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51,分64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沈行思( 行瑜 )
释行崇( 行崇 )
王行约
杨行密(字 化源 行悯 吴王、宏农郡王 武忠、孝武王 庙号 太祖 尊号 太祖武皇帝 )
朱行先(字 蕴之 世称 小由基 )
元行钦
高行圭
周行通
僧遵诲( 李 真行大师 )
高行周(字 尚质 齐王、临清王、邺王、秦王 武懿 )
赵德钧(名 行实 德钧 北平王 )
僧行修( 行修、行脩 陈 号 法真 宗慧大师 崇慧大师 )
僧行遵( 王 )
僧行瑫( 陈 )
其它辞典(续上)
山行章( 章 )沈行思( 行瑜 )
释行崇( 行崇 )
王行约
杨行密(字 化源 行悯 吴王、宏农郡王 武忠、孝武王 庙号 太祖 尊号 太祖武皇帝 )
朱行先(字 蕴之 世称 小由基 )
元行钦
高行圭
周行通
僧遵诲( 李 真行大师 )
高行周(字 尚质 齐王、临清王、邺王、秦王 武懿 )
赵德钧(名 行实 德钧 北平王 )
僧行修( 行修、行脩 陈 号 法真 宗慧大师 崇慧大师 )
僧行遵( 王 )
僧行瑫( 陈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一作章。五代时人。唐末官眉州刺史,筑州城周遭八里余,名曰卧牛城。后降前蜀王建,授都押牙,出镇黎州。因与诸蛮交通,为建所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0 【介绍】: 名或作行瑜。五代人。吴越钱镠天宝三年,为湖州巡校将。刺史高澧引吴兵入境,闭城不纳。后以强梁为镠所杀。
人物简介
禅林僧宝传·卷第十四
禅师名行崇。不知何许人也。初住福州报恩寺。后住潭州谷山寺。嗣保福展禅师。雪峰之的孙也。崇谓门弟子曰。吾虽不在。未尝不为诸兄弟。若委悉报恩尝为人处。许汝出意想知解。五阴身田。若委不得。犹待报恩。开两片皮。方是为人。保汝未出得意想知解。所以古人唤作鬼家活计。虾蟆衣下客。欲得速疾相应。即如今立地。便證。验取识取。有什么罪过。不然。根思迟回。且以日及夜。究寻将去。忽然一日觑见。更莫以少为足。更能研穷究竟。乃至淫坊酒肆。若触若净。若好若恶。以汝所见事觑教。尽是此境界。入如入律。若更见一法。如丝发许。不见此个事。我说为无明翳障。直须不见有法。是别底法。方得圆备。到遮里。更能翻掷自由。开合不成痕缝。如水入水。如火入火。如风入风。如空入空。若能如是。直下提一口剑。刺断天下人疑网。一如不作相似。所以古人道。繁兴大用。举必全真。若有个汉。到与么境界。谁敢向前说是说非。何以故。此人是个汉。超诸限量。透出因果。一切处管束此人不得。兄弟若能如是。即可。若未得如此。且直须好与。莫取次发言吐气。沉坠却汝无量劫。莫到与么时。便道报恩不道。 赞曰。洞山清禀禅师。作澄心堂录。录崇语句。细味之。骨气不减岩头。恨不能多见。崇宁之初。冲虎至谷山。塔冢莫辨。事迹零落。不可考究。坐而太息。作偈曰。行尽湘西十里松。到门却立数诸峰。崇公事迹无寻处。庭下春泥见虎踪。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邠州人。王行瑜弟。昭宗大顺间,为同州节度使。景福元年,上疏请讨兴元节度使杨守亮。乾宁二年,为李克用败于朝邑,弃城奔京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52—905 【介绍】: 五代时吴国创建者。庐州合肥人,字化源,原名行悯。少孤贫,有膂力。初为盗,后应募为州兵,迁队长,使出戍,遂起兵为乱。据庐州,唐即授其为庐州刺史。其后,讨毕师铎,破孙儒,悉有淮南、江东地,拜淮南节度使。昭宗天复二年,封吴王。为人宽简有智略,善抚将士,颇得士心。在位四年。谥武忠,又改谥孝武王,庙号太祖。全唐文·卷一百二十八
