者”。历太常寺主簿、差权发遣常州,改衡州。被诬告罢归,筑槐阴精舍以讲学。光宗立,起知袁州,病卒。初中进士后欲应博学宏词科,及晤朱熹,遂志于理学。与吕祖谦、张栻神交,为汪应展、李焘敬慕。有《曾子内外杂编》、《戒子通录》、《墨庄总录》及文集等。全宋诗
刘清之(一一三四~一一九○),字子澄,学者称镜春先生,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人(明隆庆《临江府志》卷一二)。靖之弟。高宗绍兴二十七年(一一五七)进士。历知建德、宜黄县。孝宗召对,改太常主簿,通判鄂州,改知衡州。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以言者论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四八)。光宗即位,起知袁州,未赴而卒。年五十七。有文集、《衡州图经》等(《宋史·艺文志》),均佚,仅《戒子通录》八卷传世。《宋史》卷四三七、《宋元学案》卷五九有传。今录诗五首。全宋文·卷五七九九
刘清之(一一三四——一一九○),字子澄,号静春,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人。登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第。调万安县丞,知宜黄县。丞相周必大荐于孝宗,召对称旨,改太常寺主簿。通判鄂州。差权发遣常州,改衡州。光宗即位,起知袁州,疾作,犹贻书执政论国事。绍熙元年卒,年五十七。清之少从兄靖之学,后见朱熹,遂致力于义理之学。著有《曾子内外杂篇》、《训蒙新书》、《外书》、《戒子通录》(存)、《墨庄总录》、《祭仪》、《时令书》、《续说苑》、《农书》、文集。《宋史》卷四三七有传,又见《朱文公文集》卷八七《祭刘子澄文》,雍正《江西通志》卷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吴兴人,寓居溧阳,字约之,号克斋。孝宗淳熙间,历知衡州,提举江东茶盐,官终江东提刑。有《克斋词》。全宋诗
沈端节,字约之,号克斋,吴兴(今属浙江)人,迁居溧阳(今属江苏)。历知芜湖县,提举江东茶盐。孝宗乾道八年(一一七二),主管官告院(《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一之七三)。淳熙三年(一一七六),知衡州(《永乐大典》)卷八六四七引《衡州府图经志》)。著有《克斋集》,已佚。清《溧阳县志》卷一三有传。今录诗四首。全宋文·卷五四二七
沈端节,字约之,号克斋,湖州(今浙江湖州)人,寓居溧阳。令芜湖,知衡州,提举江东茶盐。乾道间主管官告院,淳熙间官至朝散大夫。著有《克斋词》(存)。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一之七三,《宋诗纪事小传补正》卷三。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七○四五
孙德舆,字行之,福州福清(今福建福清)人。嘉定元年中进士第二名。五年,以秘书省正字主管户部架阁文字。历校书郎、著作佐郎,出知衡州,嘉定十三年为江西提刑。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五之三○,选举二一之一三、二二之二四,《淳熙三山志》卷三一,《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76—1263 【介绍】: 宋庆元鄞县人,字应甫。宁宗嘉定十六年进士。历知兴国、信、衢、衡、袁五州,提举广东、湖南、福建常平。居官以吏理民彝为言,尤究心荒政,以羡余为平粜本。后拜宗正少卿兼侍讲,屡有奏疏。居家讲道,四方名士皆从之游。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93—1265 【介绍】: 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君谋。理宗端平二年进士第一。授秘书郎。论对皆切时政。出知抚州,以正风教、扶善良为先。寻除刑部郎,以不善迎合为中外所攻,寝新命且贬一秩。景定中召为尚书右郎官,进大理少卿,祈免归。全宋诗
吴叔告(一一九三~一二六六),字君谋,莆田(今属福建)人。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进士。嘉熙二年(一二三八),以秘书正字召,累迁著作佐郎兼权都官郎中。四年,出知抚州。淳祐六年(一二四六),知袁州。宝祐二年(一二五四),知漳州。五年,知衡州。景定元年(一二六○),知严州。二年,召除尚右郎官,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四年,提举浙西常平。度宗咸淳元年除夕卒,年七十三。有《秋畦集》,已佚。事见《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四《吴君谋少卿墓志铭》。全宋文·卷七七二五
吴叔告(一一九三——一二六五),字君谋,兴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人。端平二年状元。嘉熙中历秘书郎,出知抚州。景定中召为尚右郎官,仕至大理少卿,遂请老告归。咸淳元年卒,年七十三。见《后村大全集》卷一六四《吴君谋少卿墓志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2 【介绍】: 宋威州人,字德方,号读山。宁宗嘉定十六年进士。历官监察御史、刑部侍郎。理宗淳祐九年拜参知政事,寻迁左丞相兼枢密使,封惠国公。以御史论击宦官,谗者并劾方叔,遂罢相。度宗立,献琴、鹤、金丹欲求进用,为贾似道所阻。咸淳七年诏叙复,致仕卒。全宋诗
谢方叔(?~一二七二),字德方,威州(今四川理县东南)人。宁宗嘉定十六年(一二二三)进士,历官监察御史。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拜参知政事。十一年,为左丞相兼枢密使。以事罢,窜广南。景定二年(一二六一),得叙复。度宗即位,贾似道再夺其职。咸淳七年(一二七一)复官致仕,八年卒。《宋史》卷四一七有传。全宋文·卷七九六○
谢方叔(?——一二七二),字德方,号渎山,威州(今四川理县东北)人,嘉定十六年进士。历官监察御史,差知衡州,除宗正少卿,又除太常少卿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迁殿中侍御史,授刑部侍郎,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淳祐九年拜参知政事,封永康郡侯。十一年特授知枢密院兼参知政事,寻拜左丞相兼枢密使,进封惠国公。为权珰所恶,遂罢相,窜广南。度宗即位,以一琴一鹤金丹一粒来献。咸淳八年卒,特赠少师。见《宋史》卷四一七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潭州醴陵人,字起霖,一字季远。少有志略,精于《春秋》学。理宗淳祐四年进士。历知嘉兴府。累官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景定二年,拜参知政事。三年,罢为湖南安抚使,判潭州。性伉直,不附贾似道。度宗即位,似道恐其召用,阴讽李雷应劾之,诏徙衡州居住,未至而殁。有文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眉州彭山人,字时发,号见山。理宗淳祐七年以胄试第一入太学,升内舍。尝率同舍叩阍极言时事。宝祐元年登进士第。调复州教授,历通判台、扬二州,累迁秘书少监兼崇政殿说书,进权工部侍郎兼给事中,寻兼国子祭酒。丐祠,以集英殿修撰知泉州。有《见山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