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虎头牌(虎頭牌)  拼音:hǔ tóu pái
1.皇帝赐给近臣或功臣,可行使最高权力的虎头形金牌。元。李直夫《虎头牌》第四折:「呀!这的是便宜行事的那虎头牌!」也称为「虎符金牌」。
2.刻有虎头文饰的盾牌。《水浒传》第七六回:「龙文剑掣一汪秋水,虎头牌画几缕春云。」
3.旧时衙门前面画有虎头形状的布告木牌,以表示威仪和禁止閒人随意进出衙门。
《漢語大詞典》:申牌
下午三时至五时。古于衙门和驿站前设置时辰台,每移一时辰,则以刻有指示时间的牌子换之,故称。《水浒传》第二三回:“那时已有申牌时分,这轮红日,厌厌地相傍下山。”《说岳全传》第六五回:“到得镇上,已是申牌时分。”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七章:“到了申牌时候,他心中所称赞的那个‘丽人’又带着上午来的两个宫婢飘然而至。”
《漢語大詞典》:头班(頭班)
(1).犹首领。班品为首的人。 宋 刘克庄 《汉宫春》词:“絳纱玉斧咫尺,先引头班。”
(2). 清 代州县衙门里为首的差役。儒林外史第二回:“今年老爷衙门里,头班、二班、西班、快班,家家都兴龙灯。”
《漢語大詞典》:牙鼓
衙门前设置的鼓。供开衙升堂或百姓喊冤之用。《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鼕鼕牙鼓响,公吏两边排。”
《國語辭典》:班子  拼音:bān zi
1.戏班子,即今之剧团。《官场现形记》第四回:「咱班子里一个老生,一个花脸,一个小生,一个衫子,都是刮刮叫,超等第一名的脚色。」
2.妓院的俗称。《续孽海花》第三一回:「老实说,俚笃班子里,有点面子格,倪才认得公堂浪,巡捕房里,上下中三等,倪才兜得转格。」
3.泛指为达到同一目的而成立的组织。如:「强盗班子」。
《國語辭典》:科道  拼音:kē dào
明、清时,督察院所属的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及十五道监察使的统称。
分類:衙门
《漢語大詞典》:门政(門政)
清 代衙门门役的总管。
分類:衙门总管
《漢語大詞典》:总署(總署)
清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别称。 郑观应 《盛世危言·游历》:“方今朝廷创办一事,聚讼盈庭,非无深达时务之臣,而每建一言,輒多格於羣议,诚如总署所谓同心少、异议多者。”
《国语辞典》:贡八(贡八)  拼音:gòng bā
古时对衙门差役的俗称。《事林广记。庚集。卷九。事物绮谈门。人物》:「公人:胥徒、刻木、贡八。」
分类:衙门差役
《漢語大詞典》:内衙
(1). 唐 代 紫宸殿 的别称。宋史·宋庠传:“ 唐 有大内,又有 大明宫 …… 大明宫 之正南门曰 丹凤门 ,门内第一殿曰 含元殿 ,大朝会则御之;第二殿曰 宣政殿 ,谓之正衙,朔望大册拜则御之;第三殿曰 紫宸殿 ,谓之上閤,亦曰内衙,隻日常朝则御之。”
(2).内衙指挥使的简称。掌宫廷警卫。新五代史·唐臣传·赵凤:“ 明宗 为内衙指挥使, 重诲 欲试 玄豹 ,乃使佗人与 明宗 易服,而坐 明宗 於下坐,召 玄豹 相之。 玄豹 曰:‘内衙,贵将也,此不足当之。’”
(3).旧时衙门的内院。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堂规式》:“本县内衙黎明击云板七声,外传头梆,该役领城门钥匙,各书房齐集公廨办事。”
(4).内屋。 许地山 《处女底恐怖》:“我心知道 小坡 底妹子醒了,看见院里有客,紧紧要迴避,所以不敢回头观望,让她安然走入内衙。”
《漢語大詞典》:刷尾
元 代官吏审核所属各衙门处理之狱讼案卷后,作出结语写在纸上,粘在卷后称刷尾。《元典章·台纲二·照刷》:“刷住稽迟文卷於刷尾上标写‘稽迟’或‘违错’二字。於刷尾纸上标‘照遇’二字。於‘刷尾’缝上使墨印刷‘讫’字。”
《國語辭典》:刷卷  拼音:shuā juàn
查卷,稽查各所属衙门审理刑狱案件的情形。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随处审囚刷卷,体察滥官污吏。」《警世通言。卷一一。苏知县罗衫再合》:「在京二年,为『急缺风宪事』,选授监察御史,差往南京刷卷。」也作「磨刷」、「照刷」。
《漢語大詞典》:厮皂(廝皂)
厮役与皂隶。泛指衙门的差役。周书·皇后传序:“恩之所加,莫限廝皂;荣之所及,无隔险詖。”
《国语辞典》:打卯  拼音:dǎ mǎo
1.旧时在衙门中当差的人,每天早晨卯时报到,听候本官点名差遣,称为「打卯」。也称为「画卯」、「应卯」。
2.报到。《金瓶梅》第二三回:「方才梳了头,锁上门,先到后边月娘房里打了卯儿,然后来金莲房里。」
《漢語大詞典》:跪香
(1).谓礼佛时,烧香跪拜,并以香炷燃烧的长短计算时间。 宋 梅尧臣 《和刘原甫十二月十日试墨》:“相公跪香恬且佚,陛下减膳心焦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云翠仙:“从村人登 岱 ,当四月交,香侣杂沓。又有优婆夷、塞,率男子以百十,杂跪神座下,视香炷为度,名曰‘跪香’。”红楼梦第二八回:“叫 珍大爷 领着众位爷们跪香拜佛呢。”
(2).指罚跪时,根据燃烧长短来计算时间的香炷。 骆宾基 《幼年》第四章:“就是父亲给我上夜课,也预备了罚跪的香,但自从设置了跪香,我却一次也没有受罚。”
(3).旧时请愿者手捧香炷跪在衙门前提要求,称跪香。 鲁迅 《南腔北调集·沙》:“先前有跪香、民变、造反;现在也还有请愿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