行密字化源。庐州合肥人。自庐州刺史累迁淮南节度使。乾宁二年。表请讨朱全忠。加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宏农郡王。四年授江南诸道行营都统。击败全忠于淮水。遂全有江淮之地。光化三年加侍中。天复二年拜东面行营都统中书令。进封吴王。天祐二年十一月薨。年五十四。谥武忠。子溥。僭称帝。追尊为太祖武皇帝。庙号太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54—924 【介绍】: 五代时海盐人,字蕴之。善射,人称小由基。事湖州刺史高彦,屡立战功。后归吴越,累官静海镇遏使,甚著声誉,在镇凡十五年,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6 【介绍】: 五代时幽州人。本刘守光裨将,败降后唐,李嗣源收为养子,恩礼特隆。庄宗以其骁勇,赐姓名曰李绍荣,宠冠诸将,官授检校太傅、忻州刺史。后嗣源兵起,行钦杀其子从景。及嗣源即位为明宗,行钦出奔被执,斩于洛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0 【介绍】: 五代时燕人。高行周从兄。初仕燕为骑将,以骁勇称。后唐庄宗时,历朔、忻、岚三州刺史、大同军节度使。明宗立,徙镇威胜、安远。性贪鄙,行事多不法。副使范延策几规劝,不听而衔之。后诬延策反,延策与子见杀。寻疾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后蜀成都人。工画人物、鬼神、蕃马、戎服、器械、鸟兽及川原放牧,尽得其妙。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75—945 【介绍】: 五代时僧。谯郡人,俗姓李。年十一,于亳州开元寺出家。通《法华经》。受戒后,持律无缺。后梁太祖开平二年,住汴州相国寺药师院。历后唐、后晋诸朝,讲经倾动一时,从者甚从,朝廷崇重,赐号真行大师。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姓李氏。谯郡人。祖世不仕。母张氏梦神人遗己宝珠而娠。方乳哺。善知人喜愠。稍长至佛宇僧舍。必徘徊顾盻。不忍去。年十一。师事毫城开元寺崇諲律主落发。诵法华经。能覆忆。迨弱冠乃登戒。顷之访道汴洛。禀法华经义于智潜法师。梁开平二年。首阐所业于相国寺之药师院。后唐长兴二年。以疏钞训迪门徒。门徒之升其堂者。馀二十人。晋天福二年。诲习华严义。敷扬于五台。以继颙大师之武。缁素云萃。因镌经于石。列置殿之三面。以垂永久。又以四年。会僧俗二百四十人。使人诵一卷。总成三部。以周一年。如是二十年。不少间旷。复施食以劝鬼神。发菩提心。上闻诏赐号真行大师。开运二年。正月十六日示疾。右胁称佛名号而逝。寿七十一。腊五十一。门人奉遗命。葬于隋河北之寺庄东原。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八 兴福篇第九之三
