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梆子  拼音:bāng zi
1.古代用竹子或木头制成的响器,敲击时发出声响,用来召集群众、报警或巡夜打更。《水浒传》第二回:「找庄上打起梆子,你众人可各执鎗棒,前来救应。」《三国演义》第一一回:「梆子响处,箭如骤雨射将来。」
2.乐器名。由两根硬木棒组成。音响脆而坚实,为梆子戏的主要击节乐器。
3.梆子腔的简称。参见「梆子腔」条。如:「陕西梆子」、「河南梆子」。
《漢語大詞典》:道快
道台衙门的捕快。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道快大呼叩头曰:‘某乃道快 王某 也。’”
《漢語大詞典》:内簿
即内号簿。旧时衙门登记上司公文、各房稿案及一应差票的簿子凡一式两本,放在内衙的称“内簿”。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设内外号簿》:“比毕,将簿送内宅,与内簿对同。”参见“ 内号 ”。
《漢語大詞典》:内号(内號)
(1).关重犯的牢房。因警卫较普通牢房严密,多在监狱深处,故称。儒林外史第十九回:“县尊叫差人回来,吩咐寄内号,同大盗在一处。”
(2).内部编号。《官场现形记》第五二回:“凡是‘札’字,总有一个红点,临了一圈一钩,名字上一点一钩,还有后头日子,都要用硃笔标过,方能算数。而且一翻过来,一定有内号戳记一个。”
(3).内号簿的省称。旧时衙门登记上司公文、各房稿案及一应差票的簿子凡一式两本,放在内衙的称内号簿。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设内外号簿》:“凡上司公文、各房稿案与一应差票必先宅内掛号,放行用印,而后发该房,则内号较外号尤重矣。”参见“ 内簿 ”。
《漢語大詞典》:内号(内號)
(1).关重犯的牢房。因警卫较普通牢房严密,多在监狱深处,故称。儒林外史第十九回:“县尊叫差人回来,吩咐寄内号,同大盗在一处。”
(2).内部编号。《官场现形记》第五二回:“凡是‘札’字,总有一个红点,临了一圈一钩,名字上一点一钩,还有后头日子,都要用硃笔标过,方能算数。而且一翻过来,一定有内号戳记一个。”
(3).内号簿的省称。旧时衙门登记上司公文、各房稿案及一应差票的簿子凡一式两本,放在内衙的称内号簿。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设内外号簿》:“凡上司公文、各房稿案与一应差票必先宅内掛号,放行用印,而后发该房,则内号较外号尤重矣。”参见“ 内簿 ”。
《漢語大詞典》:内簿
即内号簿。旧时衙门登记上司公文、各房稿案及一应差票的簿子凡一式两本,放在内衙的称“内簿”。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设内外号簿》:“比毕,将簿送内宅,与内簿对同。”参见“ 内号 ”。
《國語辭典》:衙蠹  拼音:yá dù
不肖的衙门官役。今亦喻称不良的官吏。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九。吴梅村诗》:「应试混名黄臕李三,元本前明重犯,漏网出狱,专养强盗,交结官司,役使衙蠹,盗贼竞输重贿,铺户亦出常例,崇文门税务自立规条,擅抽课钱。」
《漢語大詞典》:守早
明 代内府衙门中白日值班叫守早。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其班按十二支轮之,曰头顶,整一日过夜;曰守早,从卯至申。”
《漢語大詞典》:译署(譯署)
清 政府于1861年设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严复 《原强》:“海禁大开以还,所兴发者亦不少矣:译署,一也;同文馆,二也。”
《漢語大詞典》:早墙(早牆)
即照墙。衙门正对面一堵屏风式的墙。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三折:“把他盆弔死,替 葛彪 偿命去,明日早墙底下来认尸。”
《漢語大詞典》:运员(運員)
指运司衙门统属的官员。 清 林则徐 《铜铅船夹私越卡折》:“并著 云 、 贵 、 四川 各督抚严飭运员,务将船价水脚照数给发,不准稍有剋扣。”
《漢語大詞典》:禀单(稟單)
亦作“禀单”。 旧时向衙门陈述事情的文件。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宅门告示》:“凡要禀请文卷,俱要写具禀单,以凭查发。”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可是到了田忙的时候,你们总可以上张禀单,说什么农事忙,没有人手,怕荒废了田亩,一派鬼话,就许好保出来的。”
《國語辭典》:抚院(撫院)  拼音:fǔ yuàn
旧时巡抚或其公署,称为「抚院」。
《漢語大詞典》:抚辕(撫轅)
巡抚衙门。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龙门鲤》:“ 朱 遁后,寄眷属於戚串家,赴省控诸抚辕。杳不见批。”
分類:巡抚衙门
《漢語大詞典》:抚署(撫署)
巡抚衙门。《老残游记》第三回:“ 老残 穿着随身衣服,同 高绍殷 进了抚署。”
分類:巡抚衙门
《國語辭典》:撺箱(攛箱)  拼音:cuān xiāng
将状子投入官衙所设的告状箱中。元。杨瑀〈山居新话〉:「桑哥丞相当国擅权之时,同僚张左丞、董参政者,二公皆以书生自称,凡事有不便者,多沮之。桑哥欲去之而未能,是时都省告状撺箱,乃暗令人作一状,投之箱中。」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则听的鼕鼕传击鼓,偌偌报撺箱!」也作「抛箱」、「撺厢」。
《國語辭典》:喝撺箱(喝攛箱)  拼音:hè cuān xiāng
官吏坐堂时,衙役齐声吆喝,并开状箱受理案件,称为「喝撺箱」。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四折:「今日升厅坐早衙,祗候人那里?与我喝撺箱者。」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今日升厅坐早衙,张千,喝撺箱抬放告牌出去。」也作「喝撺厢」。
《漢語大詞典》:留授
清 制官吏奏荐形式之一,其法由吏部及本属衙门奏荐候缺任命。清史稿·选举志五:“京司官、小京官、笔帖式,分留授、调授、拣授、考授,皆引见候旨,餘则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