释遵诲。姓李氏。谯郡人也。祖世不仕。母张氏梦神人授己宝珠乃有娠焉。生且奇异。乳哺之时善认人之喜愠。弥长见寺观必任步迟回顾盻不舍。年甫十一礼亳城开元寺崇諲律主为师范矣。诵法华经二周毕部。由是勤于学问。殆登弱冠受于戒律。持彼律仪确乎转石。寻师西洛问道梁园。初于智潜法师传法华经讲。精义入神雌黄满口。梁开平二年戊辰岁止相国寺药师院。首讲所业。至后唐长兴二年辛卯岁门徒相续请其训导。已周一十九遍。升其堂者二十馀人。洎天福二年。有五台山继颙大师精达华严大经。躬入东京进晋祖降圣节功德。诲仰颙师辩浪经江。下风趋附乃允讲宣。诲善下百川蔚成藏海矣。梁宋之间以颙罢唱。请诲敷扬。𢈈匝虚堂缁素云萃。募四众镌石壁华严经一部于讲殿三面焉。嗟其油素易罹炎上之灾。刻此贞珉宁患白蟫之食。工未告终所施已足。又召僧俗人各念一卷。得二百四十人成三部。四季建经会。近二十年更无间旷。复别施鬼神水陆法食。皆劝励庄严菩提心行矣。朝廷崇重旌表其功。赐号真行大师。开运二年乙巳岁正月十六日示疾。策杖教诫门弟子讫。右胁而卧。口诵佛名斯须长逝矣。享寿七十一。法腊五十一。门生奉遗旨葬于随河之北寺庄东原也。次有杭州龙华寺释彦求姓叶氏。缙云人也。梁贞明中纳戒。造景霄律席迥见毗尼秘邃。方将传讲。俄悟呇婆罗汉。反求坚固法。乃游闽岭得长庆禅师心决。回浙受丹丘人请居六通院。其道望惟馨与夫申椒菌桂。争其芬烈矣。汉南国王钱氏钦其高行。命住功臣院。末归州治龙华寺。聚徒开演。求好营众事。务必身先。唯以利人为急受施必归常住。房无关键笥无扃鐍。不容尼众礼谒。不苟声势。常属度戒四远人聚。日供累千僧食。未尝告匮。言前后计饭钜万人焉。宋建隆中终于住寺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5—952 【介绍】: 五代时妫州人,祖籍幽州,字尚质。高思继子。李克用诛思继兄弟,行周仅十余岁,刘仁恭收于帐下。后唐庄宗灭梁,以功领端州刺史,迁振武军节度使,历镇彰武、昭义。后晋高祖时,为西京留守,安从进叛,以襄州行营都部署讨平之。后汉高祖入汴,加中书令,为招讨使平杜重威于邺,封齐王。后周太祖践阼,加守尚书令。卒于位,谥武懿。全唐文·卷八百五十六
行周字尚质。幽州人。后唐庄宗灭梁。以功领端州刺史。同光末出守绛州。天成中迁颍州团练使。长兴初改振武军节度使。历镇彰武昭义。晋祖时加同平章事。为西京留守。镇天雄。徙镇归德。出帝时加兼侍中。汉祖入立。加守太傅兼中书令。代李守贞为天平节度使。改邺都留守。加守太尉。封临清王。乾祐中加守太师。进封邺王。周祖入立。改封齐王。广顺二年卒。赠尚书令。追封秦王。谥武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8 【介绍】: 五代幽州人。本名行实,后唐庄宗赐名李绍斌,后改今名。镇幽州凡十余年,甚有善政。后唐末帝清泰三年,契丹兵至太原,末帝诏德钧击之。德钧迟疑不从,通款契丹,求立以为帝,仍许石敬瑭长镇太原。契丹不许,遂降焉。敬瑭至,迎谒马前,敬瑭不礼。寻卒于契丹。全唐文·卷八百四十九
德钧本名行实。幽州人。后唐庄宗赐姓名曰绍斌。累迁沧州节度使。同光三年移镇幽州。明宗即位。归本姓。始改名德钧。天成中加侍中。授东北面招讨使。累官至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封北平王。晋祖起义晋阳。末帝以德钧为诸道行营都统。时范延光领兵于辽州。德钧欲并其军。奏请不从。乃遣使契丹。求立为帝。晋祖入立。契丹锁以入蕃。天福二年卒于契丹。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吴越僧。泉州人,俗姓陈,号法真。两耳垂肩。吴越钱镠宝大元年至杭州法相院,依石为室,禅定其中。乾祐初,跏趺而化。赐号宗慧大师。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出泉州陈氏。少依北岩院。课习经律。年十三乃落发。往受具于长乐府戒坛。年十八。即造雪峰。从存禅师。扣激心法。随众请益。未有趋向。方将辞存游两浙。存指其耳曰。轮郭幸长。垂珰犹短。吾为汝伸之。异日庶几使人睹相发心。于是为举手拽之者三即过肩。后唐天成二年。抵钱唐倾城瞻礼檀。施填委。因卜西关高峰下。考室以居。俄成大院。然脩不事举唱。但终日危坐如木偶。或问宗门事。但一笑而已。出则士女哗逐。戏牵耳于颐下。交结之。时号长耳相和尚。乾祐三年十一月示疾。明年三月中夜坐终。檀越门人以髹枲为永久计。久之复见梦于刺史陈荣曰。吾床坐未完。且而视之。则床坐果不髹枲。趣命工。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师名行修。号法真。泉南陈氏。家本豪右。尚儒学。师独存心清净。不乐处俗。十三出家。遍参诸方。得法于雪峰禅师存公。师生有异相。耳垂至肩。上过于顶。下可结颐。时号长耳和尚。后唐天成二年。自天台国清寒岩游钱塘。吴越国王待以宾礼。居南山法相院。平昔常募人作福。或问和尚募人作福。未审有何形段。师曰。能遮百丑。乾祐四年仲冬二日。钱氏以诞辰饭僧。问永明。此会有圣僧否。永明曰。长耳和尚乃定光如来化身也。既而永明预戒侍者曰。长耳或来。但云我寝矣。师诣永明。侍者依戒告之。师取永明革履覆之而返。翌日坐逝。门人漆其全身。至今存焉。崇宁二年赐谥崇慧大师。 赞曰。 佛为群生 悲愿叵量 应身衍福 为世津梁 现大人相 双耳悬珰 永明有语 是佛定光宋高僧传·卷第三十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二
释行脩。俗姓陈。泉州人也。少投北岩院出家。小心受课诵念克勤。十三削发。往长乐府戒坛受上品律仪。年始十八参雪峰山存禅师。随众请问。未知诠旨。辞存师言入浙去。存曰。与汝理定容仪。令彼二人睹相发心。遂指其耳曰。轮郭幸长垂珰犹短。吾为汝伸之。双手平曳登即及肩。如是者三。自此长垂见者举目。后唐天成二年丁亥岁入浙中。倾城瞻望檀施纷纷。遂构室于西关高峰。为其宴息。后郁成大院。脩别无举唱默默而坐。人问唯笑而止。士女牵其耳交结于颐下。杭人号长耳和尚。以乾祐三年庚戌岁十一月示疾。动用如平时。以三月中夜坐终。檀越弟子以漆布。今亦存焉后寄梦睦州刺史陈荣曰。吾坐下未完。检之元不漆布。重加工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僧。光州固始人。闽国国君王审知次子。后唐庄宗时,入洛进方物,遂留京邸。同光末,变服为僧,窜身巴蜀。后晋出帝开运中,住阆州光国院,状若七十余,壮力不衰,凡预言灾福,后往往契合。终于晋安玉山。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姓王氏。闽王审知仲子也。后唐庄宗朝。以贡方物。留京师。同光之季。明宗以兵入即位。饥乱仍岁。遵由是剪䰂变服。遁游巴蜀。开运中。寓阆之光国禅院。状貌若七十馀。然力殊壮不衰。且能预言灾福。类风角鸟占者。一日偕寺众赴斋李氏。方操匕箸。忽起大呼门外。因谓李氏今夜火。自东南至西北。皆煨烬。宜谨备之。既而果然。他日或问其大呼之故。乃曰适见一茜衣妇人。持炬历火所至地。吾大呼欲以止之耳。 尝游赵法曹家园中。指桃树下曰。有如许钱。赵即命掘之。方施畚锸。会重客至。赵遽出迎不暇顾。仆隶争取喧閧不能已。所见悉复化为青泥。后终于晋安玉山。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二 感通篇第六之五
释行遵。福州闽王王氏之仲子。后唐庄宗即位入洛进方物。因留京邸。同光末会明宗将入。兵乱相仍。乃自剪饰变服为僧。窜身巴蜀。逮晋开运中。状貌若七十馀。然壮力不衰。或询其年腊则必杜默。于阆中寓光国禅院。院徒以律法住持。人不之知遵之能否。有李氏子家命斋。饮啖之次欻起出门。叫噪若有所责。谓李曰。今夜有火自东南至于西北街。邻居咸令备之。是夕果然煨烬无遗。众聚问其故。曰昨一妇女衣红秉炬而过。老僧恨追不及耳。又于赵法曹家指桃树下云。有如许钱不言其数。赵乃召人。发之。畚锸方兴适遇客至。为家僮所取。喧喧之际尽化为青泥。人各争得百馀。后圬墁之。门壁坏往往而有焉。遵或经人冢墓知其家吉凶。至于风角鸟兽闻见之间。预言灾福后必契合。故州闾远近咸以预言用为口实。终于晋安玉山缁徒为其茶毗焉。神僧传·卷第九
释行遵。福州闽王王氏之仲子。开运中状貌若七十馀。然壮力不衰。或询其年腊则必杜默。于阆中寓光国禅院。院徒以法律住持。人不知遵之能否。有李氏子家命斋。饮啖之次歘起出门。叫噪若有所责。谓李曰。今夜有火自东南至于西北街。邻居咸令备之。是夕果然煨烬无遗。众问其故。曰昨一妇女衣红秉炬而过。老僧恨追不及耳。又于赵法曹家指桃树下云。有如许钱不言其数。赵乃召人发之。畚(音本)锸方兴适遇客至。为家童所取。喧喧之际尽化为青泥。或经行人塳墓知其家吉凶。至于风角鸟兽闻见之间。预言灾祸后必合契。故州闾远近咸以预言用为口实。终于晋安玉山。缁徒为荼毗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5—956 【介绍】: 五代后周时僧。湖州长城人,俗姓陈。幼敏利,父母弗能禁其出家之志。住会稽郡大善寺。性刚正,无面谀,无背憎,览群书,探经论。有《大藏经音疏》五百余卷,今佚。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湖州长城之陈氏子也。年十二。习法华经。月有五日而成诵。其馀经部。皆不劳而辨。未几纳具戒于杭之龙兴寺。传澄照律钞于金华双林寺智新。天成中。游会稽。乐若耶山水之胜。乃就大善寺。披览大藏。又治看经道场于寺之西北隅。构楼阁。缮堂殿。蔚然成别院。显德三年秋七月。示灭于院之正寝。其著述。有大藏音义五百许卷。行世。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五 读诵篇第八之二
释行瑫。姓陈氏。湖州长城人也。考曰良。母陶氏。钟爱之心与诸子异。然其敏利又于郡童杰然而出。父母多途碍其出家之志。终弗能禁。唐天祐二年依光远师求于剃染。年十有二诵法华经。月奇五辰而毕轴。次维摩经尽如道安朝请经而暮纳本焉。寻于馀杭龙兴寺受满足戒。遂往金华双林寺智新。传南山律钞。弭节服膺流辈推揖。常食时至以不𥽦之米与菜茹投小鼎中参煮而食。此外断无重味。义解之心理棼破木都无难色。尝谓人曰。所好甚者不见他物之可好。吾之好也。乐且无荒也。后唐天成中寓于越乐若耶山水。披览大藏教。服枲麻之衣。慕道俗置看经道场。于寺之西北隅构楼阁堂宇。蔚成别院。供四方僧曾无匮乏。以显德三年壬子秋七月示疾终于此院。报龄六十二。法腊四十四。瑫性刚正无面谀无背憎。足不趋豪贵之门。囊不畜盈馀之物。房无闭户口无杂言。亦览群书旁探经论。慨其郭移音义疏略慧琳音义不传。遂述大藏经音疏五百许卷。今行于江浙左右僧坊。然其短者不宜称疏。若言疏可以疏通一藏经。瑫便过慈恩百本几倍矣。其耿介持律。古之高迈也矣。